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艺整理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0绪论
1.制药工艺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化学制药工艺学、中药制药工艺和生物技术制药
2.化学制药厂三废:废渣、废水、废气
3.研究的程序:一般分为实验工艺研究和中试放大研究两个阶段。

4.我国现代制药工业的发展方向:
1、化学制药工业向创制新药和改进生产工艺方向发展
2、开发新剂型,改造老剂型
3、实现中药现代化
(1)改进生产技术和设备
(2)建立中药质量指标和控制体系
(3)现代中药新剂型
5.GMP的基本知识:药品生产五大要素:人、机、料、法、环
8.GMP的三大目标要素:将人为的差错控制在最低的限度
防止对药品的污染和降低质量
保证高质量产品的质量管理体系
第一篇化学制药工艺
第二章药物工艺路线的设计与选择
1.几种药物工艺路线设计方法:
第一、类型反应法第二、分子对称法
第三、追溯求源法(又称倒推法或逆向合成分析)第四、模拟类推法
7.追溯求源法的适用范围:
药物分子中具有如C-N, C-O, C-S等碳杂原子从这些易拆键入手,选择结合点,然后追溯求源最后到已知的简单的起始原料,进而设计出药物的合成路线。

追溯求源法也适合于分子中含有C≡C、C=C、C-C键化合物的设计。

2、例④盐酸黄连素工艺路线的设计
——模拟巴马汀的合成方法
9.外消旋体拆分方法:非对映异构体结晶拆分法
诱导结晶拆分法(也叫播种结晶法)
微生物或酶作用下的拆分法
色谱分离法
化学反应类型的选择:相同的化合物引入同一个功能基,同时还存在两种极端的反应类型,即“平顶型”和“尖顶型”。

12.什么样的反应步骤采用“一勺烩”工艺?
在合成反应中,若一个反应所采用的溶剂和产生的副产物对下一步反应影响不大,可将两步或几步反应按顺序,不经分离,在同一反应罐中进行。

13.进行“一勺烩”工艺的前提?
必须弄清出各步的反应历程和工艺条件,进而了解反应进程的控制,副反应产生的杂质及其对后处理的影响,以及前后各步反应的溶剂、pH、副产物间的相互干扰和影响。

第三章制药工艺的研究与优化
1. 工艺研究的内容:↓
反应物浓度与配料比、溶剂、催化、传热、反应时间及反应终点的监控、纯化技术、中间体的质量控制方法
2.概念(名解)
基元反应—凡反应物分子在碰撞中一步直接转化为生成物分子的反应称为基元反应。

非基元反应—凡反应物分子要经过若干步,即若干个基元反应才能转化为生成物的反应,称为非基元反应。

简单反应—由一个基元反应组成的化学反应,称为简单反应。

复杂反应—两个基元反应构成的化学反应则称为复杂反应。

如可逆反应、平行反应和连续反应等
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度,提高反应的选择性,降低副反应的速度,减少副产物,但不能改变化学平衡。

?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平衡,为何能提高产率
?选择催化剂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7.随粘度增高的各种搅拌器使用顺序为推进式、涡轮式、桨式、锚式和螺带式
8. 判定终点的方法:
(1)可采用一些简易快速的物理或化学方法:
如测定其显色、沉淀、酸碱度等;
也可采用薄层色谱、气相色谱、纸色谱等。

(2)也可根据反应现象、反应变化情况、以及反应生成物的物理性质来判定反应终点。

如比重、结晶形状等,有很多实例。

第四章化学制药工艺的放大
1.制药工艺的研究一般可分为实验室、中试放大和工业化生产三个阶段。

实验室规模:1L
小试是实验室规模的10-20倍
中试是小试规模的50-100倍
工业化是中试规模的10-100倍
目前有四种基本的方法:
一、逐级经验放大
二、相似模拟放大
三、化学反应过程理论指导放大
四、数学模型放大
2、为什么要制订生产工艺规程
(生产工艺规程的作用)
(1)生产工艺规程是组织工业生产的指导性文件
(2)生产工艺规程也是生产准备工作的依据
(3)生产工艺规程又是新建和扩建生产车间或工厂的基本技术文件
第五章制药厂“三废”的防治
1.(区分)
生化需氧量(BOD)指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机物时所需的氧量。

化学需氧量(COD)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K2Cr2O7或KMnO4)使污染物氧化所消耗的氧量。

BOD5——即5日生化需氧量,表示在20℃下培养5日,1L水中溶解氧之减少量。

2.废水处理级数
一级处理——预处理
二级处理——生化处理
三级处理——深度处理
3.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基本方法——按作用原理一般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

4.“三废”防治的措施:
一、采用新工艺
二、循环套用
三、综合利用与资源化
四、改进生产设备并加强设备管理
5.循环套用母液如何减少“三废”?(简答)
母液中既含有未反应完全的乙酸钠,又含有一部分中间体(乙酰化物),将母液按含量替代乙酸钠直接用于下一批反应,不仅能降低原料消耗量,而且能提高收率,还能减少废水量。

7.表现水质污染状况的指标有许多项,其中
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pH值、悬浮物(SS)、有害物质含量等几项指标最为重要。

8.废气的处理
药厂排出的废气有以下几种:
1、含悬浮物废气(也称粉尘)
2、含无机物废气
3、含有机物废气
9.含悬浮物废气
常用处理方法有四种:
(1)机械除尘
(2)洗涤除尘
(3)过滤除尘
(4)静电除尘
12.废渣的处理
(1)综合利用法
(2)焚烧法
(3)填土法
第二篇中药制药工艺学
第八章前处理工艺
1.设计题:设计中药制药工艺
3. 中药净制的目的主要有:
(1)使药材达到一定净度标准,保证用药剂量的准确。

(2)便于进行切制和炮制
药用部位是指植物体中有效成分含量较高、用药效果较强的某一完整或其中一部分植物器官。

4. 中药制药工艺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根据中药处方,运用工业化生产将中药材饮片制成一定规格制剂的技术过程。

中药材—挑选—洗药—切制—炮制、烘干—粉碎—筛分—包装
材进行净选、切制、炮制等制作而制成一定规格的炮制品,即饮片
后的中药进行软化,再切成片、段、块等的切制品,一般通称为生片。

材或生片经炒制、烫制、煨制、煅制等或炙法(加入液态辅料,如黄酒、米醋、姜汁、蜂蜜等,使渗入组织内部),再经炒制、蒸制、煮制等所得饮片称为制品。

6.传统干燥方法:
(一)晒干法(二)阴干法(三)传统烘房干燥
二、现代干燥方法
(一)热风对流干燥法
(二)远红外加热干燥法
(三)微波干燥法
(四)冷冻干燥
第九章提取工艺
1.提取原理分浸润、溶解、扩散3个过程。

3.回流提取工艺
又称索氏提取,主要用于酒提或有机溶剂提取药材。

有效成分回流提取完全的方法。

第十章分离纯化工艺
1.分离纯化原理
中药分离纯化方法选择的基本依据是看分离对象是非均相体还是均相体,而分为机械分离和传质分离两大类。

2.先进新型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树脂吸附、膜分离技术、色谱分离、喷雾或冷冻干燥技术
9.吸附分离技术
吸附是指流体与固体多孔物质接触时,流体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分传递到多孔物质
外表面和微孔内表面并附着在这些表面的过程。

被吸附的流体称为吸附质,多孔固体颗粒称为吸附剂。

吸附达到平衡时,流体的本体相称为吸余相,吸附剂内的流体称为吸附相。

10.吸附分离的操作过程:预处理、上样、吸附、洗杂、洗脱、再生
第十一章浓缩工艺
1.几个重要概念
一次蒸汽:浓缩过程中直接用作加热的蒸汽叫一次蒸汽。

二次蒸汽:从溶液中汽化出来的蒸汽叫二次蒸汽。

单效浓缩:蒸发时产生的二次蒸汽直接冷凝或排出,不再循环利用的蒸发过程,称为单效浓缩。

多效浓缩:产生的二次蒸汽进行循环利用,用作另一蒸发器的加热蒸汽,将多个蒸发器串联,称为多效浓缩。

2.煎煮浓缩工艺:常压浓缩、减压浓缩
3.薄膜浓缩
升膜式蒸发器、降膜式蒸发器、料液布膜器
第十二章干燥工艺
1.干燥可分为对流干燥传导干燥辐射干燥介电加热干燥
其中对流干燥是制药过程中应用最普通的一种。

生物技术制药
1.微生物的菌种与选育方法:
(1)自然选育(2)诱变育种(3)现代菌种选育技术
①杂交育种②原生质体融合③基因工程技术
如何防止菌种的退化?发酵操作方式分批发酵补料分批发酵连续发酵
发酵工艺控制温度 2.pH值3.溶解氧浓度4.搅拌速率5.发酵时间
为什么工业生产用的酶大多从微生物获得
(1)微生物种类多,即使是动植物体内存在的酶,也能从微生物中得到(2)微生物繁殖快、生产周期短、培养简便,可通过控制培养条件来提高酶的产量。

(3)微生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通过各种遗传变异技术,能培养出高产菌株。

为什么要将酶固定化?
因为游离酶在水溶液中不稳定,一般不宜反复使用,也不易与产物分离,不利于产品的纯化。

而固定化酶具有如下优点:
(1)可以多次使用,稳定性提高;
(2)反应后,酶与底物和产物易于分离纯化;
(3)反应条件易于控制,可实现生产过程的连续化和自动控制;
(4)酶的利用率更高。

酶的固定化方法有下述4种:吸附法,包埋法,共价键结合法,交联法。

基因工程制药的基本过程
获得目的基因组建重组质粒构建基因工程菌或细胞培养工程菌产物分离纯化除菌过滤
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水为微生物生长的六大营养要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