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作文之校园作文的构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作文的构思
【篇一:作文的构思技巧】
作文的构思技巧
定义——写作思路、想法,即是怎样想的?
一、作文构思的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 角度巧妙
构思的精巧,常常表现在表现角度的巧妙。
苏轼曾在诗中说到“横看
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就是同一事物,我们从不同角
度观察,就会有不同的视觉效果。
越是常人不易想到的角度,越是
奇妙无穷。
故作文时,可选择的角度很多,然而从常人不易想到的
侧面甚至反面落笔,切入生活、表现生活,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
效果。
如《我的叔叔于勒》就是通过我――一个纯真的孩子的视角
来观察我的父母、叔叔、整个社会,从而揭露了这个人与人之间只
有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冷酷社会。
2. 思路独特
精巧的构思除了表现在角度的选择外,还表现在行文思路的独特上。
如《荔枝蜜》明明是颂扬蜜蜂和具有蜜峰精神的劳动者,然而开篇
却说不喜欢蜜蜂,之后又荡开一笔,写荔枝树、荔枝蜜,由香甜的
荔枝蜜引出酿造它的蜜蜂,对蜜蜂的感情也因此发生变化。
其行文
思路独特别致,收到的艺术效果自然不错。
独特的行文思路往往体
现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人物形象的设计上,以及人物的描绘等方面。
3. 情节起伏
“文似看山不喜平”,巧妙的构思还体现在情节的设臵上。
所谓情节,就是记叙文中人物的活动和一些生活事件的产生、发展和解决的全
过程。
在记叙文中,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都要在故事情节中刻画和
展示。
情节的设臵具体表现在:第一,设臵悬念。
文章情节必有高潮,没有高潮情节就没有起伏,就缺少波澜,就难以吸引读者;而
情节高潮需要组织,需要铺垫,靠什么来铺垫,就靠制造强烈的悬念,为高潮蓄势,它就好比把一条河拦腰堵上,堤坝上游必将积蓄
起更大的能量,这样开闸放水时才会形成更壮观的景象,达到预期
的效果。
第二,出人意料的结局。
结局即矛盾得到解决的阶段,结
局在文章结构上一般处在高潮之后,但也有一些作文,情节发展到
高潮就结束了,形成异峰突起、情节陵转的结局,给读者留下无尽
的回味。
第三,制造波澜。
一篇作文除了高潮、结局可写得起伏跌宕,其它部分情节应该组织起一些波澜,一波三折,从而增添作文
的意趣,也升华了作文的主题。
如《我叔叔于勒》开头渲染一家人
是那么急切的盼望于勒叔叔的归来,设臵了悬念,可当真正的于勒
出现在一家人面前时,结局出人意料――他们逃也使得离开了,情
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二、要掌握一定的作文构思技巧
1、引伸变异式构思。
“循规蹈矩”、一一对应地照题目的要求构思,
难免人云亦云、千篇一律。
机智的考生善于从题目中寻找“变异”点,在题目允许的范围内展示思维的个性。
有一考场作文题的“提示语”
中有一句是“优美动听的校园歌曲使人心旷神怡”,在备选的三个题
目中有一题是:“听,我真”。
不少考生在前一横线上填上具体的歌
曲名,思维流向单一,雷同卷甚多。
有位考生将“校园歌曲”作为变
异点,说那“飘洒缠绵”的春雨是一首没有乐谱的“校园歌曲”,于是
拟出《听雨,我真陶醉》这样的佳题,令人耳目一新。
文中,作者
说春雨“轻唱着挖空你的心思、道出你的惆怅、注释你的疑惑,使你
觉得自己仿佛已变成一滴雨、一棵树、一棵草、一束花、一撮泥土”,“我成长中的错误会在这柔和的歌唱中变得美丽”,“太多心思、太多
哀怨能在这春雨的浅吟中将它们逐一放飞”。
由于作者通过变异式构
思找到了适合自己抒发个性的切入口,所以能把听雨的陶醉说得引
人共鸣,不同凡响。
2、逆向反弹式构思。
反弹琵琶,逆向思维,往往会别有洞天,使你
的文章另辟蹊径,熠熠生辉。
有一考场作文题是:“以?关心?为题,
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很多考生都跳不
出“叙写?关心?者之美德,抒发被?关心?者之感激”这一范围,总是
从正面落笔,给人千人一面之感。
有位考生别出心裁,由众人对一
个百日小孩子起名的关心,引出一位被人漠视、歧视的老人(即小孩
的爷爷)的悲惨故事,家人对待小孩与老人的不同态度对比鲜明,反
映了具有社会意义的深刻主题。
文章的构思以“反”为主,以“正”衬“反”,以“反”写“正”,以老人的不被“关心”呼唤全社会对老人的关心,这种构思赋予了话题“关心”更深广的内容,发人思考,新人耳目。
3、标新立异式构思。
开放性文题往往在提示语中提供若干范围或范例,借以启发学生思维和构思。
一般考生只能“靠船下篙”,所写文
章难免选材和构思雷同,人云亦云。
思维灵活的考生则能避开由范
例引发的“第一构思”,把目光投向“另类”,以显示自己的创新才能。
有一考场作文题为“我发现”。
题目前有一段提示语:“只要我们留心
观察,用心体验,就会发现生活中许多有价值的东西。
如从一件寻
常小事中感悟出一个道理,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在与人交往中察觉到一份真诚┉┉”有位考生避开列举中涉及的“发现”对象――理、法、情,将“发现”的目光投向自我,拟题《我发现
了自己的理智》,把“发现”的内容锁定在别人很少涉及的意志、毅
力等另类范畴,叙写16岁的花季少年“我”面对“早恋”这道“难解的
人生题”终于以理智战胜自我的心理历程,新意迭出。
这就启示我们,如能摆脱趋同思维桎梏,采用另类式构思,往往能使文章闪耀出求
异和创新的亮色。
4、避实就虚式构思。
以实写实易,以虚写实难,但避实就虚、以虚
驭实往往能出新意。
有一考场作文题是: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当很多考生看到题目后不假思索地以具体实事演绎主题时,有
位考生却别具一种眼光,他没有把大部分文字用于实事的叙述,而
是以“色彩”为文题,以“绿色”、“白色”、“红色”为小标题,将“幸福”虚化为种种色彩,做到了以“虚”带“实”、“实”寓“虚”中,显示出以“虚”驭“实”、耐人寻味的哲理思考和欢快活泼的审美情趣。
读这种
运用“就虚式”构思的文章,顿觉一股清新睿智之风扑面而来。
5、创新答题式构思。
有一考场作文题要求以“对与错”为话题写一篇
文章,有位考生自拟题目《自证对与错》,除首尾简洁的环境描写外,文章主体部分由“已知”、“求证”、“证明”、“解答”这四部分组成,作者以这种求解几何证明题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罚抄500遍”的
认识,文章的主题――罚抄的“对与错”和拒绝罚抄而“与老师斗智”
的“对与错”,通过这一新颖别致的形式表现得轻松而幽默。
又有一
考场作文题要求以“幸福”为话题作文,有位考生以设问“幸福是什么”为文题,以孩子的发问“妈妈,?幸福?是什么呀”开篇,运用答题法
构思谋篇,主体部分一口气用了10处“幸福就是┅┅”这样的句子铺
排作答,例如“幸福就是小熊猫尝过了黄连的苦涩,又吃到蜜糖时咂
着嘴巴品呀品出的滋味”,“幸福就是雏燕展翼穿过鹅黄的柳梢剪出
一片春色后朝向母亲的回眸”等等,对“幸福”作出了新颖、形象、生动、立体、直觉的诠释,正是这种答题式的创新构思,为作者尽情
抒写对幸福的独特感悟提供了合适的舞台。
6、逻辑组接式构思。
组接式构思的特点是没有完整的事件,将不同
的时空场景作蒙太奇般的组接合成,形散神聚,结构呈现内在的严
谨性。
有一考场作文题要求以“发现”为话题作文,有位考生拟题
《发现美丽》,文章主体部分的四段分别以“春”、“夏”、“秋”、“冬”领起,又分别以“啊,美哉!”“啊,爽哉!”“啊,快哉!”“啊,乐哉!”作结,中间抒写作者对四季独特的审美感悟,构成镜头组接式结构,
可谓匠心独运。
文章结尾点出“人生的四季不也是一种需要不断发现
的美丽吗”,以此升华主题,这是在组接式场景叙写的基础上的合乎
逻辑的递进,使全文呈现出既整齐又跃动的结构特色。
7、对话谈心式构思。
这种构思的创意在于全文以第二人称“你”展开,运用与读者对话、谈心的形式进行叙写,给读者一种近距离的亲切感。
有位考生拟题《发现你自己》,文中用“你”作呼告达42处,按
照“发现你自己的人生坐标”、“发现你自己的奋斗动力”、“发现你自
己的兴趣爱好”这三个层次描述“发现自己”的审美内涵,新颖别致的
表达形式,一声声贴心的呼唤,激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8、分列小标题式构思。
恰当地运用小标题,能使文章线索清楚,层
次明晰,且呈现匀称醒目的外在结构之美。
有位考生以《读唐宋诗词,我真痴迷》为题,以“喜”、“怒”、“哀”、“乐”为小标题,分别
描述吟读“水光潋滟晴方好┅┅(苏轼)、“怒发冲冠,凭栏处┅┅”(岳飞)、“寻寻觅觅┅┅”(李清照)、“爆竹声中一岁除┅┅”(王安石)等四
首诗词后的情感起伏,揭示自己“痴迷”唐宋诗词的内在动因。
小标
题的运用,使作者的情感表达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
9、顺应时势法——反映人与社会之间,从个人的小事反映社会的大事。
例如:写我家的电脑能上网了,不是单纯写电脑能上网了这件事,而是写出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
又如写我家买了新汽车了,也不是单写买车这件事,而是要写出国家昌盛,人民富裕。
10、捕捉形象法——用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和细节描写
来塑造人物形象。
如通过写表哥的外貌等其他描写,写了表哥师范
毕业后不愿留在大城市,宁愿回家乡代课,表达了他热爱家乡、为
家乡做贡献的爱心。
又如老师在灯下批改作业,通过对老师的各种
描写
表达了老师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
11、内心独白法——通过自言自语来展现人物形象。
如写《我的爸爸》一文,主要通过你自己的话语来展现你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又如《自我介绍》,也是通过你自已的话语说出你的特点及其他。
12、误会构思法——引人入胜。
利用生活中发生的矛盾、误会来构思,塑造人物。
如:车上有一位穿着讲究的年青人,不给老人让座,
人们都说他,后来下车时才知他是一位残疾人。
又如:书店有人拿书,原来是大学生帮忙打工,误会解除,助人为乐。
13、彩线串珠法——以一件事为线索,贯穿全文。
例《一副眼镜》,这副老花眼镜是奶奶送给爸爸的,爸爸又送给我,在灯下批改作业,反映了一家三代热爱教育事业。
又如《我的十一岁》,以爷爷那年
的十一岁是如何过的,爸爸那年的十一岁是如何过的,人的十一岁
又是怎样过的,以十一岁为一颗珠子,贯穿全文,反映了人民生活
的变化。
14、对比构思法——(1)横向对比,让各种人物都在同一事件中“亮相”,以显示各自的性格。
(2)纵向对比,自己这个人物从小到
大的性格变化。
如:《送给老师的礼物》,不同的学生送给老师的
礼物不同,反映了人物的性格。
又如《我变了》一文,从我小时是
什么样子,到今天是个什么样子,说明自身变化,从一个不懂礼貌
变成一个懂礼貌的孩子。
15、触景生情法——描写外界景物以引起人们的情思,进而抒发自
己的感情。
(1)可以先写景后抒情。
(2)可以先抒情后写景。
(3)也可以边写景边抒情。
如《我的家乡》一文,通过写寿阳的景,来
抒发你对寿阳的感情,如写广场、超市门前、热闹的集市等。
又如《一件小事》,写自然景物,今天是一个雨天,那件事也是发生在
这样一个雨天……以雨天为背景来穿插这件事,抒发自己的感情。
16、移情构思法——把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本来不具有人的思想的“物”上去写。
如《小狗》,通过写小狗的外形、习性、特点等,表达自
己热爱小动物的感情。
又如写绿树、白杨树、青松等植物,表达自
己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17、分类构思法——对事物分类叙述,对道理分条陈述。
如《怪人
李二虎》,从名字怪、外貌怪、语言怪,行为怪四个方面来写。
又如《雨》,可以从四季的雨不同来写,春、夏、秋、冬四个方面。
18、因果构思法——说一件事的始末时,总是先说事情发生的原因,再说出结果。
如《学习与考试》,好好学习,才能考出好成绩。
不
认真学习,所以考不好。
又如: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充足、水分充足、气候土壤等方面,没有这些条件,植物就无法生长,有原因,
有结果。
19、片断组合法——根据主题需要,选择几个典型的、生动的人物
或事件、景物片断来写。
如《我的家乡北京》,北京景物太多了,
只写了三个重点的片断,天安门、故宫、颐和园的景物来写北京城
的风貌。
又如《好人李大大》,通过写他的一好、二好、三好三个片断来组织材料。
《瞧我这一家子》可以写爸爸一个片断,妈妈一个片断,姐姐一个片断,我一个片断。
20、对话构思法——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组织文章的结构。
如《我的星期天》,早上,妈妈叫我起床:“小玉,快起床了”。
我对妈妈说:“您快去休息一会吧!”“我不累。
”“今天我来做早饭”我又说。
又如《班长》班长常说:“要努力学习,要助人为乐。
”班长又对我们说:“老师病了,我们一同去看看吧。
”“这几天,老师不在,我们也要像老师在那样好好学习。
”
总之,“横看成岭侧成峰”,如果你调整视角,“横看”“侧”眺,那么奇岭异峰就会扑面而来,给你“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审美愉悦。
考场作文如同观山,只有当你用创新的眼光审视素材和构思谋篇时,你的文章才能出奇制胜,脱颖而出。
【篇二:作文构思】
信马不由缰
——“新材料作文的构思探讨”专题
理论指导篇1
(一)、要求写什么
(二)、准备怎么写
(三)、怎样写才好
理论指导篇2
一条主线,三个支撑点——一根藤,三个瓜
思路——框架、骨骼。
材料——新颖、典型、丰富,不是空口说白话;
语言——在理有据,饱含真情,“朴实中见华美”;
文字——书写、字数。
理论指导篇3
思维程序:
题目——材料——提示语—
—要求——题目
实例剖析篇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如果你稍加注意,你会发现现在的学生课桌凳上留有各式各样的不同笔迹,有的是格言警句,有的是影星大名,有的是即兴创作??对此,有人称之为“课桌文化”。
请就以上现象,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规定的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
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实例剖析篇2
例一标题:为中华腾飞而读书。
内容大意:我们要珍惜条件努力学
习文化科学知识,为中华腾飞而努力。
例二标题:素质教育呼吁减负。
内容大意:当前应试教育使学生不
堪重负,随时随地都要学习,素质教育中应让学生减负。
实例剖析篇3
例三标题:扭曲的心灵。
内容大意:①心灵的美不美是衡量人的标准;②爱潇洒不可在课桌、风景区等到处留名;③心灵扭曲不应该;
④但愿人人都有一个美的心灵。
例四标题:课桌的自述内容大意:①小树苗时主人培育我快乐地成长;②长大后被做成课桌;③起初同学很爱护我;④后来流行在我
身上刻字;⑤呼唤爱护我。
实例剖析篇4
例五标题:“课桌文化”面面观以横向分类为线索,把“课桌文化”分
为“自创型”、“抄袭型”、“无厘头型”三大类,并分别举例分析主人
的精神风貌。
例六标题:这是一种美丽的错以逻辑说理为线索,先提出产生“课
桌文化”现象,再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最后指出消除它的措施。
作文构思的基本方法
一、明文体,巧立言
意思是说,文章写成之后要审察其体制。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看所
选文体是否确是“因情”而成,二是看所写内容是否符合相关文体的
要求。
这是因为,“文章以体制为先”“文辞以体制为先”“文莫先于辨体”“凡为古文辞者,必先识古人大体,而文辞工拙又其次焉”(王运熙《文心雕龙探索》)。
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叙述一件具体的事情,并能通过这样的事情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态度,
应该选用记叙类文体;倘若对某个问题有独到的理性认识,逻辑思
维能力较强,则文体应该为阐述议论类。
譬如,同样是写《品味时尚》,有考生选择写记叙文:小时候,最时尚的发型是平头,那种
发型让人看起来精干、聪明??等我上初中时,平头、分头早已被时
尚辞退了,取而代之的是“毛毛头”??高三毕业照上我们班男生又全
是平头。
以时间为线索,叙写亲身经历之事,表达出对时尚的感悟。
有考生写议论文:
我们得了解时尚的本质,从而把握时尚,不被时尚甚至伪时尚牵着
鼻子走。
(观点)首先,要明确真正的时尚,不是自我标榜,不是奢侈,不是肤浅的张扬,而是一种内涵,一种美的内涵??其次,时尚不是
哗众取宠,不是标新立异,而是对美的理解??
理性的逻辑认知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辨,在说理中驱情成文。
因此,
着眼于整体的文章修改要以“情”为指向,记叙、议论抑或说明,皆
应因之而有所取舍与调整。
不同文体各有其特征,修改时要认真审视。
例如:
告别了懵懂无知的我们,似乎习惯了淡淡的悒郁,这缘于那令人窒
息的竞争压力,那日渐滋长的距离鸿沟,那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
社会??缘于太多太多的不如意、不称心,以至于我们总是感到抑郁,被浓重的黑色调蒙住了寻找阳光的眼睛。
生活需要明亮的色彩,所以我们要拾起被遗忘的亮点。
心中拥有阳光,感恩生活。
2006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黄舸,6岁时,被确诊为先天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据专家介绍,同类患者最长生
命记录仅为18岁。
黄舸的生命也许就要走到尽头,但是为了能亲自
对帮助过他的人说声谢谢,2003年,15岁的黄舸和父亲用一辆三轮
车开始了“感恩之旅”。
在全国寻访素未谋面的恩人。
父子俩走了80
多个城市,行程1.3万多千米,向30多位给他们寄过钱的恩人当面
道了谢。
黄舸说:“到好心人的家门口说声谢谢,送上一束鲜花表达
深深的谢意,是我最大的心愿。
”黄舸有一颗阳光般的心,如果离开
人世,他希望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给需要的人。
黄舸这位“阳光”少年,藏起眼泪,还给人们以光明和希望。
这是作文《拥有阳光》的前四段。
后面的几段以“心中拥有阳光,笑
对人生”领起,并详细叙写了邰丽华不因身体残疾而自暴自弃笑对生
活的故事。
这篇作文的最大问题是文体特征不明,开头像散文,但
主体部分的“心中拥有阳光,感恩生活”“心中拥有阳光,笑对人生”
这两个领起句之后接的是用以印证的事例,这又使文章像议论文。
将其修改为议论文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开头要亮出观点,将第二段文字删去,换为承接上文并揭示观
点的句子:“生活难道真的如此灰暗吗?生活难道真的缺少阳光吗?不,只要我们心中拥有阳光,在生命的旅途中一定能收获一路风景。
”
二是引领句要起到剖析论点的作用,宜改为“拥有阳光,能使生命更
加坚强”“拥有阳光,能使生命更加多彩”。
三是事例的叙述要缩减,只需概述不需详叙,并增加提挈分论点的
句子,如:“生命的意义不能用长短来衡量。
如果黄舸心中没有阳光,怎能藏起眼泪,给人们以光明和希望,使自己的生命更加坚强?”后
面的段落也应依此修改,这样文体特征就体现出来了。
二、善剪裁,巧谋篇
善良是博爱的体现。
它集诚信、仁厚、宽容于一身,并将其融合为
内敛的道德品质。
《论语》云:言必信,行必果。
说的是“信”。
这
正与时下提倡的建立诚信体制不谋而合。
有了“信”,社会秩序才得
到维护。
古语得饶人处且饶人,说的是“宽容”,有了宽容,人们才
得以和平相处。
反之,如果鄙弃了善良,那么心胸必将成为狭隘的
斗室,他人无法窥探,自己也会因过于计较而与他人疏远,久而久之,没有了善良,就如同失去了免疫系统的身体,会遭到无数病毒
的侵袭,
这将是何等惨痛的一幕啊!
从整段看,第一句应该是统摄全段的中心句,但后面的文字显然不
是谈“博爱”,而是在阐述善良是一种“道德品质”。
阐述与中心句的
游离使得这段文字毫无说服力。
对本段的修改其实很简单,只要将
中心句中的“博爱”改成“传统美德”即可,因为后面的阐述,条理还
是清楚的,正反论证的运用也恰当。
再例如:
世界很大,但是微小的事物构成了大千世界;社会很广,但往往是
平凡的举动组成宽容的社会。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这是屈原的感慨,是那个佞
臣当道社会的缩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是陶渊明的心声,离开纷争的官场,独自享受田园风光。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五柳
先生也许已经忘记了过去种种。
“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这是李白的壮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这是
鲁迅的豪言。
从日本到中国,从学医到从文,鲁迅用锋利的笔唤醒
麻木的民众。
抨击凶残的敌人。
这些诗句都是诗人心情的写照。
这
些诗句都是花,一花一世界。
这是一篇题为《一花一世界》的高考失误文的前半部分,第一段提
出观点,
第二段是论述。
失误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表达观点的第二个分句
过于笼统,应与第一句句意一致,可改为“社会很广,但往往是平凡
的人和事组成了不平凡的社会”;二是第二段不能达成“附辞会义,
总务纲领”的目的,却有“棼丝之乱”,与中心游离。
请看下面的调整:①一星火花,可以燎原;一粒灯光,可以驱散黑暗;一句良言,可
以在千万人心中生根发芽。
②“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的纵身一跃,唤醒了多少人心中的良知与责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大笔一挥,感召了多少欲以天下为己
任的俊杰;“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先生奋力呐喊,唤醒多少麻木的民众,激起了多少人的爱国热情??③这些平凡
的人是花,这些平凡的举动是花,这些美丽的诗句是花,一花一世界,平凡的人和事组成了不平凡的社会。
①用形象化的语言对“平凡之中孕育不平凡”的观点做生动的阐述,
既承接上文又勾连下文;②演绎这些普通、平凡的“良言”所具有的
独特感染力;③总
【篇三:作文构思】
作文构思
[题目设计]
美在我们的生活中
[构思提示]
“美”是无所不在的,有自然和谐之美,人伦道德之美,体育竞技之美,建筑雕塑之美等等。
题目要求所写的应该是社会生活方面的美。
这种美,在广播上可以听到,在报纸上可以看到,但更多的还是要
靠我们去观察,去发现。
在学校,在家庭,在工厂,在商店,在街道,在车上……总之,凡是有人群生活的地方,都有美的存在。
罗
丹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比如,下述生活镜头,都是
构思本题的生动材料。
(1)一位年轻母亲领着孩子挤上公共汽车,她本来想找近旁一位乘
客给孩子让个座位,突然想到德国小孩乘车是必须站着的,又改变
了主意。
她问孩子几岁了,孩子说5岁了。
她说:“5岁就是小大人,是男子汉。
男子汉是不需要别人照顾的,相反,应照顾别人。
”于是,这位男孩便挺挺的站立着,路经几站有人下车留下空位,他都让给
了别人。
(2)一位手牵孩子的父亲无意间从人行道上把一个啤酒瓶踢滚到马
路上。
只见这位父亲松开孩子的手,迅即将啤酒瓶拣起来,一直走
到五六十米外的垃圾桶外,将瓶子扔进去,这才回身领着孩子继续
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