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的科学安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的科学安排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运动负荷的合理安排一直以来是作为评价体育课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只有保持适宜的运动负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过小,达不到教学的目的;过大,超出了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教学的顺利进行都不利。

科学合理的安排运动负荷是对体育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体现。

那么,如何科学合理的安排体育教学中的运动负荷一直是我们工作在教学一线的体育教师不断争论的焦点。

其实,认真的阅读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基本理念,已经给我们小学体育教师科学合理的安排运动负荷指明了
方向。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所面对的小学生,他们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都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阶段,在我们体育教师安排课堂运动负荷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机能能力的变化规律,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运动负荷量的大小。

如果运动负荷安排量较大,学生的学习欲望就会受到压制,产生畏惧的
心理变化;如果运动负荷安排量较小,学生很难在运动的过程中获得运动的快感,产生愉悦的心情。

合适的运动负荷量,能够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使之高涨,同时获得心理的满足感,我们的体育教师的教学目标也很容易实现。

所以,在我们体育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放弃以往强化式的教学训练方式,重视多次、加量的教学模式,这样一方面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身体,另一方面通过一定量的刺激促进学生的体育发育。

当然,影响运动负荷变化的因素很多,运动负荷的安排还要从实际出发,考虑到教学内容的选择、学生的年龄、教学的环境等一系列的因素。

所以,运动负荷的安排应该着力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机体的发育,做到高低结合,动静交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的意识
在运动技能的教学中,让学生从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技能所产生的内在魅力和获得愉悦的心情,激发起学生对运动技能的兴趣,是我们教师进行持续教学的动力。

要让学生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运动的快感,必须要一定量的运动负荷的刺激,对运动负荷产生制约因素的就是“量”和“强度”。

运动负荷过大,学生容易产生疲劳,负荷过小,达不到我们练习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对运动负荷的科学合理的安排就是正确的处理好量和强度的关系。

强度大时,量就要减少,强度小时,量就要相对的加大。

量与强度不管如
何搭配,要注意运动负荷要适当,适宜的负荷就是要让学生的机体能够承受,还要有一定的疲劳感,当学生出现疲劳的时候,就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进行运动负荷量和强度的调整,这样学生就容易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愉快的掌握运动技能,促进自身的转变,培养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为小学体育教师,掌握多种不同的运动负荷测量的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对运动负荷做出及时调整是体育教师的一项基本的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脉搏测量法、观察法、询问法是运动负荷测量最实际的手段。

观测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最多,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出汗的多少、反应速度的快慢等表现就可以判断运动负荷的大小。

运动负荷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

在教学中重视健康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在运动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心率、呼吸的节奏、身体内部器官的反应等生理变化来调整运动负荷,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调整”的转变,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的增加自身的健康意识和主动意识。

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在课堂上要积极地观察,不断积累,同时在教学后多和学生交流,询问学生的主观感受,比如身体变化,肌肉感觉等,把两者结合在一起,
来判断课堂运动负荷的大小,提高自身对体育课堂运动负荷的控制力,以合理的运动负荷刺激量来刺激学生的机体,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作为教师,我们不仅仅需要关注运动知识技能的传授,更多的需要关注学生的健康。

四、关注个体的差异与不同的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最明显的感受就是现在的小学生身体情况相差较大,他们所能够承受的运动负荷的量和强度的大小也不同,这就给我们体育教师对课堂上运动负荷的把握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要保证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运动获益。

在教学中,要对学生做到心中有数,选取班级中运动能力中等的学生为基准,通过合适的运动负荷的刺激测出他的心率,并以此为依据把班级的学生进行合理划分,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的次数和组数的负荷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安排运动负荷围绕基准进行上下浮动,同时这个基准点也是动态变化的,因为学生通过锻炼所能承受的负荷是在不断增加的,当然,对教学班级中个别身体素质较差、患有疾病的学生要心中有数,区别对待,进行个别安排,这样能够让全体学生受益。

教师课前不仅对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还要在课中积极地观察,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做出及时的调整,努力让所有同学
都达到适宜的负荷,让学生从运动中获得快乐,成为体育课堂的主人。

(作者单位:湖南省衡东县霞流镇中心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