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习俗--吃青团作文200字左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明节的习俗--吃青团作文200字左右
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清明节的习俗--吃青团作文200字左右篇1
清明节的前一天,爸爸到学校接我回老家做清明,我们一家人高
高兴兴的开车回老家。

清早我们到姑奶家,她家是小卖部,我们在她家买了清明用的纸
钱人民币仿佛像真的一样。

串钱是圆圆的如同一个个小卡片。

我们还
买了很多鞭炮,买好了东西我们就去吃午饭。

吃过午饭我们回到了村子爸爸把纸钱一张一张的讯开,奶奶和姑
奶用箩筐把串钱全抖开,装在了竹篮子里,我跑过去看了一眼可真多
啊!
我们穿上靴子小心翼翼地走在田埂上,乡下那田埂可小了,走在
上面一摇一晃的好像一只鸭子在跳舞。

我们终于走到了坟墓前。

爸爸拿了彩带一样的东西出来,挂在坟墓上,爸爸把各种各样的
纸钱堆在一起好像一座小山系的。

弟弟把火点燃了,那烟冉冉上升。

我们看着一张张纸钱快要烧完了。

我们就嗑了三个响头,姑奶说:
“这时只要在心里许愿,就一定会实现。

”我在心里默默许愿要好好
读书,越来越聪明。

然后爸爸把鞭炮挂在树枝上,点燃了、霹雳劈啪,烟花五彩缤纷的在空中散开仿佛仙女一样在空中飞舞。

我们又来到了
另外一座山上,来的坟墓前,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爸爸叫我快拿彩
带一样的东西,挂在上面。

爸爸把那一堆堆纸钱点燃了,我们急忙做完了。

还是照样嗑了三个响头,我还是在心里默默许愿,这次我想让自己越来越漂亮。

然后看着弟弟也在默默的念叨,大概也是在想让自己学习有进步吧!
爸爸走过来说:“清明节是我们后辈纪念祖先,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传统的节日。

这一天下来我忙的既开心又累。

在一串串的鞭炮声中我们做完了清明。

清明节的习俗--吃青团作文200字左右篇2
清明节的习俗--吃青团
清明节是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这个节日有很多有趣的习俗,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吃青团了!
青团是用糯米粉、豆沙或芝麻馅制作而成的一种传统糕点。

外皮柔软滑嫩,内馅香甜可口,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每逢清明时节,家家户户都会亲自下厨,动手包一些青团。

包青团可是一门学问哦!先要把糯米粉和开水搅拌均匀,而后放入蒸笼小火蒸熟。

等到米粉凉透后,就可以搓成小球了。

我最喜欢的就是一口咬下去,香甜的豆沙流淌在口中的那一刻。

妈妈也教会了我如何包青团,我可以亲手包上一些,感觉非常有成就感呢!
除了美味可口之外,青团还有着吉祥的寓意。

据说青色象征着生机勃勃,而且青团的造型圆圆的,预示着阖家团圆。

所以在清明时节吃青团,不仅可以品尝美食,还能祈求一家人平安顺遂。

真是一箭双雕呀!
清明节的习俗--吃青团作文200字左右篇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不知从何时起,清明节已经离我们与我们越来越近了。

清明节又俗称踏青节,在清明节那一天,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到墓地去悼念已逝的亲人。

也可以出外踏青游玩。

并举办一系列体育活动。

我的家乡是潜江,在清明节那天,街道上没有多少人,在某些地方可以看见,门前有摆放白色以及其他颜色的花圈以表示对死者的纪念,在一些大树下也可以看见已经燃放了的香。

清明这一天,我早早的起了床,跟着爸爸妈妈来到了墓园。

我怀着一颗对姥爷无比思念的心,走到了存放姥爷骨灰盒的柜子前,慢慢打开柜子,一张黑白照片印入眼帘。

照片上的姥爷安详的笑着,仿佛所有的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他似乎还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我的心猛然一紧。

沉默了一会儿。

我轻声的对着姥爷的相片说:“姥爷,请您保佑我们全家健康平安,保佑我考上名牌大学。

”说完我跪了下去,对姥爷的相片磕了三个响头。

爸爸妈妈给姥爷请过安之后,就和我来到了烧纸钱的地方。

我拿起一大把纸钱默默地往火堆里丢去,漫天都是飞舞的纸絮,落在我的头上,衣服上,前方滚滚而来的热浪也让人受
不了,可我还是坚持把纸钱烧完,好让姥爷在地下不用担心钱的问题。

烧完纸钱,爸爸妈妈便拿出鞭炮开始燃放,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和妈妈走出了墓园迷途中还看到几个人在自己的亲人的坟前上坟。

这就是我家乡的清明节,它用扫墓,烧钱等一些活动表达了对亲人对祖先的一种深深的怀念。

清明节的习俗--吃青团作文200字左右篇4
清明节吃青团
清明节快到了,我最期待的就是妈妈做的绿油油的青团了!
青团是用糯米和芝麻制成的一种特别的糕点。

妈妈先把糯米浸泡一晚上,第二天就会看到米粒变得圆滚滚的。

然后妈妈将米磨成糯米浆,再加入碾碎的芝麻、糖和盐拌匀。

最后妈妈会用大大的青菜叶将糯米芝麻糊包裹起来,蒸上几个小时就做好了。

青团剥开外面的叶子时会散发出芝麻的香味,嚼起来则有Q弹的口感。

吃了青团,仿佛能尝到春天的气息。

清明时节吃青团已经成了我家的传统习俗。

我们一家人边品尝美味的青团,边缅怀先人。

妈妈常说,青团的绿色代表草木萌芽的生机,让我们怀念逝去的亲人时也要保有对生命的希望和祝福。

虽然只是一种普通的小吃,却包含了美好的寓意。

期待清明节那天,再次品尝到妈妈亲手做的绿色甜团!
清明节的习俗--吃青团作文200字左右篇5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我们这里过节总有自己的特色。

现在我就给大家说说我们这里过清明节吃的两种特色食品—松皮子粑粑和茴香粑粑吧。

临近清明时,家家户户都去山上砍松枝,背回家里,用刀把粗糙的老松树皮轻轻削去,再用手把里层新鲜的松树皮剥下来,晒它个三五天。

松树皮晒干后,又将它放在罐子里,再放入适量的水和柴灰,把盖子盖上,用火将松树皮煮熟,这时候松树皮已经变成红色的了-煮松皮是做松皮子粑粑的一大主料。

(听外婆说,罐子里的灰要好,木匠师傅做木材时推出的刨花就不行,如果把刨花烧成的灰放到松树皮里,既不能把松皮很快煮熟,也不能使松皮变红,做成的粑粑也不会好吃。

)松皮煮熟后,又将它从罐子里倒出来,进行清洗,直到没有任何灰烬为止,然后把它舂细,待用。

做松皮粑粑的另一大主料是糯米。

将糯米提前泡一夜,第二天早上就去推磨,将糯米磨成粉,拿到家中将米面和舂细的松皮混合揉成一团面,混合时要加点水,这样面粉和松皮才能融为一体,还要放适当的盐,这样煎出的粑粑才有盐有味。

松皮子粑粑的煎法和煎一般粑粑的方法一样,揪出一团面,捏成一个个圆饼样的小粑粑,油辣后放入锅里,不一会儿,香甜美味的松皮子粑粑就煎熟了。

那清香的味道,很远就能闻着,让人垂涎欲滴,让人越吃越爱吃。

除了松皮子粑粑,我们这里有名的还有茴香粑粑。

顾名思义,茴香粑
粑便是以糯米面和切细的茴香为主料做成的粑粑,茴香粑粑也很好吃,但我还是喜欢松皮子粑粑那清香宜人的味道。

我们这里过清明节,其它习俗与别的地方大同小异,我就不说了,只是不知道看了我的文章,你是否想尝尝我们的松皮子粑粑和茴香粑
粑呢?如果想吃,就来和我们过清明节吧。

清明节的习俗--吃青团作文200字左右篇6
清明节的习俗--吃青团
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清明节吃青团的一些趣事。

清明节是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它不仅是祭祖扫墓的日子,也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

在这个阳春三月的美好时节里,还有一个独特的习俗,那就是吃青团。

青团是用糯米粉加上芝麻、豆沙等馅料,用湿毡布蒸熟的一种糕点,外形圆滚滚的,就像个小绿球一样。

它为什么会成为清明节的指定美食呢?据说这和一个悲伤的故事有关。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兄弟,大哥非常勤劳善良,小弟却懒惰顽劣。

在一个清明节那天,小弟实在太懒了,竟然连扫祖坟的事都没做。

大哥见状
生气地说:"你这个死小子,再不去扫祖坟,我就打折你的腿!"小弟听后吓
坏了,赶紧跑到山上躲起来。

没想到在山上,小弟遇到了妖怪,若不是大哥发现及时将其救下,小弟恐怕就有祸了。

小弟知错后,决定改过自新。

第二年的清明节,他用稻草织了个绿色的小蒲包,里面装满了糯米团子,然后带着这份心意去扫祖坟。

从此,吃青色米食就成了人们在清明节时的一种祭扫祖先的方式。

现在,青团已经成为清明节必不可少的应节食品了。

每逢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会亲手包些香喷喷的青团,青豆沙、红豆沙、芝麻馅的都有,吃起来香糯可口,别有一番风味。

妈妈包的青团最好吃了,每年都让我期待不已。

清明当天,一家人外出踏青游玩,在绿树成荫的公园里野餐,一边欣赏春光明媚的景色,一边品尝妈妈亲手包的青团,那滋味实在太棒了!
除了吃青团,我们还会一起扫祖坟,给祖先行祭奠。

祖坟周围种满了鲜花,空气中弥漫着花香。

在这样一个祥和的日子里,我们祭奠先人,团聚亲朋,过着既传统又快乐的节日时光。

清明节不仅仅是扫墓的日子,它更是沟通血脉、团聚亲朋的良辰美景。

吃青团、踏青游玩、怀念先人,这些习俗都将这个节日渲染得更加
丰富多彩了。

希望大家都能在清明佳节里感受到温馨与欢乐!
清明节的习俗--吃青团作文200字左右篇7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杏花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描写清明的诗。

每年的春分后的15天是清明节,也是中国民族的.传统节日,又称“鬼节”。

在春秋战国时代,其中有一个人叫介子推。

有一次,重耳饿晕了
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
就送给重耳吃。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
的臣子大加了封常,唯独忘了介子推。

重耳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叫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尚封官。

可是差人去了好几趟,介子推
却不来。

重耳只好亲自去,可他的家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

早已躲进
了绵山,他便找人去绵山,还是没有找到。

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
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让介子推自己走出来。

”大火烧了三
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

上山一看,原来介子推
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柳树已经死了。

祭扫后,重耳把复活的老柳树
赐名为“清明节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在我们苏州江南,清明节时主要上坟、祭祖先,吃青团子。

青团
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晾干后的水磨
纯糯米粉拌均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
沙制成。

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
不腴。

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拜祭祖先的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每年春节后的两个月,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
要。

清明扫墓是我国的传统风俗,它表达了我们对先人的怀念,同时
又是家人团聚,踏青赏春的绝好机会。

清明节的习俗--吃青团作文200字左右篇8
清明节的习俗--吃青团
大家好,我是小明。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清明节的趣事。

清明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吃一种特殊的食物,那就是青团!青团是用糯米粉、红豆沙和芝麻做成的一种点心。

它个头不大,圆滚滚的,就像一个小绿色的球球。

妈妈每年都会在清明节前几天开始准备做青团。

首先她会把糯米
浸泡在水里,等它发涨了再去磨成糯米粉。

接着她会熬一锅红豆沙,香喷喷的红豆香味足足飘了好几天。

最后就是把糯米粉和红豆沙还有芝麻
拌匀,然后包裹成小圆球的形状。

包青团可不是件轻松的事!妈妈总是手里包着一些,我就在一旁帮忙。

我最喜欢的环节就是把青团卷上芝麻,因为只要一沾水,香喷喷的芝麻就会黏在青团上。

包好了青团,妈妈会摆放整齐,让它们晾晾凉。

吃青团最有意思的时候是清明节当天。

放了整整一年的冷板凳,这
天我们终于可以大快朵颐!红豆沙的香甜在嘴里绽放,外皮柔软的青团裹着脆脆的芝麻,让人一口接一口,停不下来。

吃完青团之后,我和爸爸妈妈就会一起去扫祖先的坟墓,进行祭扫。

祭扫是件虽然有些伤感,但很重要的事情。

通过祭祖,我们能时刻铭记先人的教诲,永不忘本。

清明节不仅有青团这种特色美食,更重要的是缅怀先人的节日寄托。

在这个清明佳节,让我们一起传承美好的节日习俗,永葆家国情怀。

清明节的习俗--吃青团作文200字左右篇9
清明节的习俗--吃青团
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有关清明节的有趣习俗--
吃青团。

清明节是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我们要祭扫先人的坟墓,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和怀念。

不过,清明节可不仅仅是为了悼念亡者,它还有很多有趣的习俗,比如吃青团就是其中之一。

青团是一种特殊的传统糕点,它的外皮是绿色的,里面则塞满了甜蜜可口的芝麻馅。

制作青团需要用到很特殊的原料——青团粉。

青团粉
是用一种名叫"蓝靛"的植物做成的,所以青团才会呈现那种独特的翠绿
色彩。

为什么清明节要吃青团呢?这个习俗有几个有趣的传说。

有一种说法是,青团的绿色代表着春天的新绿,所以吃青团就是在庆祝春天的到来。

还有一种说法是,青团的圆圆的形状寓意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和睦相处。

不管传说如何,吃青团对我们来说可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

妈妈
每年都会亲手包上一大盘青团,摆在祭品的旁边。

等我们祭祖完了,就可以大快朵颐地品尝这香甜可口的点心。

青团的外皮滑而不腻,咬一口就
流出浓浓的芝麻香气;里面的馅料则甜蜜得让人欲罢不能。

吃青团不仅是庆贺春天来临,也是为了纪念逝去的亲人。

我的外婆
常说,生为炎黄子孙,就要尽孝道。

所以我们一家人都会虔诚地在外婆的坟前献上青团,祈祷她在天之灵永远平安。

除了做祭品,青团还能当做馈赠亲朋好友的礼物。

每逢清明,我家就会多准备几份青团,送给邻居家的阿姨叔叔们。

大家拿到青团都会乐得
合不拢嘴,因为大伙儿都知道我妈妈做的青团是最正宗、最美味的。

清明期间,我们小区里随处可见人们提着青团,三五成群地前往墓园。

有的青团被打上了漂亮的包装,有的则是用塑料袋随便装着。

不管青团
包装得多漂亮,它们都因为缅怀先人的深意而显得分外庄重肃穆。

再过几天就是清明节了,我已经迫不及待想大口朵颐上几个香糯可
口的青团了。

吃青团不仅是慰藉亡者的一种方式,更是告诉我们生者要
好好珍惜眼下的亲朋好友。

愿所有人在清明节都有一段温馨的家人团
聚时光,一家人其乐融融地享受美味青团,共叙缅怀先人的情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