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谷城县初中语文中考适应性考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谷城县2023年中考适应性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 祝 考 试 顺 利 ★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试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答题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同学们,打开这份试卷如同开启一趟语文之旅,让我们一起放眼生活的多彩,倾听岁月的回响,感知心灵的跳动,享受语文世界的无穷魅力。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第一站 典籍长廊】
1.小宁向班级同学推荐了央视热播的《典籍里的中国》,请你一起参与拓展阅读,按要求完成题目。
(4分)
读典以明志,读典以笃行。
《典籍里的中国》册册典籍,中鼎千秋,用追本sù① 源、旁征搏引的方式纵横.
② 上下五千年,从文明的起源讲到现代的传承,目光之深邃,格局之远大,让人抚今追昔,胸怀天下。
以《尚书》为代表的中华典籍,见证了民本思想的发端,构建了古老文明的体系,以《天工开物》为代表的科技典籍,记载了古代良工巧匠的③ ( ),铭刻了先贤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这些瑰丽的文化蜜码,讲述着我们中国人从何而生,为何而来,又该去向何方。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分)
追根sù①( )源 纵横.
②( )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1分)
改为 改为
(3)根据语境,划线句中填入③处的成语最适合的一项是( )(2分) A .异想天开 B .奇思妙想 C .突发奇想 D .慧心巧思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郑振铎主张文学作品要“质朴”“真率”,我们学过他的作品《猫》。
他在文中抓住三
只猫的特点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令人印象深刻。
B .地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珍爱和呵护地球是建设..家园的唯一选择..。
(这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依次是“名词”“名词”“动词”“名词”)
C .《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均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刘向
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共33篇,属于编年体史书。
D.布谷声声,刚走出栏圈的耕牛忙碌起来,用憨实的脚印一步步丈量着土地的深浅。
(这句话没有语病)
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汉字文化,厥功甚伟。
②对于古人来说,汉字诞生的传说可谓惊天动地。
③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石,是世界上唯一历经数千年没有中断的表意性文字。
④在汉字产生的传说与神话故事中,“仓颉造字”说影响甚广,传说中的仓颉“重瞳四目”,
他造字时“天雨粟,鬼夜哭”。
⑤汉字书写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记载着灿烂的中华文化,汉字与汉字文化本身也是
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
A.★★★★★B.★★★★★C.★★★★★D.★★★★★ 4.诗文默写(每句1分,共7分)
生命是一树花开。
人生因遇见而感动,舒婷遇见祖国,表达了“A□□□□□□□□□,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的情思;文学因遇见而多彩。
孔子遇见流水,抒发了“B□□□□□,不舍昼夜”的感慨;文天祥遇见大义,陈词了“人生自古谁无死,C□□□□□□□”的慷慨;刘禹锡遇见秋天,展现了“D□□□□□□□,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豪情;杜甫遇见泰山,倾述了“E□□□□□,一览众山小”的壮志;李贺遇见雁门,坚定了“F□□□□□□□,提携玉龙为君死”的忠心;李白遇见登高,充满了“长风破浪会有时,G□□□□□□□”的自信。
所有的遇见,都是芬芳在光阴深处盛开的一朵朵花。
【第二站思辨舞台】
二、探究与交流(8分)
5.请你参加以“我们的毕业季”为主题的探究与交流学习活动,并完成下面题目。
(8分)(1)【活动一:深演绎】学校组织毕业演出,拟定了节目方案(如表),请你按照序曲和第二章的格式,结合节目内容,概括第一、三章的主题词。
(2分)
序曲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忆往昔★ 致青春★
播放师生学习生活的视频合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舞蹈《老师妈妈》
相声《家访》
诗朗诵《献给母校的歌》
爵士舞《快乐崇拜》
时装秀《春天色彩》
武术《风云》
歌曲《青春修炼手册》
舞蹈《让梦飞起来》
歌曲《夜空中最亮的星》
朗诵《少年中国说》
(2)【活动二:拟邀请】你邀请父母来看你的毕业演出,请根据下面的校园平面图,跟父母说清楚从西门到大礼堂的路线。
(2分)
(3)【活动三:谈认识】倒计时牌一页一页翻过,中考时间一步一步逼近,如何注入更多“心”
能量?小文同学搜集到了以下三则材料,但内容有些零碎,请你帮助他以四字词语的形式分别摘取三则材料的关键信息,以便同学们能更清晰地认识到备考后期青少年身心健康所涉及的范围。
(2分)
材料一:要真正认识到体质提升的重要性,学校应下力气抓好体育健身,引导学生从内心享受体育,适当的运动,健康水平得到有效保障,养成锻炼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线,在社会层面,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满足青少年健身的场地需求,有丰富的课外体育竞赛和活动,满足青少年欣赏和参与高水平体育赛事的需求。
材料二:青少年饮食需清淡,饮食烹调应以蒸、炖、烩、炒为主,尽量减少剪、炸等烹调方式,而且烹调好的食品不应存放过久。
青少年可少量摄入营养、卫生的零食,如奶制品、水果、坚果等,同时注意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材料三:强化青少年心理健康引导,鼓励学校配备成长导师,引入第三方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加强家长学校建设,通过家长学校、专题讲座、家长会等方式为家长宣讲健康知识,提升家长心理健康辅导基本技能。
(4)【活动四:言话别】毕业之际,请你写一段毕业赠言给你的同学小慧,以表达勉励之意。
(60字左右,至少引用一句古诗词)(2分)
【第三站阅读天地】
三、阅读与欣赏(47分)
(一)名著阅读(8分)
6.新阳学校在阅读开放周开展“名著探究”的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活动。
(8分)
(1)第一个主题“义”。
给出了以下两个典型人物,请你从中任选一位,结合故事情节简要阐述他的“义”。
(2分)
A.宋江B.武松
(2)第二个主题“情”。
透过人物观情节来进一步了解人物形象。
(2分)……只见智深提着铁禅杖,引着那二三十个破落户,大踏步抢入庙来。
林冲见了,叫道:“师兄,那里去?”智深道:“我来帮你厮打!”林冲道:“原来是本官①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妇,时间②无礼。
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
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
’林冲不合③吃着他的请受④,权且让他这一次。
”智深道:“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叫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
”
从法布尔的《昆虫记》中挑选一种昆虫参加其中一项评比,结合《昆虫记》相关内容,写一份推荐词。
(2分)
(4)第四个主题“择”。
如果有机会可以送一本书给少年鲁迅,你会送他什么书呢?请根据你对
《朝花夕拾》中少年鲁迅的了解,从下列书中选择一本,并说说为什么选这本书。
(2分)
《昆虫记》《水浒传》
(二)诗歌鉴赏(4分)
【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水调歌头·垂虹亭张孝祥
舣棹太湖岸,天与水相连。
垂虹亭上,五年不到故依然。
洗我征尘三斗,快揖商飚千里,鸥鹭亦翩翩。
身在水晶阙,真作驭风仙。
望中秋,无五日,月还圆。
倚栏清啸孤发,惊起壑龙眠。
欲酹鸱夷西子,未办当年功业,空击五湖船。
不用知余事,莼鲈正芳鲜。
【注】★舣(yǐ)棹:停船靠岸。
借代,借棹代船。
★商飚(biāo):秋风。
★清啸:清越悠长的啸鸣或鸣叫。
④酹(lèi):将酒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立誓。
⑤鸱(chī)夷西子:相传范蠡辅佐勾践灭吴后,携西施隐居于五湖(太湖),自号“鸱夷子皮”。
7.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2分)
A.【甲】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及写作的緣由,并领起全篇。
B.【甲】词人把酒问天,写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感。
也表达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C.【乙】词开篇与《念奴娇·过洞庭》泛览湖景相似,体现了作者“多在三湖七泽间”的生活经历。
D.【乙】词“三斗”“千里”用比喻手法表现了词人停船靠岸,五年后风尘仆仆来到垂虹亭的景象。
8.宋代胡仔《若溪渔隐丛话》评价【甲】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
本词蕴含的人生哲理或作者表现的情怀和乙词不同。
【乙】词词人以清旷之笔吟咏情怀,给人冷然洒然之感,情、景有机交融,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那么词中表达了词人登临垂虹亭时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词句加以分析。
(2分)
(三)文言文阅读(10分)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
是谓小康。
”(选自《礼记·礼记》大道归隐)【注释】★大人世及:大人,天子诸侯;世及,世代相传。
★纪:纲纪,准则。
★著:说明,彰显。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今大道既.隐()(2)以.著其义()
10.薇薇对划线句的停顿总拿不准,请你告诉她()是正确的。
(2分)A.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B.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C.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D.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12.“大同”和“小康”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结合《大道之行》和《大道既隐》两则短文,请你说说“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的不同之处。
(2分)
13.结合材料谈谈当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社会建设上做出了哪些努力?(2分)材料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提出,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城乡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给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材料二:党出台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
在就业方面,形成积极就业政策体系,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在医疗方面逐步完善城镇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基本覆盖卫生保健制度,以及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四)记叙文阅读(10分)
故乡那棵黄葛树
杨辉隆
①黄葛树,是故乡极普通的树。
河岸、山腰、路旁、田角随处可见。
几人合抱的树干,伸向空中的虬枝茂叶,展示出黄葛树强劲的生命力。
夏天里,它撑出一片荫凉;严冬中,它巍然挺立,傲霜斗雪。
②黄葛树是故乡最受人喜欢的树之一。
在三峡大坝蓄水前,我们居住的村子随树而名,也叫“黄葛树”。
一个村子里住着杨、李两姓十几户人家。
两姓人是几代人的姻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一个村子就是一个小社会。
村东头的鸡叫,村西头听得明明白白;村西头的狗吠,村东头就知道来了生人。
③村东头那棵黄葛树是棵百年老树,树身要五六个成人牵手才能合围,树冠如盖,几乎罩住了半个院子。
在我的记忆中,这是一棵极不平常的树,也是一棵有故事的树。
④过年了,家家户户都要端着猪头,点上香,来到树下敬菩萨。
树下有集体的碓,不管哪家舂米都要到这个碓来舂。
这棵黄葛树不同于其他黄葛树,到深秋就稀里哗啦地掉光树叶,留下光秃秃的树枝,没了一点生气。
而这棵黄葛树,我从未看到它树叶掉光过。
⑤它总是新叶和旧叶交替,旧叶还未掉完新叶就长出来了。
我固执地认为,这棵黄葛树,它用一年四季的青枝绿叶陪伴了我的整个童年;它用粗壮的身体给我的成长遮风挡雨;它伸向远处的枝干,送我离家远行……
⑥夏天,村子开大会,都是在黄葛树下开。
村会计在广播里一出通知,男女老少都会慢条斯理地往黄葛树下聚。
上了点年纪的男人,有的摇着蒲扇,有的端一杯老荫茶,有的拿着叶子烟杆。
中年妇女们少不了拿着鞋底,以便利用开会的时间纳鞋底。
年轻姑娘们则拿着花
绷子绣还未绣完的花,为自己出嫁做准备。
队长讲得唾沫四溅,虽无人说话,但绝对不是鸦雀无声。
烟锅叩地的邦邦声,纳鞋底拉线的唧唧声,声声入耳,但队长照讲不误。
特别是那帮妇女,总算逮住了机会——纳鞋底、绣花和开会两不误。
⑦早些年,我有个幺舅爷就住在黄葛树下的庄屋里(临时存放未脱粒的稻麦的房子)。
他是一个做农活的老把式,性格倔得出奇。
除了默默劳作外,一般不和外人交往搭讪,但他唯独喜欢我,还经常给我零食。
黄葛树嫩芽是我童年的一道美味小吃,只需把嫩芽放进开水里稍微一煮,捞起后撒上一点盐,就有一股诱人的清香。
幺舅爷知道我喜欢吃这东西,就经常给我煮黄葛树嫩芽。
幺舅爷活到80岁去世,我知道后,悲伤了好一阵子。
其实,在我们村子,幺舅爷不算高龄,活到80岁以上、甚至90岁以上的老人多得很。
黄葛树就像那些去世的、在世的老人一样,既不娇贵也不传奇。
它身板高大,粗壮的茎干撑起的树形,像极了老人展开的双臂。
特别是春日里,树叶茂密,叶片油绿光亮,充满着生机与力量。
而那密集的枝杈,像一只只粗糙劳作的大手,大枝横伸向金黄的稻田,小枝斜出至葱绿的菜畦。
⑧我和这棵黄葛树有着极深的缘分。
记得16岁当兵离开村子时,我穿上不合体的军装,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黄葛树下去和它告别,后来写信也屡屡询问黄葛树的情况。
据说父亲还当着人嗔怪:这孩子别的不问,单单问一棵树!但他回信还是满足了我对黄葛树的关心:树很好,政府还贴上了“名木古树”的牌子,成了被保护的古树。
其实,他哪里知道这棵树和我是有解不开的缘分的:小时候逃学、捉迷藏,以及做了错事害怕父母打骂躲藏,都没离开过这棵树。
每当我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我也都会来到黄葛树下,听微风吹拂下树叶沙沙的声音,像是在悄声安慰我;困了,我会打一个盹,这悦耳的沙沙声,像是在守护我安宁的梦境。
后来因三峡工程建设,整个院子搬迁,这棵黄葛树被市政园林部门费了很大工夫,才将它搬迁到县里新建的乔木广场,也算为它找到了好的归宿。
这棵黄葛树也不负“救命之恩”,没过几年,就在乔木广场再次生机勃勃起来,重新尽到了为市民们遮风挡雨的义务。
⑨现在,当我每次走近它,都会在它的面前伫立一会儿。
摸摸它粗糙的枝干,在心里和它说几句话。
而它照旧静穆挺立,像一个武士,迎接我的到来……
14.请依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对文章脉络的梳理。
(2分)
黄葛树深受村民喜爱,村子得名→①→黄葛树下召开大会,村民忙活→②→黄葛树见证“我”当兵远行,缘分极深→黄葛树被搬迁到新广场,依旧守护15.文章语言优美、亲切自然,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文字。
(3分)我固执地认为,这棵黄葛树,它用一年四季的青枝绿叶陪伴了我的整个童年;它用粗壮的身体给我的成长遮风挡雨;它伸向远处的枝干,送我离家远行……
16.阅读链接材料并结合文章第③段选文内容,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2分)链接材料: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
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
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7.本文着笔于黄葛树,却在第⑥⑦段中大篇幅描写村民开会和幺舅爷的情节,是否偏离主题?请谈谈你的看法。
(3分)
(五)说明文阅读(7分)
汉绣,讲述针尖上的传奇
高桃芝
①汉绣作为我国特色传统刺绣工艺,流行于湖北武汉、荆州、洪湖一带,被称作“荆楚
艺术瑰宝,针尖上的传奇”,一度与苏绣、湘绣、粤绣、蜀绣齐名,蜚声海内外。
②据史书记载,汉绣由战国时期的楚绣发展而来,因而极具楚韵遗风。
相传,三国时期,刘备坐拥荆州,由大乔、小乔发动当地妇女手工刺绣战旗、龙凤旗、标志旗,当时布满整个江陵地区,有“绣旗如林”之说。
从此,汉绣经长江水域流传至武汉。
到清朝,汉绣进入鼎盛时期,《湖北民俗志》记载:“楚地上至官贾,下至名妓优伶,多有喜用汉绣为服者。
”咸丰年间,汉口设有织绣局,集中各地绣工绣制官服和各种饰品。
③经过不断创新和发展,凡生活所用,皆可以针作笔,将五彩斑斓的丝线绣成各种美丽图案。
汉绣画面追求充实丰满、富丽堂皇的热闹气氛,枝上生花,花上生叶,叶上出枝,充分体现了“花无正果,热闹为先”的美学思想。
自古楚地崇尚亮丽五色,汉绣配色承袭楚文化传统,以红、黄、蓝、白、黑五色为首选,并夹以金银,使绣品产生绚丽夺目的效果,这就是汉绣中的“平金夹绣,分层破色”特征。
1910年和1915年,汉绣制品先后在南洋赛会和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④汉绣题材丰富,大致分为金线人物和花草禽兽两大类,以吉祥喜庆为主题,诸如“龙凤呈祥”“莲生贵子”“平安富贵”等图案,结合抽象的条纹、圆格图案来构图,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大胆描绘想象中的人物花鸟、瑞兽祥云。
每种纹样都有其蕴含的寓意,反映出祈福纳祥的民间习俗。
⑤汉绣绣制工序为“一画、二绣、三修饰”。
一画,就是要创作出适合各类绣品的彩色、黑白画稿,主要靠画工设计,不依附名人名家字画;二绣,由绣工依样绣制绣品,包括穿针、运针、起花、剪丝等,刺绣时起落针要快,收线要松紧一致,这样才能使绣面光滑匀称;三修饰,指绣工进行收饰修改,以达到画龙点睛、出神入化之境界。
修饰是汉绣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求绣工的针法更为娴熟,技艺更为高超。
⑥在荆楚大地上,汉绣拉出一根根彩线,丈量着历史长河。
在传承人的努力下,汉绣脉搏再次与时代撞击,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十指春风,让灿烂夺目的汉绣重现芳华,尽显风流。
1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第★段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汉绣,并说明汉绣闻名中外。
B.汉绣题材丰富,以吉祥喜庆为主题,分为金线人物和花草禽兽两类。
C.第★段先总说汉绣的绣制工序,然后分别介绍这三道工序的具体内容。
D.文章从起源、图案、色彩、题材、工序等方面向我们介绍了汉绣。
19.文章第★段是如何介绍汉绣的发展史的?请简要概括。
(3分)
20.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是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就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问题提出两条建议。
(2分)
(六)议论文阅读(8分)
在接续奋斗中挺膺担当
徐川
①“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回望2022年,中国人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主动将人生梦想融入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之中,不负时代,不负华年。
展望2023年,中国人民会在接续奋斗中挺膺担当,擦亮奋斗底色,将个人前行的“小目标”融入国家发展的“大蓝图”,把平凡做成了不起,让明天更美好。
②坚定“衣带渐宽终不悔”的信念。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要想走得更远、更持久,走得
25.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50分)
题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痕记”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事物留下的迹印”。
每个人都要走过一条名为成长的道路,蓦然回首,那些或闪亮或灰暗的日子,都会在我们的心中留下很多很深的痕记。
时光如流水,三年的初中生活快要接近尾声了。
此时的你,是否会想起第一天上初中时的情景,是否注意到爸爸妈妈黑发里不知何时冒出了几根白发,学校操场边的小树悄无声息地变成了一棵大树。
面对将要来临的中考,你是否会想起你所经历的那一场场考试,回忆起那些令你难忘的经历……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以“时间的痕记”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南方周末》2023年新年献词中说:“未来终将到来,相信让未来与我们有关,从现代化的百年追寻,到大疫后的秩序重建,我们相信,他们相信,不是因为未来值得相信,而是因为未来必须相信;不是美好已在前方等待,而是相信撬动了向往。
”请从上面这段话中提炼一个关键词作为话题或者一句话作为文章题目,构思你的作文,写出你的思考与感悟等。
要求:★请先在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的括号内打“√”,然后再作文。
若选题二,请自拟题目。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字数不少于600字。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谷城县2023年中考语文适应性考试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1)①溯横②héng(1分)(2)搏改为博蜜改为密(1分)(3)B (2分)
2.C (2分)【解析】C.错误,《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
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
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
故选C。
3.C (2分)
4.A.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B.逝者如斯夫;C.留取丹心照汗青;D.晴空一鹤排云上;E.会当凌绝顶;F.报君黄金台上意;G.直挂云帆济沧海。
(共7分。
每错、多、漏一字均扣1分,扣完为止)
二、探究与交流(8分)
5.(1)谢师恩(颂师恩)展未来(畅未来)(2分)(意对即可)
(2)示例1:爸爸妈妈,学校西门的正前方是试验楼,你们从西门进来后,穿过实验楼就来到了操场,大礼堂就在操场的右边。
示例2:爸爸妈妈,从学校西门进来,正前方就是实验楼,穿过实验楼和操场,大礼堂就在你们的右前方。
(注意:称呼,组织语言,注意和父母说话要清晰得体)(2分)(3)体质健康;饮食健康;心理健康。
(2分)
(4)示例:小慧,一转眼我们就要毕业,各奔东西了。
和你成为同学,我感到非常有幸。
未来的日子,希望我们能继续保持联系,不忘彼此。
前方的路,虽不可能处处是坦途,但你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