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表
一、阅读短文。
鲁迅的学习和玩耍
鲁迅小时候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他的记忆力很好。
人家念二三十遍才记得熟的东西,他念两三遍就能背了。
他这样能背,老师就让他比别人多背一些,甚至曾经让他一本书一本书地背。
他还是背出来了。
当然,鲁迅读书不光凭自己的聪明伶俐,还依靠自己的勤奋。
鲁迅小时候也很喜欢玩耍。
他怎样玩呢?第一,他喜欢种花。
为了种花还专门买了一本怎样种花的书——《花镜》来看。
他还专门在各种花旁边插上竹签,写明花的名称,弄得津津有味。
第二,他喜欢描画。
那时候没有美术课,他自己买了一些宣纸,映在绣像小说上,把书上的人物、房屋等描下来,再订成一本一本的小册子。
这对他以后在南京路矿学堂学画图很有帮助。
鲁迅小时候的学习和玩耍,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读书学习就该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不动脑筋;休息玩耍,不要呆头呆脑,而要玩得有趣有益。
1.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三心二意——(______)津津有味——(______)聪明伶俐——
(______)
2.填空。
①第一自然段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_____________。
第二层意思是
____________。
②鲁迅小时候喜欢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用“____”画出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
4.鲁迅给了我们一个怎样的启示?请用“﹏”在文段中画出来。
5.鲁迅小时候读书读得好,是因为()
A.他特别聪明,读两三遍就会背。
B.他特别勤奋,总是比别人多背上几十遍。
C.他不仅聪,而且特别勤奋。
6.读了这篇短文后,你要向鲁迅学习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并按要求作答。
________
有一天,一只老山羊爬山时把腿摔坏了,请毛驴把他背回家。
毛驴向他要十斤樱桃做报酬,老山羊只好一瘸一拐地走了。
过了一会儿,老山羊骑在牛大哥的背上缓缓走来,毛驴于是问:“牛哥,他出多少斤樱桃请你背他?”
“千斤。
”
毛驴冷笑道:“十斤樱桃还不干呢?千斤!你可别做梦了!”
牛大哥认真地说道:“不是我别做梦了,而是你别糊涂了!十斤算得了什么?友谊的分量才重千斤呀!”
毛驴听了牛大哥的一席话,站在那扇了扇长长的耳朵,垂下头不好意思地走了。
1.给多音字组词。
背: bēi(_____) bēi(_____)
扇:shān(_____) shàn(_____)
2.文中的“千斤”这句话是________说的。
3.请你在下列三个题目中选择一个作为文章标题()
A.毛驴和老山羊 B.老山羊和牛大哥 C.毛驴和牛大哥
4.毛驴听了牛大哥的话后“垂下头不好意思地走了”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寓言故事,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①一年又一年,枣核一点儿也不见长。
爹说:“枣核呀,白叫我欢喜了一场,养活你这样的孩子能做什么!”娘说:“枣核呀,你一点儿不见长,我真为你愁得慌!”枣核说:“爹、娘,你们不用愁,别看我人小,一样能做事情。
”
②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
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因为别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么高。
邻居们都夸枣核,枣核的爹娘非常高兴。
③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
有一年大旱,庄稼没收成,县衙门还派衙役向庄稼人要官粮。
庄稼人纳不上粮,衙役就把牛、驴都牵走了。
1.第①段主要写了什么?请概括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第②段的中心句。
3.枣核学了哪些本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扶犁。
B.赶驴。
C.打柴。
D.蹦高。
4.第③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起( )的作用。
A.总起全段 B.承上启下 C.总结全文
四、课内阅读。
在宇宙的另一边,加法是这样的:大地万物加上一场大雪等于一片白茫茫,那时,无数的孩子会从家里冲出来,打雪仗、堆雪人、滑雪……这样,大地万物加上一场大雪又等于无数孩子的节日。
乘法是这样的:“早春二月”乘以“竹外桃花三两枝”,再乘以“春雨贵如油”,等于“春风又绿江南岸”,又等于“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最后等于“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选文写的是“我”想象在宇宙的另一边,________法和________法的情况。
2.根据选文第1自然段填空。
大地万物 + ______ = 一片白茫茫
大地万物 + ______ = ______
3.选文第2自然段中的诗句都是描写________(季节)的,在“竹外桃花三两枝”一句中,我是通过“________”一词看出来的;在“忙趁东风放纸鸢”一
句中,我是通过“________”一词看出来的。
4.发挥想象,写一写秋天的加法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并答题。
(二)池塘中的怪物
一只红蜻蜓在池塘上飞来飞去,习惯性地用尾巴在水面上点了几下。
突然,“哗”的一声,池塘中央泛起了一朵很大的浪花,冒出一股浑水。
红蜻蜓觉得奇怪,一边飞一边喊叫:“池塘中有点怪,水一下变浑啦!”
小花猫听了红蜻蜓的话,一边跑一边喊叫:“池塘中出现了大怪物,把水都喝光啦!”
小花狗听了小花猫的话,一边跑一边喊叫:“池塘中出现了大怪物,把水都喝光啦!还要爬上来吃掉我们呢,快逃啊!”
山半听了小花狗的话,说:“你别惊慌失措,你刚才说的是你亲眼所见吗?”
小花狗说是听小花猫说的,小花猫说是听红蜻蜓说的。
山羊带着小花狗他们来到池塘边,只见池塘里碧波荡漾,没有什么异样。
红蜻蜓说:“我可没有说谎,刚才我亲眼看到这儿泛起大水花,水都浑了。
”
山羊说:“那你为什么说池塘中有怪物呢?”
红蜻蜓委屈地说:“我只说池塘中有点怪,可没有说有怪物啊。
”
这时,池塘中的一条大鲤鱼探出头来,笑着说:“刚才的浪花是我和兄弟们玩捉迷藏的游戏时掀起的,池塘中哪有什么怪物啊?”
1.根据词语的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指吓得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
(_____________)
(2)形容碧绿色的水波起伏不定的样子。
(_____________)
2.把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保持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惊恐万分的是___________。
它说了什么?用“﹏﹏”画出来。
4.听了小花狗的话,山羊是如何表现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池塘中的怪物”究竟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想象一下听了大鲤鱼的话,山羊会说点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内阅读。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1.在选文的“”里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用“﹏﹏﹏”画出选文的中心句。
3.读选文中画“——”的语句,选出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
A.这句话强调了西沙群岛的海里鱼非常多,多到鱼和水各占一半的程度。
B.这句话强调了西沙群岛的海里鱼非常多,但并不真是鱼和水各占一半,这是一种夸张的写法。
4.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选文运用了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______)
②四个“有的”写尽了海里所有种类的鱼的不同样子和形态。
(______)
③鱼多从一个方面说明了西沙群岛的海里资源丰富,与文章题目中的“富饶”相照应。
(______)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田野里白天的风景和情形,有诗人把它写成美妙的诗,有音乐家把它谱成动听的曲。
到了夜间,诗人喝了酒,有些醉了;音乐家呢,正在抱着精致的乐(yuèlè)器低低地唱:都没有工夫到田野里来。
那么,还有谁把田野里夜间的风景和情形告诉人们呢?有,还有,就是稻草人。
稻草人是农人亲手造的。
他的骨架子是竹园里的细竹枝,他的肌肉、皮肤
是隔年的黄稻草。
破竹篮子、残荷叶都可以做他的帽子;帽子下面的脸平板板的,分不清哪里是鼻子,哪里是眼睛。
他的手没有手指,却拿着一把破扇子——其实也不能算拿,不过是用线拴住扇柄,挂在细竹枝上罢了。
他的骨架子长得很,脚底下还有一段,农人把这一段插在田地中间的泥土里,他就整天整夜站在那里了。
稻草人非常尽责。
要是拿牛跟他比,牛比他懒怠多了,有时躺在地上,抬起头看天。
要是拿狗跟他比,狗比他顽皮多了,有时到处乱跑,累得主人四处去找寻。
他从来不懒散,像牛那样躺着看天;也从来不贪玩,像狗那样到处乱跑。
他安安静静地看着田地,手里的扇子随着风轻轻摇动,赶走那些飞来的小麻雀,他们是来吃新结的稻穗(suìsùi)的。
他不吃饭,也不睡觉,就是坐下歇一歇也不肯,总是直挺挺地站在那里。
1.用“”画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2.根据意思在短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
(1)精巧细致。
(_________)
(2)爱玩爱闹,不听劝导。
(_________)
3.稻草人的手有什么特点?请用波浪线画出来。
4.作者将稻草人与__、__进行对比,表现了稻草人___ 的优秀品质。
5.短文节选自我国著名文学家_____的童话《_____》。
如果你要把这本书推荐给别人,你的推荐理由是________。
八、快乐阅读,轻松答题。
去年的树
一棵树____它和一只小鸟是非常好的好朋友____小鸟整天在这棵树上唱歌____树整天________(倾听聆听)小鸟的歌唱____可是____寒冷的冬天已经临近____小鸟不得不与树分别了
树对小鸟说:“再见了。
明年请你再回来,让我听你的歌声吧。
”“好啊,你等着我吧。
”小鸟说着,向南方飞去。
春天回来了,田野和森林里的冰雪________(融化溶化)了。
小鸟又飞回它的好朋友——去年的那棵树身边来了。
可是,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去年的树不见了,只有树桩留
在那里。
“这里的树到哪里去了?”小鸟问树桩。
树桩说:“伐木人用斧头把它砍倒,然后运到了山谷那儿。
”
于是,小鸟向山谷的方向飞去。
山谷那儿有一座很大的工厂,里面发出“吱嘎吱嘎”的锯木头的声音。
小鸟落在工厂的大门上,问道:“大门先生,你知道我的好朋友——树怎么样了吗?”门回答说:“是树吗?它在工厂里被锯成小木棍,做成火柴,卖到了那边的村子里。
”
于是,小鸟又向村子的方向飞去。
油灯的旁边有一个小女孩。
小鸟问她:“请问,你知道火柴在哪里吗?”小女孩告诉小鸟:“火柴烧没了,可是,它点燃的油灯还在燃烧着。
”
小鸟注视着油灯的火苗,然后为火苗唱起了去年那支歌。
火苗________(微微地轻轻地)摇晃着,似乎心里十分高兴。
唱完那支歌,小鸟又盯着火苗看了一阵,然后飞走了。
1.选择括号中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2.给第一自然段加上标点。
3.去年的树怎么了?小鸟为了找它去了哪些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鸟为什么要给火苗唱歌?为什么要给火苗唱去年的那支歌?临飞走时为什么要盯着火苗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乐园。
秋天
①秋天到了。
瞧,那些挺拔翠绿的树木,如今也脱下了_______的衣裳,换上了_______的时装。
远远望去,漫山遍野,一片_______。
②秋风,凉丝丝的,吹拂着花草树木,好像一位温情的母亲,正轻声哼着催(cuī)眠曲,把自己的子女送进甜蜜的梦乡。
③秋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好像巧手的姑娘织着一大片一大片的绸缎。
④秋天,意味着成熟。
一场绵绵秋雨过后,风里带着清新的泥土气息和
稻子、水果熟透的香味,在微微干燥的空气里飘荡,让人觉得格外的舒畅。
熟透了的稻谷,像害羞的小姑娘,低着头;高粱像喝醉了酒的大汉,从脸上一直红到脖子;雪白的棉花堆成了一座座小山;红灯笼似的柿子、金灿灿的橘子令人垂涎三尺……望着这丰收的景象,人们的脸上露出了愉快的笑容。
⑤秋高气爽,一群群大雁往南飞去。
空中飘舞着成千上万只“花蝴蝶”。
你也许会奇怪地问:秋天来了,哪来的蝴蝶?不错,秋天没有蝴蝶,可那________,不正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吗?树木都换上了秋装,只有青松仍是那么苍翠,那么挺拔!
⑥秋天是美好的,我爱秋天!
1.把下列词语填到短文第①自然段的横线上。
黄色绿色金黄
2.展开想象,联系上下文,在第⑤自然段的横线上补写恰当的内容。
3.短文的第④自然段中,作者把“熟透了的稻谷”比作“______”;把“高粱”比作“______”;把“棉花堆”比作“_____”;把“柿子”比作
“______”,让人回味无穷。
4.请用文中下划线的“那么……那么……”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理解。
蜜蜂和蚂蚁
人们喜爱蜜蜂,赞美蜜蜂的辛勤劳动。
画家画了不少采蜜图,诗人写了不少赞蜂诗,甚至刚学会说话的孩子也唱着“我们的生活比蜜甜……”
蚂蚁很忌妒蜜蜂,心里一直搁着个疑团:蜜蜂一早出工,我们也一早出工;蜜蜂天黑回窝,我们也天黑回窝。
我们干的活不少蜜蜂少,也不比蜜蜂慢,可人们只夸蜜蜂,不称赞我们,这不是太偏心了吗?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
有一天,蚂蚁爬到花枝上觅食,见到一只小蜜蜂“嗡嗡”地飞来采蜜,就抬气乎乎地说:
“
”
“啥问题?你说吧!”小蜜蜂回答说。
“
”
“你和我们一样,整天忙个不停,当然勤劳啊!”
“那人们为什么只夸奖你们,从来不称赞我们呢?”
小蜜蜂想了一会儿,笑着说:“这个问题嘛,我觉得不难回答。
因为你们的勤劳是为了自己,我的勤劳却是为了人们……”
蚂蚁听了,心服口服,因此再也不忌妒蜜蜂了。
1.填空:
蚂蚁忌妒蜜蜂的是,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的是,蜜蜂勤劳是,蚂蚁勤劳为的是。
从中看
出。
2.从文中找出三个意思相同的词,写( )里。
( ) -----( ) ----- ( )
3.联系上下文,在“”上补全对话。
4.看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结合生活实际谈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掩盖过失的猫
①有一只猫,它总是把自己吹嘘得了不得,对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盖。
②它捕捉老鼠时,不小心让老鼠逃跑了,于是,它就说:“我是看它太瘦了才放它跑的,等它以后变肥了再说。
”
③它到河边捉鱼,被鲤鱼的尾巴劈脸打了一下,它装出了笑脸说:“我本
来就不想捉它,捉它还不容易?我是要利用它的尾巴来洗脸。
”
④一次,它掉进泥坑里,浑身沾满了污泥,看到伙伴们惊异的目光,它解释道:“身上虱子多,用这个办法
....治它们
..,最灵验不过!”
⑤后来,它掉进河里……
1.当你读到“有一只猫,它总是把自己吹嘘得了不得,对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盖”时,你猜想作者接下来会写()
A.猫拼命地吹嘘自己的本事。
B.猫百般掩盖过失的事情。
2.第③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中“这个办法”指(______),“它们”指(______)。
A.“跳进”河里 B.“跳进”泥坑里
C.虱子 D.老鼠
4.文中的猫百般掩盖自己的过失,是因为()
A.它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过失。
B.它怕别人不和自己做朋友。
5.当我读到“它掉进河里”时,我猜,它可能___________,但是它一边扑腾一边说:“_______________”最后,它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课外阅读。
花宴
我永远不会忘记外祖父那小小的庭院,那儿是花的世界。
外祖父常常拉着我的手,带我在花丛里漫游。
我认识了玫瑰、藤萝、白玉兰,还认识了腊梅、曼陀罗、夹竹桃……
我记得第一次见到外祖父,他给我吃玫瑰酱。
那是他在春天里采下花辩,捣碎以后,加糖腌制的。
我还记得,外祖父看着我咂咂地吃着,他笑得那样开心。
我越吃越高兴,便问外祖父:“所有花的花瓣都能做这样好吃的酱吗?”
外祖父告诉我:“美丽的花不一定都能吃。
”他指着曼陀罗、夹竹桃说:“那是有毒的,而绣球花有怪味。
”
以后,我每到外祖父家做客,他都请我吃掺有花儿做的食品,有时候他请我吃藤萝饼,有时候又用萱草花炒菜,还请我喝过香甜的桂花粥。
我记得,外祖父说如果有一座花园,他能给我开一百个花宴哩!
我还记得,有一次,外祖父送我一串茉莉花的项链。
我戴着它,走到哪儿,人们都说:"香姑娘来了!”
回到家里,妈妈告诉我,茉莉花可以熏茶的。
我高兴地把那串茉莉花送给她了。
外祖父那小小的庭院,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是一片永远走不到尽头的世界,那里有花香、色彩和慈爱。
1.用“每到……都……”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外祖父那里,“我”认识了哪些花?
___________________
3.外祖父用花给“我”做了哪些食品?
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外祖父那小小的庭院,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是一片永远走不到尽头的世界,那里有花香、色彩和慈爱”?
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
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
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
..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
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
..。
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
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
1.给选文中加点的词换个意思相近的词。
推测——(______)激动——(______)
2.在选文最后一段的方框里加上标点。
3.“我”这样做试验时每一步的目的是什么?想一想,连一连,填一填。
做法目的
A.捉自家花园的蜜蜂a.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
B.给蜜蜂做上记号 b.便于观察
C.两里外放飞 c.与其他蜜蜂区分
D.叫小女儿等在蜂窝旁 d.路远更能说明问题
4.“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中的“左右”一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纸的发明(节选)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
可那时候还没有纸,要记录一件事情,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
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
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
但是,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
古时候用“学.
富五车
...”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
再后来,有了蚕丝织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写字了。
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贵,
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学富五车:
普及:
2.人类用文字记录事情,经历了这样的历程:___→___→___。
A.把文字刻在龟甲、兽骨或青铜器上
B.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
C.把文字写到帛上
3.“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
”“这种书”指哪种书?
用“”在文中画出来。
4.“帛”不能普及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帛比竹片、木片轻便
B.帛的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
C.帛不能被大量生产
D.帛不方便保存
十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大自然畅想曲
大自然像一首首美丽的小诗,像一篇篇五彩的童话。
“蓝天白云飘,太阳微微笑,野花点点头,景色多美好……”孩子们在练习唱《春光好》。
杨柳听了,得意地照了照“镜子”,梳理一下那动人的秀发,向小草、小花展示它婀娜多姿的身材
“知了,知了……”蝉在枝头兴奋地展示着她那美丽的歌喉。
小蝌蚪找到了妈妈,同时,也被让妈妈流连忘返的地方迷住了——清澈见底的小河上漂浮着一朵朵荷花,在微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好像要告诉人们,它们是世界上最好的舞蹈家。
“沙沙沙,沙沙沙……”银杏树的叶子就像一把金黄的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带来了秋天的凉爽。
而隐居在树下的三位歌唱家——蟋蟀、蝈蝈和油葫芦,一声声、一阵阵,远
“呜——呜——”随着呼啸的北风,一场瑞雪悄然而至。
清晨,遍地洁白,千树万树开满了“梨花”。
孩子们嘻嘻哈哈的在这天然的纯白地毯上嬉戏、打雪仗、滑雪……一群可爱的孩子,在一望无际的雪地里追逐着!他们是那么的自由,那么的欢快!
我爱大自然,爱它的春光明媚,爱它的蝉声阵阵,爱它的麦浪滚滚,爱它的银装素裹……
1.短文第二自然段中的“镜子”指的是_______,“秀发”指的是_______。
2.短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写出了哪些有代表性的景物?请你按顺序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的结构是()。
A.分总 B.总分 C.总分总
4.你爱大自然吗?爱它的什么?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一心一意食不甘味愚不可及
2.写鲁迅的聪明伶俐写鲁迅的勤奋种花描画
3.鲁迅小时候也很喜欢玩耍。
4.读书学习就该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不动脑筋;休息玩耍,不要呆头呆脑,而要玩得有趣有益。
4.C
5.学习鲁迅的读书学习就该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不动脑筋;休息玩耍,不要呆头呆脑,而要玩得有趣有益的做法。
2、
1.背包背诵扇风扇子
2.牛大哥
3.C
4.说明毛驴听了牛大哥的话后,认识到自己对老山羊的做法是错误的,感到很羞愧。
5.示例:喜欢牛大哥。
因为牛大哥重情重义,将友谊看得比什么都重。
(或:喜欢毛驴。
因为毛驴能从别人的话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
6.我们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真正的友谊是无价的。
3、
1.爹娘为枣核长不大发愁。
2.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
3.D
4.B
4、
1.加乘
2.一场大雪一场大雪无数孩子的节日
3.春季桃花东风
4.秋天的加法是这样的:果实累累加上天高云淡等于农民伯伯的笑脸。
5、
1.惊慌失措碧波荡漾
2.刚才的浪花是我和兄弟们玩捉迷藏的游戏时掀起的,池塘中没有什么怪物。
3.小花狗池塘中出现了大怪物,把水都喝光啦!还要爬上来吃掉我们呢,快逃啊!
4.镇定自若,仔细调查询问,查明原因。
5.大鲤鱼。
我是从大鲤鱼的话中知道的。
6.凡事都应深入实际调查,千万不可见到一点表面现象就信口开河,乱说一通,更不能添油加醋,越传越离谱。
6、
1.;;,;,,。
2.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3.B
4.√×√
7、
1.yuèsuì
2.精致顽皮
3.他的手没有手指,却拿着一把破扇子——其实也不能算拿,不过是用线拴住扇柄,挂在细竹枝上罢了。
4.牛狗尽职尽责
5.叶圣陶稻草人这本书中有善良的稻草人(这本书中的童话故事很有趣、稻草人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8、
1.聆听融化轻轻地
2.,。
,。
,,。
3.被伐木工人砍倒了。
山谷、工厂、村子。
4.因为她是对友谊真诚的鸟,对自己许下的诺言一定去兑现。
树曾经整天听鸟唱那支歌。
她要再看看自己的好朋友。
9、
1.绿色黄色金黄
2.一片片飘落下来的树叶
3.害羞的小姑娘喝醉了酒的大汉一座座小山红灯笼
4.十五的月亮是那么圆,那么亮。
10、
1.人们喜爱蜜蜂,赞美蜜蜂。
为什么人们只夸蜜蜂,不称赞我们。
为了人们
为了自己
蜜蜂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2.赞美称赞夸奖
3.小蜜蜂我有问题要问你。
你说说,我勤劳吗?
4.(可以多种答案)看了这个故事,我懂得了:人们喜爱蜜蜂,赞美蜜蜂的原因是蜜蜂的辛勤劳动毫不为己,只为人们。
(结合生活实际谈体会,例如:我也要像蜜蜂一样默默奉献不要计较自己的得失,多做有益的事。
)
11、
1.B
2.捉它很容易
3.B C
4.A
5.不会游泳河水真清,我正好想洗个澡。
差一点被淹死了
12、
1.每到中秋时节,我都十分思念远在异地的父母和朋友。
2.我认识了玫瑰、藤萝、白玉兰、腊梅、曼陀罗、夹竹桃等。
3.玫瑰酱,藤萝饼,萱草花炒菜,桂花粥。
4.因为外祖父给了我无穷的关爱,教我认识了许多花。
13、
1.推想兴奋
2.:“!,。
”
3.
4.不能,不能体现语言文字准确性,严谨性。
14、
1.形容读书多,学问大。
普遍推广,使大众化。
2. A B C
3.人们又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
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
4.B
15、
1.小河柳条
2.短文按时间顺序写的,描写了春天的小草、野花、柳树;夏天的蝉、荷花、青蛙;秋天的银杏叶、蟋蟀、蝈蝈、油葫芦;冬天的雪。
3.C
4.例如:我爱大自然,爱它的繁花似锦,爱它的郁郁葱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