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宗教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专题五
欧洲的宗教改革
(改革内容)
课标二:
知道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 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学习要求 1.认识马丁· 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发表的意义。 2.知道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 “因信称义” 、“人人皆祭司”等。 3.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西欧向近代的过渡
一方面,14至16世纪,西欧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这 是宗教改革勃兴的现实社会根源。当时西欧社会发生的变动主 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经济上,随着生产力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新兴的资本主义萌芽破土成长,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在政 治上,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开始形成,反封建贵族的特权和分裂 割据,英、法两国的封建君主在与资产阶级联盟的基础上建立 了政治集权的新君主制。他们加强政治集权,推行重商主义, 有力促进民族国家的 发展,而在意大利和德意志存在着分裂 割据,迫切需要统一。在思想文化上,出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反 封建、反神权的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者批判中世纪教会的 蒙昧、神学说教和等级特权制度,鼓吹人的自由和平等,提倡 竞争进去精神与科学求知的理念,极大推动人们的思想解放, 构成对天主教神学的巨大冲击。 -----------教学参考用书补充资料
材料三
路德坚决拒绝放弃所发表的 主张,他理直气壮地说,“除非 圣经或理由清楚的说服我(我不 信任教皇,也不相信总议会,因 为他们时常错误,也自相矛盾), 我受所引用的圣经约束,我的良 心受神的话捆绑。我不能,也不 愿收回任何的意见,因为违背良 心既不安全,也不正当。我不能 那样作。这是我的立场,求神帮 助我。”最后他郑重宣布 : “我不能移动,这是我的立场。 但求上帝帮助,阿们”,令全场 震惊。
比较加尔文与路德两大新教教义的异同。为何说加 尔文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相同:①强调《圣经》的地位②主张信仰得救③主张 简化教会仪式,建立廉俭教会 不同:卡尔文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即人的得救 与否完全由上帝预定,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 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 这种主张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 作用,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所以说该教 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更为激进。
以上材料反映了路德基本的教义“因信称义”否定天主教神学 的统治地位,实际上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宗教改 革的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社会运动,为德意志资本主义 的进一步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四)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பைடு நூலகம்纳教材)
1、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统治 2、推动了广大人民的反封建斗争(闵采尔 人民起义) 3、促进了路德教派合法地位的确立
材料二:这个时候的德国,却已经不再是从前的 那个完全蒙昧的日尔曼人国度,虽然比较意大利、法 国,德国仍然属于文化非常落后的国家,但是它已经 受到了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巨大影响。为了自己官员 培养的需要,德国的诸侯也纷纷模仿意大利和法国的 贵族,在自己的领地里面建立了大学,新的思想比比 皆是。罗马教会对德国人民的搜刮引起了强烈不满的 贵族的嫉恨;同时教会占有大量德国地产和财富,也 引起一些诸侯的觊觎。
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和影响
主张:①重新解释基督教教义:A-反对盲从,《圣经》 权威至高无上;B-主张信仰得救,即先定论 ②简化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选举神职人员 ③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过节俭生活 ④教会监督国家、社会和家庭 ⑤将日内瓦改造成政教合一的民主共和国 影响:①引起社会风气的变化, ②传播的欧洲其他地区,日内瓦成为宗教改革一 个重要的国际中心, “新教的罗马”.
核心内容——“先定论”及其实质
主张人在出生之前,上帝就先定了他是应该获救, 还是应该沉沦,即所谓的“选民”或“弃民”。“选 民”获得上帝赐予的智慧、享乐和权利,注定会发财 致富;“弃民”却注定贫穷困苦。上帝的先定不因人 的行为而改变,所以祈祷没有意义。 这就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鼓 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也为资产阶级剥削提 供依据。
(二)路德的宗教主张—“因信称义”及其实质 天主教宣称,人若要 得救,必须要以教会 为中介,履行复杂的 圣礼,做“善 功”“赎罪”。为了 聚敛钱财,教会发明 了出售“赎罪券”的 方法。即因行称义” 马丁· 路德宗教主张 的核心思想:每个 人可以凭自己的虔 诚信仰得到拯救, 个人信仰建立在自 己对《圣经》的独 立理解上。即“因 信称义”。
合作探究:采用神学“异端”的方式(反对天主教神学)原因是? 出现“异端”运动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天主教的影响无处不在,人们的思想和行动都受到天 难点突破方法提示: 主教的严格控制,新兴资产阶级找不到更好的思想武器 宗教“异端”是欧洲早期新 反封建。 兴资产阶级在思想上反封建 ● 资本主义不发达,资产阶级力量较弱,不得不借助 斗争的主要形式,是由于当时 宗教外衣。 欧洲社会的政治、经济、思 想特点决定的 ●由“异端”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其思想与资产阶级早 期的反封建思想一致,所以成为早期资产阶级的思想武 器。
合作探究:结合教材图片和上述材料说明14~16世纪的西欧生 产方式有哪些进步?阶级结构和社会思想发生了哪些变化?有 何影响?中世纪的神学垄断地位是怎样开始被打破的? 资产阶级、新贵族出现
14~16世纪西欧出现 资本主义萌芽 15、16世纪英、法、西班 牙顺应时代要求,逐渐形 成统一的民族国家
需要一个强大的民 文艺复兴 解放思想 族国家作支撑
“这是我的立场”
材料四: 海涅对路德的评价: “在我们的历史上不仅是最伟大的, 也是德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故 而德国人的所有优点和弱点在他的 身上非常出色的结合在一起。他是 这个时代的喉舌和刀剑。„„一个 冷静的有学问的词语制造者和一个 有灵感的陶醉与上帝的先知,他呕 心沥血的工作,来研究他的费劲的 教义上的特点,而在晚上他则拿起 长笛,凝视天空的星星,把乐曲和 对神的敬畏融合在一起。 《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
4、打开天主教神权体系的缺口,为欧洲其 他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马丁·路德甘冒生命危险所说的“这是我的 立场”,成为流传几百年的名句。改革的推 动往往在于领袖人物的付出。尽管教会改革 的行动不是始自马丁·路德,但他是第一位 成功者。他有何成功的秘诀?
改革家的战斗精神和意志品质; 是德意志和欧洲社会向近代过渡的必然要求(历史潮流)
宗教改革的过程和内容(经过)
1.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改革开始
历史小故事
至今在德国仍流传着这样一则马丁· 路 德的小故事:一年夏季马丁· 路德在返乡探 亲途中,突遇暴风雨,电光闪烁,火球落 在他的脚前。 他自念死期临到,仆倒在地, 大呼:圣安娜救我!我愿意成为一位修士。 瞬间雨过天晴,结果他平安归家。为了守 此誓约,虽遭到家人大力反对,他仍坚决 投进奥古斯丁修会,专心侍奉神。 进入修 道院后,他从事最卑贱的工作,开关大门, 敲钟扫地, 清理房间,甚至在额富德城街 上逐门逐户乞食,期望修道士的刻苦生活 可以拯救他。 正是这位虔诚的天主教徒却在后来敢 于挑战教皇的权威,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在欧洲引起轩然大波。
独立于世俗政权之外的天主教会成为中央集权发 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把教会置于王权的控制之 下成为时代的要求,宗教改革开始。
宗教“异端”—早期欧洲的反封建斗争
阅读教材和下图, 了解宗教异端的概念,异端运动的表现和可 能有那些主张,并揭示异端运动的实质和作用
异端裁判所的一次公开审判托莱多 版画 罗马 1498年
教义 教会 组织
影 响
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的斗争 路德教派取得合法地位 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1.
对于宗教,路德就其实践来说,更多是 一个摧毁者,而加尔文则更多是一个建造者。
恩格斯所言:“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 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 要求。”
2、加尔文宗教改革----改革深入
1509年出生在法国努瓦营镇。他受 过良好的教育,在巴黎蒙泰居学院毕 业后到奥良尔大学攻读法律,也在布 尔日大学攻读过法律。正当加尔文年 仅八岁的时候,马丁·路德把自己的 “95条论纲”张贴在教堂大门上发动 了宗教改革运动。加尔文从小就成为 天主教徒,但在青年时期改信新教。 为了免受迫害,不久他离开巴黎。经 过一个时期的旅游生活后,就定居在 瑞士巴塞尔市。从此隐姓埋名,努力 钻研神学。1530年他二十七岁时发表 了他的最有名的著作《基督教原理》。 该书概括了新教的基本信仰,使他一 鸣惊人。
天主教神权统治
知识阶段总结
宗教“异端” 上 层 建 筑 宗教改革
经济基础
决定
(资本主义产生)
资产阶级成长中
西欧向近代过渡
民族国家的形成 欧洲社会的新变化要求变革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1、归纳宗教改革的原因和实质。 2、我们能否从新旧文明的冲突和欧洲近代化的
角度来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然呢?
3、封建时代中国皇权和教权的关系如何?为什么?
(一)合作探究: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在德国爆发?
阅读材料:
材料一 : 德国名义上是统一的“神圣罗马帝 国”,实际上长年处于四分五裂的诸侯割据,这使得 德国皇帝无法不依赖于教会的力量,同时由于神圣 罗马帝国大统一梦想是包含了意大利的,所以德国 皇帝必然要和教会合作,教会的力量非常强大。每 当罗马教会出现财政问题的时候,就会想方设法从 德国聚敛钱财,以至于德国被人们戏称为“教皇的 奶牛”。当时梵蒂冈计划建造一座新的圣彼得教堂, 于是在整个德国大量发行赎罪券。
加尔文
《基督教原理》 书影(英文版)
1536年,加尔文出版了 《基督教原理》一书。首次 发表时共有6个章节,后经 多次增补修订,至1559年第 4版时已成为4卷约80章的巨 著,各卷分别以圣父、圣子、 圣灵等的教会为题,全面阐 述了卡尔文的改革派神学思 想。这本书对近现代基督教 以及近现代欧美思想的发展 有着重要影响。
德意志伟大宗教改 革家,开创德意志 近代历史新纪元, 学识渊博,坚强的 毅力和非凡的胆魄
材料五:
兜售“赎罪券”
天主教宣扬:购买“赎罪券”的人,当钱币落 到赎罪钱柜“叮当”作响时,死者的灵魂就立刻被 送到了天堂。
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的原因
1)经济因素: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国 家统一,天主教会阻挠德国统一。 2)政治因素:德国各阶层对教会普遍不满,为实 现统一也需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 3)现实因素:德国每年要向罗马教廷交纳大量 苛捐杂税,德国成为“教皇的奶牛”。 4)思想因素:人文主义的熏陶。 5)导火线:“赎罪券”的兜售 6)路德立志改革(主观)
根本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产生,封建统治和教会阻碍其发展。
主张
1.主张:否定正统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 2.主张:信徒和上帝之间不需要教会和教士
3.主张: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 实质: 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教会的矛盾斗争 ①挑战了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影响 ②市民阶层(资产阶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和反封建、 反教会的反映 ③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到来
路德从钻研《圣经》 中悟出了 “ 信仰耶稣即 可得救 ” 的道理。具体 说,第一,人要想自 己的灵魂得救,要依靠 个人的虔诚的信仰,而 不需要教会神职人员的 干预。第二,信仰的惟 一依据是《圣经》,而 不是天主教会一手制定 马丁· 路德 的神学。这就是 “ 因信 称义”。它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
宗教改革顺应了人民和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需要(群众基础)
社会 背景 和原 因 马丁· 主要 路德 内容 宗教 改革
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阻碍经济发展(根本原因) 罗马教廷的政治控制、经济搜刮 (主要原因) 马丁·路德立志改革 (主观原因) 教皇兜售赎罪券,路德发表“论纲”(直接原因) 理论基础——因信称义 《圣经》是唯一的权威 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高于教权 并支配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 冲击 天主 教会
“因信称义”
“因信称义”的实质
马丁·路德观点与人文主义思想有 什么关系?
路德新教容许个人在教义解释上有 更大的自由,蕴含着自由主义和个人主 义因素,带有资产阶级倾向。
(三):阅读材料并结合背景和改革主张探讨路德宗 教改革的实质
“赎罪券能并且仅仅能免除教会的惩罚;教会能免除教会所加的惩罚,不能 免除上帝所加的惩罚” “赎罪券绝不能赦免罪过;教皇本人无权作此赦免;赦免罪过之权属于上帝” “赎罪券不能赦免上帝对罪过的惩罚;那种权力也仅仅属于上帝自己” “真正悔改的基督徒勿须赎罪券就得到上帝的赦免;不许要用赎罪券,基督 要求每一个人做这种真正的悔改.” --------《九十五条论纲》
欧洲的宗教改革
(改革内容)
课标二:
知道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 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学习要求 1.认识马丁· 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发表的意义。 2.知道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 “因信称义” 、“人人皆祭司”等。 3.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西欧向近代的过渡
一方面,14至16世纪,西欧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这 是宗教改革勃兴的现实社会根源。当时西欧社会发生的变动主 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经济上,随着生产力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新兴的资本主义萌芽破土成长,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在政 治上,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开始形成,反封建贵族的特权和分裂 割据,英、法两国的封建君主在与资产阶级联盟的基础上建立 了政治集权的新君主制。他们加强政治集权,推行重商主义, 有力促进民族国家的 发展,而在意大利和德意志存在着分裂 割据,迫切需要统一。在思想文化上,出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反 封建、反神权的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者批判中世纪教会的 蒙昧、神学说教和等级特权制度,鼓吹人的自由和平等,提倡 竞争进去精神与科学求知的理念,极大推动人们的思想解放, 构成对天主教神学的巨大冲击。 -----------教学参考用书补充资料
材料三
路德坚决拒绝放弃所发表的 主张,他理直气壮地说,“除非 圣经或理由清楚的说服我(我不 信任教皇,也不相信总议会,因 为他们时常错误,也自相矛盾), 我受所引用的圣经约束,我的良 心受神的话捆绑。我不能,也不 愿收回任何的意见,因为违背良 心既不安全,也不正当。我不能 那样作。这是我的立场,求神帮 助我。”最后他郑重宣布 : “我不能移动,这是我的立场。 但求上帝帮助,阿们”,令全场 震惊。
比较加尔文与路德两大新教教义的异同。为何说加 尔文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相同:①强调《圣经》的地位②主张信仰得救③主张 简化教会仪式,建立廉俭教会 不同:卡尔文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即人的得救 与否完全由上帝预定,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 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 这种主张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 作用,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所以说该教 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更为激进。
以上材料反映了路德基本的教义“因信称义”否定天主教神学 的统治地位,实际上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宗教改 革的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社会运动,为德意志资本主义 的进一步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四)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பைடு நூலகம்纳教材)
1、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统治 2、推动了广大人民的反封建斗争(闵采尔 人民起义) 3、促进了路德教派合法地位的确立
材料二:这个时候的德国,却已经不再是从前的 那个完全蒙昧的日尔曼人国度,虽然比较意大利、法 国,德国仍然属于文化非常落后的国家,但是它已经 受到了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巨大影响。为了自己官员 培养的需要,德国的诸侯也纷纷模仿意大利和法国的 贵族,在自己的领地里面建立了大学,新的思想比比 皆是。罗马教会对德国人民的搜刮引起了强烈不满的 贵族的嫉恨;同时教会占有大量德国地产和财富,也 引起一些诸侯的觊觎。
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和影响
主张:①重新解释基督教教义:A-反对盲从,《圣经》 权威至高无上;B-主张信仰得救,即先定论 ②简化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选举神职人员 ③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过节俭生活 ④教会监督国家、社会和家庭 ⑤将日内瓦改造成政教合一的民主共和国 影响:①引起社会风气的变化, ②传播的欧洲其他地区,日内瓦成为宗教改革一 个重要的国际中心, “新教的罗马”.
核心内容——“先定论”及其实质
主张人在出生之前,上帝就先定了他是应该获救, 还是应该沉沦,即所谓的“选民”或“弃民”。“选 民”获得上帝赐予的智慧、享乐和权利,注定会发财 致富;“弃民”却注定贫穷困苦。上帝的先定不因人 的行为而改变,所以祈祷没有意义。 这就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鼓 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也为资产阶级剥削提 供依据。
(二)路德的宗教主张—“因信称义”及其实质 天主教宣称,人若要 得救,必须要以教会 为中介,履行复杂的 圣礼,做“善 功”“赎罪”。为了 聚敛钱财,教会发明 了出售“赎罪券”的 方法。即因行称义” 马丁· 路德宗教主张 的核心思想:每个 人可以凭自己的虔 诚信仰得到拯救, 个人信仰建立在自 己对《圣经》的独 立理解上。即“因 信称义”。
合作探究:采用神学“异端”的方式(反对天主教神学)原因是? 出现“异端”运动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天主教的影响无处不在,人们的思想和行动都受到天 难点突破方法提示: 主教的严格控制,新兴资产阶级找不到更好的思想武器 宗教“异端”是欧洲早期新 反封建。 兴资产阶级在思想上反封建 ● 资本主义不发达,资产阶级力量较弱,不得不借助 斗争的主要形式,是由于当时 宗教外衣。 欧洲社会的政治、经济、思 想特点决定的 ●由“异端”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其思想与资产阶级早 期的反封建思想一致,所以成为早期资产阶级的思想武 器。
合作探究:结合教材图片和上述材料说明14~16世纪的西欧生 产方式有哪些进步?阶级结构和社会思想发生了哪些变化?有 何影响?中世纪的神学垄断地位是怎样开始被打破的? 资产阶级、新贵族出现
14~16世纪西欧出现 资本主义萌芽 15、16世纪英、法、西班 牙顺应时代要求,逐渐形 成统一的民族国家
需要一个强大的民 文艺复兴 解放思想 族国家作支撑
“这是我的立场”
材料四: 海涅对路德的评价: “在我们的历史上不仅是最伟大的, 也是德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故 而德国人的所有优点和弱点在他的 身上非常出色的结合在一起。他是 这个时代的喉舌和刀剑。„„一个 冷静的有学问的词语制造者和一个 有灵感的陶醉与上帝的先知,他呕 心沥血的工作,来研究他的费劲的 教义上的特点,而在晚上他则拿起 长笛,凝视天空的星星,把乐曲和 对神的敬畏融合在一起。 《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
4、打开天主教神权体系的缺口,为欧洲其 他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马丁·路德甘冒生命危险所说的“这是我的 立场”,成为流传几百年的名句。改革的推 动往往在于领袖人物的付出。尽管教会改革 的行动不是始自马丁·路德,但他是第一位 成功者。他有何成功的秘诀?
改革家的战斗精神和意志品质; 是德意志和欧洲社会向近代过渡的必然要求(历史潮流)
宗教改革的过程和内容(经过)
1.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改革开始
历史小故事
至今在德国仍流传着这样一则马丁· 路 德的小故事:一年夏季马丁· 路德在返乡探 亲途中,突遇暴风雨,电光闪烁,火球落 在他的脚前。 他自念死期临到,仆倒在地, 大呼:圣安娜救我!我愿意成为一位修士。 瞬间雨过天晴,结果他平安归家。为了守 此誓约,虽遭到家人大力反对,他仍坚决 投进奥古斯丁修会,专心侍奉神。 进入修 道院后,他从事最卑贱的工作,开关大门, 敲钟扫地, 清理房间,甚至在额富德城街 上逐门逐户乞食,期望修道士的刻苦生活 可以拯救他。 正是这位虔诚的天主教徒却在后来敢 于挑战教皇的权威,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在欧洲引起轩然大波。
独立于世俗政权之外的天主教会成为中央集权发 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把教会置于王权的控制之 下成为时代的要求,宗教改革开始。
宗教“异端”—早期欧洲的反封建斗争
阅读教材和下图, 了解宗教异端的概念,异端运动的表现和可 能有那些主张,并揭示异端运动的实质和作用
异端裁判所的一次公开审判托莱多 版画 罗马 1498年
教义 教会 组织
影 响
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的斗争 路德教派取得合法地位 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1.
对于宗教,路德就其实践来说,更多是 一个摧毁者,而加尔文则更多是一个建造者。
恩格斯所言:“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 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 要求。”
2、加尔文宗教改革----改革深入
1509年出生在法国努瓦营镇。他受 过良好的教育,在巴黎蒙泰居学院毕 业后到奥良尔大学攻读法律,也在布 尔日大学攻读过法律。正当加尔文年 仅八岁的时候,马丁·路德把自己的 “95条论纲”张贴在教堂大门上发动 了宗教改革运动。加尔文从小就成为 天主教徒,但在青年时期改信新教。 为了免受迫害,不久他离开巴黎。经 过一个时期的旅游生活后,就定居在 瑞士巴塞尔市。从此隐姓埋名,努力 钻研神学。1530年他二十七岁时发表 了他的最有名的著作《基督教原理》。 该书概括了新教的基本信仰,使他一 鸣惊人。
天主教神权统治
知识阶段总结
宗教“异端” 上 层 建 筑 宗教改革
经济基础
决定
(资本主义产生)
资产阶级成长中
西欧向近代过渡
民族国家的形成 欧洲社会的新变化要求变革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1、归纳宗教改革的原因和实质。 2、我们能否从新旧文明的冲突和欧洲近代化的
角度来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然呢?
3、封建时代中国皇权和教权的关系如何?为什么?
(一)合作探究: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在德国爆发?
阅读材料:
材料一 : 德国名义上是统一的“神圣罗马帝 国”,实际上长年处于四分五裂的诸侯割据,这使得 德国皇帝无法不依赖于教会的力量,同时由于神圣 罗马帝国大统一梦想是包含了意大利的,所以德国 皇帝必然要和教会合作,教会的力量非常强大。每 当罗马教会出现财政问题的时候,就会想方设法从 德国聚敛钱财,以至于德国被人们戏称为“教皇的 奶牛”。当时梵蒂冈计划建造一座新的圣彼得教堂, 于是在整个德国大量发行赎罪券。
加尔文
《基督教原理》 书影(英文版)
1536年,加尔文出版了 《基督教原理》一书。首次 发表时共有6个章节,后经 多次增补修订,至1559年第 4版时已成为4卷约80章的巨 著,各卷分别以圣父、圣子、 圣灵等的教会为题,全面阐 述了卡尔文的改革派神学思 想。这本书对近现代基督教 以及近现代欧美思想的发展 有着重要影响。
德意志伟大宗教改 革家,开创德意志 近代历史新纪元, 学识渊博,坚强的 毅力和非凡的胆魄
材料五:
兜售“赎罪券”
天主教宣扬:购买“赎罪券”的人,当钱币落 到赎罪钱柜“叮当”作响时,死者的灵魂就立刻被 送到了天堂。
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的原因
1)经济因素: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国 家统一,天主教会阻挠德国统一。 2)政治因素:德国各阶层对教会普遍不满,为实 现统一也需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 3)现实因素:德国每年要向罗马教廷交纳大量 苛捐杂税,德国成为“教皇的奶牛”。 4)思想因素:人文主义的熏陶。 5)导火线:“赎罪券”的兜售 6)路德立志改革(主观)
根本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产生,封建统治和教会阻碍其发展。
主张
1.主张:否定正统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 2.主张:信徒和上帝之间不需要教会和教士
3.主张: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 实质: 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教会的矛盾斗争 ①挑战了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影响 ②市民阶层(资产阶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和反封建、 反教会的反映 ③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到来
路德从钻研《圣经》 中悟出了 “ 信仰耶稣即 可得救 ” 的道理。具体 说,第一,人要想自 己的灵魂得救,要依靠 个人的虔诚的信仰,而 不需要教会神职人员的 干预。第二,信仰的惟 一依据是《圣经》,而 不是天主教会一手制定 马丁· 路德 的神学。这就是 “ 因信 称义”。它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
宗教改革顺应了人民和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需要(群众基础)
社会 背景 和原 因 马丁· 主要 路德 内容 宗教 改革
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阻碍经济发展(根本原因) 罗马教廷的政治控制、经济搜刮 (主要原因) 马丁·路德立志改革 (主观原因) 教皇兜售赎罪券,路德发表“论纲”(直接原因) 理论基础——因信称义 《圣经》是唯一的权威 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高于教权 并支配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 冲击 天主 教会
“因信称义”
“因信称义”的实质
马丁·路德观点与人文主义思想有 什么关系?
路德新教容许个人在教义解释上有 更大的自由,蕴含着自由主义和个人主 义因素,带有资产阶级倾向。
(三):阅读材料并结合背景和改革主张探讨路德宗 教改革的实质
“赎罪券能并且仅仅能免除教会的惩罚;教会能免除教会所加的惩罚,不能 免除上帝所加的惩罚” “赎罪券绝不能赦免罪过;教皇本人无权作此赦免;赦免罪过之权属于上帝” “赎罪券不能赦免上帝对罪过的惩罚;那种权力也仅仅属于上帝自己” “真正悔改的基督徒勿须赎罪券就得到上帝的赦免;不许要用赎罪券,基督 要求每一个人做这种真正的悔改.” --------《九十五条论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