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上册(配人教版)教学课件第2单元整合能力提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对外关系上:隋唐时期,我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在世界上处于领先 地位,中华文化圈逐渐形成,同时,与欧洲、西亚、非洲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5.思想文化上:儒、佛、道三教并行,相互借鉴,思想呈现出多元的特点。文 学、艺术、科技等全面繁荣,折射出了盛世气象。
对点训练
3.“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 家。”该诗体现了王、谢家族的衰落,其根源是( C ) A.集权制度强化 B.科举制度创立 C.封建经济发展 D.中央官制演进
6.下面是唐朝与周边民族交往表(部分),下表说明唐朝( C )
时期 民族东突厥 吐蕃 西域
战争 和亲 设置机构
东突厥汗国灭亡 文成公主入藏 设安西都护府
唐玄 回纥
册封
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靺鞨粟末部
册封
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A.致力于少数民族地区开发 B.与周边民族政权的战争不断 C.发展民族关系具有灵活性 D.以军事手段征服各民族政权
4.唐太宗在位期间,知人善任,虚怀纳谏,还规定五品以上京官,要轮流到宫 中值宿,以备皇帝召见,询问外间事务,了解民间疾苦,以及政事得失,使下情 得以上达。唐太宗的这些做法( D ) A.削弱了中央集权 B.体现了“开元盛世”景象 C.分散了宰相职权 D.促成了“贞观之治”局面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唐太宗此举使国家出现了少有的政治开明局面,史称 “贞观之治”,故选D项;隋唐时期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排除A项;“开元盛世” 景象是唐玄宗统治时期出现的,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分散了宰相职权,材料 没有涉及,排除C项。
目录索引
构建·知识体系 明晰·阶段特征 培养·史学思维
构建·知识体系
明晰·阶段特征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国家分裂和民族交融时期,分裂中孕育着 统一的因素,为隋唐的统一奠定基础。
1.政治上:国家由长期分裂走向新的统一,各民族政权制度的创新为隋唐制 度奠定了基础。 2.经济上:由于江南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南北经济趋向平 衡。 3.文化上:科技持续领先世界,南北文化差异明显但走向交融,儒、佛、道三 教共同发展,玄学产生,文学承上启下,丰富多彩。 4.民族关系上:继春秋战国之后再次掀起民族交融的高潮,为统一多民族封 建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理论升华】 如何认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1.背景: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是以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为基础 的;也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李唐王室带有鲜卑血统有关。 2.内容: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华夷一家”是基本特点,采取高压与怀柔相 结合的政策。 3.影响:加强了边疆各族的向心力,促进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巩固了统一多 民族封建国家。
培养·史学思维
【学术引领】——唐朝的民族政策 隋唐两代是继秦汉之后我国历史上的又一次更大规模的统一时期。由于 经受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较长时间的民族交融,中国历史上传统的治边思想 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导致了隋唐两朝较为开明的治边政策的出现。唐 太宗即位之后宣称“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在这种思想的 指导下,尽管唐王朝也采取过诸如武力征伐的政策,但其治边政策的突出特 点是以怀柔、羁縻为主。唐朝发达的中原文化对边疆民族产生了强大的 吸引力,边疆民族向唐王朝派遣子弟求学,以及请求颁赐书籍的记载频频见 于史书。对于边疆民族的这些要求,唐王朝一般都是予以满足……这不仅 有利于汉文化的传播,而且也促进了边疆地区的文化发展。
对点训练
5.唐朝对于周边少数民族采用文武并用、威德兼施的策略,即一方面威之
以武,构建军事据点,另一方面则进行政治招抚,推进羁縻州的行政建制。
该策略意在( C )
A.差别对待,对峙并存
B.维持和平,发展经济
C.稳定边防,巩固统治
D.武力征服,经营中原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唐朝对周边少数民族采取文武并用、威德兼施的策略, 主要目的是强化国防,稳定边疆,巩固自己的统治,故选C项。
(D )
解析 由“南方的开发初见成效”可得区域开发,由“汉族与内迁边疆民族从 冲突到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可得民族交融,故选D项。
二、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 民族交融、文化发达,总体上处于世界各国的前列。
1.政治上:隋唐都是中国封建社会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央集权进一步完善, 创制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唐朝后期,藩 镇割据的教训也对宋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商业全面繁荣,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陆上、 海上对外贸易繁盛,长安成为国际大都市。 3.民族关系上: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唐太宗被称为 “天可汗”,隋唐疆域空前辽阔。
对点训练 1.成书于西晋的《博物志》有云:“张骞使西域还,乃得胡桃种。”司马睿在 建康称帝后不久,便下令改胡瓜为黄瓜,改胡麻为芝麻,改胡桃为核桃或羌 桃。这种名称的变化折射出( B ) A.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断 B.政局对文化心理的影响 C.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 D.域外文化的本土化趋势
解析 西晋为统一王朝,人们的文化心理相对自信和开放;东晋时期,民族矛 盾有所激化,人们讳言与“胡”有关的事物,折射出政局对文化心理的影响, 故选B项。
解析 唐朝与周边民族交往有“战争”“和亲”“设置机构”“册封”等方式,体现 了唐朝民族政策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故选C项;表格中的交往方式没有涉及 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排除A项;表格中只有与东突厥交往是战争方 式,不能说明战争不断和以军事手段征服各民族政权,排除B、D两项。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尽管战火连绵,政局动荡,但社会经济在曲折中仍有 发展,南方的开发初见成效,文化领域也有不少重要成果,汉族与内迁边疆 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社会特征是
A.政权并立与文化停滞 C.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
B.开放包容与对外交流 D.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