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个体化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的临床分析
产后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产后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住院并接受分娩的70例产后妇女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即采用常规康复干预措施为参照组(35例),采用盆底肌康复训练干预措施为实验组(35例),对2组产后妇女在治疗之前及治疗6周之后的手测肌力级数、电测肌电数值、产后一个月压力性尿失禁进行总计率统计。
结果:参照组治疗6周之后的手测肌力级数、电测肌电数值对比于实验组计算数值,P<0.05,有统计学意义,参照组产妇产后一个月压力性尿失禁总计率对比于实验组产后妇女计算数值,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产后妇女采取盆底肌康复训练展示良好效果,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产后;妇女;盆底肌;康复训练女性在怀孕和分娩的时候都有可能发生盆底肌损伤现象,而阴道分娩更容易引发产后妇女的盆底肌受到损伤,或出现尿失禁现象,而当产后妇女的盆底功能受损后,其盆腔内的相关器官不能保持正常位置,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现象、阴道松弛症状、盆腔器官的脱垂情况等,对其生活质量带来危害[1]。
本文分析的资料源自于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住院并接受分娩的70例产后妇女,评估将盆底肌康复训练实行于产后妇女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
1. 资料及方法1.1 基线资料本文实验开展分析的资料是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住院并接受分娩的70例产后妇女,依据随机法实施分组处置,参照组纳入35例产后妇女,其最大年龄36岁,最小年龄21岁,(25.97±3.47)岁是其年龄平均值;实验组纳入35例产后妇女,其最大年龄35岁,最小年龄22岁,(25.94±3.45)岁是其年龄平均值。
计算并分析实验组和参照组产后妇女基础资料,P>0.05,尚未展示出数据值检验的明显差异值。
70例产后妇女和其家属均细致的阅读知情同意书且签署自己的名字,报告给医院医学伦理会后获得审批。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张弘;海燕;高红菊【摘要】目的:探讨产后盆底肌训练的康复效果对改善女性盆底肌群功能缺陷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共100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遵循自愿原则,于产后红色恶露清除,会阴切口已拆线且不感疼痛即可以进行训练,对照组按传统方法,42 d 后才开始训练,100例产妇训练3个月后均作盆底肌功能测试。
结果对照组测定患者的盆底综合肌力,基本恢复正常(IV)及完全恢复正常(V)者30%,而治疗后达到82%,P<0.05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后42 d 夜尿次数评分为(2.6±0.5),尿失禁阳性率为36.0%,经指导凯格尔运动180 d 后复查,夜尿次数评分为(1.3±0.4),尿失禁阳性率为12.0%。
对照组产后42 d夜尿次数评分为(2.5±0.6),尿失禁阳性率为36.0%,产后180 d后复查,夜尿次数评分为(2.3±0.5),尿失禁阳性率为28.0%。
经统计学χ2检验,两组之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对照组性生活质量处于高水平者为40.0%;观察组患者性生活质量处于高水平78.0%比例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早期盆底肌训练的康复效果优于传统方法训练,有效降低压力性尿失禁等优异的疗效。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ostpartum pelvic floor muscle tralning rehabilitation effect on improvement of female pelvic floor muscles function defects.Method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4 a total of 100 cases of primipara with vaginal delive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control group,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voluntariness, postpartum lochia elimination in red,perineal incision has stitches and no sense of paln can be tralning, the control group by traditional method, 42 days after the tralning, 100 lying in women after 3 months of tralning for pelvic floor muscle function test.Results In the control group, comprehensive strength determination of pelvic floor, returned to normal(IV)and recovered to normal(V)in 30%, and after treatment reached 82%, P<0.05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P<0.01); observation group 42 days postpartum nocturia frequency score was(2.6±0.5), positive rate urinary incontinence was 36%, with the guidance of Kegel motion after 180 days, th e number of nocturia score was(1.3 ±0.4), the positive rate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was 12%. The control group 42 days postpartum nocturia frequency score was(2.5±0.6), the positive rate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was 36%, postpartum after 180 days, the number of nocturia scorewas(2.3±0.5), the positive rate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was 28%. The statistical χ2 tes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1); the control group of the quality of life at a high level for 40%; observation group of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high at 78%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Conclusion The early rehabilitation tralning is better than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pelvic floor muscle tralning, effectively reduce the effect of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and other excellent.【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5(000)011【总页数】2页(P4-5)【关键词】早期;盆底肌;训练;阴道分娩;尿失禁【作者】张弘;海燕;高红菊【作者单位】广东医学院附属厚街医院妇产科,广东东莞523945;广东医学院附属厚街医院妇产科,广东东莞523945;广东医学院附属厚街医院妇产科,广东东莞52394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4+.54近年来,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政策的发展,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引起了社会等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肌力的临床影响研究

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肌力的临床影响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前已有研究表明,盆底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提高盆底肌力,促进盆底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改善盆底肌肉的协调性和功能。
尚缺乏针对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肌力的临床影响研究。
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价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肌力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客观和科学的依据,以改善产后妇女的生活质量。
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肌力的临床影响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指导意义,可为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肌力的临床影响,通过对产后妇女进行盆底康复治疗,观察其对盆底肌力的改善效果。
具体目的包括:第一,验证盆底康复治疗是否能够显著提高产后妇女盆底肌力;第二,评估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妇女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盆底康复治疗在产后康复中的重要性和作用机制。
通过本研究的展开,希望为产后妇女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临床指导,促进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在临床实践中的推广和应用,提高产后妇女生活质量,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全面恢复。
1.3 研究意义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肌力的临床影响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是产后妇女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影响着她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通过盆底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改善产后盆底肌力,减轻盆底功能障碍带来的不适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育年龄推迟的趋势,产后盆底功能问题可能会变得更为突出。
研究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肌力的影响,对于预防和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肌力的影响,可以为相关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可靠的科学依据,指导临床医生在产后康复过程中的治疗方案选择和实施。
这一研究将有助于提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质量和效果,进一步推动产后妇女健康的发展。
2. 正文2.1 盆底康复治疗的概念盆底康复治疗是一种针对盆底肌肉群的特殊物理治疗方法,旨在帮助产后妇女恢复盆底肌力和功能。
产后康复治疗对改善盆底功能的临床研究

产后康复治疗对改善盆底功能的临床研究目的:评价产后盆底康复仪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盆底肌肉张力的影响及对盆底功能的作用。
方法:选择垦利县人民医院2012年1~3月收治的150例住院足月妊娠产后6周的产妇进入研究,随机分成两组。
盆底康复治疗组80例,对照组70例。
治疗组采用法国PHEN IX盆底康复治疗仪进行盆底康复治疗,主要包括盆底肌力评估和电刺激治疗一个疗程加盆底肌训练(也称Kegel运动);观察组采用普通产后康复教育。
通过盆腔肌肉电生理诊断、压力性尿失禁、POP-Q 诊断盆腔器官脱垂情况指标。
两组分别于产后6周、6个月、12个月评价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
结果:产后6个月、12个月盆底肌肉张力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
产后6个月治疗组及对照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2.50%(2/80)和12.86%(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2个月治疗组及对照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3.75%(3/80)和14.29%(1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产后12个月治疗组及对照组POP-QⅠ度脱垂发生率分别为26.25%(21/80)和42.86%(3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产后采用法国PHEN IX盆底康复治疗仪盆底康复治疗加Kegel运动,可有效加强盆底肌肉支持功能,减少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
标签:盆底功能;康复治疗;产妇;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FPFD)是指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病。
主要是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及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1]。
SUI是指腹压的突然增加导致尿液不自主流出,不是由逼尿肌收缩或膀胱壁对尿液的张力压引起的,压力性尿失禁分为解剖型及尿道内括约肌障碍型两型,解剖型压力性尿失禁占90%以上,为盆地组织松弛引起[2]。
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分析

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分析目的:研究分析盆底康复训练对于改善盆底肌功能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2月到2014年12月接收的分娩产后6周产妇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
观察组采取盆底肌肉训练,给予对照组常规产后健康教育。
对比两组在产后6周、3个月以及12个月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产后12个月的盆腔器官脱垂(POP)I度的发生率为32.5%(13/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0%(20/4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观察组在3个月和12个月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
结论:对产妇产后进行盆底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提高盆地肌张力,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盆底康复训练;盆底肌功能;盆底肌张力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尿失禁,而压力性尿失禁是主要类型。
因此需要对产妇进行有效的盆底肌肉训练[1]。
在本次研究中给予产妇进行有效盆底康复训练,取得显著效果。
现将结果示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12月到2014年12月接收的分娩产后6周产妇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
观察组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为(30.1±3.4)岁,剖宫产者15例,阴道分娩者25例;对照组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为(31.2±3.2)岁,剖宫产者14例,阴道分娩者26例。
两组在年龄、剖宫产例数等一般资料上的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给予对照组一般产后健康教育,给予观察组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具体如下:采用盆底肌肉康复系统进行盆底肌肉训练,主要为生物反馈和电刺激,2次/周,20~30min/次,总共10~12次。
产妇在盆底肌肉训练结束后进行阴道椎体盆底肌肉收缩锻炼,2次/周。
1.3 观察指标对比观察两组在产后6周、3个月以及12个月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并且比较采用两组在产后6周和产后12个月的盆腔器官脱垂(POP)分度来评价盆腔器官脱垂情况。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疗效的临床分析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疗效的临床分析随着现代社会对女性健康的关注度的增加,产后盆底康复治疗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目的是帮助产后妇女恢复盆底肌肉的力量和功能,以增强其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临床分析的角度,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疗效。
一、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方法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盆底肌肉锻炼、电刺激疗法、生物反馈治疗、手动疗法等。
这些治疗方法有各自的特点和适应症,临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例如,对于盆底肌肉松弛的患者,盆底肌肉锻炼是最为常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而对于盆底肌肉缺失或功能障碍的患者,则需要采用电刺激疗法或生物反馈治疗来促进盆底肌肉的恢复。
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疗效评估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疗效评估是判断治疗方法有效性的关键步骤。
在临床实践中,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疼痛评分、尿失禁评估、性功能评估等。
通过这些评估指标的定量分析,可以客观地评估治疗效果,并为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研究发现,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于盆底肌肉松弛、尿失禁和性功能障碍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通过盆底肌肉锻炼等治疗方法,可以显著增强盆底肌肉的张力和耐力,减少尿失禁发生的频率和程度。
此外,对于性功能障碍患者,通过生物反馈治疗等方法,可以提高性功能的满意度和性生活质量。
三、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常见问题尽管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疗效显著,但在临床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常见问题。
首先,治疗时间长短的问题。
由于盆底肌肉的恢复需要时间,因此治疗周期一般较长。
此外,由于患者生活方式、盆底肌肉现状等方面的差异,治疗效果也会有所不同。
其次,治疗过程中的不适感是另一个常见问题。
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可能会出现不适感,包括疼痛、灼热等,对此患者需要与医生密切合作,及时反馈治疗过程中的问题。
最后,治疗费用的问题。
由于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多为辅助治疗,因此费用相对较高,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可能存在一定的经济负担。
盆底肌康复治疗对改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的临床分析

盆底肌康复治疗对改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的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20-11-04T14:41:30.750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2期作者:宋英曾银晶[导读] 分析盆底肌康复治疗对改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所起到的效果。
宋英曾银晶海南现代妇婴医院海南省海口市570206 [摘要]目的:分析盆底肌康复治疗对改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所起到的效果。
方法:2019年5月份至2019年12月份期间,选择在我院分娩的200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100例,两组产妇产后均接受普通干预,观察组产妇加用盆底肌康复治疗,对比两组产妇干预效果。
结果: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且满意率更高(P<0.05)。
结论:将盆底肌康复治疗融入产妇产后干预工作中,对改善其盆底肌力有重要意义,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关键词: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盆底肌力;护理满意度分娩作为女性正常的生理过程,是指胎儿从母体中脱离,并形成独立存在的个体的过程,临床将分娩分为三个产程,即宫口扩张期、胎儿娩出期、胎盘娩出期。
但分娩也存在较高的风险性,在分娩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对产妇身体造成一定损害,所以很多产妇盆底肌韧带与肌肉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扩张现象。
如果过度扩张,则会降低其盆底功能,以合并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疾病,这会严重影响产妇产后正常生活与工作,更是会使其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1-2]。
为有效改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其产后恢复,及时对其采取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手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盆底肌康复治疗对改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所起到的效果展开分析,并进行以下报道: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9年5月份至2019年12月份期间在我院接受分娩的200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100例,观察组100例。
对照组产妇平均年龄(29.83±5.27)岁,新生儿平均体重(3.15±0.65)kg;观察组产妇平均年龄(29.59±5.31)岁,新生儿平均体重(3.12±0.68)kg。
个体化指导孕产妇盆底肌锻炼的临床效果探讨

个体化指导孕产妇盆底肌锻炼的临床效果探讨目的探讨个体化指导孕产妇盆底肌功能锻炼对降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该院行规范产前检查并住院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7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88)与对照组(n=388),观察组于孕20周~42 d由专人每天个体化指导孕产妇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对照组孕产妇仅进行孕期检查及产后健康教育。
产后42 d观察比较两组SUI发生率及盆底肌肉收缩力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SUI发生率及盆底肌力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个体化指导孕产妇盆底肌功能锻炼,能明显降低产后SUI的发生率,促进孕产妇盆底组织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孕产妇;盆底肌功能链炼;个体化;压力性尿失禁女性尿失禁发生率为l0%~40%,SUI最多见,约33.3%的产妇在分娩后都存在压力性尿失禁(SUI)[1],SUI是指孕产妇常见的排尿功能障碍,发生原因为妊娠分娩导致泌尿生殖器官脱垂及盆底肌功能受损[2],给产妇生理和心理造成很大影响。
为探讨个体化指导孕产妇盆底肌功能锻炼对降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率的临床效果,该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对孕产妇进行妊娠期至产褥期个体化指导盆底肌功能锻炼,明显减少了产后尿失禁的发生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l.1 研究对象选择该院行规范产前检查并住院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77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8例,年龄21~31岁,平均年龄(27.58±1.32)岁;孕周39~42周,平均孕周(39.26±0.59)周;新生儿出生体重 3.024~4.568 kg,平均体重(3.432±0.461)kg;侧切379例,胎头吸引4例,产钳5例。
对照组388例,年龄22~30岁,平均年龄(26.43±1.61)岁;孕周39~41周,平均孕周(39.38±0.47)周;新生儿出生体重 3.013~4.765 kg,平均体重(3.513±0.457)kg;侧切381例,胎头吸引3例,产钳4例。
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

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目的:探究產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以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240人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事先知情且同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给予治疗组全面的产后盆底康复治疗,而给予对照组普通治疗。
结果:120位治疗组患者在整个治疗完成后仅有4%还存在盆底功能障碍,120位对照组中有26%的患者仍有盆底功能障碍并有加重的情况,相比于对照组而言,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更高。
结论: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可以提高产妇盆底功能恢复的速度,同时还可以改善产后盆底的肌力,对于产妇以后的生活影响比较小,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标签:盆底;产后康复;治疗;疗效盆底肌肉,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
这一肌肉群维持着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
一旦女性经历过妊娠和分娩后,盆底肌肉由于长期受到子宫和胎儿的压力而导致松弛,甚至会造成产妇盆底肌肉和韧带的损伤,最后引起盆腔器官和脱垂、性功能障碍、尿失禁等现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产妇在产后出现不同程度盆底功能障碍的概率已经超过了45%。
为了减少盆底功能障碍对患者带来的影响,提高女性产后性生活质量,本文对盆底康复治疗方法在恢复产妇盆底肌肉肌力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具体情况如下所述。
1.资料与方法1.1—般资料以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240人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事先知情且同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20人。
年龄在20~38岁,平均年龄(26.5±1.6)岁,肌力为0~Ⅲ级。
比较患者的年龄、病情等其他基本资料,并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评定标准利用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仪测量患者的盆底肌力,以持续时间作为分级标准,持续时间零秒为O级,持续时间1秒为1级,以此类推,最高为v级,正常女性一般都为V级。
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肌力的临床影响研究

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肌力的临床影响研究引言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关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
产后盆底肌力的恢复对女性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盆底康复治疗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通过对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肌力的临床影响展开研究,旨在为产后女性的盆底康复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一、盆底康复治疗的定义及意义盆底康复治疗是一种通过锻炼、物理疗法、专业指导等手段对盆底肌进行康复和调理的治疗手段。
盆底肌是人体内一组重要的肌肉,它们支撑着盆腔内的器官,包括膀胱、子宫、直肠等。
盆底肌的功能良好与否对女性的生活品质有着直接影响,而产后盆底肌力的恢复更是关系到女性的健康和幸福。
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女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 盆底康复治疗提高盆底肌力盆底康复治疗通常包括盆底肌锻炼、生活习惯的调整、物理疗法等多种手段。
在盆底肌锻炼中,产后女性通常需要进行盆底收缩训练,通过不断的练习,盆底肌的力量和耐力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物理疗法如盆底肌电刺激、生物反馈等也能够有效地增强盆底肌力,从而改善盆底的功能。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是产后女性普遍存在的一种问题,表现为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性功能障碍等。
盆底康复治疗可以通过改善盆底肌力和功能,减少盆底器官的下垂和前突等问题,提高盆底的支撑功能,从而有效地改善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康复治疗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就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盆底肌力的增强和盆底功能的改善,产后女性的尿失禁、性生活满意度等问题都能够得到改善,从而使她们的生活更加健康和幸福。
三、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应用目前,对于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肌力的临床影响研究已经有了不少进展。
研究发现,盆底康复治疗在提高盆底肌力、改善盆底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研究人员还对盆底康复治疗的适用范围、方法和疗效评价等问题展开了系统的研究,为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推广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产后骨盆底肌恢复训练的运动方案研究

产后骨盆底肌恢复训练的运动方案研究产后骨盆底肌恢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产后妇女恢复骨盆底肌肉的力量和功能,预防骨盆脏器下垂和尿失禁等问题。
本文将就产后骨盆底肌恢复训练的运动方案进行研究。
1. 骨盆底肌肉解剖与功能骨盆底肌位于盆腔底部,筋膜和韧带紧贴在骨盆内容物上,起支撑作用。
骨盆底肌主要功能有维持盆底器官的位置,支持子宫、膀胱和直肠等器官,调节尿液和粪便的排泄,维持性交功能。
产后骨盆底肌经过分娩过程往往会受到损伤和松弛,需要进行合适的训练来恢复力量和功能。
2. 骨盆底肌恢复训练的特点(1)个体化:根据产后妇女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案。
(2)分阶段:根据产后恢复的不同阶段,逐步增加训练的强度和难度。
(3)舒适感:训练应该以舒适感为前提,不能过度损伤骨盆底肌。
(4)持续性:骨盆底肌恢复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坚持不懈。
3. 骨盆底肌恢复训练的运动方案(1)阴道收缩练习:坐于椅子上,将双腿分开稍微弯曲,双手放在大腿上。
通过收缩阴道肌肉,感受到肌肉收紧的感觉,保持3-5秒后松开。
每次进行10-15次,每天进行2-3次。
(2)恶露运动:坐于椅子上,背部挺直,将双腿分开,微微弯曲。
用力排除空气或恶露,感受骨盆底肌肉的收缩和松弛。
每次进行10-15次,每天进行2-3次。
(3)小便止尿练习:找到骨盆底肌肉,通过收缩骨盆底肌,停止小便排尿。
不要过度用力,每次练习停止2-3秒,然后恢复排尿。
每天进行2-3次。
(4)深蹲运动:以站立姿势开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
慢慢下蹲,蹲到膝盖弯曲成90度,然后慢慢站起。
每次进行10-15次,每天进行2-3次。
(5)瑜伽运动:选择瑜伽体式中的腹式呼吸和平衡体式,有利于骨盆底肌的恢复和加强。
4. 注意事项(1)开始训练前应先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并据此制定个人的训练计划。
(2)训练时应保持放松和舒适的状态,不要过度用力。
(3)训练的频率宜逐渐增加,但不宜一下子过多。
个体化指导产妇盆底肌锻炼的临床效果研究

个体化指导产妇盆底肌锻炼的临床效果研究目的探讨产妇盆底肌锻炼中行个性化指导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3年3月~12月来我院妇产科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产妇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加个体化盆底肌锻炼,观察两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结果对照组产妇SUI发生率为16.1%,观察组产妇SUI发生率为3.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盆底肌肉肌力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产妇盆底肌锻炼中行个性化指导,可有效降低SUI发生率,增强盆底肌肉肌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标签:分娩;个体化指导;盆底肌锻炼临床研究表明,大约有33.3%的产妇在产后均存在压力性尿失禁,造成该种现象的原因是妊娠和分娩导致孕产妇盆底肌功能受损,为了提高孕产妇盆底肌功能,临床中需要指导孕产妇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1]。
我院在产妇盆底肌锻炼中引入了个性化指导方案,临床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3月~12月来我院妇产科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产妇62例,初产妇为45例,经产妇为17例;年龄为21~37岁,平均年龄为(26.8±2.4)岁;孕周在39~41w,平均孕周为(39.8±1.1)w。
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1例,两组产妇的年龄层次、孕周以及孕次等一般资料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产妇在产前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和会阴护理,观察组产妇从怀孕20w开始每日指导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产妇取平卧位,头下垫枕,双腿屈曲稍分,配合呼吸,吸气时收缩肛门,保持5~6s,呼气时放松肛门5~6s,反复练习,3~5次/d,避免腿部肌肉和腹肌参与,产后第1d要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之后3~5次/d,15~30min/次,练习完成后快速收缩3~5次。
在开始时首先由护士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以产妇获得的效果进行调整,待产妇掌握正确的方法之后,可在家自行训练,对训练情况定期追踪了解。
产妇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分析

论著·防保康复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临床上针对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高度重视,无论是通过剖宫产还是自然分娩,都会对产妇和母婴等产生一定的影响[1]。
本文通过对抽取的120例产妇分别应用常规康复治疗与盆底康复治疗,观察两组产妇应用不同方法进行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与特点,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议以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4年10月-2016年8月收治产妇120例,并通过随机样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60例。
研究组中,年龄23~37岁,平均(29.8±4.4)岁;对照组中,年龄21~40岁,平均(30.6±5.2)岁。
两组研究对象中包括初产妇85例,经产妇35例;阴道自然分娩56例,剖宫产64例。
在抽取的所有研究对象中均在签订知情同意书后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研究对象通过2007年中华医学会WHO 提出的《产妇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与评定标准》进行判定,均符合试验研究标准,且研究对象在本次试验中其病情分级、身高、病程长短、体重、生活背景、文化程度等因素不存在较大差异;排除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患、严重感染、高血压等情况,具有可比性(P >0.05)。
研究方法:对照组全部应用常规康复治疗,即进行肛提肌训练治疗,根据产妇的盆底肌损伤的状况,指导患者应用肛提肌法收缩肛门括约肌,加强训练,并要通过演示等进行指导,每次锻炼时间20min,每日持续治疗2次,连续锻炼3个月[2]。
研究组患者在应用肛提肌训练的基础上应用盆底康复治疗,应用进口训练反馈仪,通过身无刺激反馈来加强与电刺激的联合,治疗频率与强度以产妇盆底肌肉收缩但不感到疼痛或者疲劳为适度,并要调节好电刺激的电流强度,治疗频率20min/次,每周持续治疗2次,15次为1个疗程[3]。
观察指标与判定:本次试验研究中获取的数据全部根据2007年中华医学会WHO 提出的《产妇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与评定标准》进行判定,并重点观察了两组患者不同方法治疗后的效果,包括对抑郁的评分与盆底肌分级状况等指标。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18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按照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盆底肌康复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肛提肌训练,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盆底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尿失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于盆底功能障碍者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有效的盆底功能康复治疗能提升患者盆底肌力并降低尿失禁等事件的发生,对产妇产后生活质量提高很有帮助,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临床效果;研究【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3-0043-02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产后并发症之一,发病率较高,若长期忽略盆底功能的训练患者的症状可能会加重,使患者盆底功能出现更严重的损伤[1]。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中选择盆底肌康复治疗能够比较好的对患者盆底肌进行修复,不同产妇的产后盆底肌损伤情况不完全相同,在临床治疗时需要注意准确评估产妇的盆底肌力以及阴道收缩力等,另外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夜尿或者尿失禁情况,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进行适度的心理指导,通过健康宣教让患者正确的认识盆底肌功能训练的重要性,以及对其部分并发症的心理控制[2]。
为了解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本文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18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18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59例,年龄20~36岁,平均年龄(25.43±2.56)岁;对照组患者59例,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6.36±1.96)岁。
产妇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分析-

产妇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分析-摘要】目的:研究产妇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分析。
方法:整体筛查我院产后康复门诊接纳的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患者122例(筛选时间:2017年5月~2018年12月),抛硬币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一般组和治疗组,每组61例。
一般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行电刺激联合生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及患者的心理境况。
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盆底肌肉肌力Ⅳ级及以上50例(81.97%)、Ⅲ级及以下肌力11例(18.03%)均高于一般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治疗组SDS评分(22.93±3.11)分低于一般组的(38.29±9.76)分,P<0.05。
结论:给予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肌肉功能,缓解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压力,该方法的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临床效果;抑郁产妇生产后孕激素会发生明显的改变,尤其是患者的子宫体积较生产前发生了明显的提升,而该现象对患者的盆底肌肉功能有明显的影响。
因此,给予产妇有效的护理、治疗措施,可为产妇的恢复提供有效的依据,这也是提高新生儿、产妇生活水平的重要措施[1]。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可提高患者盆底肌肉功能,可防止泌尿系统功能异常和盆腔脏器脱垂现象。
本文研究2017年5月~2018年12月收治的产妇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2月在我院产后康复门诊接受治疗的产妇122例,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一般组和治疗组,每组61例。
一般组: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29.99±5.26)岁,初产妇36例,经产妇25例;治疗组: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29.68±5.07)岁,初产妇40例,经产妇21例;所有产妇经《产妇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与评定标准》判定后符合研究标准[2];同时排除严重高血压、脏器病变的患者。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156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105例、51例。
对照组给予肛提肌训练,观察组给予盆底肌肉康复治疗。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会阴肌力4~5级的比例为86.67%,对照组为70.5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尿失禁的发生比例(1.90%)明显低于对照组(9.80%,P<0.05)。
结论:盆底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减少尿失禁的发生,提高其产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会阴肌力【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7-0123-02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是由于分娩时导致的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患,主要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和女性性功能障碍[1],严重影响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全社会对女性生殖健康的关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也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
我院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盆底康复治疗,本文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 资料选择我院从2014年5月—2016年2月收治的156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根据患者自愿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105例、51例。
观察组210例中,年龄18~40岁,平均(29.13±2.51)岁,体质量56.3~68.5kg,新生儿体质量2.5~3.8kg;对照组102例中,年龄18~40岁,平均(28.76±2.37)岁,体质量56.8~67.5kg,新生儿体质量2.6~4.1kg。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肛提肌训练。
指导产妇产后用力收缩肛门括约肌,向上提起肛门、放松,重复,这样反复进行。
注意保持其他部位放松。
15min/次,2次/d,连续训练3个月。
产褥期后妇女盆底肌肉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产褥期后妇女盆底肌肉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对产褥期后妇女开展盆底肌肉康复治疗的效果。
方法在本院范围内,以2019年1月-2020年2月为时间节点,选取56例产后6周行常规检查的妇女,将其依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剖宫产组与顺产组,由同一专业盆底康复师对其开展生物反馈治疗及电刺激,测定盆底肌肉压力,对比两组的变化情况。
结果通过开展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后,两组Ⅰ、Ⅱ类肌纤维收缩强度、Ⅱ类收缩个数及Ⅰ类持续时间相比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5)。
结论剖宫产、顺产者均存在产后盆底肌力下降的情况,经生物反馈及电刺激治疗,可改善盆底肌功能。
关键词:产褥期;康复训练;盆底肌肉盆腔器官脱垂(POP)实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一种常见表现,盆底韧带、筋膜、肌肉群共同形成了盆底支持系统,彼此间相互支持与作用,承托且维持盆腔脏器(如直肠、膀胱、子宫等)始终处于正常位置。
需要指出的是,妊娠与分娩会对盆底支持组织的弹力、支托能力造成直接影响,进而降低盆底肌力,是诱发PFD的典型诱因。
有报道[1]指出,通过开展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有助于锻炼括约肌功能,并为盆底肌活动提供协助,最终可达到改善阴部神经功能的目的。
本文围绕所收治的产褥期后妇女,实施盆底康复训练(PFR),观察其效果,现对此探讨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在2019年1月-2020年2月这一阶段内,选取产后6周在本院进行常规检查的妇女,共计56例,均为足月分娩,单胎,既往没有产钳助产史,认知正常,恶露已净;排除生殖泌尿系统感染、严重内外科疾病者,另排除恶性肿瘤及精神疾病者。
将患者依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28例,顺产组中,最小年龄20岁,最大35岁,平均(28.4±2.6)岁;新生儿体重(3.5±0.4)kg;剖宫产组中,年龄20~34(28.2±2.4)岁;新生儿体重(3.4±0.5)kg;两组上述数据经综合比对,并无显著差异(P>0.05)。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在临床应用中疗效分析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在临床应用中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于产后恢复的影响。
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于我院分娩的126例产妇纳入研究病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63例,观察两组产妇的产后恢复效果。
结果:治疗前两组产妇的盆底肌肉肌力相仿,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产妇的盆底肌肉肌力均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产妇的盆底肌肉肌力的提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的治疗有效率(93.7%>84.1%)相对更高,并发症发生率(1.6%<14.2%),观察组产妇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在产后护理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充分为产妇的健康着想,减轻盆底肌肉损伤,加速其康复进程,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产妇产妇在分娩后,其盆底肌肉松弛、肌力下降,主要是由于生产过程多于盆底肌肉造成了一定的损伤,存在发生尿失禁、脏器脱垂的可能,显然不利于其产后恢复。
为了帮助产妇尽快的恢复,需要进一步提高产后护理质量,着重加强盆底康复治疗,提高其生活质量,保障其身心健康[1]。
本研究以2016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于我院分娩的12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7.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于我院分娩的126例产妇,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分别接受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和常规治疗。
观察组产妇中最高龄36岁,最低龄21岁,平均年龄(28.6±5.7)岁。
对照组产妇中最高龄37岁,最低龄20岁,平均年龄(29.1±5.4)岁。
两组产妇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的盆底康复治疗,以肛提肌训练为主,指导其收缩肛门括约肌,收缩、放松等动作各持续5s,5次/组,5组/d。
产后个体化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的临床分析

产后个体化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的临床分析周作;王兵【摘要】目的:评价产后个体化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对盆底肌肉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0年8月淄博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产后6周复诊的产妇206例,随机分成两组。
研究组105例于产后6周开始进行1个疗程的个体化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即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
对照组101例则由专业医师指导其自行在家做Kegel操,进行单纯的盆底肌肉康复训练。
两组均于产后3个月进行一般情况问卷调查及国际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调查,并进行盆底肌肉张力测定。
产后12个月进行问卷调查及盆底肌肉张力测定和POP-Q分度,评价两种盆底肌肉训练的效果。
结果研究组产后3个月、产后12个月盆底肌肉张力高于对照组。
研究组及对照组产后3个月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2.9%(3/105)和9.8%(10/10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及对照组产后12个月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3.8%(4/105)和9.8%(10/10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研究组及对照组产后12个月POP-QⅠ度脱垂发生率分别为22.8%(24/105)和41.6%(42/10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产后个体化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能明显提高盆底肌肉张力,降低尿失禁发生率,改善盆腔脏器脱垂,且操作简单、有效、无损伤的特点,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postpartum plevic floor muscle individual convalescent training in improving pelvic floor function. Methods A total165 postpartum women 6 weeks after delivery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a studying (n=105) or a control group (n=101). The studying group attended a EMG-biofeedback assisted ple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program,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he plevic floor muscletraining. The two groups finished the questionaire and were measured the pelvic floor strength 3 months after delivery, and they finished the questionaire and were measure the pelvic floor strength and did the 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fication system 12 months after delivery. Results At follow-up, pelvic floor muscle strengt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training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3 months after delivery and 12 months after delivery. Significantly fewer women in the training group reported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23 of 105 (2.9%) versus 10 of 101 (9.8%) (P<0.05) 3 months after delivery and 4 of 105 (3.8%) versus 10 of 101 (9.0%) 12 months after delivery (P<0.05). Significantly fewer women in the training group reported prolapse:24 of 105 (22.8%) versus 42 of 101 (41.6%) (P<0.05). Conclusion Pelvic floor muscle strength improves significantly after intensive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prevalence decreases and the vaginal former wall prolapse improves. It is known that its operation is easy available and safe.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4(000)019【总页数】3页(P27-29)【关键词】产妇;个体化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作者】周作;王兵【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山东淄博255000;山东省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山东淄博25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69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盆底支持组织薄弱,进而盆腔脏器移位连锁引起其他盆腔器官位置和功能的异常。
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的实施及效果分析

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的实施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取的52例接受盆底康复治疗的产妇,以简单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个体化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盆底功能恢复情况和产后压力尿失禁、粪失禁发生率以及性生活满意程度做观察比较。
结果:研究组5级盆底肌力患者数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后压力尿失禁、粪失禁发生率小于对照组,性生活满意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
讨论: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产后盆底功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荐。
关键词:个体化康复护理;盆底功能障碍;临床效果盆底功能障碍是产妇在阴道分娩后常见的并发症,容易引起盆腔脱垂、性功能障碍以及压力性尿、粪失禁等,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研究资料显示,存在40%的产妇会发生盆底功能障碍,并且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会伴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
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与分娩、妊娠有关,妊娠期间激素和松弛素的变化会引起骨盆关节软化、产道松弛,需要实施治疗手段改善患者的盆底功能。
现阶段,在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环境下,医学模式也迎来了较大的转变和突破,临床上也相继出现了各种盆底肌肉康复训练方法,如盆底肌肉训练、电刺激、生物反馈等。
本次研究就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的实施和效果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取的52例接受盆底康复治疗的产妇,以简单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6例。
研究组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31.37±5.18)岁,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40.36±5.86)周;对照组年龄22~41岁,平均年龄(31.52±5.04)岁,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40.66±5.26)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P O P ・ Q 分度 ,评 价 两种 盆底 肌 肉训 练 的效 果 。结果 研 究组 产后 3个 月、产 后 1 2个 月盆底 肌 肉 张 力高 于对 照组 。研 究 组及对 照 组产 后
3个 月压 力性 尿 失 禁发 生率 分别 为 2 . 9 % ( 3 / 1 0 5 )和 9 . 8 % ( 1 0 / 1 0 1 ) , 两组 比较 差异 显著 ( P < 0 . 0 5 ) ;研 究组 及对 照组产 后 1 2个 月压 力性尿 失禁 发 生率 分别 为 3 . 8 %( 4 / 1 0 5 ) 和9 . 8 % ( 1 0 / 1 0 1 ) , 两组比 较 差 异显 著 ( P < O . 0 5 ) 。研 究组 及对 照 组产 后 l 2 个 月P O P — Q l 度 脱 垂 发 生率 分 别为 2 2 . 8 % ( 2 4 / 1 0 5 )和 4 1 . 6 %( 4 2 / 1 0 1 ) ,两组 比较 差异 显著 ( : O . O 5 ) 。结论 产后 个体 化 盆底 肌 肉康 复训 练 能明显提 高 盆底肌 肉张 力,降 低 尿 失 禁发 生率 ,改善 盆腔 脏 器脱垂 ,且 操作 简单 、有 效、 无损 伤 的特 点 ,值 得 临床广 泛应 用。 【 关 键 词】 产 妇 ;个体 化 盆底肌 肉康 复训 练 ;压 力J 陛尿 失 禁 ;盆腔 器官脱垂
a E MG— b i o f e e d b a c k a s s i s t e d p l e v i c l f o o r mu s c l e t r a i n i n g p r o ra g m,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r e c e i v e d t h e p l e v i c l f o o r mu s c l e t r a ni i ng . he T t wo ro g u p s i f n i s h e d he t
科住 院分娩 产后 6周 复诊 的产 妇 2 0 6 例 ,随机 分成 两组 。研 究组 1 0 5例 于产 后 6周 开始 进行 1 个 疗程 的 个体 化盆底 肌 肉康 复训 练 ( 即 电刺
激联 合 生物 反 馈 治疗 ) 。对 照 组 1 0 1 例 则 由专 业 医师指 导 其 自行 在 家做 Ke g e l 操 ,进 行 单 纯 的盆底 肌 肉康 复训 练 。 两组均 于产 后 3个 月进
( Ma t e r n a y a n dC h i l d He a t h C a r e Ho s p i t a l o f Z i b o , Z i b o 2 5 5 0 0  ̄C h i n a )
f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e i f v e T o s t u d y t h e e f e c t o f p o s t p a r t u m p l e v i c l f o o r mu s c l e i n d i v i d u a l c o n v a l e s c e n t t r a i n i n g i n i mp r o v i n g p e l v i c l f o o r f u n c t i o n . Me t h o d s A t o  ̄ 1 1 6 5 p o s t p a r t u m w o me n 6 w e e k s a f t e r d e l i v e r y w e r e r a n d o m l y a l — l o c a t e d t o a s u t d y i n g( n = 1 0 5 ) o r a c o n r t o l g r o u p ( n = 1 0 1 ) . T h e s u t d y i n g ro g u p a R e n d e d
q u e s t i o n a i r e nd a we r e me a s u r e d he t pe l v i c lo f o r s t r e n g t h 3 mo n t h s a te f r d e l i v e r y , nd a t he y f i n i s he d he t q u e s t i o na re i nd a we r e me su a re he t p e l v i c lo f o r s re t n g t h nd a di d t h e pe l v i c o r ga n p r o l a p s e q u a n t i ic f a t i on s y s t e m 1 2 mo n hs t a te f r d e l i v e y. r Re s ul t s At f o l l o w— u p, pe l v i c lo f o r mus c l e s  ̄e n g t h wa s s i g n i ic f nt a l y hi g h e ri nt h et r a i n i n gg ro u pt ha ni nt he c o n ro t lg ro u p 3 mo n t h s a te f r d e l i ve y a r nd 1 2 mo n hs t a te f rd e l i v e y. r S i g ni ic f nt a l yf e we rwo me ni nt het ra i n i n gg ro u p
国眶|弱瞄弱
2 0 1 4 年 7月第 1 2 卷 第1 9 期
・
论
著 ・ 2 7
产后 个体 化盆底肌 肉康复训练 的临床分析
周 作 王 兵
( 山东 省淄博市 妇幼保健 院 ,山东 淄博 2 5 5 0 0 0 )
【 摘 要】 目的 评 价产 后个 体化 盆 底肌 肉康 复训 练 对盆 底肌 肉功 能恢 复的影 响 。方 法 选择 2 0 1 0 年 6月至 2 0 1 0年 8月淄 博市 妇幼保 健 院 产
中图分类号 :R 7 1 4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4 )1 9 - 0 0 2 7 — 0 3
The Cl i ni c a l Ana l ys i s o f Po s t pa r t u m Pe l vi c Fl o or M us c l e I ndi i dua v l Conva l e s c e nt Tr a i ni ng i n I m pr ov i ng Pe l v i c Fl oor Func ion t ZH OU Zu o ,WANG Bi n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