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姜堰区高三上学期语文第四次质量检测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姜堰区高三上学期语文第四次质量检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20高二上·长春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以高铁为镜,我们砥砺苦练内功的自主创新品格。
十几年前,高铁技术还掌握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手中。
中国冲破技术封锁,弯道超车,,靠的就是自主创新。
从车辆到线路,从制动到通信信号,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
一步一个台阶,中国高铁企业苦练内功、,实现了国人高铁产业腾飞的梦想。
以高铁为镜,我们涵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中国制造面临过这样的尴尬:号称是世界工厂、制造大国,老百姓却,去国外抢购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等普通日用品。
中国铁路凤凰涅槃的过程,为中国制造突围提供了有益借鉴。
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以内;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历经近百次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仅仿真计算生成的结果数据就高达5000G。
解码中国高铁成功的深层次密码,以优取胜的品质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最重要的关键词。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后发先至养精蓄锐毋庸讳言舍本逐末
B . 后来居上厚积薄发毋庸讳言舍近求远
C . 后发先至养精蓄锐毋庸置疑舍近求远
D . 后来居上厚积薄发毋庸置疑舍本逐末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外国不愿提供的核心技术
B . 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如果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
C . 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D . 外国提供了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B . 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C . 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D . 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9高二下·常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家国情怀与忧患意识
张倩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内忧外患的挤压之下、在东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之中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
中国人在认识世界的同时,也开始反省自身,开始自觉不自觉地更新文化传统。
在这个过程中,深厚绵长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在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中互相支撑,互相影响,均衍生出新的内容,可以称为“近代互构”。
“忧患意识”最初是针对殷商时期人们听凭鬼神来决定自己生活的习俗而提出的,其基本内容是:个体在面对广阔的外在世界和种种困难时,应在敬畏之心的基础上,通过谨慎的态度、坚毅的行为来解决问题,积极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并保持对潜在危机的洞见和预防,在政权与民生的关系讨论中,衍生出深刻的文化批判功能。
与之相应,“家国情怀”是个体对其所生活的家庭、家族以及邦国共同体的认同、维护,表现为情感和理智上热爱共同体,并自觉承担共同体责任,其核心也是责任意识。
在周初统治者“敬德”“保民”的道德意识中,已经洋溢着浓厚的忧患意识,这也成为统治者家国情怀的重要内容。
“始于家邦,终于四海”(《尚书·商书》),即是君王家国情怀的集中表达。
伴随着古代文明的演进,家国情怀与忧患意识一起,成为知识精英所具有的核心思想,并通过教化系统影响普通民众。
《孝经》《大学》等经典中建构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体系是对传统家国情怀的凝练表达。
《颜氏家训》《曾文正公家训》等传世家训中,均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宗旨,从立志、养德、行为等层面进行引导,表达士大夫阶层的文化诉求;而在百姓中广为流布的村规、民约,也把培育人们勤奋豁达的德性、持守道义的原则、居安思危的态度、和睦邻里的作风视为核心内容。
这种家国情怀在传统社会中,满足了国家稳定、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礼制的维护下,具有极强的稳定性。
忧患意识奠定家国情怀的人文底蕴。
第一,忧患意识是人努力把握自身命运、维系生活共同体的自觉,在中国文化的生命初期就奠定了重视主体性的品质,蕴含着“自强不息”的精神气质,是推动中国文化自我发展的动力。
第二,忧患意识把个人与群体、历史与当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是最为真实的生活态度,使人在家庭生活、当下实践中获得超越意义。
第三,忧患意识深刻影响了中国作为后发追赶型现代化国家的精神特质。
中国近代的文化转型,是从“个人”“家”“国”关系的讨论中开启的,是从民族、国家前途的忧患中产生的。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曾言:“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功焉。
光绪间所谓新学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初读《定庵文集》,若受电然。
”由此可见龚自珍思想对近代思想发展的影响。
龚自珍作为传统士人中的先觉者,面对清王朝在内政外交、民生官制的全面衰败,积极思考解救时弊的方案。
他以“尊我”倡言个性解放,力主将个人从宗法关系中解放出来;以“尊任”倡导“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精神,并强调通过统治集团自上而下的“自改革”来挽救当时的危局。
龚自珍对个性解放及其社会责任的探讨,是传统士人忧患意识的鲜明表现。
鸦片战争以后,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高呼“自强”“求富”,主张学习先进技术来富国强兵,都是在复活经邦济世的士人精神以求民族自救;甲午战争之后,士人们在“保国、保种、保教”的理念中,提出制度革新的要求,清政府被迫在军事、教育、工业政策等方面做出调整。
随着新的知识分子、了解西方的官吏、新兴工业资本家群体的扩大,人们有了大量关于富强、进化、民主、自由等话题的思考,与传统基于道德而言的忧患意识相较,增加了对于科学技术和民主制度的向往,具有更加鲜明的近代特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最初是针对殷商时期人们听凭鬼神来决定自己生活的习俗而提出来的,其核心是责任意识。
B . 周初,统治者的“敬德”“保民”的思想体现了浓厚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这也成为当时的知识精英所具有的核心思想。
C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价值体系的建构来源于《孝经》《大学》等经典,后世的传世家训均以此宗旨,表达士大夫阶层的文化诉求。
D . 龚自珍以“尊我”倡导“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精神,并强调通过自上而下的“自改革”来挽救当时的危局,体现传统士人的忧患意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开头论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内忧外患的挤压之下,在东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之中开启近代化
进程的家国情怀与忧患意识。
B . 文章阐述了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共同体现了个体在面对广阔的外在世界和种种困难及对所生活的家庭、家族以及邦国共同体时所具有的责任意识。
C . 文章重在论述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相互支撑、相互影响的关系,忧患意识奠定家国情怀的人文底蕴,家国情怀包含了忧患意识。
D . 文末阐述在甲午战争之后,忧患意识有了明显变化,较之传统基于道德而言,有了大量关于富强、进化、民主、自由等话题的思考。
(3)请根据文意,简要概述家国情怀的意义。
3. (9分) (2019高一下·紫阳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启动、滑行,机头昂起,直插云霄。
2017年5月5日下午,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我国首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国际主流水准的干线飞机C919成功首飞。
在欢呼庆祝的人群中,87岁的程不时是特意来见证这一时刻的。
从1970年,我国自主研制的运十飞机立项,到C919成功首飞,中国人的“大飞机梦”穿越了47个春秋。
作为运十飞机的副总设计师,程不时则亲历了这一梦想步履蹒跚的曲折历程,也因此透彻地理解这一梦想的现实意义。
程不时:外国人曾经说中国,你中国是一只鹰,但是给你没有翅膀,你没有这种大的民用机。
1951年,程不时从清华大学毕业,从事了他的航天事业。
后来,他成为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教1的总体设计师。
之后,我国的“初教6”和“强5”等机种,也是在程不时担任总体设计师时完成研制与定型工作的。
1970年8月,国家先后从各地调集了300多名航空技术人员,开始研制运十大飞机,当时只有41岁的程不时担任副总设计师。
在运十之前,中国设计的只是10吨量级乘坐一两个人的小型飞机,而运十设定的技术指标是最大起飞重量110吨,载人100到120名。
摆在程不时和研发团队面前的,不仅有技术难点,还有现代企业管理上的盲区。
当时,甚至连正式办公的地方都没有的艰苦环境中,程不时他们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技术革新。
1980年9月26日,经过十年的研制,运十开始了首次试飞。
数据记录,运十起飞重量110吨,最大速度超过0.8马赫,实用升限12000米,最大航程超过8000千米。
从1980年9月的首次试飞,到1984年,运十一共飞行130多个起落、170多个飞行小时,先后到达北京、哈尔滨、
乌鲁木齐、广州、昆明等国内主要城市,同时运十还是第一架飞抵拉萨的国产飞机,并往返七次向拉萨运送救灾物资。
虽然在飞行中,运十没有发生什么问题,但在七次飞抵拉萨这个短暂的辉煌之后,运十的试飞因后续资金戛然而止。
程不时:当时有两条不同的思路,一条就是中国哪怕是简陋的条件,可以慢慢丰富起来,另外一条思路,是中国发展航空必须要有拐杖,拐杖指要外国人来辅佐,没有拐杖不行,这就是他们的话。
2007年3月,中国重启大飞机项目,并在第二年成立专门的商业飞机设计公司,程不时担任专家组成员,与大飞机之缘得以重续。
47年,改变了程不时的容颜,但没改变他那份航空报国的情怀。
程不时:这是很大的历史转折,它不是一架飞机的试飞的问题,而是民族转了一个大弯以后,回到康庄大道上来,继续向前走将是一大片新的形势。
材料二:
中国商飞美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叶伟在洛杉矶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C919机身线条流畅,机体从设计、计算、试验、制造等均为中国自主进行。
飞机设计研制中有多项重大技术突破,如超临界机翼、新材料应用等。
叶伟指出,有人说,这款大飞机中国主要是造了个壳子,这是一种误解。
总体集成正是大飞机制造的核心技术之一。
作为航空制造业的一大难点,集成技术的突破正是中国航空制造业取得巨大进步的标志。
C919也堪称全球合作的典范。
其发动机、航电、飞控系统等来自多个欧美合资或独资公司,供应商包括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霍尼韦尔公司等,可谓遍布全球。
叶伟说,“从这一角度看,为各国供应商创造价值、为全球人民创造福祉的C919,正承载着全世界的骄傲和希望。
”
(摘自南方网《C919中国只“造了个壳子”?中国商飞这样回应》2017年5月6日)
材料三:
新华社5月8日新媒体专电据统计,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中国国产大飞机C919客机,5月5日成功首次试飞后,截至目前,其市场订单已达到570架。
根据预测,未来20年仅国内航空运输市场就需要干线客机5952架,价值近9000亿元,C919大型客机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1)下列针对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 . 从运十到C919,中国自主研制民用大飞机的梦想和行动一直没有中断过,经几代人努力,终获成功。
B . 程不时大学毕业后就从事航天事业,担任过多种机型的设计师。
能于耄耋之年见证了国产大飞机C919的首飞,意义重大。
C . 运十一共飞行130多个起落、170多个飞行小时。
圆满完成试飞,但因缺乏后续资金,最终运十下马,没有投入量产。
D . C919市场前景广阔,未来20年仅为满足国内航空运输市场,就需要生产5952架,价值近9000亿元。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A . 三则材料都是围绕国产大飞机的发展并从不同角度来进行阐述的:材料一从发展历史,材料二阐明国产化,材料三从发展的联系与传承了。
B .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运十与C919研制相隔三四十年,因此两者除了都是国产大飞机之外,已经没有什么其他的联系与传承了。
C . 材料一中,多次引用程不时所说的话,强调了大飞机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也一再表明要发展大飞机,自主研制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D . 材料二中,C919的机体从设计、计算、试验、制造等均为中国自主进行。
据此可以判断C919同运十一样,都属于国产化的大飞机。
E . 材料一中有人提出发展大飞机没有外国人的帮助不行,材料二指出C919的发动机、航电等等来自欧美的公司,两者相互印证。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C919大型客机成功试飞的意义。
4. (12分) (2015高二上·湖州期中)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小题。
放生
秦锦丽
高原落日的步子迈得迟缓,留给我足够的时间目送,就如我们是一对久爱的恋人。
目光,追随着它渐行渐远的身影。
眼看就要翻过那座山头了,一跃的刹那,它跌进山坳里。
正惊慌着,它又精灵一般从山背后闪现。
这一闪,把黄河第一弯照得金光拂面,灿若袈裟。
逆流望去,一河碎金,微波不澜,一副富可敌国的淡定自若。
这是九曲黄河之首曲——甘南玛曲黄河岸边,是黄河长长征途的起步,似乎它料及沿途多舛,胸有成竹却又心事重重。
当从青海出发,面向东南,慢行慢思,及至甘南玛曲时仍搁置不下,左拐右旋,漫出片片丰美草滩。
终是悔情难断,便执意回返青海,诀别后,最终毅然决然一路东去,任凭关隘狭窄,峰回路转,不歇不休,归奔大海。
如此,才造就首曲恢宏、淡定的气势。
似流非流,似水若金,偶有风来,吹皱一河绫罗锦缎。
逆光中,连绵起伏的山峦像黛青色的版画,充满沉浑之美。
山下河岸,葱茏宁静的玛曲大草原芳草连天,白帐点点,一派和谐安祥。
清清草香,携裹着
绿氧离子,醉了这河,这山,这落日,这时空,还有我。
这是今夏我去玛曲之机,傍晚独自在离县城20公里远的黄河第一弯撞见的大美。
一个人静静地看,贪婪地闻,安闲地呼吸,屏蔽思绪,愁烦不涉,爱恨不及。
渐渐地,这副肉体像拆了篱笆的院落,无遮无掩,无拘无禁,无边无形。
一任风穿过,流星划过,吹落浊腐,照彻了黑暗。
小小的我恍惚成了风中的一粒尘埃,光亮中的一个分子。
物我两空,神奇曼妙的感觉,突然被一阵摩托车的引擎声搅散。
扭头望向河堤,一个藏族男士从摩托车上下来,长袍裹肩,怀抱物件,脚步咚咚径直从十米长的石阶上走了下来。
这么晚了,什么人?心倏忽回腑,怦怦直跳。
跑吧,漫漫河畔,无路可择。
不跑吧,头皮阵阵发紧。
据说藏族人可是随时别着腰刀呢。
两腿不觉开始打颤,机警地盯着。
他走向岸边,哗啦一声,把什么倒向河里。
啪、啪,河里响起一阵击水声。
我的心提到嗓子眼,难道?那样的话,他发现我在场,会不会……不敢往下想。
盼望他快速离开,逃之夭夭。
可他既没有看我,也没有离开,而是双膝跪地,双手合十,叩了一头。
懂得敬仰,才可下跪,我紧绷的神经放松了一下。
他做这一连串动作时,旁若无人,他不会没看见六七米之遥的这个大活人吧?就在站起之际,他转向我,平和地看了一眼。
我微微笑着,算是回应。
好奇心驱使,轻声道:“请问你刚才给河里倒了什么?”“放生鱼。
”他懂得汉语。
“从哪来的鱼?”“市场买的。
”“为什么?”“放生嘛。
”“这鱼多少钱?”“27元。
”语言多少有些障碍,只能用简短句子。
交流几句后,我才明白,放生,是藏族地区的习惯。
没有约定,没有规章,只随心愿。
这位22岁的名叫多杰的小伙子,家住阿尼玛山那边,在县城皮毛市场打工,心有感动时,收工后就到市场鱼摊买一条鱼,回家时顺道河边放生。
今天这条鱼是他当天工资除去午饭后仅剩的27元买来的。
没上过多少学,却懂得怜悯;没有多少文化,却有信仰。
只要有信仰,人不分种族、民族,都会释放出人性中的良善、慈悲情怀。
年轻的多杰,在傍晚回家的路上,也送一条鱼回家,多好。
我立刻感觉胸前背后温暖厚实。
我向多杰竖起大拇指,代替了想说的话。
多杰抱拳说:“扎西得勒。
”随后跳上台阶,发动摩托车,轰地一声跨上黄河大桥。
铺满月光的河面上,噼噼啪啪溅起朵朵浪花,鱼儿们在欢腾雀跃呢。
兴许,那条放生鱼的亲朋四邻闻讯前来庆贺,一河的浪花正是他们欢喜感恩的鱼语。
元代赵孟頫诗云:“同生今世亦有缘,同尽沧桑一梦间。
往事不堪回首论,放生池畔忆前愆。
”但如此美好的情境下,我实在不想,也不愿忆起人类活吃猴脑时猴子的眼泪、活剥貂皮时貂的哀嚎。
我祈祷一切的罪愆能获得赦免,人类能在草绳布衣下,珍藏一颗回归善的原点的心。
这晚,母亲河第一弯的月光下,宛似谁放生了我,我放生了谁。
(《散文百家》2014年第八期)
(1)
简析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2)
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3)
请概括多杰的形象特征,并简要分析。
(4)
结尾引用赵孟頫的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5)
文章最后一段说“这晚,母亲河第一弯的月光下,宛似谁放生了我,我放生了谁”,结合文章主旨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2016·吉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小题。
王丘,光禄卿同皎从兄子也。
父同晊,左庶子。
丘年十一,童子举擢第,时类皆以诵经为课,丘独以属文见擢,由是知名。
弱冠,又应制举,拜奉礼郎。
丘神气清古,而志行修洁,尤善词赋,族人左庶子方庆及御史大夫魏元忠皆称荐之。
长安中,自偃师主簿擢第,拜监察御史。
开元初,累迁考功员外郎。
先是,考功举人,请托大行,取士颇滥,每年至数百人,丘一切核其实材,登科者仅满百人。
议者以为自则天已后凡数十年,无如丘者,其后席豫、严挺之为其次焉。
三迁紫微舍人,以知制诰之勤,加朝散大夫,再转吏部侍郎。
典选累年,甚称平允。
擢用山阴尉孙逖、桃林尉张镜微、湖城尉张晋明、进士王泠然,皆称一时之秀。
俄换尚书左丞。
十一年,拜黄门侍郎。
其年,山东旱俭,朝议选朝臣为刺史以抚贫民,制曰:“昔咎繇与禹言曰:‘在知人,在安人。
’此皆念存邦本,光于帝载,乾乾夕惕,无忘一日。
而长吏或不称,苍生或未宁,深思循良,以矫过弊,仍重诸侯之选,故自朝廷始之。
”于是以丘为怀州刺史,又以中书侍郎崔沔等数人皆为山东诸州刺史。
至任,皆无可称,唯丘在职清严,人吏甚畏慕之。
俄又分知吏部选事入为尚书左丞丁父忧去职服阕拜右散骑常侍仍知制诰。
二十一年,侍中裴光庭病卒,中书令萧嵩与丘有旧,将荐丘知政事,丘知而固辞,且盛推尚书右丞韩休,嵩因而奏之。
及休作相,遂荐丘代崔琳为御史大夫。
丘既讷于言词,敷奏多不称旨。
俄转太子宾客,袭父爵宿预男,寻
以疾拜礼部尚书,仍听致仕。
丘虽历要职,固守清俭,未尝受人馈遗,第宅舆马,称为敝陋。
致仕之后,药饵殆将不给。
上闻而嘉叹,下制曰:“王丘夙负良材,累升茂秩,比缘疾疹,假以优闲。
闻其家道屡空,医药靡给,久此从宦,遂无余资。
持操若斯,古人何远!且优贤之义,方册所先,周急之宜,沮劝攸在。
其俸禄一事已上,并宜全给,式表殊常之泽,用旌贞白之吏。
”天宝二年卒,赠荆州大都督。
(《旧唐书》)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俄/又分知吏部选事/入为尚书左丞/丁父忧/去职/服阕/拜右散骑常侍/仍知制诰
B . 俄又分知吏部选事/入为尚书左丞/丁父忧/去职服阕/拜右散骑常侍/仍知制诰
C . 俄/又分知吏部选事/入为尚书左丞/丁父忧/去职/服阕拜右散骑常侍/仍知制诰
D . 俄又分知吏部选事/入为尚书左丞/丁父忧/去职/服阕/拜右散骑常侍/仍知制诰
(2)
下列对文中画虚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弱冠:男子20岁称弱冠。
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行冠礼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该比较年少,故称“弱”。
冠:帽子。
指代成年。
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也可用于女子。
B . 登科: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也说登第。
登科源于科举制度,当时的科举考试过后,通过发科榜,即黄榜,来通知考生是否及第,所以登上科榜即表示录用。
C . 吏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
隋、唐、五代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长官称为吏部尚书,置吏部侍郎二人。
D . 致仕:旧时指交还官职,即辞官。
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王丘自幼聪颖,尤善为文,很年轻便担任了奉礼郎,又由于神气纯朴,志行高洁,擅长辞赋,深得方庆和魏元忠赏识。
B . 山东大旱,王丘自告奋勇出任怀洲刺史,与其他被任命为州刺史的人相比,他治理清明严格,百姓官吏都敬畏他。
C . 中书令萧嵩推荐王丘接任裴光庭,但他坚决予以拒绝并极力推荐韩休,后来,韩休又推荐他当了御史大夫。
D . 因为生病,王丘请求退休,并得到允许。
但他离职后,生活困窘,以致生病后药物难以为继,皇帝下召给与补偿。
(4)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议者以为自则天已后凡数十年,无如丘者,其后席豫、严挺之为其次焉。
②下制曰:“王丘夙负良材,累升茂秩,比缘疾疹,假以优闲。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17高二上·葫芦岛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注】①耐可:哪可,怎么能够。
②赊:赊欠。
(1)对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首句写景,同时点秋游洞庭事。
“南湖秋水夜无烟”,初读平淡无奇,似是全不费力,脱口而出,实则极具表现力,写出了洞庭水烟波浩渺、水汽蒸腾之气象。
B . 美丽的景致下,诗人不由得产生了“乘流上天”的大胆异想。
C . “耐可”二字表现了诗人只为洞庭醉,不羡天仙,只愿留下来醉游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