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西师版五年级上教案第五单元第4课时(教案精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时三角形的面积(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3页例2及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能应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有关三角形面积计算的简单问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运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难点: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求下面图形的面积。

学生解答后,抽学生的答案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然后引导学生回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板书: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三角形的面积。

(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课堂活动第2题。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七巧板,在七巧板中找出三角形并计算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学生计算后汇报,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汇报这样几个问题:
(1)在计算这个三角形面积之前,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测量三角形的底和高)
(2)为什么要先测量三角形的底和高呢?(因为三角形面积是用底乘高除以2来算,要先知道底和高,才能算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3)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三角形的底和高的。

(重点让学生说怎样找三角形底边对应的高)
(4)怎样用面积计算公式计算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5)把这个三角形放在方格纸上数一数,看它的面积是多少?和计算出来的面积是一样的吗?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第3题,完成后集体订正。

2.教学例2。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
教师:这道题有两个问题,我们先来分析第1个问题。

要求做200面这样的小红旗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红纸,你觉得应该怎样想?
引导学生说出要先求出做1面小红旗需要多大的红纸,再求做200面小红旗需要多大的红纸。

教师:同学们可以按这个思路把这个问题解答出来。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教师:这里老师有一个问题,是不是给你一张不管是什么形状的面积是0.144 m2的红纸,就能做出200面这样的小红旗呢?
引导学生思考,这里算出的0.144 m2是做200面小红旗至少需要的红纸,也就是要求一点也不浪费才能做成这样的200面小红旗。

使学生理解如果长和宽不刚好是小红旗底和高的整倍数,就可能出现浪费,这样的红纸就不能做成200面小红旗了。

教师:结合同学们刚才的分析,我们来解答第2个问题,要求长、宽的长方形纸大约能做多少面这样的小红旗,小组讨论一下,解答这个问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讨论出要注意的问题是:
(1)注意长方形纸的长和宽是不是三角形底和高的整倍数。

(2)注意这道题的基本的解题思路是长方形
纸的面积包含多少个小红旗的面积。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按刚才我们分析的解题思路算出大约能做多少面这样的小红旗。

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答案。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的相关习题。

教学反思
教师通过学生实际操作,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计算三角形面积需要底和高这两个条件;用在方格纸上数的方式,验证面积计算公式是正确的,进一步强化学生应用面积计算公式的自觉性。

这个教学环节属于解决简单问题的教学,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对现实问题的分析,要求学生思考解决这个问题重点要关注的几个问题,通过这样的分析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教学设计中还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通过及时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2课时可能性(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0页例3、例4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掌握判断不同条件下事件发生的结果又几种的方法。

2.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与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判断事件发生的结果有几种。

难点:掌握正确判断事件发生的结果有几种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引导回忆:通过上一节课的探究学习,我们掌握了哪些与可能性相关的知识呢?
引导学生回答:当事件发生的结果有多种可能时,其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游戏时,当两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同时,对游戏双方来说是比较公平的。

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否相同,来判断某一事件发生后,会有几种可能的结果。

2. 过渡:如何正确判断出事件的结果有几种可能呢?事件发生的结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继续探究可能性问题。

(板书课题:可能性)
二、互动新授
(一)活动一:摸牌游戏
1.(出示一副扑克牌)同学们喜欢玩摸牌游戏吗?老师手中的这副扑克牌已经去掉了大小王,下面我们来玩摸牌游戏。

在玩游戏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如果从这副扑克牌中任意取出1张,按花色分,有哪几种可能的结果?
(1)提示:想一想扑克里有几种花色?
(2)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因为扑克有4种花色,所以任意摸1张,有4种结果。

(3)验证学生的回答:请1名同学上台摸一摸。

学生有可能几次摸出的都是同一花色,但摸的次数多了4种花色都能摸到。

2.质疑:刚才同学们只是按花色任意摸牌的,如果按数字(或字母),有几种可能的结果?下面请同学们分组探究这个问题。

(1)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每小姐拿出1副扑克,摸一摸,每小组摸30次。

教师发放记录表,每小组选派记录员记录摸牌的结果。

(2)教师巡视,査看各小组活动开展情况,可适当指导,各小组统计记录的数据,分析出现的结果。

(4)各小组汇报。

此时各小组汇报的结果可能不相同,因为摸牌的次数较少。

(5)通过各小组的统计,我们可以发现,各小组出现的结果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
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因为摸牌次数较少,有的结果还没有摸出来。

(6)收集各小组的记录表,投影展示,请同学们统计全班摸牌的数据。

(7)分析统计后的数据,再分组讨论:出现了多少种结果。

(8)反馈汇报。

汇报预测:按数字分,从2〜10共9个数字,任意抽1张,共有9种结果;按字母分,有J、Q、K、A4个字母,任意抽1张,共有4种结果。

(二)活动二:短跑比赛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在摸牌游戏中,探究了按花色摸牌或按数字(或字母)摸牌,出现的不同结果;下面,我们一起到运动场上,去探究小强、小刚、小明50m短跑比赛可能出现的结果。

课件出示教材第100页例4情境图。

1.提出问题:小强、小刚、小明在平时的50m短跑训练和比赛中,成绩相当。

他们要进行一场50m短跑比赛,你能说出比赛可能出现的每一种结果吗(不并列)?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1)学生根据题目里的信息,思考比赛可能出现的结果。

(2)每位同学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小组交流,形成统一意见。

(3)每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汇报预测:一共有6种结果。

想:如果小强第一,那么可能是小刚第二、小明第三,也可能是小明第二,小刚第三,就会出现两种结果;同样,如果小刚或小明第一,也会出现两种结果,所以一共有6种结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板书:
2.归纳方法。

提问:从探究小强、小刚、小明的短跑比赛中,你们有什么发现?
(1)学生根据上面的探究过程,分析、思考,寻找规律。

每位同学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再小组讨论。

小组选派代表汇报。

汇报预测:因为有三名同学,他们平时短跑成绩相当,所以都有可能获得第一名,也就是说获得第一名的结果有3种可能;当第一名确定以后,只剩下两人了,同样我们可以分析
出,获得第二名的结果有2种可能;第二名确定后,只剩下一人了,即获得第H名的结果有1种可能。

所以一共有6种可能。

引导:教师引导学生先确定获得第三名有几种可能,再逐步推算出其他各个名次的结果,同样可以得出一共有6种结果。

小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3个人参加比赛,其比赛可能出现的结果有3 + 2 + 1 = 6种。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100页“课堂活动”第1题。

审清题意,按要求在小组里抽一抽。

把抽出的结果记录下来,分析一共出现了哪几种结果。

把出现的结果画在教材中的横线上。

反馈汇报。

教师指名回答,学生汇报的结果可能有3种:
2.完成教材第101页“课堂活动”第2题。

(1)教师给每位同学发一张相同的纸片,学生按要求填写好纸片。

(2)学生分小组活动。

(3)反馈汇报。

汇报预测:①按性别分,有2种可能的结果:男、女。

②按年龄分,可能有3种结果,即10岁、11岁、12岁。

③同时按性别和年龄分,有6种结果。

(教学中因为学生年龄的不同,出现的结果也不相同。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本节课通过“摸牌”游戏和短跑比赛结果的探究,掌握了判断较复杂事件结果有哪几种可翻的方法。

板书笔记
可能性(2)
按花色分:4种可能
按数字分:9种可能;按字母分:4种可能:
教师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事情的发生具有等可能性以及如何判断简单事件具有几种可能的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新课导人中,我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进舍步巩固等可能性问题及判断简单事件发生有几种结果的知识。

然后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参与新知探究的意识。

在教学摸牌活动时,先让学生探究按花色分,有哪几种可能的结果问题,让学生思考猜测,探究解决办法;然后再让学生探究按数字(或字母)分,有几种可能的结果。

学生分组进行试验,得出的数据;最后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判断。

这样,让学生经历“猜测——试验——验证——判断”的实践过程,从感性上认识到摸出牌的结果与牌的花色、数字、字母之间的关系。

再用同样的方法探究短跑比赛的问题,学生会觉得比较轻松,易于理解。

整节课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经历探究事件发生有几种结果的过程,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