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况的调查及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况的调查及分析
作者:熊洁
来源:《成长·读写月刊》2017年第02期
【摘要】校本课程开发是现阶段开展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评估,自主研发课程,这一点与校本教材之间有很大的区别。

但是当前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运用依然没有实现普及,基于此,文章中以此为前提,重点调查了中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现况,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况
校本课程来自于英、美等国家,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下,成为开展各阶段教学的重点内容。

所谓校本,字面含义即以学校为基础,而也有教育学专业对其这样解释道:“校本其一是为了学校,其二是在学校中,其三则是基于学校”,由此可以理解,校本课程即由学校为主要环境,教师小组对课程进行研发,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评估,以实现教学有效性的一种教育手段[1]。

但是校本课程当前的开发情况依然存在不足,需要对其进行调查,以了解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问题,从而发挥其真正优势推动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某市中学与小学共200人,在此次调查中,主要针对校本课程开发认识、校本课程特色等问题展开了调查,期间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其中有效问卷200份,通过该形式获取调查数据,并对所获取数据进行了分析,重点了解当前中小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影响原因与提升策略。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校本课程开发调查结果
(1)对校本课程开发认识的调查
通过此次调查了解到,部分学生对于校本课程并没有深刻的认识,而在教师方面,36%的教学人员缺乏对校本课程的深刻认识,在研发校本课程时,认为校本课程即学校自己研发教材,在参与调查的200人中,有25%的主体认为校本课程是作用于选修教学阶段。

除此之外,在调查中发现,39%的教师指出开发校本课程过程中缺乏专家的辅导,课程开发时过于盲目与随意,严重限制了课程开发的科学发展。

(2)对校本课程特色的调查
在调查的过程中,一些教师没有对校本课程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无论是研发阶段还是具体的应用阶段,都存在不足,在对参与调查主体进行校本课程特点调查时,有67%的教师认为校
本课程特色仅仅体现在教师参与上,有33%的教师认为校本课程特色体现在了教师与专家的合作。

虽然以上认知并不存在根本上的错误,但是依然缺乏全面性,若不及时对其校本课程特色进行普及,也不利于中学学校校本课程的顺利研发。

(二)校本课程开发调查分析
(1)缺乏对校本开发的重视
通过调查可知,当前阶段中小学校校本课程研发的过程中,部分教师依然缺乏深入认识,对于校本课程的认知只是停留在表面,这必然会影响校本课程的开发。

出现这一现况的主要原因,无外乎是教学人员对其缺乏重视,认为开发校本课程不只是自己的工作,也有其他教师或专家共同进行,自己缺乏了解也没关系,此外,因为缺乏专家的辅导,使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盲目性,也正是这种思想的存在,严重限制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并对中小学教学有效性形成了影响。

(2)对校本课程特色了解缺乏全面性
在对200名教学人员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教学人员其实能够认识到校本课程的重要性,也了解校本课程相较于传统课程模式的优势,但是因为对其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了解并不全面,在实际运用上也没有发挥出校本课程的真正优势,对于这一点,需要教学人员予以解决。

三、讨论与建议
(一)转变教学理念,深入认识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当前已经在众多中小学校中得以运用,教师与学校方面也对这一教学模式的意义有相应的认识,但即便如此,在实际效果上依然存在缺失,开展校本课程研发只是为了完成教育部门的任务,没有真正深入理解校本课程[2]。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突出各个学校校本课程研发的教育特点,摆脱千篇一律的现状。

例如某校在研发校本课程时,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进行了转变,突出精神与人文性在教学中的意义,弱化了对应试教育与升学率的强调,使学生能够真正从课堂中提升综合素质,并聘请校本课程专家与教师共同进行课程开发,避免了开发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另外,在研发校本课程时,教师需要对涉及内容进行评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与学校的办学特色相结合,以此为前提设置校本课程研发目标。

(二)组织教师培训活动,加深教学对校本课程的认识
要想真正发挥校本课程对中小学教学的积极意义,教师必须要对其特点有深入的认识,只有了解校本课程特色,才能保证研发的意义,并开展有意义的教学。

然而通过调查得知,部分教师在校本课程实际特点方面并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样一来也会对校本课程开发效果造成影响。

对于这一现状,学校方面可以组织专业培训,加深教师对校本课程特点的深入了解。


如某中学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因为教师并不了解其特点,所以在实际开发时只是表面制定了几点教学策略,缺乏与学校办学特色的结合,没有发挥出校本课程的实际意义。

后来经过调查得知原因之后,学校特地组织了专门的培训,为教师普及校本课程所具备的特点,如教师的参与、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与需求、学校主客观条件与所处环境经济文化水平、体现学校特色等[3]。

在培训之后,教师便可以申报开发校本课程,通过申报并满足学生人数要求之后方可开课。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培训可以获得更多关于校本课程的知识,认识到校本课程的真正作用,并发挥其积极意义展开教学。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当前校本课程开发现况的调查可知,一方面,要想真正发挥校本课程的优势与积极意义,教师首先要对其进行深入理解;另一方面,中小学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不仅是教师的任务,同时也需要专家的指导,教师为主,专家为辅,只有这样才能使课程开发目的明确,避免开发时出现的盲目性。

作者简介:熊洁(1989-),女,四川成都人,民族:汉职称:中学二级,学历:研究生。

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单位: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

参考文献:
[1]范蔚,郭寿良.川、渝、云、贵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调查报告[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54-59.
[2]张世威,王松林,彭狂飚,菜冲,许合勇.乌江流域农村中小学民族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状况调查与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5:504-5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