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七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威海市七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
1. (15分) (2017八下·单县月考) 品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在一个漫卷风沙的日子,我爬上了山西应县木塔,那还是两年前的四月。
站在巍峨的古塔里面,我很自然地想到当年前来勘察这座千年木塔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一行。
一九三三年到一九九三年,正好整整六十年。
黯淡灯光下,陡立的木梯依然昏暗。
我缓慢地向上爬,每上一层,便走到栏杆前环望四周。
每上一层,风就愈加猛烈,人几乎站立不住,只有牢牢抓住栏杆,才不会被风刮飞。
塔下的应县县城,是否还是当年梁思成看到的样子,我无法得知——想必早已大大改观。
木塔耸立,雄伟而壮观,经历半个世纪风风雨雨之后,斯物犹在,真是难得而幸运的事。
怀着这样的心情,根据自己曾经读过的关于林徽因梁思成的资料,根据所见过的他们那次山西之行的照片,我想象着当年。
想象梁思成如何打着电筒爬行在灰尘掩埋的柱梁之间;想象着他们为发现一个千年古塔、为他们的古代建筑研究获得一个珍贵例证而如何的惊奇和兴奋。
我想到了当年陪同梁思成勘探木塔的年轻学者莫宗江先生后来的回忆:他们爬到了塔顶,但塔刹还有十多米高,除了几根铁索外,没有任何可供攀援的东西。
他们必须爬上去,才能完成整个木塔的测绘。
那天,风呼呼地刮着,也让他们有一种会被刮飞的感觉。
梁思成第一个抓住铁索,两腿悬空地往刹尖攀援。
他攀上去后,其他几个年轻人也一一上去,终于将塔刹的各部尺寸、做法测绘下来。
那时,他顾不上九百多年历史的古塔木板已经枯朽,也未想铁索是否锈蚀或断裂。
他就那么毫无顾忌地攀援。
大风中,他摇摆着身躯。
木塔建成之后,能够把它当作文化遗产看待,能够以全新的眼光打量它,梁思成肯定是历史第一人。
(1)
选文中哪些语句交代了作者自己登塔时的天气情况,用波浪线划出来,并说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2)
品味下列划线词语,说说它们用得是否贴切,为什么?
①黯淡灯光下,陡立的木梯依然昏暗。
②想象如何打着电筒爬行在灰尘掩埋的柱梁之间。
(3)
选文最后一段说“……梁思成肯定是历史第一人”,你认为这一判断是否武断,为什么?
2. (25分) (2018九下·滨城开学考)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回家
丁立梅
父亲生日的这一天,我买了蛋糕和礼物回家。
父亲很有些意外,他根本没想到我能记着他的生日。
他高兴得手足无措,在家门口转来转去,一会儿弯腰扶扶
倚在墙边的扫帚,一会儿去赶来凑热闹的鸡。
我把买给他的礼物——一件外套拿出来,让他穿上试试,他不好意思起来,装作不在意地说:“不就是个闲生日嘛,买什么衣裳。
”
我说:“爸,闲生日也要过,以后每年我都会给你过。
”心下却黯然,父亲都72岁了,又有几个生日好过?
父亲却满足得“呵呵”笑起来。
我看到他浑浊的眼里有亮亮的东西闪现,我的举手之劳,一定在他心里掀起了波澜。
我和母亲在厨房里做饭,就听到他在外面大着嗓门不厌其烦地告诉邻居二爹:“我家的二丫头特地请假回来给我过生日。
不就是个闲生日嘛,还给我又买衣裳又买蛋糕的。
”
母亲不屑,说:“你爸就爱吹牛。
”母亲的脸上,却堆满笑意——母亲也是欢喜的。
饭桌上,不胜酒力的父亲喝多了,他颠三倒四地叨叨:“我真幸福啊!”
我笑看可爱的老父亲,心里惭愧,从前的日子,我疏忽父母太多。
好在还有当下的日子,我可以弥补。
出门去,微风轻拂。
午后的村庄,安静得很像一捧流水,只剩下老人和孩子了——其实,孩子也没见着几个。
只有几只狗,像主人似的,满村庄溜达,不时吠上一两声。
我以为,它们是寂寞了。
我去田间转悠。
这里,那里,都曾留有我少年时的光阴。
我在地里挑过猪草、羊草,掰过玉米,拾过棉花。
我熟悉很多植物:车前子、牛耳朵、婆婆纳、黄花菜、苜蓿、葛蒲和苦艾。
一蓬一蓬的苇花,在风中起舞,它们让我的目光在上面逗留了很久。
一个妇人在沟边锄草,身子都快躬到地上去了。
她头上花头巾的一角被风撩起,露出里面灰白的发来——竟是那么的老!记忆中,她辫一根乌黑的长辫子,健壮结实,挑着担子也能健步如飞。
我站定看她,她也看我,许久,她“哎呀”一声:“这不是梅吗?”
我看着她笑,在心里找着话。
说点什么好呢?我没找着。
她大概也找不着要说的话,就从地里拔一棵白萝卜给我,说:“没有空心呢。
”我接过,摘了路边的蚕豆叶子擦了擦,“咔嚓”咬了两口——小时候,我都是这么干的。
我们一村的人,也都是这么干的。
她呵呵笑起来,很开心的样子。
“你真孝顺啊!”她终于又说一句。
我赧颜,又有些伤感。
我听说过她的两个儿子。
一个远去云南,做了人家的上门女婿;一个常年在外打工,极少回家。
地里的荠菜花开得星星点点,奔放灿烂是春天的事。
麦苗儿却绿油油的,让人忍不住想揪一把吃。
望见麦田中的坟,这儿一座,那儿一座。
那里住着我熟悉的村人。
我祖父祖母的坟也在,隔着不远的距离,我在心里向他们致敬。
有他们在,村庄便永远在。
【注】迤逦(yǐ lǐ):曲折连绵。
鼋(yuán):鼋鱼,爬行动物,外形像鳖,生活在水中。
(1)文章第⑥段中,父亲颠三倒四地叨叨:“我真幸福啊!”请简要概括父亲的幸福体现在哪里?
(2)面对父亲的高兴、欢喜,我为什么“黯然”、“惭愧”?
(3)赏析文章第⑧段划线的句子。
只有几只狗,主人似的,满村庄溜达,不时吠上一两声。
(4)联系上下文,体会下面句子流露了“她”(妇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你真孝顺啊!”她终于又说一句。
(5)文章题目若改成“父亲的生日”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0分)
3. (20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大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桑竹之属:②阡陌交通:
③便要还家:④怡然自乐: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3)
文中桃花源的美好和谐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4)
盛世少有隐者。
面对当时的社会,作者在不苟且、不同流、难释怀的复杂情感下,隐居山林并描绘出亦真亦幻的“桃花源”。
请你说说作者创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三、名著导读 (共1题;共8分)
4. (8分)(2017·杭州模拟) 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每一种经典都能开启我们思维的大门。
在清代作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________》中,范进中举喜极而疯,让我们思考科举的优劣和世态的炎凉;当鲁迅《故乡》中________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地叫道“老爷!……”时,我们怎能不去参悟其中产生“厚障壁”的原因;________在《红楼梦》里香菱身世坎坷,却依然苦心学诗,如痴如醉,让我们感慨不已。
(2)
根据名著,回答下列问题。
人的一生难免会有挫折与磨难,只有从容面对,努力抗争,才能获得新生。
下面哪个人物可以作为讨论的论据?请选择其中一个恰当的人物,结合具体事例简述这一感悟。
A.林冲B.简·爱C.格列佛
四、默写 (共1题;共9分)
5. (9分) (2016七下·临泽期中) 默写填空。
①________ ,此头须向国门悬。
②________ ,家祭无忘告乃翁。
③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
④杜牧的《江南春绝句》中借古讽今的诗句是________ , ________。
⑤根据自己的积累,分别写出一句描写春风、春雨、春花、春草的古诗。
春风:________。
春雨:________。
春花:________。
春草:________。
五、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
6. (15分)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国家大力提倡在中小学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增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
我市每年初中生的体育中考也充分地体现了人民大众对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关注。
但很多青少年对体育运动的重视不够,方法不当,认识浅薄。
于是,我校决定开展以“我与体育锻炼”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活动的组织工作。
(1)
请你就“中学生体育运动现状”的问卷设计一个问题。
(2)
如图,在“体育锻炼的科学性认识”的调查中呈现出下列情况,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调查的结果。
体育锻炼的科学性认识调查表
(3)
在训练体育中考的长跑项目时,你的好朋友小明不听老师和同学的劝告,不做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就想去长跑,这时你拉住了他,对他说:“”。
六、作文 (共1题;共5分)
7. (5分)那一刻,我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七、其他 (共1题;共4分)
8. (4分)(2015·宜昌) 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给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高柳夹堤,土ɡāo________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________。
(选自《满井游记》)
②dài________玉道:“可领略________了些滋味没有?”
(选自《香菱学诗》)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
1-1、
1-2、
1-3、
2-1、
2-2、
2-3、
2-4、
2-5、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0分)
3-1、
3-2、
3-3、
3-4、
三、名著导读 (共1题;共8分)
4-1、
4-2、
四、默写 (共1题;共9分)
5-1、
五、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
6-1、
6-2、
6-3、
六、作文 (共1题;共5分)
7-1、
七、其他 (共1题;共4分)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