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中心模式的理论基础及特征简答题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本中心模式的理论基础及特征简答题汇总
第二节人本中心模式的理论基础及特征
人本中心模式作为介于宏观理论和微观实务之间的中观层次,其形成与发展既来自实务的经验积累,同时也吸收了各领域的理论精华。

本节将讨论人本中心模式的理论基础和特征。

一、人本中心模式的理论基础
人本中心模式的理论基础并非来自某个单一的领域。

罗杰斯说:“人本中心疗法既有意又无意地呈现了我们文化中的临床、科学、哲学的各种思想”,“人本中心疗法的根脉甚至可以延展至教育观、社会观、政治观”。

但从总体上看,该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人本主义哲学思想和人本主义心理学。

(一)哲学基础-可以背我画出来的
从哲学基础来看,人本中心模式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人本主义哲学的影响。

西方哲学思想中的人本主义相信人类进行思考、做出选择和进行自由行动的意识能力不受神和宗教的影响,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将人视为万物的尺度,以人性和人的利益为主题,这成为“人本中心模式”的重要理论切入点。

在认识论和研究方法上,人本主义强调人的主体作用,认为人的现象与物的现象是存在本质差异的,人是认识的主体,人类社会充满了意义和阐释,应该从人的眼光、情感、意志和创造性来理解人身处其间的社会。

罗杰斯自己也说,“我开创的不是一种新的方法论,而是关于生活和人与人关系的一套独特的哲学观”。

当人本主义哲学起作用时,它能帮助人们发展自己的能力并刺激他们发生有建设性的变化。

(二)心理学基础先理解-可以背我画出来的
心理学尤其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人本中心模式”的影响更加直接,罗杰斯说:“人本中心疗法受到了美国心理学发展的影响,这体现在其操作性定义、客观测量的特征、坚持科学的方法和使所有假设遵循客观确证和反证过程的必要性”。

而且,“人本中心疗法也受到了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特别是对整体性的强调和对我们看似独立的各种现象的内在联系的发现”。

此外,某种程度上说,“人本中心模式”的形成和发展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休戚相关,互补共进。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认为心理疾病是起因于个人成长中个体潜能的阻断,意味着大多数治疗者都会将目标放在去除这样的阻断,并帮助个案能觉察到他们真实的自我。

我们可以从某些一般性主题,发现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于“人本中心模式”的理论影响,例如:
(1)主体经验的重要性(包括感觉、思考、身体历程)和整体性;
(2)个体成长能力的普遍存在及个人的能量(如做选择和对自我方向负责);
(3)在适当的情况下发展自我概念的重要性;
(4)自我实现的需求(个人潜能的实现)和高峰经验的开发(启发的时刻)以及完成此目标时不同的意识状态(如冥想)。

不少研究者更倾向于认为,人本主义理论主要是从治疗法中发展而非从理论中发展而来的,甚至在一些例子中,理论和实践的连接性并不强。

罗杰斯本人也有过这样的阐述:“如果仅把当事人中心疗法看成是文化影响的产物,很可能是错误的。

由此可见,达到目标的方法多种多样,而理论和原则的指导有助于更好地运用实务方法,与此同时,实践过程中所衍生出的方法技术,也能进一步对既有理论体系加以补充完善。

二、人本中心模式的基本特征-简答题必背!-先答名词解释再加特征
人本中心模式作为当代社会工作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治疗模式之一被如此广泛地运用,并历经几十年仍在心理学、社会工作等诸多领域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必与该模式自身的特点有关。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当事人为中心
①人本中心模式又被称为“当事人中心模式”,因为它主张协助当事人重新整理自我概念,充分发掘自我潜能,重视发挥当事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②罗杰斯认为:“当事人清楚哪些情感受到伤害,应该向什么方向努力,关键问题在哪里,哪些经验被埋没了”。

③因此人本中心模式改变了以往只看重社工的主导作用的观点,将权力从工作员手中取回,移交给当事人。

④这有助于增强当事人的独立性、主动性、积极性和责任心,促进其自我成长,也更加符合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专业精神。

2.角色定位由“问题化”转向“正常化”
①人本中心模式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对当事人的角色定位发生了重要改变。

②区别于以往的治疗模式中将来访者贴上“求助者”、“病人”、“患者”等标签,人本中心模式转而以“当事人”一词来定位案主,使社会工作由“问题化”转向“正常化”,不把当事人的问题视为特殊的病态,而是将其看作正常人。

③认为当事人只是暂时未能发挥出自我的积极潜能而已,他们完全有能力改变现状,发展自身。

④因此辅导目标也从以往的“心理疾病”和“解决问题”转向促进当事人自我改变和发展的“成长模式”,并注重此种能力的长期培养而非短期解决效应。

3.超越技术,强调互动关系
①“人本中心模式”认为,在治疗过程中固然应讲求必要的技术,但更重要的是社工与当事人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这种良性人际互动对当事人产生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治疗的方法和技术。

②因此它强调促进当事人行为变化的先决条件是在辅导过程中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反对过于技术化的治疗,将重点放在工作者和当事人之间心灵与心灵的相互交流与感染上。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特征是从不同角度对人本中心模式进行的总结,但非绝对的僵化标准,人本中心模式充满了变化发展的灵动性,因此我们应该采用变化、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一种理论模式,避免将其教条化,人本中心模式及其原则更应该被看作一种信念和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