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3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单元评估检测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评估检测13
(时间:45分钟满分:6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24·武汉模拟)苏格拉底曾说:“全部才智和理解力的根源包含在这句话中‘人,相识你自己’”。
这反映苏格拉底( )
A.强调个人利益至上并创立诡辩学派
B.起先对人本身的哲学相识
C.把探讨的重点从自然界转移到社会
D.首先对客观世界进行思索
【解析】苏格拉底主见“相识你自己”,反映出他把探讨的焦点集中在人身上,体现的是对人的价值的思索和重视,使哲学起先成为探讨人的学问,故选B项;苏格拉底并不主见个人利益至上,解除A项;材料无法反映出“从自然界转移到社会”的转变,解除C项;苏格拉底主见的是探讨人,而不是客观世界,解除D项。
【答案】 B
2.(2024·石家庄模拟)苏格拉底创立了独特的问答法,其分为三步:第一步,用诘问的方式使人深化思索问题的本质;其次步,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第三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并得出结论。
由此可见,苏格拉底问答法( ) A.具有剧烈的人文色调
B.弥补了智者学派理论上的缺陷
C.以否定权威为动身点
D.使理性占据希腊社会主导地位
【解析】在苏格拉底所创立的独特问答法中,“用诘问的方式使人深化思索问题的本质”“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并得出结论”等论述都体现出“人”独立思索问题的活动,即该问答法具有比较剧烈的人文主义色调,故选A项。
【答案】 A
3.(2024·青岛模拟)亚里士多德说:“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索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他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如何使我们的有死亡的生命具有不朽价值”的哲学命题。
他的哲学探究( )
A.为科学产生奠定理论基础
B.充溢人文关怀与理性思索
C.批判当时雅典的公民政治
D.使他成为百科全书式人物
【解析】题干中“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索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反映出亚里士多德主见人生要充溢人文关怀,题干中“如何使我们的有死亡的生命具有不朽价值”,反
映出亚里士多德认为人要具有理性思索的实力,据此可知,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探究充溢了人文关怀和理性思索,故选B项。
【答案】 B
4.苏格拉底认为学问就是德性,真正的学问是对“是什么”的探讨。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指出的,“他在把德性看作学问时,取消了灵魂的非理性部分,因而也取消了激情和性格”。
这表明,苏格拉底对“学问”的思索( )
A.否定了人的内在本性
B.具有显明的理性主义色调
C.起先树立人的主体地位
D.为城邦民主制供应理论基础
【解析】材料“他在把德性看作学问时,取消了灵魂的非理性部分,因而也取消了激情和性格”表明苏格拉底对“学问”的思索体现了对学问和才智,即理性的探求,故选B项。
【答案】 B
5.(2024·益阳模拟)14世纪中期,黑死病传遍欧洲,给整个欧洲以毁灭性打击。
人们通过多数的宗教活动,希望能以忏悔和祈祷来避开瘟疫的接着扩散,但都无济于事。
无路可走的人们起先酗酒玩乐,日夜狂欢,用尽情玩乐遗忘身边的苦痛。
材料所述现象( ) A.使罗马教会丢失对欧洲的限制
B.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和发展
C.西方国家的信仰危机起先出现
D.干脆导致欧洲宗教运动的兴起
【解析】欧洲在黑死病的影响下“用尽情玩乐遗忘身边的苦痛”,这种行为推动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促进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故选B项。
【答案】 B
6.(2024·惠州模拟)14—15世纪,意大利的肖像画成为呈现个人风采、追忆先人的媒介,世俗人员成为肖像画表现的主体,绘画风格也独具特性、特别生动。
这主要缘于( ) A.专制王权的强大B.宗教改革的推动
C.人文思想的影响 D.近代科学的兴起
【解析】据材料“呈现个人风采”“独具特性”并结合所学文艺复兴的学问可知,14—15世纪意大利的肖像画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体现了人文思想,故选C项;据所学文艺复兴的学问可知,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一些自治的工商业城市,但专制王权并不强大,解除A项;宗教改革兴起于16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解除B项;近代科学兴起于16世纪以后,与材料时间不符,解除D项。
【答案】 C
7.(2024·泰安模拟)你认为导致由图1向图2转变的主要缘由是( )
A.罗马教会与欧洲世俗王权冲突的消退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人文主义的推动
C.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影响和促进
D.宗教神学思想的影响被驱除出社会领域
【解析】在图1中,教皇处于社会结构的顶端,其权力最大,到图2中,不仅国王和贵族的权力有所上升,而且还出现了“社会力气”“新教路德宗、加尔文宗”等两股势力与教皇并存,依据所学学问可知,这一现象出现的缘由在于宗教改革,而宗教改革出现的缘由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人文主义的推动,故选B项;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教会与世俗王权之间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其冲突不会消退,解除A项;启蒙运动出现于17到18世纪,与图中的时间不符,解除C项;启蒙运动时期,宗教神学被驱除出社会领域而不是宗教改革时期,解除D项。
【答案】 B
8.(2024·衡水中学模拟)英国在宗教改革中改用英语为正式语言,代替教会历来运用的拉丁文,1611年出版了钦定版英语《圣经》,在教会内运用。
荷兰于1637年规定用荷兰语的“国定版”《圣经》,在荷兰共和国内推动语言标准化以及荷兰语的普遍应用。
英、荷两国的做法( )
A.促进了新教观念的传播
B.推动了民族主义的发展
C.增加了居民的宗教意识
D.瓦解了天主教会的势力
【解析】由题干中的“英国在宗教改革中改用英语为正式语言”“钦定版英语《圣经》”“荷兰于1637年规定用荷兰语的‘国定版’《圣经》”“荷兰语的普遍应用”等信息可知,两国都强调用本民族语言来对待宗教,突出了语言的民族性,故选B项。
【答案】 B
9.特殊喜爱咖啡、老是泡咖啡馆的巴尔扎克曾这样描写18世纪的巴黎:“咖啡馆的柜台就是民众的议会厅。
”这说明当时的巴黎咖啡馆是( )
A.巴尔扎克创作的灵感来源
B.启蒙思想重要的传播平台
C.法式生活习俗的基本象征
D.最为重要的民主政治机构
【解析】 18世纪的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
从材料信息看,18世纪的巴黎民众喜爱在咖啡馆进行探讨,这说明当时的巴黎咖啡馆是启蒙思想重要的传播平台,故选B项。
材料信息强调咖啡馆对启蒙思想传播所起的作用,而非巴尔扎克创作灵感的来源,解除A项;材料信息无意强调法式生活习俗,解除C项;咖啡馆并非民主政治机构,解除D项。
【答案】 B
10.(2024·成都模拟)18世纪后期,法国学者雷纳尔把美洲描述为“低劣”或“退化”的对象,以凸显欧洲文明的“优越”和“理性”;同时又赞扬美洲印第安人对自由的维护。
对此理解合理的是,该学者( )
A.激励美洲的民族独立
B.强调欧洲文明的优越性
C.提倡不同文明的交融
D.力图宣扬欧洲启蒙思想
【解析】依据“以凸显欧洲文明的‘越优’和‘理性’”“同时又赞扬美洲印第安人对自由的维护”,结合18世纪后期欧洲启蒙思想快速传播可知,法国学者雷纳尔贬低美洲是为了宣扬欧洲的启蒙思想,故选D项;该学者的主要目的是凸显启蒙思想,与美洲的民族独立无关,解除A项;通过该学者“赞扬美洲印第安人对自由的维护”可知,他强调的是启蒙思想的进步性,而不是欧洲文明的优越性,解除B项;该学者认为美洲“低劣”或“退化”,而欧洲文明“优越”和“理性”,这种意识不利于不同文明之间的交融,解除C项。
【答案】 D
11.据不完全统计,从1789年到1800年,在世界58项重大科研成果中,法国有23项,占总数的40%。
同期,英国只有13项,占22%;德国6项,占10%。
这一时期法国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主要得益于( )
A.启蒙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新古典主义思潮对科学的主动影响
C.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D.对其次次工业革命成果的高度重视
【解析】材料中给出的时间是1789年到1800年,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这一时期法国经验着法国大革命,但是共和制政体并没有确立,所以解除C。
此时其次次工业革命还未起先,故解除D。
在思想领域,启蒙运动对当时的法国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本题选择A;B不符合史实,故解除。
【答案】 A
12.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验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
其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 )
A.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
B.描绘了理性王国的蓝图
C.实现了人与上帝的干脆沟通
D.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奇妙
【解析】从人的权威下解放是一个最高的阶段,应当指的是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故A项错误;启蒙运动描绘了理性王国的蓝图,故B项正确;宗教改革实现了人与上帝的干脆沟通,故C项错误;牛顿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妙,故D项错误。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30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分)
材料一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的国家哲学则更加伦理化,连上天都被中国圣哲给予人格意志。
宋代“二程”——程颢、程颐创立了“性即理”的理学唯心主义国家哲学,认为人们内心原来就具有一切事物之理,具有封建伦理纲常,要求人们“去人欲”,维护和身体力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才能“存天理”。
之后,朱熹构建的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浩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其地位几近孔子。
继宋之后,元、明、清三代统治者把发挥孔孟之道的宋代程朱理学钦定为国家哲学。
——摘编自于今《国家哲学与社会主义国家
哲学的理论概述》材料二《论法的精神》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而不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法律书。
作为西方政治学的一部经典,它在当时思想所能及的范围内,细致地探讨了自由、民主、同等的问题。
孟德斯鸠最大的历史贡献在于其对政府架构的思索。
在《论法的精神》里,孟德斯鸠持续英国先贤洛克的观念,归纳出“三权分立”的治理格局。
其理论特点在于,治理国家的三个权力部门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好像能够支撑起一个稳定的平面;立法、司法、行政之间恰似“石头、剪子、布”一样相生相克,分权制衡,应当能够很好地治理一个社会(国家,或者国家之下的行政单位)。
——摘编自何志鹏《孟德斯鸠与〈论法的精神〉》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程、朱构建的国家哲学的内涵,并分析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8分)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孟德斯鸠构建的政治哲学与程、朱构建的国家哲学的主要差异,并分析缘由。
(10分)
【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归纳的实力。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连上天都被中国圣哲给予人格意志”“要求人们‘去人欲’,维护和身体力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才能‘存天理’”“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浩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
系统化”等信息从理学体系建立、合理性等方面分析归纳;其次小问从国内和国际等方面来分析归纳即可。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实力。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维护和身体力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和材料二“细致地探讨了自由、民主、同等的问题”得出程、朱强化专制秩序,孟德斯鸠则提倡民主、同等;依据材料二“归纳出‘三权分立’的治理格局”并结合所学可知,程、朱主见中心集权,孟德斯鸠则提倡分权制衡;依据材料一“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和材料二“不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法律书”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程、朱重视伦理价值,孟德斯鸠则强调法治作用。
其次小问,可以从东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内涵: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教的观念抽象化为“理”,建立起理学体系,从哲学的高度给予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合理性等。
影响:适应统治阶级的须要;南宋后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奠定了明清政治走向专制和封闭的理论基础;传到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等学派。
(2)差异:程、朱强化专制秩序,孟德斯鸠则提倡民主、同等;程、朱主见中心集权,孟德斯鸠则提倡分权制衡;程、朱重视伦理价值,孟德斯鸠则强调法治作用等。
缘由:中国:君主专制、人治,小农经济,儒家思想占主导;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并扩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人文主义思想传播。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西方人文主义发展概况
提取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信息,确定一个详细论题,并结合所学学问进行论证。
(要求:明确写出论题,论证须有史实依据。
)
【解析】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经验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人文主义思想有不同的含义,具有显明的时代特征,依据题目要求提取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信息,确定一个详细论题,题目强调的提取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信息,据此可以拟定论题,例如: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具有显明的时代特征,再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学问,进行论述,主题明确,要求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
论题: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具有显明的时代特征。
论证:西方人文主义经验了三次大的发展时期,具有显明的时代特征。
智者运动强调“人
是万物的尺度”,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这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文艺复兴时期是人的发觉,反对神权统治,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特性解放和个人自由;产生了新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精神;宗教改革把人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启蒙运动由思想领域深化到政治领域,提倡理性,提出天赋人权、自由同等等思想主见,是人与社会的双重觉醒。
所以,西方人文主义是不同时期人们的价值观、人性观、科学精神的集中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