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 文言文阅读(第01期)-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精品解析卷汇编(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7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十七中学八年级上开学验收)阅读《口技》,回答8—10题。

(10分)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二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嘿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之声。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狗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8、解释句中加点词语(3分)
抚舒奋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10、找出文中描述听众反应的一处,说说他的表达效果、(3分)
【答案】
8、略
9、略
10、生动细腻刻画听众心理反应,表现这场精彩演出对听众具有巨大吸引力,侧面烘托口技表演者技艺高
超。

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

如果内容理解用自己的话表述,那学生就应学会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017届江苏宜兴市宜城环科园教学联盟八年级上第一次质检)
东坡画扇(12分)
先生职临钱塘日①,有陈诉负②绫绢二万不偿者。

公呼至询之,云:“某③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已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

”公熟.视久之,曰:“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④也。

”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⑤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

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

”其人抱扇泣谢而出。

始踰⑥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

遂尽偿所逋⑦。

注:①先生职临钱塘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

②某:我。

③发市:开张。

④判笔,判案用的笔。

⑤踰:走出。

⑥逋(bū):拖欠。

9、下列句中的“之”与“即以付之曰”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至之.市B.齐之.习辞者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吾欲辱之.
10、下列对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本文主要写苏东坡用画扇的义举扶贫济困的故事,表现其高尚的品格。

B.从文中看,制扇者欠债的原因是“适父死”和“所制不售”。

C.东坡只“取白团夹绢二十扇”题诗作画,表现出其作为文人的清高。

D.“争以千钱取一扇”、“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从侧面写出苏东坡在书画艺术上的造诣之精深。

11、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①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②非故.负之也
③适.父死④至懊恨不胜而去.
12、翻译句子(4分)
①始踰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

②连雨天寒,所制不售。

【答案】
9、(2分)D
10、(2分)C
11、(4分)①写、画②故意;③恰好,正赶上;④离开。

12、(2分)①(他)刚走出府门,就有好事的人争着用一千钱买一把扇子,所拿的扇子马上卖完了。

(得
分点:始,以,所持立尽,省略句)
(2分)②连续下雨天气又寒冷,做好的扇子卖不出去。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表达内容的理解。

东坡只“取白团夹绢二十扇”题诗作画,并不是表现出其作为文人的清高,而是帮助欠债人恰好偿还其绫绢欠款二万钱。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

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注意“适”是“恰好,正赶上”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

注意“踰”是“越过、走出”的意思,“不售”是“卖不出去”的意思。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2017届广东省深圳市锦华实验学校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15分)
(一)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4分)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谈笑有鸿.儒()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4)无丝竹
..之乱耳()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1、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2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往方式,你有什么看法?(2分)
【答案】
19、(共4分)(每题1分)(1)名:有名(或“出名”“著名”“成了名山”)
(2)鸿:大(3)调:调弄,这里指弹奏(4)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泛指奏乐的声音
20、(共4分)(每小题2分,其中每小句1分)
(1)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或:“这间简陋的房子,好就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内(或:“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
21、(共3分)D
22、(共4分)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示例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

注意“德馨”是“品德好、美好的德行”的意思。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1.
2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表达内容的理解。

由选段可见,“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作者表达
的中心,也是本文的主旨。

该文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品德高尚。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4.(2017届江苏省东台市第二教育联盟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文言文阅读(11分)
【甲】晏子将使楚
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yì)王。

王曰:“缚者曷(hé)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晏子辞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

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

使者反,言之公。

公日:“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

”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

晏子辞。

三致之,终再拜而辞。

(选自《晏子春秋》)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4分)
(1)坐.盗()(2)其实
..味不同()
(3)生于.淮北则为枳()(4)使者反.()
10、请从【乙】文中找出一个与“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中“之”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

(1分)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齐人固善盗乎?
(2)三致之,终再拜而辞。

12、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的人?(2分)
【答案】
9、(1)犯罪,(2)它的果实,(3)在,(4)同“返”,返回
10、是寡人之过也
11、(1)齐国的人本来善于偷窃吗?(2)(齐景公)多次相送,最终(晏子)拜两拜而辞谢。

12、机智、善辩、清廉、简朴。

(意思对即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

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

本句中“之”是“的”的意思,作助词使用。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

注意“固”是“本来”的意思,“再拜”是“拜了两拜”的意思。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试题分析:人物通常是靠事件来表现的,通过事件,可以看出人物的职业和身份。

这是分析人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分析人物的性格时,尤其要抓住文章中特殊的事件来看,因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在一个特殊事件里能得到充分的表现。

仔细阅读选文,理解大意,从两个事例和人物刻画方面归纳评价。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能力层级为理解B。

5.(2017届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六中学等五校八年级上第一次素质教育交流研考)文言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分)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酣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乙)(2017届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六中学等五校八年级上第一次素质教育交流研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5分)
孙期传
孙期字仲彧,济阴成武人也。

少为诸生,勤习典籍。

家贫,事母至孝,牧豕①于大泽中,以奉养焉。

远人从其学者,皆执经垄畔以追之。

里落②化其仁让。

黄巾贼起,过期里陌,相约不犯孙先生舍。

郡举方正③,遣吏赍④羊酒请期,期驱豕入草不顾。

司徒黄琬特辟⑤,不行,终于家。

(选自《二十六史》)
【注释】①豕(shǐ):猪。

②里落:村庄。

③方正:汉代选举科目,也指被举荐的士人。

④赍(jī):持有,携带。

⑤辟:召,征召。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分)
①皆执.经垄畔以追之()②期驱豕入草不顾.()
16、孙期身为儒生而不耻做粗鄙之事,文中他“牧豕于大泽”、“驱豕入草”分别有什么目的?
(2分)
17、孙期虽为布衣,却被记于史册,为史家所称道。

请结合选文分析孙期有怎样的品质?(2
分)
【答案】
15、①持;或“拿”;或“握”②回头;或“回头看”;或“转过头看”;或“看”(共1分,每小题0、5
分)
16、“牧豕于大泽”目的围绕“奉养母亲”回答;“驱豕入草”目的围绕“拒绝做官”回答。

(共2分,每点
1分,意思对即可)
17、围绕“勤学;孝顺;能吃苦;仁让;淡泊名利;鄙弃功名”回答。

(共2分,结合原文1分,质1分,
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

如果内容理解用自己的话表述,那学生就应学会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2017届江苏省江阴市暨阳中学八年级10月检测)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错的一项()(3分)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
..然者何?水土异也。


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
..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A.徒:白白地B.实:果实
C.所以:……的原因D.得无:莫非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中应是“徒:只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7.(2017届江苏省江阴市暨阳中学八年级10月检测)文言文阅读(12分)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

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

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

”公曰:“寡人也。

”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左右请除之。

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7、解释下列加点词。

(4分)
①饮酣.②援.琴撞之
③是.非君人者之言也④释.之
8、选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例句一样的是()(2分)
例句:惟其言而莫之违
A.齐之习辞者也B.左右请除之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久之,目似暝
11、翻译下面句子。

(4分)
①公曰:“太师谁撞?”
②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12、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师旷的性格特征。

(2分)
【答案】
9、酣:酒喝的正高兴援:执持,拿是:这释:释放
10、B
11、①晋平公说:“太师,您撞谁呀?”
②“哟!这可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说的话啊!”
12、他敢于“犯君”,说明他正直、忠诚、刚烈,敢作敢为、不畏权势。

因自己是盲人,用“小人言于侧”
的方式表明他还是讲究辞令、有智慧、有谋略的人。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试题分析:B与例句都是“代词”;A.C.D都是“助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翻译句子时,第一步:联系语境明大意。

联系具体语境,把握句子大意,写出主干。

第二步:字句落实莫疏漏。

注意重要实词、虚词,看清语法现象,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明确特殊句式如省略、倒装、固定句式等。

第三步:翻译句子要得法。

文言文“六字翻译法”:留、替、补、删、移、猜。

“留”,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替”,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
“补”,即补出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移”,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猜”,指文言句中多义实词、带修辞的句子,要根据上下文灵活猜测处理。

第四步:隐性失分要避免。

回顾原文,检查是否符合语境——“看”;
再读一遍,保证句子准确通顺——“念”;誊上卷子,字迹清楚端正无误——“写”。

所以翻译时除了要注意“”等重点字的意思,还要补充出省略的成份,同时还要注意整个句子翻译句子的完整性、准确性。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试题分析: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还可以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

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2017届山东省莒县北八校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文言文阅读(共12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

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

桑畦麦陇④,高下
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注:①涩:不通畅。

②曳:拖,拉。

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

④陇:通“垄”。

⑤牧竖:牧童。

⑥髹(xiu)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处处志之寻向所志B.便舍船屋舍俨然
C.寻向所志未果,寻病终D.见渔人,乃大惊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14、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15、语段(一)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3分)
16、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4分)
【答案】
13、D
14、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不要)说魏朝和晋朝。

(翻译出大意,1分;“无论”
译对,1分。

共2分)
15、对没有战乱、宁静淳朴、安居乐业。

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意思对即可。

2分)
16、①山阻水隔,很难进入。

②自然环境优美,田同风光如画。

③人们生活安宁和乐。

(多基本与世隔
绝,民风淳朴。

意思对即可。

每对一处1分,共4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

两个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乃”“无论”,“乃”
在此句中应译为“竟然”,“无论”应译为“不用说,更不必说”。

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无论”
1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语段一内容的理解,要由表及里,明确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即对理想幸福生活的向往,意思对即可。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比较阅读,两篇文章的相同点非常容易总结。

阅读时候,要紧扣两文所写的景物特点、
人物活动的相似之处答题。

根据作者所描绘的桃花源的特点可知,这里没有战乱,没有纷扰,环境清幽,人们安居乐业,相处和乐,生活美好。

因此,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应该如此。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能力层级为理解B。

9.(2017届江苏连云港市灌云县西片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15分)【甲】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

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

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yì)王。

王曰:“缚者曷(hé)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甲与乙相善,甲延乙理家政。

及官抚军①,并使佐官政,惟其言是从,久而赀财皆为所干没②,始悟其奸,稍稍谯③责之。

乙挟甲阴事,遽反噬④。

甲不胜愤,乃投牒诉城隍。

夜梦城隍语之曰:“乙险恶如是,公何以信任不疑?”甲曰:“为其事事如我意也。

”神喟然曰:“人能事事如我意,可畏甚矣!公不畏之,而反喜之,不公之绐⑤而绐谁耶?渠⑥恶贯将盈,终必食报,若公则自贻伊戚⑦,可无庸诉也。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官抚军:做官至抚军。

抚军,官职名。

②干没:吞没。

③谯:责备。

④反噬:反咬一口。

⑤绐(dai):哄骗,欺骗。

⑥渠:他。

⑦自贻伊戚:自作自受。

1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4分)
①齐人也,坐.盗()②叶徒.相似()③甲与乙相善.()④遽.反噬()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②人能事事如我意,可畏甚矣!
12、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正确停顿(限2处)。

(2分)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13、各用一个成语或俗语概括楚王和晏子的形象特点。

(2分)
14、从“甲”的经历中,你能得到怎样的做人道理?(3分)
【答案】
10、①犯罪②只③好④立即(每个1分)
11、①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2分)
②一个能事事都顺着我心意的人,可怕得很啊!(2分)
12、得无/ 楚之水土/ 使民善盗耶?(2分)
13、楚王:自作聪明自作自受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晏子:能言善辩才辩双全能说会道不卑不亢
(答出其中一个即可)(2分)
14、人们都希望别人顺从自己,喜欢听奉承的话。

但遇事不讲原则,遇挫错不及时纠正,必将害人害己。

时时事事顺从你、奉承你的人,不一定是真正的朋友。

(3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疏通两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

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熙”“畏”,翻译后要疏通句子。

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
试题分析:分析古文中人物形象,首先要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要从文中人物的言行描写和作者情感的倾向(观察有无评价语)来分析概括其身份、性格、思想品质的特点。

用一个成语或俗语概括。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4、
试题分析:疏通甲文,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人们都希望别人顺从自己,喜欢听奉承的话。

但遇事不讲原则,遇挫错不及时纠正,必将害人害己。

时时事事顺从你、奉承你的人,不一定是真正的朋友。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能力层级为理解B。

【翻译】
【甲】晏子出使楚国。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五尺高的小洞请晏子进去。

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

"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

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吗?竟派您做使臣。

"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人挨着人,肩并着肩,脚尖碰着脚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做使臣呢?”晏子回答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