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初一初中生物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初一初中生物期中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面所列各项中都属于生物的一项是
①草②家鸽③珊瑚④钟乳石⑤冬眠的蛇⑥恐龙化石⑦蘑菇
A.①②⑤⑦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⑥D.②⑤⑥⑦
2.根据生物的用途进行分类,玉米属于
A.家畜B.作物C.宠物D.家禽
3.生活在北极的狐跟生活在非洲沙漠的狐相比,耳朵要小得多,这是为了
A.听觉更灵敏B.迅速奔跑以找到食物
C.适应北极寒冷环境D.不易被食狐动物发现
4.麝牛成群生活时,如果遇到狼群,雄牛会围成一团圈,头朝外面,把雌牛和小牛围在圈内,避免被狼伤害,这种现象称为A.竞争B.合作C.捕食D.寄生
5.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它有一个圈层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
这个圈层是
A.大气圈的底部B.水圈的大部
C.岩石圈的表面D.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6.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物共有特征的一组是
A.生长和生殖B.都具有细胞结构
C.不断从外界吸收营养D.能排出代谢废物
7.要把制成的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进行染色,最准确的方法是
A.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稀碘液
B.直接将碘液滴在洋葱叶表皮上
C.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在同一侧吸引
D.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
8.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下列各项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夏天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出地面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候鸟的迁徙
D.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
9.在植物细胞中能够制造有机物的结构是
A.细胞壁B.细胞核C.叶绿体D.细胞质
10.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11.下列各项中,不能称为生态系统的是
A.南丽湖水库B.蔬菜基地
C.奶牛场的一群奶牛D.亚龙湾国家森林公园
12.下列各项中属于食物链的是
A.草→食草昆虫→青蛙B.青蛙→蛇→猫头鹰
C.阳光→草→食草昆虫D.青蛙→食草昆虫→草
13.若在显微镜下观察“b”字,观察到的结果应该是放大的
A.b B.p C.q D.d 14.下列供观赏的植物中,属于营养器官的是
A.北京香山的红叶B.山东菏泽的牡丹花
C.南京梅图的梅花D.云南大理的茶花
15.下列哪台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A.目镜10X、物镜40X B.目镜5X、物镜10X
C.目镜10X、物镜10X D.目镜15X、物镜40X
16.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海洋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D.生物圈
17.在探究温度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都应该保持相同的条件是
A.光、温度、湿度等B.鼠妇数量、光、温度等
C.温度、湿度、鼠妇的数量等D.空气、湿度、光等
18.下列选项中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A.海洋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D.城市生态系统
19.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依次是
A.细胞→组织→系统→植物体B.细胞→组织→植物体
C.细胞→组织→植物体D.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20.下列关于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说法正确的
A.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始终保持不变
B.产生的两个新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是不同的
C.产生的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不一样的
D.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是相同的
二、连线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1)(4分)请将下列结构所属的结构层次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组织 A.肺
②器官 B.心肌
③系统 C.一只公鸡
④个体 D.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等组成
(2)(6分)请将以下几项显微镜结构的作用填在左侧相应的横线上;
①遮光器 A.分为平面镜和凹面镜,反射光线
②反光镜 B.接近观察物体的镜头
③物镜 C.接近人眼睛的镜头
④目镜 D.调节光线的强度
⑤粗准焦螺旋 E.转动时,镜筒升降范围较小
⑥细准焦螺旋 F.转动时,镜筒升降范围较大
三、综合题
1.(12分)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图中的绿色植物属于,各种动物属于,而未显示在图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
(2)图中共有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最短的一条:。
(3)若该生态系统受到DDT的污染,则的体内DDT含量最高。
2.(10分)下图为西瓜细胞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切开西瓜时,流出的红汁液主要是_________,它来自于图中结构 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___________。
(3)如果右图是某高等动物细胞的结构图,则图中不该出现的结构是⑤、_________和__________。
3.(12分)下面是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一段叙述。
拿一块清洁的载玻片,在其中央滴一滴自来水。
漱口后,取一根牙签在口腔壁上轻轻刮几下,再把牙签放到载玻片的液滴中涂匀,然后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平放在液滴上,染色后置于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1)请用线标出两处错误,并纠正:
a. b.
(2)通常先用低倍镜找到清晰的细胞图像,若要详细观察位于视野左上方的某个细胞的结构, 则应将玻璃片向
________移动,使要观察的细胞位于______,转换成高倍镜后,用___________调节至物像清晰。
(3)制作装片前,先将口漱净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四、填空题
(8分)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请在横线上写出以下资料中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1)兰花种在荫棚下,芒果树喜欢“晒太阳”。
(2)鸡能够在短期内忍受零下40度的低温约3小时。
(3)某健康杂志指出,人每天要喝八杯水才足够。
(4)捕虫灯能诱杀昆虫。
五、探究题
(8分,每空1分)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
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
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写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
(3)制订实施探究的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薄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厚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
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和两种环境。
该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_______。
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填:能、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
(5)结论: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的环境中生活。
海南初一初中生物期中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面所列各项中都属于生物的一项是
①草②家鸽③珊瑚④钟乳石⑤冬眠的蛇⑥恐龙化石⑦蘑菇
A.①②⑤⑦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⑥D.②⑤⑥⑦
【答案】A
【解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草、家鸽、蛇、蘑菇具有这些特征,属于生物,珊瑚、钟乳石、恐龙化石不具有这些特征,不属于生物,故A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特征。
2.根据生物的用途进行分类,玉米属于
A.家畜B.作物C.宠物D.家禽
【答案】B
【解析】生物可以有多种归类方法,如根据形态结构特点,可以将调查到的生物分为动物、植物、其它生物等,也可以根据生活环境来将调查到的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还可以根据用途把调查到的生物分为农作物、家禽、家畜等,玉米属于农作物。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分类。
3.生活在北极的狐跟生活在非洲沙漠的狐相比,耳朵要小得多,这是为了
A.听觉更灵敏B.迅速奔跑以找到食物
C.适应北极寒冷环境D.不易被食狐动物发现
【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适者生存,北极狐耳朵要小,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保持体温,适应寒冷的北极环境,而非洲沙漠的狐,耳朵较大可以增加热量的散失,降低体温,适应高温的环境,因此北极的狐比非洲沙漠的狐耳朵要小的多。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4.麝牛成群生活时,如果遇到狼群,雄牛会围成一团圈,头朝外面,把雌牛和小牛围在圈内,避免被狼伤害,这种现象称为A.竞争B.合作C.捕食D.寄生
【答案】B
【解析】麝牛成群生活时,如果遇到狼,那么雄牛会围成一圈,头朝外面,把雌牛和小牛围在圈内,避免被狼伤害,需要彼此合作、密切配合才能维持群体的正常生存,因此属于合作关系。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5.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它有一个圈层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
这个
圈层是
A.大气圈的底部B.水圈的大部
C.岩石圈的表面D.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答案】C
【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圈。
6.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物共有特征的一组是
A.生长和生殖B.都具有细胞结构
C.不断从外界吸收营养D.能排出代谢废物
【答案】B
【解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故B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特征。
7.要把制成的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进行染色,最准确的方法是
A.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稀碘液
B.直接将碘液滴在洋葱叶表皮上
C.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在同一侧吸引
D.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
【答案】D
【解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有:擦、滴、撕、展、盖、染,第一步:“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
和盖玻片擦拭干净;第二步:“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目的是为了维持细
胞的正常形态;
第三步:“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第四步:“展”,把撕取的薄膜放
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第五步:“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
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其目的是防止出现气泡;第六步:“染”,在载玻片的中央滴加碘液,另一侧
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故D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8.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下列各项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夏天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出地面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候鸟的迁徙
D.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
【解析】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影响环境。
9.在植物细胞中能够制造有机物的结构是
A.细胞壁B.细胞核C.叶绿体D.细胞质
【答案】C
【解析】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含有叶绿素等色素的质体,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因此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10.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答案】C
【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不容易被敌害发现,有利于防御敌害,保护自己,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1.下列各项中,不能称为生态系统的是
A.南丽湖水库B.蔬菜基地
C.奶牛场的一群奶牛D.亚龙湾国家森林公园
【答案】C
【解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故C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概念。
12.下列各项中属于食物链的是
A.草→食草昆虫→青蛙B.青蛙→蛇→猫头鹰
C.阳光→草→食草昆虫D.青蛙→食草昆虫→草
【答案】A
【解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所以只有A是食物链。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食物链。
13.若在显微镜下观察“b”字,观察到的结果应该是放大的
A.b B.p C.q D.d
【答案】C
【解析】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玻片标本上的是“b”,那么显微镜下看到的是“q”字。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成像。
14.下列供观赏的植物中,属于营养器官的是
A.北京香山的红叶B.山东菏泽的牡丹花
C.南京梅图的梅花D.云南大理的茶花
【解析】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是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的,其中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供植株利用,通过茎运到叶,在叶里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可见根、茎、叶与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合成有关,属于营养器官,花开放之后经过传粉和受精结出果实和种子,再用种子繁殖后代,可见花、果实和种子与生殖有关系,属于生殖器官,故A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绿色植物的六大器官。
15.下列哪台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A.目镜10X、物镜40X B.目镜5X、物镜10X
C.目镜10X、物镜10X D.目镜15X、物镜40X
【答案】B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我们在显微镜下观察标本时,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细胞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越多,要使看到细胞数目最多,就选放大倍数最小,A选项的放大倍数为10×40═400倍, B
选项的放大倍数为5×10═50倍, C选项的放大倍数为10×10═100倍, D选项的放大倍数为15×40═600倍,故
B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有关的知识。
16.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海洋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D.生物圈
【答案】D
【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为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的家园。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圈。
17.在探究温度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都应该保持相同的条件是
A.光、温度、湿度等B.鼠妇数量、光、温度等
C.温度、湿度、鼠妇的数量等D.空气、湿度、光等
【答案】D
【解析】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根据所要探究的条件,要设置以探究的条件为惟一变量的对照组,本探究实验所要探究的是“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所以要探究的条件为温度,就要设置以温度为惟一变量的对照组,故D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18.下列选项中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A.海洋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D.城市生态系统
【答案】C
【解析】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以高大的乔木为主,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森林能缓解水资源危机,森林可以促进水分循环和影响大气环流,增加降水,所以有“绿色水库”之称。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类型。
19.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依次是
A.细胞→组织→系统→植物体B.细胞→组织→植物体
C.细胞→组织→植物体D.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答案】D
【解析】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由细胞再组成组织,构成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不同的组织再组成器官,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由这六大器官直接构成整个绿色开花植物体,可见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体无系统。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20.下列关于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说法正确的
A.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始终保持不变
B.产生的两个新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是不同的
C.产生的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不一样的
D.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是相同的
【答案】D
【解析】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就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故D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二、连线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1)(4分)请将下列结构所属的结构层次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组织 A.肺
②器官 B.心肌
③系统 C.一只公鸡
④个体 D.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等组成
(2)(6分)请将以下几项显微镜结构的作用填在左侧相应的横线上;
①遮光器 A.分为平面镜和凹面镜,反射光线
②反光镜 B.接近观察物体的镜头
③物镜 C.接近人眼睛的镜头
④目镜 D.调节光线的强度
⑤粗准焦螺旋 E.转动时,镜筒升降范围较小
⑥细准焦螺旋 F.转动时,镜筒升降范围较大
【答案】(1)(4分)① B ② A ③ D ④ C
(2)(6分)① D ② A ③ B ④ C ⑤ F ⑥ E
【解析】(1)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就叫器官如肺有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结缔
组织和神经组织构成,能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在一起构成系统,如口、咽、食道、胃、肠、肛门以及肝、胰、唾液腺等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连在一起,共同完成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功能,它们构成了消化系统,所以心肌属于组织,肺属于器官,一只公鸡属于个体。
(2)显微镜的各个结构和功能如下: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大;细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小;镜臂,
支撑镜筒,上端连镜筒,下端固定在镜柱上;镜柱,支撑镜臂成三角形;目镜,在镜筒的上端观察时靠近眼睛;镜筒,固定在镜臂上端,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安装物镜;转换器,在镜筒的下端,圆形可以安装物镜;物镜,安装在镜筒的下端,观察时靠近玻片标本;载物台,固定在镜臂的下端,是放置玻片标本的;通光孔,在载物台的中央,是光线通过的通道;遮光器,在载物台下紧靠载物台,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压片夹,两个在载物台上一端固定,用来固定玻片标本;反光镜,在镜臂的最下端,可以左右前后转动,是反射光线用的;镜座,在最下面,成U 形是固定显微镜的。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动物的结构层次,显微镜的结构。
三、综合题
1.(12分)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图中的绿色植物属于,各种动物属于,而未显示在图中的细菌和真菌
属于。
(2)图中共有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最短的一条:。
(3)若该生态系统受到DDT的污染,则的体内DDT含量最高。
【答案】(1)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绿色植物→兔→鹰
(3)鹰
【解析】(1)本题图中有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兔、狐和鹰等动物直接或间接的
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
(2)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一般指绿色植物,食物网中的每条食物链都要写到它的最高营养级,图中的
食物链有:绿色植物→兔→鹰,绿色植物→相思鸟→鹰,绿色植物→蚯蚓→相思鸟→鹰,绿色植物→蚱蜢→蚯蚓→相思鸟→鹰,绿色植物→蚱蜢→蜥蜴→蛇鼠→鹰共五条,其中最短的食物链是绿色植物→兔→鹰;
(3)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被排出和分解,随着食物链逐级积累,DDT作为一种剧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传递
并逐渐积累,而蛇的营养级别最高,所以鹰的体内DDT的含量最多。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2.(10分)下图为西瓜细胞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切开西瓜时,流出的红汁液主要是_________,它来自于图中结构 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___________。
(3)如果右图是某高等动物细胞的结构图,则图中不该出现的结构是⑤、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1)细胞液⑤(2)②(3)①③
【解析】图中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叶绿体,④是细胞核,⑤是液泡,
(1)液泡里面的液体叫细胞液,细胞液里有各种物质以及色素等,如切西瓜时,流出来的汁液主要来自液泡中的
细胞液,其内含有大量的水分、甜味物质;
(2)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的内面,能控制物质进出,让对细胞有用的物质不能通过细胞膜出来,使有害的物质也
不能进入细胞;
(3)植物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叶绿体,动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
和细胞核。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细胞的结构与作用。
3.(12分)下面是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一段叙述。
拿一块清洁的载玻片,在其中央滴一滴自来水。
漱口后,取一根牙签在口腔壁上轻轻刮几下,再把牙签放到载玻片的液滴中涂匀,然后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平放在液滴上,染色后置于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1)请用线标出两处错误,并纠正:
a. b.
(2)通常先用低倍镜找到清晰的细胞图像,若要详细观察位于视野左上方的某个细胞的结构, 则应将玻璃片向
________移动,使要观察的细胞位于______,转换成高倍镜后,用___________调节至物像清晰。
(3)制作装片前,先将口漱净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a.“自来水”改成“生理盐水” b.“平放”改成“盖玻片一边先接触水滴,再轻轻放下”,
(2)左上中央细准焦螺旋(3)清洁口中杂物,影响实验观察
【解析】(1)①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内的浓度约为0.9%,如果细胞内外有浓度差,细胞就会因吸水或失水而变形,影响观察,所以要把口腔上皮细胞放在0.9%的生理盐水中才会保持它的正常形态,②“平放”改成“盖玻片一边先接
触水滴,再轻轻放下”,在盖盖玻片时正确的步骤是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才轻轻地盖上,这样盖玻片
下面的液体就会慢慢的把空气赶走,就可避免气泡的产生;
(2)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象是倒立的,左右倒,上下倒,所以物体的移动方向和像的移动方向相反,要使图
中视野中看到的图象移到视野的中央,则应将玻片向上移动,转换成高倍镜后,用细准焦螺旋调节至物像清晰;(3)制作装片前,先将口漱净的目的是将口中杂物清除干净,否则会影响观察效果。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四、填空题
(8分)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请在横线上写出以下资料中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1)兰花种在荫棚下,芒果树喜欢“晒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