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科普受众行为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环境下科普受众行为分析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及广泛应用,网络科普作为一种新兴的科普形式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
以互联网为传播平台,以网民为传播对象的网络科普势必受到互联网发展地区差异及网民年龄结构、上网目的等方面的影响。
网络科普受众行为也在性别、年龄、地域、收入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文章结合网络科普发展现状,通过深入分析性别及地区差异对受众行为的影响,提出网络科普的发展建议。
标签:网络科普受众分析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的方方面面,特别是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络的普遍使用,使网络成为公众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媒体。
网络科普也随之出现并迅速发展起来,逐渐成为我国提高国民科学知识水平的一大重要手段。
网络科普是以互联网为传播平台,由专门的组织机构或个人在网络上以网民为受众开展科普活动。
然而相对于目前对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要求以及民众对网络科普知识趣味性针对性等的需要,现有的网络科普还存在许多问题。
通过对网络科普受众行为的有关分析,我们可以找到更加有效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科普知识的途径。
一、网络科普受众现状研究
通过调查与分析,可以总结出中国网络科普受众的行为特征主要为以下几点:
1.交流环境虚拟性
虚拟性是在互联网上进行社交等一系列活动的主要特点,互联网提供了一个允许受众进行身份隐藏的虚拟世界。
在互联网搭建的虚拟平台中,受众间信息的交流主要是靠文本图片等,有利于对个人信息进行隐藏,网络科普的受众在科普网站中更加勇于并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
2.自主性
相对于传统媒体固定的传播方式,网络传播的受众更具有自主性。
他们可以自主选择何时何地以何种媒介方式在网上接受何种内容的知识的接收,网络无中心的管理运作模式为知识传播者和知识接收者提供了极大的自由,在追求个性自由的今天,网络为受众提供了极大地方便。
3.文化兼容性
互联网将世界通过网络互联,形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数据库,技术开放性使得不同国家的文化得以在互联网上自由的传播,这使得网络科普的受众对不同的
文化保持开放宽容的态度。
处于互联网这种开放式的交流平台,受众能够消除文化地域种族宗教的差异与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人种不同宗教信仰的人进行沟通,使得科普信息知识能够在开放的人际交流语境中实现文化的兼容。
二、我国受众的行为分析
1.我国受众行为特征分析综述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制订发布的一系列支持信息化建设的政策为互联网用户规模快速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通信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网络接入的软硬件环境不断优化降低了用户的上网门槛,再加上互联网具有高粘性和高传播性等因素,使得中国网民规模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趋势。
中国正处于网民规模快速扩大和互联网普及率快速提高的阶段,发展潜力很大,网民规模的扩大和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为网络科普事业发展提供了契机。
1.1整体而言,中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在科普推广工作的很多方面较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有自身优势。
包括:(1)受众对科普知识获取渠道的认可程度;(2)受众通过网络获取科普信息的频率;(3)受众通过固定的专门性科普网站获取科普知识这三个方面。
1.2东部、中部、西部、南部这四个地区的受众均对线下科普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热情,但是中部与南部的受众同样表现出稍高的热情程度。
1.3关于目前网络科普存在的问题,各地区受众均表示“互动性与参与性不强、趣味性娱乐性不强以及真实性不确定”这三方面的问题颇为严重,同时也存在着网络科普信息资源少的问题。
1.4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普及,受众通过手机获取科普知识的行为也随之流行起来。
通过手机看科普电影或者浏览科普图片的行为最多;看科普动画或者玩科普手机游戏的受众比例较低;东部和西部这方面的普及范围仍低于南部与中部,其中南部普及范围最大。
三、网络环境下科普工作的对策建议
结合以上依據调查结果总结出的结论,针对我国网络科普现存的主要问题,可以从政府和科普网站自身两方面入手,对我国网络科普的效能进行优化。
1.政府层面
1.1加大官方科普网站的建设力度,发挥科普的权威性。
科普事业只有在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才能形成稳定的发展机制,要发挥网络科普的权威性,首先要重点扶持一些高水平的国家级科普网站,打造科普网站品牌,突显官方媒体的权威性。
其次要鼓励各学科带头人、科学家开通个人科普博客、微博,在突发事件出现时,作为信息的“把关人”,在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对热点问题进行科学
解读,消除公众不必要的恐慌情绪。
1.2培养专业化的网络科普创作者。
网络科普需要建设一支由专业化人才、兼职人才和志愿者组成的高素质队伍,为网络科普工作的开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培养专业化的科普创作团队,打造一支优秀的科普创作队伍,创作出优秀的科普精品,对网络科普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2.网络科普方面
2.1拓宽科普信息获得的渠道,对科普门类的网站尽量做到大众化、生活化,增强其娱乐性和趣味性。
并根据网民的职业和工作性质或者兴趣点,对科普网站进行分类、细化,提供专业型、有针对性的科普网站。
如:网络科普应有一部分针对在校学生专门设计,以帮助更多学生在线获得科学知识,因为在校学生是科普受众的一个主力军。
2.2将科普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多上传贴近生活的科普信息,并尽量用生活化、可理解度高的语言描述,便于受众理解接受。
如:可设立一个“科普与生活”的科普主题,用科普的知识来点缀受众生活。
2.3多采用受众接受度、欢迎程度高的科普方式。
将枯燥的科普文献改成有趣的实验拍成视频或者拍摄成电影和制作成视频等方式,并采取一系列的激励方式鼓励受众上传自己的科普作品,这样可以提高网民关注的兴趣和参与积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