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学知识】太极推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学知识】太极推手
太极推手简介:
太极推手也称打手、揉手、擖手,是太极拳的双人徒手对抗练习,与太极拳套路是体与用的关系,互相补充,相得益彰,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后来其他一些武术派别也吸收了这一练习方式,产生了各种流派的推手。
清代流传的拳谱中有一首《打手歌》这样写道:“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
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拔千斤。
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黏随不丢顶。
静动相随”。
基本概念
太极推手是以上肢、躯干为攻击部位,运用“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技法以达到借力、发力,使对方身体失去平衡的一项具有对抗性、娱乐性、健身性、传统性的体育运动。
它以四两拨千斤、发人如弹丸、弹指一挥跌丈外,身体微动彼落空的技艺被人所称道。
太极推手,其宗旨:在不用护具之状态下,通过推手双方的阴阳矛盾运动,演练实战搏击的一种良好的运动形式。
它的研究和训练是以实战为目的,通过推手而不断提高实战搏击能力。
武术中踢打摔拿四大技术均可在推手中随意运动,充分体现了太极拳道的兼容性。
推手是信息的传递与反馈。
推手双方是信息的载体。
在信息输出与反馈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控制与反控制的精确度。
通过信息往复传递达到了控制与反控制的目的。
信息传递也分三个层次,低层次是皮肤知觉传递,中层次是气场感应传递,高层次是意念传递。
太极拳推手的基本技法
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法
掤:如水负舟行。
先实丹田气,次祭顶头悬。
全体弹簧力,开合一定间。
任尔千斤力,飘浮亦不难。
捋:引导使之前。
顺其来势力,引之使长延。
轻灵不丢顶,力尽自然空。
重心自维持,莫被他人乘。
挤:用时有两方。
直接单纯意,迎合一动中。
间接反应力,如球撞壁还。
又如钱投鼓,跃跃声铿然。
按:运用似水行。
柔中以寓刚,急流势难当。
遇高则澎满,逢洼向下潜。
波浪有起伏,有孔必窜入。
采:如权之引衡。
任尔力巨细,权后知轻重。
转移只四两,千斤亦可秤。
若问理何在,杠杆作用存。
挒:旋转如飞轮,投物于其上,脱然掷寻丈。
急流成漩涡,卷浪若螺纹。
落叶坠其上,倏尔便沉沦。
肘:方法有五行。
阴阳分上下,虚实宜辨清。
连环势莫当,开花捶更凶。
六劲融通后,用途始无穷。
靠:其法分肩背。
斜飞势用肩,肩中还有背。
一旦机可乘,轰然如倒礁。
仔细维重心,失中徒无功。
太极推手的健身价值
太极推手一般采用均匀、缓和、有节奏的腹式呼吸,这有利于改善肺泡通气量,使呼吸深度加大。
太极推手讲究蓄劲如开弓,发劲似放箭。
采用吸足呼尽的呼吸方法,即节省能量消耗,又提高肺泡气体交换率,为细胞摄氧和用氧提供了方便。
因此,练习太极推手能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
另外,太极推手是中枢神经运动、呼吸运动和骨骼肌肉运动相结合的综合性运动。
对改善血液循环、加强人体体质、提高韧带的柔韧性和关节的灵活性及祛病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太极拳推手流派分类
太极拳推手从运动形式上可分为定步推手和活步推手两种,目前创编的太极拳推手对练套路,将这两种形式有机融合,其运动形式表现为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而其基本功是训练棚、捋、挤、按的四正推手和训练采、挒、肘、靠的四隅推手。
太极推手对练套路是吸取了各流派推手的精华而创编的,它具有传统性、科学性、健身性、技击性、观赏性、娱乐性,因而易于普及。
太极推手各派形式诸多。
如:推平圆、推立圆、单推手、双推手、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四正四隅推手、一进一退推手、三进两退推手、两进三退推手、大推手、烂踩花推手、散推手等等。
如此之多的推手,乃为各派拳师在教拳过程中的创造,其目的有二,一是便于学者进门入道,二是显示传统内容之多。
有一利必有一弊,无形中为推手而推手,在推手中练推手,从而导致了现代推手竞技运动中,大部分运动员不练拳架专练推手,舍本求末。
一般人在推手中练平圆、练立圆、练腰胯劲等等,而与拳架脱节。
因而难以产生太极高手。
真正的推手功夫是在拳架中练出来的,推手只是对意与形的检验,是否能够将拳架中练出来的技击能力充分发挥出来而已。
较为广泛的太极拳推手,其风格特点各异。
一、是陈式太极拳推手,主要有管脚、拿关节;
二、是杨式太极拳推手,主要是棚劲大,以发劲为主;
三、是吴式太极拳推手,主要是柔化为主。
太极推手习练的基本原则
拈:如两物互交,拈之使起。
在太极拳术语,谓之拈劲。
然非直接拈起之谓。
实间接拈起之谓。
而含有劲意。
双兼之两义。
譬如敌我两人推手或交手时,敌人体质强壮、气力充实、马步稳固,则势难将敌人掀动、或移其重心,则用拈劲,即能使敌人自动失其重心。
其法先用意探之,使敌人气腾,精神向上注,则敌体上重而脚轻,其根自断。
此即敌人之自动力所致。
我则顺其势撒手以不丢顶之劲,引敌悬空,是谓拈劲。
连:贯穿之谓。
手法毋中断、毋脱离。
接续绵绵,无停无止,无休无息,是谓连劲。
黏:即粘贴之谓,彼进我退,彼退我进,彼浮我随,彼沉我松,丢之不开,投之不脱,如粘似贴,是谓黏劲。
随:随者,从也。
缓急相随,进退相从,不即不离,不先不后,舍己从人,量敌而进,,是谓随劲。
不丢顶:丢者,离开也。
顶者,抵抗也。
即不脱离、不攘先、不落后之谓也。
资料供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