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说课(精选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说课(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说课第【1】篇〗
一、教材分析
《荷花》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课,是一篇写景记叙文,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像的事,赞美了荷花的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

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要充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美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以上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
教学重难点:
感受荷花的美。

教具准备:
课件、荷花的贴画。

教法: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主要教法:
1、图文对照法;“图”是客观事物的描绘,“文”是语言文字对客观事物的记载,具体的画面内容,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本文利用《荷花》的课件帮助学生学词、学句、理解、想象。

2、以读代讲法。

“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学法:抓住重点词体会句子
三、教学过程设计
我是紧扣“美”字进行设计的:
(一)创设情境,感知美
一堂好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俗话所说“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我在设计《荷花》一课导入时用课件播放采莲的录像,让学生谈有关荷花的知识和观看荷花图后的感受,师生交流后揭题板书。

如此激趣的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趣,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二)自主探究,寻找美
让学生初读课文,谈读后的感受,使学生整体感知荷花的美,然后再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荷花美的句子,反复诵读,并让学生相互间交流读后的感受。

(三)汇报交流,体验美
学生们通过上述两个环节,对文章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定会产生一定的疑惑,这时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句子,在读中理解,并展示,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荷花的美。

然后有滋有味地读出美。

如教学写荷叶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写荷叶特点的词语“挨挨挤挤”,通过看图指导有感情读,想象一池荷叶长势之美,并教给学生这一学习的方法。

而“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中冒出来”这一句紧紧抓住“冒”字进行引导。

让学生理解:怎样的长才能叫冒?给“冒”换个词,再让学生说说“白荷花冒出来仿佛是想干什么”?紧接着又抓住“冒”练习有感情朗读。

荷花三种姿态的句子教学时分三步走:(1)让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
(2)图文对照,让学生感受荷花的美;
(3)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读出美?”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评读、边读边作手势。

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象相应画面。

在感受了、体会了、读出了荷花的美后,教师还准备了贴画,要求他们在黑板上贴出荷花的美。

(四)含情诵读,释放美
在第二段读出美的基础上,第三、四段使美感进一步深化。

学生饱含激情,齐读第三段,教师配乐范读第四段,学生闭眼边听边想象仿佛看到的画面,接下来课件展示动画,让学生想象说出似乎听见的语言。

(五)整体回顾,欣赏美
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欣赏优美的画面,尝试自己介绍荷花的美。

(六)拓展延伸,深化美
展示满池荷花,让学生面对大自然描绘的美丽画卷,说出此时最想说的话,接下来出示一幅带民族音乐的配图古诗,让学生在课后借助工具书去理解、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从欣赏感受到荷花的美,延伸到对大自然的爱,让学生的感情进一步得到升华。

四、板书设计
板书是微型的教案,我的板书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以直观形象的贴画和一个“美”字组成,让荷花的美再现在学生面前。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说课第【2】篇〗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

在这一节课中,郭老师执教时最大的特点是训练了学生的语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中:
1、媒体激趣,触发语感。

叶老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

课堂伊始,郭教师在板书课题后,伴随着美妙的旋律,出示了一组静态的荷花及动态的池塘荷色,并引导学生或词或句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既迅速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又激起了他们亲近文本的欲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让学生快速地进入课堂教学中来。

2、充分诵读,领悟语感。

叶圣陶先生一向重视语文中的美读,他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

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依我的理解,美读就是读者将作者文中当时的情感还原出来。

要到位地还原,就要读者沉入文中,体会文意,与作者的心灵相通。

郭老师的课中,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字嚼句,反复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习,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运用个别读、集体读、想象读、配乐读等形式,实现了预定的训练目的。

在课堂上,通过多层次、多坡度的多元诵读,以及通过对重点词语的解读,还原了语言形象,又通过教师适时的点拨,让学生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反馈了出来。

3、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作出多元的解读。

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指名读说)
生1: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师:你们从这个句子听出了什么?
生2:我觉得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

师:“冒”字还可以其它字吗?
生:(长、钻、伸、露、探、冲……)
师:体会一下,怎么样的长叫“冒”?
生:(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
教师在处理“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个句子上,应该是相当自然,引导得水到渠成的。

而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也是非常出色的。

听课过程中,我感觉到孩子们已经逐步掌握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他们对词句的品读和感悟有一定的深度,而且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尤其是对“挨挨挤挤”、“冒”等词的体会,让课堂实现了真正的“对话”。

并且,学生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充分地表现出来,使得课堂里时时出现精彩的诵读声,,给课堂带来了生机。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说课第【3】篇〗
一、教材分析:
《荷花》这篇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荷花盛开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

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老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

三、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语言。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荷花美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教学难点:
理解“我”看着荷花展开的美妙想象。

四、教法和学法:
根据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法、学法:本节课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美景。

引导学生在读中自悟、读中自得、读中展示。

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五、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的氛围中学习。

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

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激发兴趣、初识美
在这节课的开始,我播放了精美的荷花课件,以直观的画面美吸引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请学生观赏后说
感受,以荷花的美为主线展开教学。

二、理解课文、感悟美
学生自读描写荷花的重点段,找出自己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

我和学生共同讨论他们找出来的词句,体会“挨挨挤挤”在文中的意思及作用,感受“冒”字用得好,从而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

播放课件,欣赏荷花的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这些白荷花,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以后说了什么?领略到荷叶的多、荷花的千姿百态,让学生们带着美的感情,美美的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在课文第四段的教学中,我请同学们展开想象。

将自己想象成一朵荷花,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诵读课文,入情入境,受到美的熏陶。

三、拓展练习、表达美
新课标对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中提到:能写下感受和想象。

这节课上,优美的文章,精美的,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当我提到:看到这么美的荷花,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赞美时,学生们大胆的表达了对荷花的赞美,并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了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