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宝典语文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宝典语文答案
【篇一:语文中考宝典】
>四调:
元调:
考试说明:
a、搏击慰藉jia 亭亭玉立鸦雀无声
2016年中考诗文复习
一、诗句默写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观
沧海》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两章》
4、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书愤》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6、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辛弃疾《卜算子咏梅》
7、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8、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夏完淳《别云间》
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
记》10、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
《南
11、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临江
仙》
1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
1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二、句意理解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观沧海》骥:千里马枥:马槽烈士:有雄心壮志的人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他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
表
现了诗人老当益壮,奋斗不止的豪情壮志。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描写了山居
环境的静谧,新雨过后的清新。
画面清新、宁静、
淡远。
表现了诗人生活的闲适和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两章》
得兼:同时得到
作者认为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正义比一切事物更可贵!
4、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书愤》
塞上长城:比喻能守边的将领。
诗人“自
许”的是:保家卫国。
这一句诗人发出了壮志难酬,时光虚度的感慨。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长风破浪:比喻施展政治抱负。
勉励人们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应
该有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6、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辛弃疾《卜算子咏梅》
零落:凋谢表达了词人对梅花坚贞不渝、高洁品质的赞美。
7、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这句诗用朴素而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一轮皎洁的明月从大海上升起
的画面,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情景。
这首诗抒发了对远
方友人的深挚的思念之情。
8、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夏完淳《别云间》
泉路:意指黄泉之路,这一诗句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眷念之情。
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先:在??之前。
后:在??之后。
句意理解:在天下人担忧之前担忧,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
忧国忧民的情怀。
京口北固亭有怀》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临江仙》付:交付兴亡:朝代的兴衰更替表达了一种英雄面对历史洪流的无奈。
1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三顾:
指三顾茅庐开:开创济:辅佐
两朝开济:指的是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支撑局面。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事业未竟的痛惜和献身精神的景仰。
1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出师:
出兵捷:打胜仗
【篇二:中考宝典 2】
t>(一)学科指导篇
语文篇
基本建议:
1、课文练习中规定要背诵的古文、古诗及课后古诗应准确默写。
(七年级至九年级)
2、课文(七年级至九年级)中文言文的课下注解背出并掌握,《教
学指南》中列出的虚词
背出并掌握。
3、要有整体意识、文本意识。
4、每天看报纸,关注最近的热门话题;每天看1—2篇好作文,或
经常看《《读者》《青年文摘》拓展视野,积累素材。
语文考试制胜三大秘诀
一、要有整体意识和文本意识,看懂文章到底在写什么,为什么那
么写,是怎么写的。
二.仔细审题;多想想题目到底要你答什么(内容),怎样答(形式),一般题读一、两遍,难度题必须读三、四遍。
三、用好草稿(少数题目):用草稿的目的在于反复修改,力臻完美。
四、认真书写:工整规范,一目了然;清晰美观。
五.回答要简洁完整,不要出现错别字和病句。
语文阅读应试锦囊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写作手法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2、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对比反衬、先抑后扬、以
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借物喻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3、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作引用、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列图表。
三、关键语句:
1、点明题旨的句子;
2、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3、总结全文的
句子;4、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启下的作用的
过渡句);5、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把握
关键语句,可以帮助你把握中心,体会作者情感,概括全文内容。
四、典型题实战兵法
(一)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中语言的表达作用题(总的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考虑,根据实际灵活应变)★三种类型:加点词的表达作用,划线句的表
达作用,段落的作用
1、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基本题型:下列句中加点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题思路和方式(应从内容上多加考虑);??的词写出了??(结合
本词特点,概括内容)。
表现了??(注意联系中心,写作目的和思
想感情)
2、划线句的表达作用
基本题型:文中??句子(关于?的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题思路和方式(结构上的作用明显就写,不明显不要强求):写
出了??(内容的精准概括)。
表现了??(注意联系中心,写作目的
和思想感情)[内容方面];为(与)上(下)文的??作铺垫(作对比),或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等[结构方面]。
3、段落的作用
基本题型:文章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思路和方式(内容和结构的作用两者必写):写出了??(内容
的精准概括),表现了??(注意联系中心,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内容方面],结构上的作用根据段落所在的位置来灵活确定。
●记叙文阅读中写作手法的表达作用题
?语句或段落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开头:总起全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点题等(附加:激发兴趣,设置悬念)中间: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
结尾: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升华中心等●记叙文阅读中的评议赏析题
基本题型: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l、渲染??的气氛
2、烘托人物??的形象(或人物??的心情、感情);
3、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
4、推动情节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l、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二)说明文阅读
●下定义:
构架打好运用判断:x是??的x,中间填上必要的特征。
●说明文中段落的作用
要素:内容+结构
●明方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
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列图表、引
资料
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准确、清晰、具体、生动形象、直观、有
理有据)地说明了????
(说明对象的特点或某个事理)。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 判别对错
要素:判断十引用材料+分析一致性
(三)古诗鉴赏题
l、鉴赏主题常考类型
■ 思乡思国、感时伤怀、建功报国、热爱自然等。
2、概括景物特点(意境或画面氛围特点)常用词语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索凄凉等。
3、诗歌的语言特点常用词:淡而有味、清新质朴、简洁明快、含蓄
深沉、绚丽多彩、平中见奇。
4、常见题型
(1)意境型考题: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诗中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怎样”=具体描绘诗中画面+总氛围特点的高度概括........
(2)主题型考题: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主题,哲理等)
(3)语言鉴赏型考题:“——”词用得十分精妙,请分析其妙处。
请赏析诗中三四句的妙处。
答题思路:参照散文中的语言表达作用题答法。
(4)手法运用型考题:这首诗运用了衬托(对比等)手法,请分析其作用。
答题思路:诗中?处中?与?进行了对比(用?来衬托?),(举出运用该
种写作手法的例子),写出了—────—(内容的精准概括),表现了——————(注意联系中心,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
5、常见意象
(1)杨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借别的风俗。
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后多用它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柳
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酒:离别与祝福“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月亮:思乡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4.)流水: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
(5)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如唐代李
商隐《乐游原》:“夕
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6)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7)红豆:相思。
如王维《相思》诗:“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8)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9)菊:隐逸高洁脱俗
(10)(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11)春风:旷达欢愉希望东风:春天美好
(12)西风:落寞惆帐衰败游于恩归。
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
量
(13)落花:“落花”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借春、伤时的惆
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
诗人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
(14)丁香、芭蕉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15)竹:常寄托主人公一种清高脱俗的情怀。
(四)其他注意点
●一句话概括的新题型,注意时间、地点、人物、时间这些必要因素,简单点讲就是用一句话讲清楚一件事,注意字数就行。
●限字题的解答:
1、根据题目要求作完全准确的表述(此时不要过多地考虑字数的多少);
2、对照字数要求进行简缩:①去除无关紧要的修饰语,②多音节词
改为单音节词,③用简称(尤其是地名)。
3、将符合题意和字数要求的句子连起来读一遍,看是否有语病,如有,必须修改。
要做到句子简明、完整、通顺、明确。
●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l、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
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
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
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
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 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
的思想感情。
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
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了??抒发了??赞美了??、歌颂了??揭露了??鞭挞了??讽刺了??揭示了??反映了??”等。
●语句特色评价常用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
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
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数学篇
中考在即,如何在这短短一个月之内把自己的状态调整或保持到最
佳水平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一做:
一、回归基础
基础知识,是整个数学知识体系中最根本的基石。
杭州市中考卷中
数学的基础题大约占据120分中的80分之多,可见其在中考数学中
的重要性与主导性。
如何打稳地基?我们认为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上课认真听讲。
虽然这已经是一个老话题,但上课是否认真
听讲却直接关系到基础的落实;第二,归纳和梳理教材知识点,记
清概念,基础夯实。
数学≠做题,千万不要忽视最基本的概念、公理、定理和公式的记忆。
特别是选择题,要靠清晰的概念来明辨对错,
如果概念不清就会感觉模棱两可,最终造成误选。
因此,要把教材
中的概念整理出来,列出各单元的复习提纲。
通过读一读、记一记
等方法加深印象,对容易混淆的概念更要彻底搞清,不留隐患。
从
现在起每天10题选择,10题填空让学生把知识更熟练,更加准确。
二、精做精练
多做精选模拟试题,做几套精选的中考模拟题,或者做几套各地的
中考试卷,因为这些试卷的知识点的分布比较合理到位,这样能够
使得整个知识体系得到优化与完善,基础与能力得到升华,速度得
到提高,对知识的把握更为灵活。
通过模拟套题训练,掌握好答题
方法和答题时间,在做模拟试卷时就应该学会统筹安排时间,先易
后难,不要在一道题上花费太多的时间。
在平时就养成良好的解题
习惯和良好的心态,这样可以在中考实战中得以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
通过训练,让学生作到做数学卷子三步曲:一是能做对题全得分,
时间大概50分钟到60分钟;二是可以做对的题目但计算花很多时
间的题目想办法做对,时间大概20分钟,三是抢难题的步骤分,难
题中你自己认为是可以的步骤写出一些,提高总分。
三、查漏补缺
在做题的同时,会有许多错题产生。
此时整理、归纳、订正错题是
必不可少,甚至订正比做题更加重要,因此不仅要写出错解的过程
和订正后的正确过程,更希望能注明一下错误的原因。
比如,哪些
是知识点掌握不够,哪些是方法运用不当等。
同时进行诊断性练习,以寻找问题为目的。
你可将各种测试卷中解错的题目按选择题、填
空题和解答题放在一起比较,诊断一下哪类题容易出错,从而找出
带有共性的错误和不足,及时查漏补缺,才能将问题解决在考前。
事实上,这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反思过程,也是不少高分考生的经验
之谈。
四、强化训练,提高能力。
第二轮复习时,要选择能覆盖中考知识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
经典题目,标准中考难度的试卷,让学生熟悉考试的内容,题型,
时间安排,表达等,找出下一阶段的问题从而解决。
五、抢分绝招
在选择或填空考试中有一道几何代数综合题如果常规方法无从下手,你不妨考虑作图测量的方法;有时做选择题实在没办法,你就凭第
六感觉就行了。
字母问题,特殊值法不要忘了;最后的解析综合题时,数形结合思想要常有,一定要在坐标与线段联系时加绝对值,
否则你可能就要吃苦头;分类思想平时要好好想想,总结实战经验,做到不多不少;实在做不出的题目,把已知条件用起来,得出与它
相关的结论,你的书写一定要好,让老师改卷时多点同情分也不错哦!
六、数学工具
请注意检查你的装备:笔,圆规,三角板,量角器,方形橡皮,直
尺等准备好了吗?你考试一定有用。
七、心理暗示,实现飞跃。
每天起床,对自己说:我今天又要去学习新的内容,新的方法;睡
觉前对自己说:我做题的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准确,离中考的目
标又近了一步,加油!!!!!!通过自己努力,老师帮助,家长
支持,我一定会成为优秀学生中的一员。
英语篇
1、听力部分
建议每天坚持听说20~30分钟,保持耳朵对语言的敏感和熟悉
程度,以便考试时尽快进入状态。
听力内容不要仅限于课本磁带和
一些听力材料,像英文广播、电视节目、英文歌曲、英语故事、短
剧等多听多看都有助于听力的提高。
对有听力材料的听力,听完后
再把材料读读看看,以加强领会能力。
当然,听力的提高并非一日
之功,如果平时不坚持训练,要想在考试有限的时间内正确完成听
力任务,难度必然很大。
另外,除了多进行
【篇三:语文模拟试题】
lass=txt>学科试题
命题人:审题人:
说明:1、全卷共页,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0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必须按要求填写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等信息。
3、
客观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答案写在答卷上。
第一部分选择题(1—4题)
一、语言技能考查(每小题3分,共12分)
a.这节体育课,老师让我们跑了10圈,实在过分,但老师的金口玉言....,令我们无可奈何。
b.2009年7月10日,云南省玉溪
市澄江县人民法院民事庭上案件代理律师何先生因没有顺从法官的
意愿,竟被铐在院内篮球架上晒太阳40多分钟。
法官竟也知法犯法,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c.“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和人大代表们齐聚北京,建言献策,共
商国是..
受到许多“欧洲知识精英”的唾骂。
3. 下列句子的顺序排列合理,语
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①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②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
③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
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④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
不感到寂寞。
a. ②①③④b. ②①④③c. ③②④②d.②④①③ 4.下列
句子表述正确的一项()(3分)
a. 《出师表》的“表”是古代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b.“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一句
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邓稼先做决定时的胆识和和勇气。
c.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
《水
浒传》属于中篇小说。
第1页,共6页
d. 能否准确判断产业发展的趋势,决定了文博会人气和成交是否保
持活跃。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5—19题)
二、名著阅读考察(3分)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a也长得虎头虎脑,因此吓住了男人,帮助父亲办事是把好手,可
是没人敢娶她作太太。
a什么都和男人一样,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有时候更多一些花样。
刘四爷打外,a打内,父女把人和厂治理得铁
桶一般。
5.上面一段文字中,a是谁?出自哪部作品?试分析一下a的性格特点。
三、古诗文阅读能力考查(23分)(一)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8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6—8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
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
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乙】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
异同。
……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
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
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
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
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望其旗靡.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8.曹刿和诸葛亮都是军事将才,试据原文意思,分述二人的军事才能。
(2分)
(二)古诗文默写考查(15分)
9.请把下面的古诗文句补充完整。
(4),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
第2页,共6页
(5)千嶂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6)?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7)已知泉路近,。
(夏完淳《别云间》)
(8),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9)今
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10),童稚携壶浆。
(白居易《观刈麦》)(11)我歌月徘徊,。
(李白《月下独酌》)(12),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出师表》)
(13)《武陵春》一词中,在写法上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14)《陈涉世家》中,能表现陈涉少时有远大抱负的句子是:“。
”
四、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22分)
(一)说明文阅读(9分)
一种新的绿色能源(王琪)
①澳大利亚南部的因纳明卡小镇,四周都是沙漠。
小镇上的常住人
口只有12人,但是,每年有5万多名游客涌入小镇,感受小镇上的
大洋洲内陆风情。
这里的气候非常炎热。
为了给游客消暑,小镇每
年要花费大约25万美元用于室内制冷。
不过,从明年起,因纳明卡
小镇可获得免费的电力供应,这些电力主要..
由当地地下热岩的热能转化而来。
②在传统的地热能源开发中,人
们一般选择在喷泉、温泉或火山附近打孔,在引出的热水管上接上
阀门和涡轮机。
而在开发地下热岩资源时,人们采用的是增强型地
热系统(egs)。
也就是说,人们需要把孔深钻到地下大约5千米深
的炽热的岩石层,然后把冷水注入岩石之中。
冷水经过岩石裂缝时
被加热,在压力的作用下从附近的其他井口喷出。
水的温度很高,
足以驱动涡轮机发电。
③早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就提出了利用地下热岩发电的设想。
法国建立了欧洲第一个egs发电站,预计年产1.5 兆瓦电能;德国
建立了欧洲第二个egs发电站,预计年产3兆瓦电能。
与此同时,美
国能源部也宣布资助商业化egs的开发研究计划。
这一技术的实施,将使美国继 1972年新墨西哥州实验阶段之后,进一步开展地下热岩
能源的开发。
④然而,即使这些egs发电站的运行证实了开发地下热岩能源的可
行性,人们仍然要面对成本效益的问题,这也是因纳明卡小镇被选
为理想的egs开发地的原因。
这个小镇的地下有一片1 000平方公
里的花岗岩层,它一直延伸到地下10千米深。
这一岩层不断地被地
幔中释放出的热量加热,并且被库柏盆地覆盖。
这就使得因纳明卡
小镇拥有了地球上面积最大、最浅、最热的非火山地下热岩区,其
中地下热岩的温度可以达到290摄氏度。
⑤这样的地质条件为架设在这里的地热发电机组提供了源源不断的
动力,也使得这个小镇成为一个理想的开发地下热岩能源的首选之地。
它的开发将推动澳大利亚能源开发与利用领域的巨大发展。
按
照当地的地质条件、热岩温度以及开发技术,人们估计因纳明卡小
镇的地下热岩能年产5兆~10兆瓦的电能,这占到了目前澳大利亚
电力需求量的20%。
⑥从 2003年起,人们已经在这个小镇上钻探了2口4千米深的地
热井。
他们通过高压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