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原文翻译鉴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原文|翻译|鉴赏
这首曲是用两支小令组成的,即《十二月》与《尧民歌》。

它描写了闺中女子思念远离家乡的心上人的情形。

是元代杂剧作家王实甫所写。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这首《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的相关资料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原文
元代:王实甫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译文
自从和你分别后,望不尽远山层叠隐约迷濛,更难忍受清粼粼的江水奔流不回,看见柳絮纷飞绵涛滚滚,对着璀璨桃花痴醉得脸生红晕。

闺房里透出香风一阵阵,重门深掩到黄昏,听雨声点点滴滴敲打房门。

怕黄昏到来,黄昏偏偏匆匆来临,不想失魂落魄又叫人怎能不失魂伤心?旧的泪痕还未干透,又添了新的泪痕,断肠人常挂记着断肠人。

要知道今年春天,我的身体瘦了多少,看衣带都宽出了三寸。

《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鉴赏
全篇按写法可划为两层。

前六句为前一层,写了女主人公面对春景睹物思人的心绪。

句法对仗工整,每句后两字叠用、以衬托情思之缠绵。

远山近水,杨柳桃花,香风暮雨无一不勾起女子的思念。

视角由远及近,由外及里的转移,实质上是对每日思念的描述,而主人公那寂寞的心情不言而喻。

第二层直接描摹女子的相思情态。

前四句在写法上是每句重复两三字,有一唱三叹之妙,说明主人公柔肠寸断的相思之意。

而这种日复一日折磨的结果就是玉肌消减、衣带渐宽。


尾摹拟一个局外人的口吻询问,更突出了主人公的纯情坚贞。

在小令《十二月》中,起句中的“自别后”可以说是点明了曲的内容——离别相思之情,为下文定下感情基调。

接着作者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展现出一幅凄清零落的景色。

山是遥山,水是远水,由远及近,写了杨柳、桃花、内阁、重门。

其对仗句中用了“隐隐、粼粼、滚滚、醺醺、阵阵、纷纷‘这些叠音词来修饰”遥山、远水、杨柳、飞棉、醉脸、香风、暮雨“起了两方面的作用。

一是“隐”和“粼”,“滚”和“醺”、“阵”和“纷”押韵,使作品音响联结而成和谐的整体增加了作品的音韵之美,读起来琅琅上口;二是加强了寥廊冷落的感觉,加倍地渲染了使人发愁的景色,间接抒发了闺中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一种渺茫的希望,可谓情景交融。

而在《尧民歌》中,作者便采用了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连环与夸张的手法写少妇相思之苦。

其中的语言虽不乏典雅的一面,但从总体倾向来看,却是以俗为美。

如“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表达的是少妇的闺怨情绪,怕夜晚的寂寞,偏偏夜幕又降临了,竭力想抑制忧伤,又不可能不忧伤。

诗人用散文句法,使得意思显豁,明白如话,再加上“忽地”,“怎地”等口语的运用,读起来使人感到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

少妇等待归人,每天以泪洗脸,“新啼痕压旧啼痕”,实在悲苦。

日子就在相思中过去了,瞧,少妇身体又瘦损了,连腰带都宽了三寸。

结句塑造了一怨妇的体态,增强了形象感。

在韵律上,是“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是对仗中的两句对,使曲子在优美音韵中结束。

全曲大量运用叠字、叠词,含情脉脉、如泣如诉,情致哀婉动人,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