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的秋天的梦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戴望舒的秋天的梦读后感
深秋时节,清风寒露,秋色连波。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首秋天的诗《秋天的梦》,这首诗的作者戴望舒是我们熟悉的一位诗人,他的那首脍炙人口的诗《雨巷》,为他赢得了“雨巷诗人”的独特称号。
戴望舒的诗作虽然不足百首,但诗人余光中评价他“上承中国古典的余泽,旁采法国象征派的残芬”,是一位遥启中国现代派诗风的诗人。
这首短短的小诗,前四行精巧地勾勒了秋天安静美丽的画面,后四行却情绪直转,传递出个人的忧郁。
两部分巧妙地对比转换,读起来隽永悠长。
首先是远和近的对比,从迢遥牧女的羊铃,到近处摇落的树叶,再到寒冷忧郁的“我”,诗中画面的转换就像摄影师镜头中远景、近景和特写的转换,幽远深长。
接下来是笔触中轻与重的转换,轻盈的树叶、秋天的轻梦转眼消失在“昔日的沉重”中,在远近轻重之间,诗人明与暗的情绪碰撞自然地流出“迢遥的牧女的羊铃,摇落了轻的树叶。
秋天的梦是轻的,那是窈窕的牧女之恋。
”前四行读起来充满着光泽,仿佛一幅金色的油画。
金色的阳光洒在金黄的树叶和远方牧羊少女的身上,安静、明快。
后四行却变得幽暗和沉重,像一幅灰暗沉闷的自画像。
全诗也从开篇的阳光温暖,堕入了寒冷和忧郁中。
短短的八行诗中,作者巧妙融入了层次丰富的对比意境,远近、轻重、明暗、冷暖,充满了象征主义的半明半暗,明暗配合和
扑朔迷离的神秘。
在这首诗中,这种神秘感来自于戴望舒的“愁”。
有人曾做过统计,在戴望舒的早期诗歌中,“寂寞”、“忧愁”、“悲哀”是他作品中频繁出现的关键词。
戴望舒的诗中,常常充满着感伤的基调,究竟诗人为何哀愁,似乎是一个不解之谜,英年早逝的诗人只留给了我们不解和猜测。
有人说是因为他的三段失意的爱情,有人认为是身体病痛的折磨,也有人认为是对大革命失败后的彷徨……。
但我觉得,戴望舒的忧愁里,还有化不开的家国情怀。
在他后期的诗里,充满着对日寇侵略下国破家亡的心痛和爱国情怀,比如他在《灾难的岁月》中曾悲壮铿锵地写下“血染的土地、焦裂的土地,更坚强的生命将从而滋长”;在《心愿》里,他坚韧地写下:“只有把敌人打倒”、“只有送敌人入殓”、“只有将敌人杀尽”;在他为数不多的几篇小说《债》、《卖艺童子》里,充满着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悯。
正是这样,戴望舒的忧愁,才能深深触动读者的心。
他的忧愁也许有半明半暗的神秘,但没有架空的感情,忧愁中蕴含着真情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