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式语言的徽州祠堂文化景观数据库构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分类号 TU-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4)02-0134-05 收稿日期 2023-06-28
摘 要 按照“语汇”“词组”“句法”尺度层级,建构徽州祠堂景观空间图式语言体系,进行祠堂空间特征的比对认知。

通过图式语言横纵向比对不同祠堂的地域特征,构建相互关联的数据库的逻辑层级,进而完成徽州祠堂图式语言数据库的设计,构建祠堂文化景观数据资源存档和数字化保护传承体系,为徽州祠堂的资料数据储存、特征比对研究、地域性保护规则制定,提供科学平台和数据支持。

关键词 徽州祠堂 图式语言 文化景观数据库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cale level of "vocabulary", "phrase" and "syntax", we construct the spatial schema language system of Huizhou ancestral temple landscape, and compare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ancestral temple. Through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omparison of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ancestral temples with schema language, the logical level of the interrelated database is constructed, and then the design of the schema language database of ancestral temples in Huizhou is completed, and the archiving and digital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system of ancestral cultural landscape data resources is constructed, so as to provide scientific platform and data support for data storage, feature comparison research and regional protection rules for ancestral temples in Huizhou. Keywords Huizhou ancestral hall, Schema language, Cultural landscape database
基于图式语言的徽州祠堂文化景观数据库构建
Construction of Huizhou Ancestral Hall Cultural Landscape Database Based on Schema Language
贺为才 | He Weicai 范浩然 | Fan Haoran
图式语言是一种基于图式和图式逻辑关系的研究方法,对空间规律性较强的领域探究其图式类型和空间耦合关系规律[1],包含着形状、结构、材料、构成和功能等要素。

这种符号链组成的关系型结构模式表达的是信息之间的层次、联系以及约束,靠着要素之间的关系组织其认知方式和逻辑结构。

关系型数据库作为表达关系嵌套层次的存储方式[2],
全面对应着图式语言体系中的丰富语义,可对语汇要素到关系数据之间的映射进行有效描述。

本研究重点对祠堂景观空间图式进行特征提取和数据化构建,分析语汇要素的组合规律、特征形态、语境语义,总结特征因子,梳理语汇、词组、句法之间的逻辑关系[3],进而构建图式语言数据库,对徽州地区地域性空间要素形式和组合规律进行数字化构建,从而对祠堂建筑的数字化保护传承提供参考建议。

1 文化景观及徽州祠堂概况1.1 文化景观空间界定
文化景观是自然人文复合作用形成的代表性景观类型,核心是地方性和关联性,强调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和联系。

地域文化景观是文化景观研究的核心和焦点,其本质特征是典型性和地方性,其中典型性是景观空间提取图式语言的基础,地域性是辨识区分图式语言要素的关键。

对于徽州祠堂文化景观空间来说,祠堂是物理载体和人文语境互动的历史过程产物,反映着人和地域之间的精神联系,包含地域乡土物质要素和地域人文精神语境,呈现出不同的物质空间组合特征和独特的人文语境内涵。

1.2 徽州祠堂概况
徽州祠堂受到了传统礼制尊卑观念极大的影响,是追思祖先、维持宗族秩序的礼制场所。

徽州祠堂具有北方官式建筑特点,结构多采用砖木式结构,抬梁式和穿斗式有机结合,
结构稳定,高墙封闭而建,外部粉墙黛瓦,内部天井通风采光,大门造型讲究,门罩匾额雕刻艺术高超,整体布局体现了礼制建筑的秩序美,表达了祠堂的文化属性和审美内涵。

现阶段对祠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对祠堂的文化研究,从形制、风水、祭祀、宗族的角度研究徽州祠堂,如夏淑娟研究徽州祠堂建造的历史地理原因,探讨徽州修祠之风和宗族教化之间的关系,并且以黄氏祠堂和江村宗祠为例,探讨祠堂的历史建造和形制规模;二是对祠堂的建筑形式研究,主要研究祠堂的物质载体和空间构成,如王宜川等对屏山光裕堂门楼砖雕的绘画图式进行解读,对砖雕的表现场景、雕刻题材、民俗文化进行解读,区分了不同图式表现手法关联的综合视觉感受;三是对祠堂空间内部的行为进行分析,例如丁杰、罗连杰等利用空间句法将祠堂空间组构量化,对宗祠和民居空间进行横纵向比较,
分析二者的共性特征和映
射关系。

在以上相关的研究中主要集中于祠
堂自身的物质形态和空间属性,相对忽略了
徽州祠堂景观图式结构体系的搭建和数据化
建设。

2 徽州祠堂文化景观调查概要
徽州共有六千多座祠堂,本研究在行政
区划的基础上,结合自然环境差异性原则和
文化习俗多样性原则[4],选定调研范围,总体
把握祠堂景观空间特征。

调研祠堂的营造地
点集中于古徽州六县:黟县、歙县、绩溪、休
宁、婺源、祁门六地,收集典型祠堂样本的实
景图像资料与文献资料,对具有典型特征的
祠堂样本进行实地踏勘与图像采集。

调研过
程首先对调研范围内徽州祠堂的景观要素、
景观空间单元基本情况、景观空间组合基本
方式等方面内容进行全面了解、梳理与分析。

结合已有徽州祠堂史料和论文的数据与资
料,初步确定徽州祠堂文化景观空间中的核
心景观要素和基本单元,继而从核心要素入
手进行单元空间组合的现状分析。

3 基于图式语言视角对徽州祠堂文化景观再
认知
图式语言是以景观空间的结构性和解构
型特征为依据,借鉴语言的逻辑组织结构,构
建出由语汇、词语、句法耦合而出的空间单元
嵌套体[5],展现不同层级景观空间单元之间
的尺度嵌套关系。

本研究从语汇要素、类型词
组、句法结构三个方面对徽州祠堂景观空间
进行调研和类型的梳理。

语汇的构成要素由
于营建材料、工艺和结构体系的传承,往往类
型相似。

而对应的要素特征则因为空间的分
类功能而表现出形式、类型、材质、色彩的变
化,构成了丰富庞杂的空间图式语汇要素库。

语汇要素通过并置、拼接、复合、嵌套等手法
构成空间词组[6],空间词组通过组合符号链对
句法结构进行表达。

图式语言通过抽取祠堂
景观空间语汇的构成要素、词组的整体组织,
以及句法中邻接性、连续性和闭合性的组织
关系,为分析空间组织特点和要素特征提供
全面的支撑。

3.1 语汇要素体系
由于徽州祠堂历史悠久,不同地域不同
时期所建祠堂都有其独特之处,因此徽州祠
堂空间语汇要素十分多样和复杂。

祠堂空间
按照采用现代的空间类型术语,按照可识别
性以及典型性原则[7],构建出“实体空间、装
饰要素、路径空间、限制性空间、自然环境”
的五维架构体系。

每种类型语汇要素单元由
于形式、位置、材料和功能的差异,表现出不
同的特征类型,归纳为形态特征、要素特征、
空间特征三大部类,进而以元素提取和概括
抽象的方法形成识别指标[8],进一步划分为
多个特征因子。

通过语汇要素特征的提取和
拆解,概括分析各空间要素的准确语汇表达,
进而对语汇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编排,
可构建出体系化的语汇要素体系,借以描述
祠堂空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图1)。

(1)实体空间体系
徽州祠堂平面方正有型,多为三进两院,
祠堂空间内有强烈的符号象征和礼仪秩序,
由外而内依次三进,一进为“仪门”,二进为
“享堂”,三进为“寝殿”。

祠堂的空间逻辑
顺应宗族秩序,横向矩形延伸主次有分,讲究
秩序礼制的尊卑位序;纵向沿轴线递进高差,
层层抬起拾级而上,在祭祀流线中给人以肃
穆敬畏的感受[9]。

祠堂屋顶多为双坡屋顶,用
青瓦铺砌成微曲的人字形状,屋脊两端有避
雷的鳌鱼,屋顶形制为卷棚和人字,如光裕堂
享堂二楼卷棚轩。

祠堂总平面形状有呈“T”
字形的光裕堂、矩形的庆余堂、梯形的咸宜堂
等,整体形状规整秩序。

(2)装饰要素体系
马头墙是徽州祠堂防火用的墙体构造,
自下而上由墙面、墙脊、垛头三部分组成。


面主色调为黑白灰等低饱和度色,按层叠错
落的多少分为二叠、三叠和五叠,三叠意为
“三台聚瑞”,五叠意为“五岳朝天”。

三雕
是祠堂中装饰元素表达最多的部分,融砖雕、
石雕、木雕于一体。

木雕主要装饰在梁架、图1 徽州祠堂语汇要素体系
图3 祠堂数据E-R图
图2 罗东舒祠句法符号链
额枋、屏风、栏杆等处木构件上,调研中细化雕刻形式和构件之间的关系可发现,浮雕多用于窗下挂板、屋檐和天井栏杆,而梁架、斗拱大多采用圆雕并提倡镂空效果,有效加强了木雕的整体层次感和立体感。

石雕多用于门楼、台阶、柱础的下部石头上,受材料限制雕刻精细程度低,多采用平雕、浅透雕和浮雕这三种雕刻技法[10],题材多为纹样、植物、云雾、山水,艺术形式古朴简约。

砖雕材料多为徽州青灰砖,多用于门楼、窗棂、屋檐和屏风,雕刻技艺包括平雕、浮雕和立体雕刻,题材内容有动物、园林、花卉、人物等。

祠堂旗杆石形状为方形、八角、圆形、覆盆形等,如祁门贞一堂门坦两侧十八对圆形旗杆石,以彰倪氏宗族考取功名的子孙。

祠堂立柱木料粗大外观简约,多为两侧收口中间平直的梭形,歙县绪伦堂为徽州祠堂金柱粗硕之最。

柱身刷桐油或色漆,柱础多为四方体、六方体等多面体,质朴简拙无多余雕饰。

(3)路径空间体系
祠堂前的门坦多为矩形,由四周民居、河流、道路等要素围合而成。

门坦是祭祀活动中族人聚集和举行活动的场所,多为矩形。


前侍卫厅的门坦为一特例,受宗族礼法影响
呈现直角梯形的视觉效果,空间氛围肃穆敬
畏。

祠堂甬道多采用青石板打磨铺地,同种铺
装材料形成了统一简洁的空间感,大尺度的
石板材料烘托出祠堂宽阔大气的氛围。

铺装
材料的肌理质感有地域性特例,例如黟县祠
堂采用当地黑石材料铺地、休宁县祠堂采用
红赭石铺地等。

在铺地形状设计时,以文字象
形的艺术形式为依托,铺设自然符号、文字符
号为题材的图案,例如屏山村祠堂门坦大多
铺设有回字形青石板,寓意子孙衣锦还乡,御
前侍卫厅门坦铺设一字型青石板,寓意报效
国家忠心不二,绩溪龙川胡氏宗祠门坦铺设
鹅卵石“鱼鳞坦”,寓意子孙繁茂,人才辈出。

铺地材料和造型塑造的景观意向,凸显了个
人意识和地域文化的融合,将家国理念融合
于建筑之中。

祠堂天井以倒置漏斗形态,作为
建筑的过渡空间,呈现着空间转换和礼制隐
喻的双重意向。

通过空间尺度、装饰繁简的变
化,暗示了轴线空间的主次和功能,完成了空
间景观从封闭到开放的感知异变,屋顶开洞
雨水滴落于明堂水槽,传递“四水归明堂”的
建构隐喻。

天井空间分为明沟式天井空间和
天池式天井空间,如唐模许氏继善堂凿天池
以蓄雨水,十字形石板供人行走,雨水丰沛则
放养金鱼,干涸则使用蓄水纳凉[11];祁门渚口
贞一堂后进为天池,中间石拱桥用于通行,将
天池分为东西各一,用于蓄水御患。

两侧七对
莲花座石柱,天桥两侧三对狮座柱,石栏板雕
刻吉祥纹饰,水环境装置精美,成为集水景
营造、风水寓意、储水防灾等复合一体的景观
空间。

(4)限制性空间体系
“千金门楼四两屋”,门楼是建筑的门
面,造型分为门罩式、八字门楼式、牌楼式,
其中牌楼式等级最高,多用于祠堂。

黟县屏山
的御前侍卫厅为九檐门楼,为礼制等级的最
高一等,正面为三间四柱五楼檐,两侧八字墙
和圆拱门之上各有一楼檐。

中间七檐采用飞
檐形式且有螭吻,两侧屋檐为平檐无吻兽,两
部分的区别实现了“真七假九”的视觉效果,
是既不忤逆御赐九檐形制又不超越宗祠七檐
的忠孝两全之法[12]。

照壁是祠堂门坦处起装
饰作用的功能性墙壁。

例如呈坎罗东舒祠照
壁呈八字形,石雕精美,其功能性一则与棂星
门围合成门坦空间,二则也起到了隔绝河流
的安全性效果。

(5)自然环境体系
在徽州地区,水有着独特的精神寓意和
文化内涵,因而在祠堂中,水的流向和路径
与建筑的空间形态和氛围营造互恰共生。


堂的水系统大抵分为三种状态:点状的水井
泉眼,线状的天井明沟和面状的月塘天池。


“井台汲水”,如石桥村麻石牌坊边牌楼井,
婺源方形八眼井;或“排导雨水”,如俞氏宗
祠的享堂前明沟排水,经暗渠流向屋外水圳;
或“挖塘蓄水”,如宅坦村引圳入村,为慕前
塘活水冲污[13]。

水与建筑之间的建构形式精
心设计,展现着徽州人“泮水而居”的生活营
造,蕴含着道法自然、因地制宜的生态智慧。

3.2 词组句法体系
祠堂的类型词组有较强的模式化特征,
正如词组由单词组成并以核心单词表达中心
语义,空间词组也由模式化的语汇要素叠加
形成[14],由核心语汇要素象征着开敞、私密或
者过渡的空间属性类型。

开敞属性词组以开
敞性实体空间为核心语汇,叠加装饰要素、自
核心字段说明字段名称数据类型长度是否允许空值说明
祠堂名称h-name varchar255不允许记录祠堂名称
祠堂编号h-num varchar255不允许对祠堂进行编号
仪门长宽比ym-ckb float255允许仪门面阔进深比例,输入数字
享堂长宽比xt-ckb float255允许享堂面阔进深比例,输入数字
寝殿长宽比qd-ckb float255允许寝殿面阔进深比例,输入数字
天井高宽比tj-gkb float255允许天井立面高宽比,输入数字
特征因子ID id varchar255不允许输入图像对应的特征因子编码
特征编号id-num varchar255不允许对特征进行编号
图像名称img-name varchar255不允许记录图像名称
图像数据img-path mediumblob不允许记录图像的数据路径
图像编号img-num varchar255不允许对图像进行编号
图片特征类型img-type varchar255不允许在特征因子类型中选择,备注文字材料编号m-num varchar255不允许对材料内容进行编号
材料内容material tinytext允许实体材料描述,输入文字
装饰编号d-num varchar255不允许对装饰要素进行编号
装饰要素decorate tinytext允许装饰要素类型和数量,输入文字空间编号t-num varchar255不允许对空间序列进行编号
空间序列topology tinytext允许用B、W、G记录空间属性序列
表1 徽州祠堂数据库结构说明
然环境等语汇要素,在语境限制下形成更复杂的空间形式;过渡属性词组则以路径空间为核心语汇,叠加装饰要素、限制性空间等语汇要素,完成空间的拼贴或强调。

句法结构是空间和路径组合拼接形成的景观语法[15],祠堂以空间属性为语境限制,进行语汇要素和空间单元的拼接嵌套。

句法结构通过空间词组的组合符号链进行表达,可通过直白的色彩关系来理解类型词组的空间感受属性,以黑(Black)白(White)两极值色,分别表示封闭性空间与开敞性空间,以介于极值色之间具有各种色彩倾向的多种灰(Gray)的过渡色,表示过渡性空间,进而搭建出句法结构和类型词组的拓扑关系。

如罗东舒祠沿中轴线形成空间序列,通过甬道(路径空间)串联门厅、天井、享堂(实体空间),包含了完整的开敞—过渡—私密的类型属性(图2)。

4 景观空间图式数据库建构流程
4.1 图式语言的关系模型
图式语言体系的生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以语汇要素为基础语料,通过强调、重复、拼接与嵌套等转换规则,由同一个基础语汇要素生成不同特征的空间图式,并得到图式中最有概括性和还原性的地域性语境。

图式语言体系遵循语言的语境系统[16],由语汇要素和关系运算组成。

定义图式语言为一个由语汇、词语、句法组成的集合,语汇要素(Vocabulary features)遵循语境限制(Limit),依照关系逻辑(Relationship)排列形成句法(S y n t a x)。

三者的关系为 S=R<L,V>。

数据库MySQL的概念层框架包括数据类型、数据之间的关系以及施加于数据之上的约束,图式语言体系映射了数据库的框架构建,定义了实体的概念、属性特征
顶层元数据编码(a-z)中层元数据编码(1-9)底层元数据编码(1-9)特征因子编码(01-99)
实体空间A 门厅A1屋顶类型A11卷棚轩A1101、人字轩A1102
享堂A2空间序列A21二进祠堂前檐敞开A2101、三进祠堂前后檐敞开A2102寝殿A3与祠堂关系A31矩形A3101、T字形A3102
装饰要素B 旗杆B1旗杆石形状B11方形B1101、八角形B1102、圆形B1103
立柱B2
位置B21檐柱B2101、前金柱B2102、后金柱B2103、栋柱B2104
柱础结合方式B22无连接接触B2201、榫卯结合B2202
柱础形制B23明制柱础B2301、清制柱础B2302
造型B24直柱B2401、棱柱B2402、梭柱B2403
马头墙B3
座头B31印斗式B3101、坐吻式B3102、鹊尾式B3103
墙体布局B32三叠式B3201、四叠式B3202
三雕B4
木雕B41家具B4101、栏杆B4102、雀替B4103、梁枋B4104、木隔扇B4105
石雕B42柱础B4201、踏步石B4202、门楼B4203
砖雕B43门楼B4301、屋檐B4302、照壁B4303、屏风B4304
路径空间C 门坦C1
要素组合C11泮池C1101、照壁C1102、旗杆墩C1103、拴马桩C1104
铺地图案C12一字形C1201、回字形C1202
甬道C2
路面C21青石板路C2101、砖石路C2102、红赭石路C2103
类型C22祭祀路线C2201、非祭祀路线C2202
天井C3
位置C31仪门享堂间C3101、享堂寝殿间C3102
形式C32明沟式天井空间C3201、天池式天井空间C3202
限制性空间D 门楼D1立面造型D11门罩式D1101、八字门楼式D1102、牌楼式D1103照壁D2材料D21石材D2101、砖D2102
自然环境E 植被E1种类E11盆景E1101、乔木E1102、灌木E1103、花田E1104
水体E2
位置E21天井月台E2101、门坦前方E2102
类型E22点状井水E2201、线状溪流E2202、面状水塘E2203
以及实体之间的语义关系,这种关系通常通
过E-R图来展现。

E-R图提供了表达实体、属
性和联系的方法,即在存储了图式语汇要素
数据表的同时,将语汇词组句法之间的语义
联系通过约束存储在表中(图3)。

4.2 图式语言体系的数字化处理
图式语言体系的数字化处理过程即数据
库的结构建构和编码过程。

在数据库建构过
程中,录入数据库内的基础数据应符合准确、
简洁、格式统一的原则,这要求图式语言信息
根据不同属性采用不同的数据类型。

按照统
计学的划分方式,将图式语言信息划分为定
量数据、描述类定性数据、图像类定性数据
三种[17]。

对于定量数据,字段信息直接用数字
表示。

对于定性数据而言,描述类定性数据以
文本方式进行定义,图像类定性数据记录图
像路径数据完成图像调取。

表2 徽州祠堂图像ID编码对照表
结合数据库实际构建的过程,门厅平面形状、天井立面形状为定量数据(varchar ),记录对应的长宽比、高宽比数据;材料、装饰要素构成为描述类定性数据(text),属性信息以文本的方式记录;三雕图像、空间序列为图像类定性数据(blob ),记录图像的数据路径。

图像类定性数据弥补了文本数据表意方面的不足,象征了质感、层次、色彩的差异(表1)。

在具体的图像ID编码中,要素类别和单体样本信息呈总分嵌套式数据关系,编码模型由英文单词和阿拉伯数字构成,组合表达从语汇要素单元到特征因子再到对应样本的唯一编码系统[18](表2)。

4.3 徽州祠堂数据库的功能应用
采用数据库MYSQL技术将语汇、词组、句法进行架构,实现图式语言信息的存储、管理等功能,构建起祠堂景观的特征构建和比较分析的数据信息集。

通过数据内容、来源与类型的扩充与综合分析,数据库里的不同层次的图式信息展现了图式语言体系的逻辑定义和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在结合其他应用的基础上,可以对数据信息进行查询、统计、分析和信息可视化,构建出空间转译的词库[19],为徽州祠堂改建更新提供新的语汇储备和句法形式(图4)。

结语
通过运用MySQL将既有图像资料转化成数以万计的信息节点,将能够反映语汇要素、类型词组、句法结构的图像文本数据进行梳理与归类,明确语汇、词组、句法三者之间耦合叠置的空间形成过程与规律。

通过对关键信息节点之间的语汇描述逻辑关系,统计词组和句法之间的关联关系,利用数据库技术,形成祠堂图式语言体系新认知。

徽州祠堂图式语言数据库的建立,有利
于对祠堂的地域性特征做类型划分,加深对徽州祠堂要素特征和空间组织的理解。

通过数据库对不同祠堂空间进行特征对比分析,探索祠堂空间本质特征的相似性及变异性,科学地组织不同图像数据信息之间的关联,对祠堂的分类保护提供可行性辅助支持。

祠堂的特征图式的数据库识别提取和空间分类,可进一步发展为徽州地区祠堂类型分布的可视化地图信息,通过空间分析的方法对不同类型的祠堂空间集群分布特征进行补充修正,进而得到较为客观的空间类型分布地图,实现祠堂空间特征的多层次多视角认知解读,为徽州祠堂的地域性改造和传承提供参考依据。

资料来源:
文中图表均为作者绘制。

参考文献
[1] 王珲,王云才. 苏州古典园林典型空间及其图式语言探讨 以拙政园东南庭院为例[J]. 风景园林,2015(2):86-93.
[2] 乐鹏,王艳东,龚健雅. 基于对象关系数据库的
扩展网络分析模型研究[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19(4):33-36,40.
[3] 上官华东,李晓峰,汤诗旷. 语言学视角下的传统
聚落文本认知与重构方法研究——以鄂东南金寨村为例[J]. 华中建筑,2023,41(5):147-151. [4] 王翼飞. 黑龙江省乡村聚落形态基因研究[D]. 哈
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21.
[5] 孔宇航,张兵华,胡一可. 传统聚落空间图式语言
体系构建研究——以福建闽江流域为例[J]. 风景园林,2020,27(6):100-107.
[6] 王云才. 论景观空间图式语言的逻辑思路及体系
框架[J]. 风景园林,2017,141(4):89-98. [7] 李凌. 多元文化交错地区传统聚落景观特征图谱
的构建——以陕南地区为例[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20,39(5):175-180.
[8] 邹诚,玄锦,杨钧宁,等. 万里茶道起点下梅古村
落景观基因信息链构建及特征分析[J]. 中国园林,2023,39(2):96-102.
[9] 马云,戴代新. 基于文化空间图式的祭祀空间营
造:以杜康酒神祭祀空间景观设计方案为例[J]. 华中建筑,2021,39(11):99-103.
[10] 王宜川,马莲菁. 徽州舒光裕祠堂门楼额枋砖
雕通景图的绘画图式解读[J]. 装饰,2016,283(11):92-94.
[11] 寿焘,成玉宁. 环境构形——徽州天井院"空间景
观模型"解析[J]. 世界建筑,2023(1):67-73.
[12] 吴蓉,袁沁雪,陆小彪. 忠孝精神影响下徽州舒氏
支祠御前侍卫厅门楼设计意识探究[J].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2021,29(2):75-82.
[13] 贺为才. 徽州古村宅坦人工水系——“无溪出活
龙”营建探微[J]. 华中建筑,2006(12):197-199+202.
[14] 詹勇,程海帆,胡荣等. 图式语言视角下环滇池地
区古村落空间布局特征研究[J]. 住区,2023,113(1):16-24.
[15] 王云才. 基于空间生态特性的景观图式语言研
究方法与方法论[J]. 风景园林,2018,25(1):28-32.
[16] 李昊泽,王勇,程杰. 图式语言视角下的江南水
乡传统村落空间布局解构[J]. 规划师,2021,37(24):74-79.
[17] 夏雷,程文,赵天宇. 数据库辅助下的严寒地区村
庄聚落景观风貌评价研究[J]. 中国园林,2017,33(11):99-104.
[18] 曹帅强,贺建丹,邓运员. 中国南方传统聚落景观
基因符号的图谱特征——以大湘西地区为例[J]. 经济地理,2017,37(5):191-198.
[19] 石渠,李雄,刘志成. 文化转译视角下东京都大名
庭园内富士见景观的空间构成研究[J]. 古建园林技术,2023,164(1):85-90.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编号:22BSH085)作者信息:贺为才,博士,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范浩然,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
图4 祠堂数据库流程架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