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微课程建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3卷第3期2019年6月㊀㊀中㊀国㊀医㊀学㊀教㊀育㊀技㊀术
㊀㊀C H I N A M E D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V o l .33N o .3
J u n .
2019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省级重点项目 基于C B L 的情境教学 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药物分析实验
教学模式 (2017S J G L X 090
)收稿日期:2018G12G18
作者简介:孙祥德(1963G
),男,河南民权人,教授,学士,主要研究方向:药物分析.药物分析微课程建设
孙祥德,刘㊀巍,刘宇飞,王倩倩,闫慧娟,杨丽娟
新乡医学院药学院药物分析学教研室,河南㊀新乡㊀453003
ʌ摘要ɔ:微课是现代信息技术下的新的教学形式.通过分析当前药物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课程特点,提出建设药物分析微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微课程的功能定位出发确定设计原则,并通过知识点梳理及构建微课程框架㊁微课教学设计㊁微课制作等方面,阐述药物分析微课程建设的主要方法和思路,在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中发挥良好的作用.
ʌ关键词ɔ:药物分析;微课程;建设
ʌ中图分类号ɔ:G 434㊀ʌ文献标志码ɔ:A㊀ʌ文章编号ɔ:1004G5287(2019)03G0300G04
ʌD O I ɔ:10.13566/j .c n k i .c m e t .c n 61G1317/g
4.201903011M i c r o Gl e c t u r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S u nX i a n g d e ,L i u W e i ,L i uY u f e i ,W a n g Q i a n q i a n ,Y a n H u i j u a n ,Y a n g L i j
u a n T e a c h i n g a n dR e s e a r c hS e c t i o no f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A n a l y s i s ,S c h o o l o f P h a r m a c y ,
X i n x i a n g 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X i n x i a n g 4
53003,C h i n a ʌA b s t r a c t ɔ:M i c r o Gl e c t u r e i s a n e wf o r mo f t e a c h i n g w i t h t h em o d e r n i n f o r m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B y a n a l y z i n g t h e p r o b l e m s a n d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 e c u r r e n t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t e a c h i n g
,t h e n e c e s s i t y a n d f e a s i b i l i t y o f c o n s t r u c t i n g a m i c r o Gl e c t u r e f o r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a n a l y s i sw e r e p r o p o Gs e d .T h e s t u d y d e t e r m i n e d t h e d e s i g n p r i n c i p
l e s f r o mt h e f u n c t i o n a l o r i e n t a t i o no f t h em i c r o Gl e c Gt u r e ,a n d e x p o u n d e d t h em a i nm e t h o d s a n d i d e a s o fm i c r o Gl e c t u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t h r o u g h r e v i e w i n g k n o w l e d g e a n dc o n s t r u c t i n g t
h em i c r o Gl e c t u r e f r a m e w o r k ,m i c r o Gt e a Gc h i n g d e s i g n ,m i c r o Gl e c t u r e p r o d u c t i o n ,e t c .T h e r e s u l t s h o w e d t h a tm i c r o Gl e c t u r e p l a y
s a g o o d r o l e i n t h e o r y t e a c h i n g a n d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c l a s s .ʌK e y w o r d s ɔ: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M i c r o Gl e c t u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㊀㊀互联网技术和智能化数字终端设备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催生新的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方式.微课就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开展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M O O C )和翻转课堂的重要支撑.自2011年微课在国内被首次提出以来,就以 主题突出㊁短小精悍㊁交互性好㊁应用面广 等特点而被广泛认可并得到迅速
发展[
1G3
].微课程建设是新乡医学院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重要举措,药物分析微课程为第一批立项建设的项目.建设药物分析微课程并应用于教学,成为信息化时代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的重要资源和平台.
1㊀药物分析微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近年来,随着各高校加强公共基础课和通识教育课的教学,专业课学时被大大压缩,课堂教学非常紧张;学生对灌输式的传统教学心生厌倦,渴望信息化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教学载体和形式;由于学时紧张,课堂讲授进度快,教师难以顾及所有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加之药物分析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繁多,学生学习时不易抓住重点,教学矛盾异常突出.上述药物分析课堂教学的现实问题,迫切要求丰富教学资源和学习模式,拓宽
㊀第33卷第3期㊀㊀㊀㊀㊀㊀孙祥德等.药物分析微课程建设
教与学的时间和空间.
微课是在泛在学习环境下,开展短时㊁有效的自主学习的学习资源[4].它以知识点为教学单位,重点突出㊁目的性强;多为5~10m i n时长的视频,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不易产生疲惫感和注意力分散,学习成效高;学生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等智能终端设备进行学习,对于难点知识可以反复学习,使学习更为方便㊁快捷㊁自主和个性化;学生通过课前微课学习,可以很方便地实现翻转课堂以及作为开展C B L㊁T B L教学的支撑平台.药物分析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繁多,它又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密切,因此,教学的外延知识较为丰富,加之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涉及到众多的基本操作和仪器使用,非常方便梳理为知识点单元制作成微课形式的教学素材.
综上所述,无论从教学需求㊁课程特点还是新的教育技术和方法的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进行药物分析微课程建设都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2㊀«药物分析»微课程设计原则
2.1㊀以学生为中心,明确微课程功能定位
药物分析微课程的各种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立足学习者的知识水平㊁学习习惯和需求等教学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容易吸收知识,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从而制定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更有实用价值[5].微课程设计不同于单个孤立的微课,组成微课程的若干个微课应是相互联系的,微课程应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2.2㊀突出微原则,短小精悍㊁重点突出
微课程设计中必须充分发挥其 微 的优势.将学习内容划分成一个个小的知识点㊁操作环节等学习单元进行精准讲解,使每个微课既短小精悍,又重点突出,方便学生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学习时间㊁内容和进度.为服务C B L讨论课的实验教学,微课设计要针对学生在实践方面的知识点和困惑点来选取合适的内容.
2.3㊀合理运用多种媒体技术手段,体现内容大于形式的原则
根据不同类型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多媒体技术制作微课,避免形式单一㊁枯燥.坚持内容大于形式的原则,不片面追求微课的可视化㊁动态化和趣味性等呈现形式,在满足微课基本技术要求的前提下,追求微课内容的高质量教学设计.微课程平台应方便学生准入,既能实现学习资源的交互,又能进行学生间和师生间的动态交流.
3㊀药物分析微课程建设方法
药物分析微课程的建设流程如图1所示
.
图1㊀药物分析微课程建设流程3.1㊀统一微课技术要求和规范
药物分析微课程建设小组制定 药物分析微课程制作技术标准 ,统一规范微课的选题㊁教学设计㊁趣味性㊁教学目标㊁基本结构组成等.每个微课均包含片头㊁引入㊁内容主题㊁总结及学习要求㊁测试题㊁片尾等部分.同时,还制定了 药物分析微课程建设脚本模板设计表 ,对每个微课的名称㊁所属章节㊁知识点及教学目标㊁设计思路㊁制作形式㊁录制时间㊁微课时长㊁教学过程等进行记录,并留档保存.
3.2㊀微课程建设的主要方法3.2.1㊀知识点的梳理及微课程框架构建㊀对课程知识点进行认真梳理,明确哪部分内容适合制作微课,适合做几个微课,对知识点应该如何拆分与整合,适合哪种形式的微课,应该如何设计等,从而确定药物分析微课程的框架及微知识点.要围绕教学重点㊁难点和实验环节的基本操作确立微课主题,避免做成泛泛的知识陈述的微课内容.药物分析微课程以杭太俊主编的国家级规划教材«药物分析»第六版为蓝本,梳理㊁拆分和重组为总论㊁各论㊁实验3个模块㊁22个单元共152个微课,由点到面形成药物分析微课程体系.表1为药物分析微课程3个模块中各选择一个单元为示例进行的内容设计.3.2.2㊀微教学设计㊀按照 短小精悍㊁重点突出 的原则,以 讲清楚㊁易接受 为目的,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要围绕如何引入,如何讲解,使用什么教学方法和素材,计划微课时长等进行精心设计,填写«药物分析»微课制作脚本设计表,再由微课程建设小组集体讨论㊁修改后确定.
3.2.3㊀微课制作㊀一个微课一般对应一个知识点.例如精确度㊁标准物质㊁比旋度测定㊁芳香第一胺鉴别㊁
103
㊀㊀㊀㊀㊀
中㊀国㊀医㊀学㊀教㊀育㊀技㊀术第33卷第3期
标准对照法等.微课时长控制在5~8m i n
,不超过10m i n ,这可以满足药物分析中多数知识点讲解的要求.对于在10m i n 内完不成的内容,可将其合理拆分为若干个微课进行制作.例如:在各论中典型药物
的结构特征与理化性质中,可以将每一个理化性质作为一个知识点分别制作.对于一些难以拆分的基本操作技术的内容,如比旋度测定㊁熔点测定等,不可强行拆分,则可以适当超时.
表1㊀药物分析微课程内容设计示例
微课程模块
主要单元
知识点
微课类型总论
药物鉴别试验
溶解度及其测定;鉴别试验目的和分类;鉴别试验方法选择和试验条件;芳香第
一胺鉴别.
P P T 录屏托烷生物碱鉴别试验;色谱鉴别法.
二维动画熔点及其测定;吸收系数测定;比旋度及其测定;氯化物鉴别;硫酸盐鉴别;有机氟化物鉴别;水杨酸盐鉴别;酒石酸盐鉴别;化学鉴别法;紫外鉴别法.白板板书录屏
各论
巴比妥类
药物的分析
巴比妥类药物的结构特征;巴比妥类药物的物理性质及酸性;巴比妥类药物与金属离子及香草醛的反应;巴比妥类药物的紫外特征;巴比妥类药物的取代基反应;巴比妥类药物的特殊杂质检查.银量法测巴比妥类药物含量;溴量法测司可巴比妥含量.
P P T 录屏
实验主要仪器使用H P L C 基本操作技术:①H P L C 基本操作技术;②H P L C 基本操作技术;③外标定量法;内标定量法;电子天平使用;溶出度仪操作.
二维动画
㊀㊀药物分析课程既有繁多的基本概念㊁
专属名词,又有基本理论㊁典型药物分析方法等应用性内容,还有众多的基本操作技术,因此,应该根据不同类型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微课制作手段.药物分析微课程共采用了录屏软件录制P P T 讲解式㊁用万彩动画大师制作的二维动画式微课㊁以智能手机或电子白板等板书式微课等3种制作方式.图2为3种制作类型微课的示例截图.对于基本概念㊁术语等内容,讲解多而操作少,以P P T 讲解式微课较为适用.药物结构特征与性质等内容,需要阐述结构特征与性质及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可采用P P T 式的微课形式,
也可采用电子白板板书式微课.而对于一些操作技术的内容,例如H P L C ㊁紫外㊁溶出度仪等基本操作,可采用录像式或操作演示结合二维动画形式制作.对于P P T 讲解式微课,可使用美化大师等软件进行P P T 美化,
制作布局合理㊁图文并茂的微课件.对于板书式微课和二维动画式微课,要事先设计好板书内容和动画布局,录制时,讲解要声音清晰洪亮㊁陈述准确㊁音量稳定㊁节奏感强,注意语言的亲和力,避免播音式㊁说教式讲解.录屏以及对视频进行编辑㊁裁剪㊁加片头片尾㊁字幕㊁转场㊁背景音乐等技术处理均采用C a m t a s i aS t u G
d i o 软件完成.
图2㊀3种制作类型微课的示例
3.2.4㊀微课程验收㊀微课程按计划建设完成后,由学校聘请的校外专家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进行验收,
验收合格后方可发布在学习通平台使用.验收专家由学科专家和教育技术专家组成,分别负责微课程的
教学内容设计和微课制作技术方面的评判.3.2.5㊀移动学习平台㊀以超星学习通作为药物分析微课程的交互平台,教师注册后创建班课,通过网页版学习通平台编辑课程章节,上传学习资源,组织教
203
㊀第33卷第3期㊀㊀㊀㊀㊀㊀孙祥德等.
药物分析微课程建设学活动,学生利用手机㊁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在线学习,并实现学习㊁互动全流程的数据记录㊁分析.图3为药物分析微课程学习通平台手机客户端截图
.
图3㊀药物分析微课程学习通平台截图
4㊀«
药物分析»微课程的应用该校药物分析微课程建设,近期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把每章节的一部分教学内容安排给学生通过微课程进行课下学习,课堂上教师对这部分内容仅做总结性讲解;二是作为基于C B L 讨论课的实验教学的支撑,微课程成为学生进行C B L 讨论课的实验预习环节的重要平台,可以预习主要仪器的操作使用方法,以及实验涉及到的一些基本原理㊁
专业术语㊁规范等内容.教师可以在学习通上实时查看学生登录次数㊁学习时间㊁任务完成进度等各项数据,掌握每个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课堂教学.药物分析微课程的152个微课,在2015级药学㊁药剂学专业9个班级,共267名学生中学习.截止课程考试之日,微课累计访问量达10余万次.学生对微课程的满意度和认可度达90%以上,显现出良好的效果:①大大缓解了课堂教学的紧张局面,使得本应在80m i n 完成的教学任务在50m i n 甚至更少的时间内即可完成,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对重难点知识进行集中教学;②药物分析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很强,操作项目多,而微课可以将这些实践性内容以操作演示或F l a s h 动画的形式直观地展示出来,既节省了时间,又使学生印象深刻;③每个微课中都有教学目标和测试题,学生可以即时检验和把握学习的效果.
微课程建设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实时㊁方便㊁灵活㊁有效的学习方式;同时,教师通过微课制作,极大地丰
富了教学资源,也是一次提升业务能力的机会[

].药物分析微课程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尽管整个微课程包括了3种形式的微课,但仍以P P T 录屏为主要形式,整体上较为单一,趣味性上还有待进一步提
高;微课程知识点还需要进一步完善㊁调整㊁补充.尤其是药物分析学科发展较快,随着药品质量标准的进步和完善,«中国药典»每5年修订再版一次,与其对应的药物分析教学内容也随之变化,因此,不断更新和提高微课程的内容和质量更应是药物分析微课程建设的新常态.
参考文献
[1
]梁玮,黎祺.基于工作过程的口腔临床英语微课开发与教学实践[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7,31(6):666G669
[2
]孙丽梅,邱雪杉,张清富,等.以微课为载体移动学习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8,
38(4):570G574
[3
]吴李鸣,蒋国平,沈晔,等.我国医学微课教学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7):57G58
[4]张一春.精彩教学从微课开始[J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7(2):52G54
[5]何源,王奕.M O O C 环境下的离散数学微课程设计[J ].计算机教育,2018,280(4):86G89,93[6
]吴汉东,于洋,郭雪松.高等医学院校微课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4):42G433
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