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的自我实现与人本主义管理
人本主义核心观点

人本主义核心观点:令狐采学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知识意义,强调协作学习。
与建构主义不同,它更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即强调学生的自我发展,强调发掘人的创造潜能,强调情感教育。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可以分为五大观点:即潜能观、自我实现观、创造观、情感因素观与师生观。
1潜能观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在学习与工作上人人都有潜在能力。
可惜的是这种潜能没有充分释放出来。
教育本身就要努力去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所以人本主义理论研究的重点是在于怎样通过教育来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从这个观点出发,人本主义一方面强调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但也重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而这个主导作用在于怎样去发掘学生的潜能。
2自我实现观(也叫自我发展观)人本主义理论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人价值观;强调学生自我实现(发展),把学生的自我实现作为教学的目标。
但由于人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不同,所以存在个性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每个不同的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为不同学生创设不同的学习条件,使得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自由发挥,满足不同的个性需求,让学生认识自身价值,促进他们自身的发展3创造观人本主义与建构主义一样在知识与能力之间,崇尚学生能力的培养,并把创造力作为教学的核心问题。
罗杰斯指出:人人有创造力,至少有创造力的潜能,人应该主动地发展这些潜能。
并认为:不应该把创造力看成某些专家的特权。
而布鲁姆也认为应该研究大多数人的潜能和创造力。
4情感因素观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包括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创造力都有密切关系。
对这一点,人本主义给予特别重视,认为学习是学生个人主动发起的(不是被动地等待刺激)。
个人对学习的整体投入,不但涉及认知能力,而且涉及情感、行为等等方面。
学生对学习兴趣很浓,目标明确,是十分重要的情感因素,教师必须充分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把学生充分吸引到学习的情境中来,并长时期坚持下去。
高校教师人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二、对高校教师进行有 效人本管理的措施
( )构建 学术权 力 与行 政权 力均 衡发展 的高校 内部治 理结构 一 高校 官本位管 理破 除需 要 国家 赋予 高校更 大 的办学 自主权 ,也 有赖 于确 立学 术权 力与 行政权 力均衡 发
关键词 :高校管理;人本管理;学术权力 中图分类号 lG 4 . 6 71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编号 l 6 31 1 (0 2 20 9 .3 17 .4 7 2 1 )0 .0 80
“ 作为当代经济和学习化社会的背景下最重要 、最宝贵的资源, 在社会赖以发展的各种因素中起 人” 着决定性 的作用。 而高校是知识生产的摇篮, 也是培养“ 的生产地之一。 人”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 , 高校教师面临着全新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压力。教师在高校中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 的影响着其个人、学生及高校的发展。因此 ,人事管理中教师的管理就成为高校改革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那 么如何 对教 师进行 有效 的“ 人本 管 理” 则成 为人事 管理 的重 中之重 。 人本 管理 思想 兴起于 2 纪 6 0世 0年代 , 在人本 主义 哲学和 心理 学发 展 的基础 之上 产 生和发展起 来 的 , 是
高校教师人本管理存在 的问题 与对策
邹豫 荣
(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人事处 ,福建 漳州 33 0 ) 6 0 0
摘
要: 随着 高校教育改革 的不断推进 , 高校和教师均面临着全新发展的机遇。 分析现有高校教师人本管理存在 的问题 ,
提出人 本管理 的几点创新举措,更好地发挥高校教 师的价值 。
果 ,必然 会 降低 整个 学校 的 教育教 学质 量 。 3重视 教师科 研课 题建 设 ,忽 略“ . 关爱” 教师 的柔 性管 理 尽 管近几 年我 国高校 已经开 始关 注学 生和 教师 的人文 关怀 ,但 由于 受 旧的观 念 和制度 的束 缚 ,在高校 教学管 理 中仍 然存 在 比较严 重 的人文 关怀缺 失 问题 。高校 的教师 管理 中,注 重更 多 的是教 师 的国家 、省 、 市级课题 多少、学术研 究 发展 ,重 视教师 对 学生培养 、学 生取得 怎样 的成 绩 ,科学研 究 和社会 服务 的的外 部功 能,而忽视 教师 本身 的 内在 需求 ,教 师 一直成 为发展 教育 的工 具和 手段 ,而 教师 内在价 值 的肯定 以及
学校人本化管理制度

学校人本化管理制度一、学校人本化管理制度的意义1. 重视人的尊重和关爱。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地方,学生是学校的根本。
人本化管理制度重视每个人的尊重和关爱,让每个人都感受到自己受到重视和认可。
2.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本化管理制度激发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和建设,发挥各自的特长和创造力。
3. 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人本化管理制度注重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术能力的提高,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责任心和社会交往能力。
4.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本化管理制度强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学习环境。
二、学校人本化管理制度的内容1. 尊重和关爱:学校应该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尊严,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2. 激励和肯定:学校应该及时发现和肯定每个人的长处和优点,激励他们充分发挥潜能。
3. 参与和决策:学校应该鼓励每个人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建设,让他们参与决策,共同打造美好的学校。
4. 发展和培训:学校应该为每个人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发展机会,让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5. 和谐与沟通:学校应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加强沟通和交流,解决矛盾和问题。
三、学校人本化管理制度的实施方式1. 建立健全制度: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明确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各项管理工作。
2. 定期评估:学校应该定期对人本化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和改进。
3. 培训和培养:学校应该定期开展师生员工的培训和培养工作,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素质。
4. 激励和奖励:学校应该设置激励机制和奖励制度,鼓励每个人积极参与管理和建设。
5. 创造和谐环境:学校应该创造和谐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促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四、学校人本化管理制度的影响及问题解决方案1. 影响:人本化管理制度可以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增强师生员工之间的关系,提高学校整体实力。
2. 问题:学校人本化管理制度存在着管理理念不同、资源分配不公、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论人本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

论人本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摘要:人本管理思想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过程,已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管理活动中。
自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来,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应用成为诸多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
我国高校管理中努力把个人需求与学校的目标有效地结合起来,坚持以人为本,较好地指导了具体的管理实践,使学生、教师的个体发展目标与学校的整体发展目标有机统一起来,促进了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人本管理高校管理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g4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a)-0227-011 解读人本管理思想的内涵以人为本是我们理解人的世界、理解社会的一个根本原则[1]。
将以人为本这一根本原则运用于管理活动中即人本管理。
要全面解读人本管理的内涵,必须依赖于对人性假设的理解和“以人为本”的理解。
1.1 关于人性的假设管理者对人性假设的理解,在管理活动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管理者为获取最大经济利益,把人当作“经济人”,不注重人的社会和心理需要,导致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产生矛盾并逐渐激化。
为化解矛盾,调动工作积极性,管理者不再将人看作单纯的经济人,而是有着心理和感情需要的“社会人”,在某种程度上强调了被管理者的平等和主人翁地位,但却忽略了人的自我实现、自我肯定的价值追求。
随着管理实践的逐渐丰富,产生了“自我实现的人”和“复杂人”这一相对成熟的人性假设。
人本管理思想随着管理者对人性的理解的不断变化而发展和完善。
1.2 以人为本的内涵“以人为本”的理念属于哲学范畴,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思想的精髓,也是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体现。
它吸收了西方人本主义哲学中的积极因素,摈弃其缺陷,站在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高度,把人本论推向新的高度。
马克思说:“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2]”。
“社会本身即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本身[3]”。
马克思认为“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人是人的最高本质[4]”,从最普遍、最一般的意义上,指明了人与人的世界的内在的同一性以及人与自身的内在同一性。
浅析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

浅析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庞娟李雪平.(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南充b37002)。
t■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邑渗透到诸多领域,在各类高校教师的人事管理制度逐步转向人力费源管理的今天,对教师进行以人为本的管理邃渐受到高校管理者们的重视。
从高校教师这一特殊的“知识型员工”群体的特点出发,分析目前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和存在旬题.进而提出在高校实施人本管理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中田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以人为本.,文章编号:1e7卜-7确7(2∞8)0820169—02.在科学技术迅速腾飞,经济水平蒸蒸日上的当今现代化世界,众所周知,人才资源是第一战略资源。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类经济正逐渐从以依赖物质资源为主转向以依赖智力和人才资源为主。
而高校作为培养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摇篮、科学技术和先进文化的主要生产者和传递者,人才资源的数量和水平成为学校办学水平高低与否和核心竞争力强弱与否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决定学校能够为社会做出多大贡献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也越来越关心教育发展,旱在1994年江泽民就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论断。
可见“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渐被关注。
高校是高级知识分子的聚集地,高校教师有知识、有文化、有头脑、有思想,承担着创新知识、传播知识、运用知识的任务,因此在高校实施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即是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理念。
一、高援教■人力资曩蕾理的特点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通过不断获取高层次的教育人力资源,整合到教学科研活动中去,激励教师积极性,开发他们的潜能,以支持学校发展目标实现的全部活动、职能和过程。
而高校教师作为一个被称为“知识分子”的特殊人力资源群体,正如彼得.德鲁克认为:“知识工作者不能被有效的管理,除非管理者比组织内任何其他人更知道他们的特殊性,否则根本没用。
“自我实现”:人本主义视野中的教育目标取向——兼谈对大学生创造性培养策略的启迪

20 0 2年 第 3期 ( 第6 总 4期 )
青 岛科 技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J u n lo ng a i est ce c n c noo y S ca ce c s o r a fQi d o Un v r iyofS in ea d Te h lg ( o ilS in e )
Sef a t a i a i n: h a h ng G o lO re t to n Pe s e tv fH um a i m l- c u lz to t e Te c i a i n a i n i r p c i e o ns
—
—
S r tgist lia ino u n ’ e tvt tae e oCutv to f Stde t sCra i i y
[ btat T i pp rdsu ssMalw’ T e r so ef cu lain .onig o tta h d ct n l As c r ] hs a e i se s c o S“ h oi fsl atai t ” p it u h ttee uai a e - z o n o
[ 摘 要
马 斯 洛 追 求 的人 的 “ 自我 实现 ” 人 本 主 义 教 育 目标 在 某 种 程 度 上 与 我 国 “ 的 全 面发 展 ” 的 人 的教 育
目标 有 些 殊 途 同 归 。 因此 , 讨 并 借 鉴 马 斯 洛 的 “ 探 自我 实现 ” 论 , 有 助 于 我 国 教 育 目标 的 达 成 。 同 时 , 立 在 理 将 建
[ e rs Malw;h oi f ef culain e uain l o lcet i . K yWod] s o ter so l atai t ;d ct a g a;rai t e s — z o o vy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对高校教师的启示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对高校教师的启示作者:李妍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年第19期摘要当代高校课程改革试图摆脱传统教学模式束缚,寻求更科学的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相关的教学理论观点让高校教师从新的心理学视角审视课堂教学,给高校教师教学带来新的启示和灵感。
关键词人本主义高校教师教学1人本主义概述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代表人物有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等。
人本主义学者,指出教育应该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关注个人情感和人格的健康成长;主张心理学应把人当作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关注与人的高级心理活动,重视个人的内在价值和个体潜能发展;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引导其结合认知和经验,进而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重点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其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出对世界的理解,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2人本主义主要的教学思想2.1教学目标:培养“完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主张,学校教学的目标、学习的结果应该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完人”或“功能完善者”。
罗杰斯认为,认知和情感是相互联系和融合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罗杰斯的教育理想就是要培养的“完人”,也就是既能能用情感的方式,也能用认知的方式行事的知情合一的人。
他既能适应变化、知道怎样学习并且能不断学习的人,最终促进完成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当代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习如何学习”,学习的重点是“形成”,学习内容是次要的。
教学活动结束的标志,不是学生掌握了“需要掌握的东西”,而是学会了怎样掌握“需要知道的东西”。
2.2教学阶段: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人本主义强调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重视尊重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
所以,罗杰斯在教学改革中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并倡导“非指导性教学”。
教师的任务就是促进学生的自我指导,通常分为五个阶段:第一,确定帮助的情境。
教师要帮助学生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二,探索问题。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人本主义理论和方法研究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人本主义理论和方法研究在当今高等教育背景下,身心健康已经成为大学生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众所周知,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而在高校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直是重视的焦点。
然而,如何在高校教育中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这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在这方面,人本主义理论和方法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一、人本主义理论和方法的概述1、人本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
人本主义理论最早产生于20世纪初期。
它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人类的本质良好,认为人类是能够决定自己命运的存在,依靠人类自身内在的动力能够实现自我发展和最高境界的实现。
人本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方面:(1)尊重个体(2)相信人的潜能无限(3)人类本质是良好的(4)关注个体的自我实现(5)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2、人本主义方法的基本特点。
人本主义方法是以人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主张以人的能力和需求为导向,重视学习者的过程体验和感受,把学习者视为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体。
人本主义方法的基本特点包括以下方面:(1)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习者的主观体验(2)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并加强学习者之间的互动(3)注重学习者的情感体验,追求情感共鸣(4)重视学习过程和课程效果的评估3、人本主义方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人本主义方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学生的各种情感需求(2)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3)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建立与学生之间的共情关系(4)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5)注意学生与教师的好感度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的困难与挑战人本主义方法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然而,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中经常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如:(1)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复杂多样,需要针对个人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
(2)学生受众范围较广,年龄、性格、文化背景等各方面存在差异。
(3)时间有限,教学效果难以立竿见影。
人本主义与高校行政管理

世 纪桥
No 72 0 ., 0 9
S ii a h JQi o
( e eaN .8 ) G nrl o10
人本 主义与高校行政管理
陈德 斌
( 苏州大学 社 会学院 , 江苏 苏州 2 5 2 ) 1 13
摘要 : 新时期 高校的行政 管理 工作 应以创新 工作观念 、 工作 内容 、 工作方式和工作体 制为工作的重. 点。在管
・
7 7
重要 的决定和命令都会形成正式文件下达 , 并记录在案 , 各个组织和成员严格照章办事。学校行政组织通过等级 结构进行控制 、 权力分层、 职位分 等、 层层节制 、 环环相 扣, 使所有人都统一在一个法则系统之内, 保证组织的政 令通行 , 这是科层建制 的优越之处。但是, 这种管理体制 也不 同程度地存 在着条块分割 、 部门交叉、 推诿扯皮 、 官
权利益的关心普遍重于对教师人力资本 的重视 。研究证 明, 高校激励制度的扭 曲和不健全是 目前高校教师工作积 极性不高甚至导致大量人才流失的重要原 因。高校的报 酬制度及相关激励制度已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 有 些甚至违背了市场规律 , 严重影响着高校人力资本的有效
自上个 世纪初 以来 , 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在西方管
危机 , 便能较好地完成一个阶段的成长 , 顺利进入下一发 展期 ; 反之 , 其今后各阶段的发展则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 。
2组织人本主义 .
目前, 我国公立高等院校作为事业单位 , 在机构设置 、
行政管理、 人事管理等方 面仍沿袭着计划经济时期 的体
制 。重视 人才 、 “ 以人为 本 ” 的管 理理 念并 未深 入人 心 , 对职
学习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心得体会

学习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心得体会人本主义教学理论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它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情感需求,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和支持作用。
在学习这一理论的过程中,我深感其对于教育改革的意义重大,同时也深刻体会到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主动的、有意义的。
这与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教师则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在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中,学生被赋予了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需求来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
这种变化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非常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他们通过倾听、理解、鼓励和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不足,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种互动和沟通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还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还强调了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的交流和共鸣。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情感体验,为他们创造一个充满关爱、尊重和支持的学习环境。
这种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发展,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也启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探索、敢于创新,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和潜力。
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让他们在团队合作中学会交流、学会协作、学会分享。
学习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这一理论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
学习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心得体会(1)人本主义教学理论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哲学,它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独特性。
《大教学论》人本教育思想及其对高校教学管理的启示

《大教学论》人本教育思想及其对高校教学管理的启示摘要:在教学管理中践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
《大教学论》蕴含着丰富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这些思想为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即:高校教学管理者应将人本教育思想贯穿于教学管理理念、制度和模式;高校教师应将人本教育思想渗透于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使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顺应时代发展的轨道。
关键词:大教学论;人本教育思想;高校教学管理;启示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欧洲各国的教育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局面,也对欧洲教育理论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夸美纽斯的教育理论正是这个时代教育理论的结晶。
他积极吸收了人本主义教育、新教教育以及当时的哲学认识论等方面的成果,在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和新教教育思想的扬弃过程中,建立了他自己的教育学体系,为近代西方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当然,夸美纽斯的思想受其时代和自身认识的局限,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但尽管距离现在极为遥远,其教育体系中所蕴含着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仍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对当今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仍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一夸美纽斯及《大教学论》所处时代背景夸美纽斯(1592 - 1670)是17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西方教育史上承前启后的杰出人物,被誉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
他所生活的时代,正处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之后不久,文艺复兴是一场“以人性反对神性,以科学理性反对蒙蔽主义,以个性解放反对封建专制,以平等友爱反对等级观念,重视现实生活,肯定现实生活的幸福和享乐,反对禁欲主义的运动”,它宣扬个性解放、尊重人、爱人等人文主义思想,用资产阶级的“人道”反对封建阶级的“神道”。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生观和人文主义思想对夸美纽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继承了前人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以来人文主义教育的成果,在《大教学论》中提出了对人的总假设,“人文主义教育的精华、新教教育的精华、人文唯实论的精华、社会唯实论的精华都在其思想中有充分的体现”。
人本主义的学生观

人本主义的学生观
1. 学生是有价值和尊严的个体:人本主义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有价值的个体,拥有自己的尊严和权利。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接纳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2. 学生有自己的需求和兴趣:人本主义主张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和兴趣是促进学习和发展的关键。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学习动机,并提供与他们需求相匹配的学习体验。
3. 学生有自我实现的潜能:人本主义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实现的潜能,即追求成长、发展和实现个人目标的内在倾向。
教师的角色是提供支持和引导,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
4.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人本主义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学习,自己主导学习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5.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人本主义认为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信任、尊重和支持的关系,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总之,人本主义的学生观强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需求和潜能,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实现。
这种学生观对于构建积极的教育环境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学原则

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学原则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心理学理论,强调个体的内在体验、自我实现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原则可以提供指导,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的整体发展,认为学生应该在认知、情感、社交等多个方面得到全面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资源,帮助学生在各个方面全面发展。
二、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积极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创造一个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环境,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和决策权。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的情感需求是其学习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理解并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和关怀。
教师可以通过倾听学生的问题和困扰,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解决情感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四、鼓励学生的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实现自己潜能和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愿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掘自己的潜力,设定个人目标,并提供支持和指导,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成就感。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和项目,鼓励学生追求卓越,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批判思维能力。
五、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积极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关系,成为学生的支持者和导师。
教师可以通过真诚的关怀和理解,建立信任和尊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注和鼓励,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发展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应该成为自主学习者,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试题及答案

1.道德在古代分开使用,“道”表示道路,后引申为原则、规范或道理。
“德”即得, 朱熹所说:“德者,得也。
”2.“道德”二字合用,始于荀子《劝学》篇。
3.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1)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2)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3)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4)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4.客观唯心主义认为道德是神的启示:主观唯心主义认为道德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一—孟子:“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旧唯物主义认为道德是由物质生活水平决定的5.马克思伦理学认为: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本质起决定性的作用: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道德的内容: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决定这道德的变化6.马克思主义在强调道德具有阶级性的同时,并不否认道德具有超越阶级的共同性7 .道德规范的特殊性:(1)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2)道德规范不使用强制性手段;(3)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8.科学以真假掌握现实世界,艺术以美丑掌握现实世界,道德则通过价值方式掌握现实世界。
9.目的性是人类活动最基本的特征,也是道德成为实践精神的主要依据10一道德把握世界的主要手段是进行道德评价。
11.道德把握世界的目的是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和选择能力。
12.道德的特点:1)特殊的规范性;2)独特的多层次性;3)广泛的社会性;4)更大的稳定性。
13.:道德决定论”也叫“道德万能论”和14.:道德无用论”或“非道德主义”代表人物是叔本华、尼采15.神启论观唯心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神的意志;16.本性论——观唯心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人的本性17.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18.劳动是道德产生的根源。
19.原始社会道德的基本原贝心维护氏族部落的共同利益。
在道德内容上具有简朴性, 在调节范围上存在狭隘性。
20.奴隶社会道德的基本原贝y: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人身依附和绝对屈从关系21.护或反对人身依附和绝对屈从的对立和斗争,是奴隶制社会道德最基本的内容。
人本主义的教学原则

人本主义的教学原则
一、自我实现原则
人本主义教学原则的核心思想是自我实现。
它强调每个人都有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内在需求和能力。
因此,教学应该提供有利的环境,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使他们能够达到自我实现。
教师应该相信学生的潜能,并提供合适的教学条件来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
二、情感教学原则
人本主义强调情感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情感是人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人的认知和行为。
因此,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创造一个积极、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三、合作学习原则
人本主义提倡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实现共同的目标。
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交技能,促进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四、师生互动原则
人本主义强调师生互动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师生互动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这种交流可以是口头或书面形式的,也可以是面对面的交流。
通过师生互动,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并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同时,师生互动也可以建立一种积极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观

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观第一篇: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观(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人本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兴起,60-70年代迅速发展的心理学流派,由于其观点同近代心理学两大传统流派──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均不同,被称为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马斯洛、罗杰斯等。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则是:心理学必须关心人的尊严;重视人的主观性、意愿和观点,不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心理学家应该研究人的价值、人的创造性和自我实现等。
与此相应,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
所以,基本的学习观点是:必须尊重学习者;必须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必须相信任何真正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并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必须在师生中间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有一个基本假设:每个正常的人犹如一粒种子,只要能给予适当的环境,就会生根发芽、长大并开花结果。
每个人在其内部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潜能。
而学习就是这种天生的自我实现欲的表现,也就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当中的生成。
基于这种观念,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重点,便是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使学习者从他自己的角度来感知世界,如何发展个人对世界意义的形成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看来,真正的学习关系到整个人,而不仅仅是为学习者提供材料。
真正的学习经验能够使学习者发现他自己独特的品质,发现他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特征。
因此,学习过程不仅是学习者获得知识的过程,更是发展健全人格的过程。
可见,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只重视环境刺激、外显行为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只重视认知发展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不同的是,它关注人的整体发展,强调人的尊严与价值,注重研究健康的、完整的人。
自我实现理论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观点

自我实现理论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观点自我实现理论: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观点人本主义是一种关注人的尊严和自我实现的哲学观点,其中卡尔·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对于发展心理学和辅导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自我实现理论的主要观点,并探讨其对个体成长和幸福的重要性。
1. 自我实现的概念自我实现是指个体在完全发展自身潜力的过程中实现内在的个体目标。
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有内在的驱动力,这种驱动力推动着个体不断追求成长和实现自己的目标。
自我实现的过程是一个主观体验,个体通过反省、探索和接受自身的内在需求,追求与自己真实自我一致的生活。
2. 人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人本主义认为每个人都有内在价值和尊严,个体应该被尊重、关注和支持。
罗杰斯主张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和环境,以满足个体的基本需求和心理成长。
他提倡人们通过积极的关注和理解去接纳个体,从而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实现的目标。
3. 自我实现的条件罗杰斯提出了三个重要的条件,这些条件促进了个体的自我实现。
首先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个体需要得到无条件的接纳和关注,从而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其次是真实性,个体需要和周围的环境保持真实的互动,没有伪装和假象。
最后是移情共鸣,他认为个体需要经历他人的共情和理解,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4. 自我实现的影响自我实现理论认为,当个体能够实现自身的潜力和目标时,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个体会体验到更高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通过追求自我实现,个体能够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其次,个体会经历到更加深刻的人际关系。
建立在真诚和理解的基础上,个体能够与他人建立更加深入和持久的关系。
最后,自我实现会提高个体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新的理念和思维方式。
5. 实现自我实现的方法为了实现自我实现,个体可以采取一些行动。
首先,个体需要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识,意识到自己的内在需求和目标。
其次,个体需要用心倾听自己的内在声音,了解自己真实的情感和需求。
人本主义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人本主义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卢春兰【摘要】人本主义理论提出于20世纪50、60年代,在管理、心理治疗和教育领域都有很好的应用。
它曾被誉为教育领域的第三次教学运动,对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人本主义理论课堂教学应用影响一、人本主义理论的基本情况人本主义理论是以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马斯洛等为代表提出来的,形成于20世纪50、 60年代的人本主义教育哲学流派,他们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角度出发,源于当时西方盛行的存在主义和“教育人说”思潮的影响,十分强调人的潜能和价值。
这一理论在许多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一名教师,我主要研究人文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即侧重于人文教育还是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重视教学过程而不是教学内容,重视教学方法而不是教学结果。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管理学和教育学中都有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分析每个学生或班级的一般需求,然后实施合适的课堂教学方法。
罗杰斯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有两种:认知学习和体验学习,学习方式也主要有两种: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他还认为,认知学习与无意义学习、体验学习、有意义学习是完全一致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不仅仅是教给学生课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学生的自我实现,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促进他们学习,更多的时候,给他们喜欢的东西,让他们真正学会。
二、人本主义理论的启示传统课堂教学:在教学理念上,教师是课堂的核心,学生按照教师的思想进行强制学习。
课堂上,书本是严格的标准,教学内容就行了;课堂气氛沉闷或严肃;不与学生融为一体,距离感就很强。
统一考核评价标准,以成绩为唯一评价方式;考核方式简单,达不到好的效果。
随着人类的不断文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这个越来越强调个人价值的时代,人本主义教育和学习理论越来越受到重视。
传统的课堂教育的教学理念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特别是在职业学校教育中,发现学生越来越抗拒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却越来越令人担忧。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本主义教学理论⼈本主义⼼理学的教学观⼈本主义⼼理学派提出的教学观点和主张,尤其是因发展了⼼理治疗体系⽽闻名的罗杰斯的“以学⽣为中⼼”的⼈本主义教学理论,不仅对传统的教学理论发出了强⼒的挑战,也给⼈们带来了新的思考。
其基本内容如下:1、强调⼈的因素和“以学⽣为中⼼”学校教学的基本⽬的是促使学⽣在教师的帮助下激发⾃⼰⾼层次的学习动机,充分发展⾃⼰的潜能和积极向上的⾃我概念、价值观和态度体系,从⽽使学习者能够⾃⼰教育⾃⼰,最终把他们培养成为⼈格充分发挥作⽤的⼈。
⼈在⼀⽣中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外部评价,它们左右着⼈们的⾏为和⽣长⽅向。
在教学过程中,罗杰斯对这种外部评价模式持反对态度,从⽽倡导学⽣的⾃我评价。
他认为学⽣是处于学习过程中⼼的⼈,只有他⾃⼰才能清楚地知道⾃⼰是否已作出了最⼤努⼒,才能发现哪些⽅⾯失败了,哪些⽅⾯意义深远和成果累累。
⾃我评价在学⽣的学习活动中具有⼗分重要的作⽤,这种作⽤的本质就是使学⽣为⾃⼰的学习承担责任,因⽽能使学⽣更加主动,更加有效和更加持久,意义学习就⾃然⽽然出现了。
在操作上罗杰斯的⽅法有:由学⽣提问,然后根据问题内容出试卷,⽽学⽣参与评价;由全班学⽣讨论课程结束应达到的⽔平,并谈论⾃⼰已达到的程度;师⽣共同评定每⼀个分数;学⽣书⾯进⾏⾃我评价,若与教师的评价有很⼤差异,师⽣间就进⾏讨论、商榷,共同确定分数。
⼈本主义的教学理论(教师版)(⼀)⼈本主义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本主义学习理论⼗分强调对学习者的尊重和信任,教育就是要激发和满⾜学⽣的⾃我实现和⾃我拥有,要符合学⽣⼈性发展的实际需求。
其教学理论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中极具魅⼒的⼀种理论。
这种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表现为以下⼏⽅⾯。
1.教师对学⽣的知觉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本主义认为,知觉(perception)是决定个⼈⾏为取向的基础。
这⾥的知觉与认知⼼理学不同,是指⼀种感受,是个⼈对其所知觉者产⽣的感受,属于感情范畴。
他们认为,知觉是构成信念的基础,不同的知觉产⽣不同的信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贻琦先生曾说 过 : 大学者 , 非谓有大楼之 谓也 , 大师 有 之谓 也。 是否拥 有 高素质 的教师 队伍 , 直接 关系 到高 校能 否培养出社会所需 的高级专门人才 , 也是高校立足 和发展 的 先决条件 。高等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 的参 与 , 而教师 的参 与度 、 师 自我实现需要 的满足又直接 决定 了高等教 育改革 教 与发展的成败。在 高等 学校管理 中 , 只有清楚地掌握 敦师 的 心理需要 , 凶势利导 , 进其 自我实现 的发 展 , 促 实施人 本主义 管理 , 才能充 分调动其 积极性 , 根本上提 高教学质量 , 从 才能 最终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益 , 实现 高等教育 的 目标 。
内在 动因 , 教师通过 自己的独立思 考 , 变社会 价值指 向为 自
我取 向 , 在价值创造 的实践 活动 中变客 体为主体 , 被动 为 变
主动 , 充分发挥 自己的积极性 、 主动性 和创造性 , 焕发 出饱满 的热情和全部精力 , 去追求 自己的价值 目标 ; 次, 其 自我实现 有利于发挥教师 自我 的独特个性 , 师在追求 自我实现 的过 教
认可 、 冲动意识 、 基本需 要 的满足” 使深层 的人性 特性 表露 ,
出来 。
、
自我 实现 的 内涵 及对教 师 发展 的作 用
1 .自我实现 的内涵 。“ 自我实现” 理论 住 1 7世纪西方新 兴资产阶级的人性论 思 想 巾萌 芽 , 发展至 现代 , 已经 成为对 社会 产生很大影响 的 自我实现 理 论。其 从个 人的主体 存在 …发 , 调人 的 A我设 计 、 强 自我奋 斗 和 自我创 造 。马斯 洛 于 2 世 纪 4 年代 酋次提出 自我实现(e —aulao ) O J D sl caz i 的概念 , f i tn 即“ 对天赋能力 、 等 的允 分开拓 和 利用 。这样 的 人能够 潜 实现 自己的愿望 , 对他 们力所能及的事 总是 尽力去完成 . 马 . ” 斯洛认为 自我实现的需要“ 可以归人人对于 自我 发挥和完成 的欲 , 也就足一种使 它的潜力 得以实现 的倾 向。这种倾 向 可以说成足一个人想要变得越来越像 人的本来模样 , 实现 人 的全部潜能 的欲望 。 当然 , 个人 满足 自我实 现需 要 的方 ” 2 每 式是不大相 同的, 在需 求层 次 , 个人 间的差异 也是很大 的。 马斯洛是从人类需要的角度 出发 , 自我实现看 作是人成 为 把 自己本性所规定的那种人 的一种需要 或愿望 。“ 一位音乐 家 必须作 曲 , 一位画家必须绘画 , 一位诗 人必须写诗 , 否则他 就 无法安静 , 人们都需要尽其所能 , 这一需 要就称 为‘ 自我实现
的充分满足 ;3 正确 的 A我实现 的途 径应是 主体积 极投 身 ()
社会实践 , 在改造 客观世 界 的同时改 造 主观 世界 , 展 主体 发 自身 、 实现主体的价 值追求 。总之 , 的 自我实 现有 一个 突 人
出的特点 : 它必然是一个充分发挥 自身主 观能 动性的礼会 实
一
马斯洛在《 超越件动机论》 一文中说 : 自我 实现 的人 ( “ 即 更为成熟 、 更为完满 的人 ) 的定 义就是 : 在他们 的基本 需要 已 得到适当满足 以后 , 又受到 更高层 级 的动机—— ‘ 超越 性动
机’ —— 的驱 动。马斯 洛从动 机 与需 要层 次理 论 i 发 , 出 ” _ { { 提
高校教 师的 自我实现 与人 本 主义 管理
秦 平
( 哈尔滨学院 科 研处 , 黑龙江 哈尔滨 108 ) 506
摘要 : 教师在 高等教育的发展 中起 着重要作用 , 高校教 师 自我 实现 需要的 满足 、 工作的积极 性直接 决 定 了高等教 育的质 量.在 高等学校 管理 中, . 只有清楚地 掌握教师 的心理需要 , 促进其 自我 实现 的发展 , 实施 人本主 义管理 , 才能充 分调 动其积极 性, 从根本上提 高教学质量 , 实现 高等教 育的 目标 , 使其 在激烈 的市场 竞争 中立于不败之地 。文章在 自我 实现理 论的基 础上 分析 了高校教师 自我 实现的具体 内容 , 并提 出了高校 实施人本主 义管理 , 促进教 师 自我 实现发展的对策 。 关键词 : 自我 实现 ; 人本主义管理 ; 高校教 师 中图分类号 :65 G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3 64 20 )2—07 —0 10 —2 1(06 1 0 1 3
学工 作中他们 往往不满足于教材对有 关 问题 的介 绍和分析 ,
喜欢 以 自己的研究 成果 、 独特 的见 解去 补充 、 修正 和扩 展教 材 内容 , 站在学 术前 沿 , 把最新 的专 业知识 传授 给学 生。高 校教 师承担 着 繁 重 的科学 研 究任 务 , 运用 已知 去 探索 未 要
行为得到领导、 同行、 学生的肯定及赞赏时, 便会产生一种被
尊重 、 被认可 、 被赞赏 的感受 , 一种平等 的精神上 的满足和成
就感 。这对 于教师 是一 种鼓励 和鞭 策 , 其 不断进 取 , 好 使 更 地提 高 自己, 完善 自己。
体验; 关心社会 ; 深刻的人际关系; 民主性格; 强烈的道德感 ;
这是 因为 : , 师 的职业 特点使 其具 有较 强 的发 展 意识 其一 教
和需要 。教师能够认识 到 自己的责任 就是 教 书育 人 , 使学 生 获得充分 的发 展 。而要 担 此重任 , 师则 必须 不断学 习 , 教 充 实 自己 , 完善 自己。教师 总是极 力地 追求 学生 成就 , 断探 不
师的 自我实现主要包括 以下几方 面的内容 。
就。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 8 面对高等教育改革和素质
不断提高 的大学生 , 要高校 教师 的教 学具 有创新 性 , 需 在教
1稳定的发展需要 。相对其 他职业而 言 , 校教师 的发 . 高
展需 要似乎更 加突出和稳定 。在高校 教师的职业 生涯 中. 其 原有 的发展 需 要 总是 不 断满 足而 又有 新 的需 要不 断 产生 。
教师是一个特 殊的群 体 , 其文 化素质 具有 高层 次 , 劳 动的 其
特殊性和认知状态 的差异独具特点 , 在社会 竞争 日益 激烈的
分发挥个人 的资质 和灵 感 , 对各 种 可能发 生的情 况 , 应 不断 使 知识得 以更新 。高 校教 师 的发展 突出地 表现 为创造 和成
情 况下 , 他们 自我实 现的 意识尤 为强烈 。具体 分析 , 高校 教
的需要 ’”一个人能成为什 么, 。“ 他就必 须成 为什 么。 可以 ”
2科学 的 自我实 现观 。科学 的 自我实 现观应该 具 有这 、 样 的一些特征 :1 自我实 现的 目标总体 应该与社会 进步 、 () 历史发展的方 向相一 致 , 它应 体现 礼 会进 步对 一个 人在 品 质、 能力 、 技艺等方 面 的耍求 ;2 自我实现 的 目标 应符 合个 () 人 的主体特点和特殊 需要 , 该体 现个人 的 个性 自由 、 匕应 能 力、 技艺 、 创造性等的充分发展和个人合 理的物质 、 精神需要
自我实现是人的高 层 次的需要 , 是一个 人潜 在 的能力 ( 它 包
括人 的审 美 、 知 、 造 等超 越 性 动 机 ) 以实 现 的 趋 势。 认 创 得 “ 自我实现意味着 充分 地 、 活跃地 、 我地体 验生活 , 神贯 无 全 注 , 怀一切 。 马斯 洛主 张通过创 造 良好 的、 合人 性要 忘 ” 4 适 求的外部条件 , 使人 们充 分做到 “ 自我 释放 、 自我选 择 、 自我
说, 自我实现就是人们 为实现 自己的事业 、 成就 和理 想 , 断 不 提高 自身的能力和才干 , 努力发挥 自身 的潜 力和创造力 的价 值追求过程。
收 稿 日期 :06 9—1 20 —0 6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 : 社会 科学研究项目( 编号: 5 23 . 项目 l 5 5) 0 4 成暴 .
维普资讯
20 年第 1 06 2期 总第 12期 5
黑 龙 江 高教 研 究
H inj n eer e o i e dctn eogagR s c s nH g r uao l i ah h E i
N .22 o o 1 o 6 sr 1 ei .No 1 2 a .5
知, 去创造知识 , 而不 断推 出新 的科 研 成果 。他们 通过 潜 从 心追求科学成 就 , 断创造新 知识 , 实现 自 价值 , 得 不 来 我 并取
别人 的尊重 , 从而 获得 一种成 就感 和职 业 自豪感 , 成为其 从 事教 师工作 的精神动力 。
索专业知识 , 希望有所突破 , 同时 , 创造性 地把知识 传播 力求 给学 生 , 希望 自己的学 生 能出类拔 萃 。其 二 , 育实 践 不断 教
护; 所谓业绩尊重 就 是要求 正确评 价 其工作 结果 ; 所谓 形 象
人价值; 再次, 自我实现有利于帮助教师化解 自我矛盾, 教师 通过对社会经验的感受以及对切身体验的总结 , 依靠在追求
自我实现 的活动过程 中不断地进行 自我认识 、 自我教 育和 自
尊重即人格尊重 , 包括维护其声誉、 肯定其正当言行等。 这 种强烈的自尊使得教师可以在学生面前充满 自 信地传道、 授
作者简介: 秦
平, 哈尔滨学院副教授 , 上。 硕 主要研究方向 教师教育 及高等教 育管理。
维普资讯
7 2
高校教师的 自我 实现 与人本主 义管理
程中 , 其个性特征 和创造 性不 断得 到发展 , 体现 了教师 的个
教师要求社会对其权利 、 业绩形象给予尊重。所谓权利尊重 主要是专业权利、 工作 自主权、 参与管理权利等需要受到保
践活动 的过程 : 主体能 动地认 以和改造世 界 与自我 ; 动地 能 为社会 进步和 自我发展创造条件 ; 能动地不 断超越 自我 和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