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医古脉法(2):离经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承中医古脉法(2):离经脉
离经脉第二易日:一阴夹于ニ阳间,故日离。

以象心之用。

一、所候:手厥阴心包络经。

二、部位:甲、鬼哭穴(在中指尖下)
乙、蟹眼穴(中指本节与第二节交界横纹处)
丙、外劳宫(手背中指本节内侧歧缝间,脉管呈人字纹处:一说与内劳宫相对,脉诊当依前说)
丁、天河穴(由外劳宫循歧缝上行至手腕关陷中有脉处)
三、诊法:分候脉、候气、候寒热三部
甲、以离经指法候鬼哭穴之脉跳(但有人离经脉行于指尖两侧),阳脉为心阳外开,阴脉为心阳不足。

乙、此以候气:捏鬼哭穴,外劳宫脉动加大;捏蟹眼穴,天河穴脉动加大,以候心气。

与候脉结合,则用以推气与脉之间的辩证关系。

左右手相比较,则可推心气心血之辩证关系。

丙、候指尖寒热
四、所主:甲、小儿出疹发痧,身虽热,而指尖冷。

乙、离经无脉者,可断其心气不出井,为心气虚故。

四逆者,必先见离经寒,次发展及手,厥过肘者不治。

丙、产妇分娩时离不出井,如气(热)与脉(动)由本节逐渐向上发展,待达于指尖,则宫口开大已至少三寸,胎儿将立刻娩出。

丁、离洪实而动甚者,慎勿投开散心气之品。

证治大法详《证治大法品》。

(大家喜欢才是我前进的动力,谢谢大家的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