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河中心中学导学设计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
C.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起来。
D.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
6、说明下列比喻句的本体、喻体和相似点,指出说明文运用比喻应注意的问题。
(1)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本体:_________。喻体:_________。相似点:_________。
②干冰是如何催云化雨的呢?原来干冰不是冰,而是由无色的二氧化碳结成的白色雪花状结晶体,又叫碳酸雪。它只要一暴露在常温下,就会很快地升华,吸收周围的热量,使空气冷却。(乙)
③云是由水蒸气组成的。习惯上,根据它的温度可分为暖云和冷云两种。
④暖云里只有小水珠,温度在0℃以上。在上升气流的顶托下,这些水珠不会掉下来,而是漂浮在空中形成云层。如果在暖云中喷撒干冰,它的温度就会骤降,使水气达到饱和程度,水珠不断增大变成了雨滴下来,便形成了人工降雨。(丙)
1学习看云是天气的知识
2学习本文的语言美
学习难点
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分怎样看云是天气的内容和结构层次
课前准备
点读机和卡片
授课环节
授课内容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导学预习
一、预习课文,完成下面各题。
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峰峦(luan)崩塌(ta)鱼鳞(lin)绸幕(mo)
B.预兆(zhao)弥漫(man)均匀(yun)降临(jiang)
课外阅读(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
人工降雨
①人工消雨,其实就是人工降雨。这次东亚运动会的消雨指挥部已在上海以西的太湖地区30~100千米范围内划了3个作业区,拦截由西而来的雨云。如果雨区有可能移到上海地区,只要指挥部一声令下,3架飞机将随时可升空,向天空撒干冰,提前1~2小时将这些雨迫降在上海以西地区,使上海原来可能出现的大雨化小,小雨化无。(甲)
十 河 中 心 中 学 导 学 设 计
年级:七年级学科:语文设计教师:范祥丽审核人:孙恒杰时间:11年11月5日
课题
看云识天气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是向理想进了一大步!)
一、理解生动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体会说明语言准确性。
二、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学习重点
5、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层,叫卷云……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还有一种像棉花似的白云,叫积云……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 )
三、如果将下面一段描写天气的语言改成天气预报的语言形式,请用恰当的语言表述。
清晨,天上飘着片片白云,中午,天空渐渐聚集起了层层阴云,到了下午,便下起了濛濛细雨。轻风拂面,使人略感凉意。
1、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 )
2、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 )
3、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 )
4、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 )
C.霎间(sha)轻盈(ying)笼罩(long)朦胧(Meng long)
D.凸起(tu)模糊(mo)顷刻(qing)进袭(xi)
2、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1)云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招牌”:_________。
(2)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预兆:_________。
(2)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本体:_________。喻体:_________。
相似点:_________。说明文运用比喻应注意:_________。
7、文章最后一段指出:“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有一定的限度。”对这句话意思的理解,你同意哪一种?( )
3、乌云弥漫着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来,______(一定 有时 常常)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4、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有______(相当 一定 非常)的限度。
5、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______(判断 推断 推测)天气的情况。
二、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或修辞手法。
A.这句话是在否定“看云识天气”的作用。
B.这句话是说明“看云识天气”的范围有限。
C.这句话是指明“看云识天气”的作用有限。
D.这句话是阐明“看云识天气”并不科学。
二、针对下列问题预习课文,并做圈点批注。
1、阅读全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有关云的哪些知识。
2、在文中圈出卷云、卷积云等八种云的名称,划出云的形态变化及所呈现的天气征兆。
3、划出文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与同学讨论其作用。
4、在文中划出看云识天气的作用及注意事项,在旁边做批注。
1教师指导学生合理利用工具书学会积累字词
2指导利用各种资料书,学生概括要点抓住关键词
学习积累资料的习惯并在教师指导下学会概括文章解决“是什么”内容
课堂检查
学生互查小组互查互相纠错,并评分
合作研讨
二、你对什么天气现象比较感兴趣?能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一下吗
指导学生积累
记录并积累
课堂检测
检测题(我努力我进步,我成功我快乐!)
一、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又十分准确。在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体会其表达效果。
1、经验告诉我们……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_____(一定 有时 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2、出现了高层云,__(一定 有时 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下雪。
A.1‖2345 B.12‖345 C.123‖45 D.1234‖5
5.第(4)段“它的温度就会骤降”中的“骤降”不能改为“下降”的理由是什么?
6.本文3~5段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7.概括本文说明的中心:
教师指导
学生互助监督完成
布置作业
课外观察云的变化,并写观察日记
课后反思
3、指出下列说明语句,哪些是生动说明,哪些是平实说明。
(1)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2)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
(3)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4、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
(1)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
(2)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一块洁白的绫纱。
(3)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
()
(4)积云如果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项,就变成了积雨云。()
5、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方法与其它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A.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引导学生研读课文、探究问题,先让学生默读质疑,提出问题,四人小组互动研讨,自主合作探究,教师作适当的点拨引导。
让学生独立默读、思考,让学生用简单的短语归纳云与天气的关系特点
质疑探究
归结课文的行文思路
知识拓展
拓展延伸(坚信自己,我真行!)
一、你还懂得其他的看云识天气的知识吗?和同学一起查阅有关资料,搜集更多的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⑤冷云的气温可在0℃以下,里面充满着闪亮的冰晶和水珠,但由于它们又小又轻,在上升气流顶托下也不会掉下来。如果在冷云中播撒干冰,就会使它变得更冷,冰晶越积越多,越来越大。空气托不住它,就会往下掉。(丁)
1.下面的一句话是从文中摘出来的,在文中已标明(甲)、(乙)、(丙)、(丁)四处应把它放在哪个位置? ( )
4、课文主体部分对云和天气关系的具体细致的介绍,第1段的概述在语言运用上的显著特点是形象生动的比喻的运用,试具体分析其作用。
5第3段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那么现象是什么?本质又是什么?
6第3段文字的语言,既有平实说明,又有生动说明,各举出一个例子。四、统观全文,讨论本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7统观全文,讨论本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一、语段中清晰的思路是通过分类别的方法表现出来的,请以简表的形式列出晴天云的形态变化、特征以及预示的天气变化等情形对比。
如果云层下部到地面气温低于或接近0℃,就会形成人工降雪,要是高于0℃,冰晶掉下来变成融化水滴,那就是人工降雨了。
2.从本文第④、⑤两段看,暖云和冷云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分别是什么?
不同点:相同点:
3.在暖云中喷撒干冰,为什么会形成人工降雨?(用文中的语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答)
4.仔细阅读,选出对本文结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 )
1.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切合文题揭示云和天气关系的语词是什么?它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有关云和天气的关系,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说明的,找出标出说明角度变化的语句。
3.文中第2段看云识天气的经验一句是揭示云的形态和天气关系,作者用“往往”“常常”作限制词,说明了什么?后面的三个语段与它有什么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