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 7.3 印度说课稿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度》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
《印度》一节是人教版初中地理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中,南亚面积最大国家的案例教学。
由于印度在古代文明、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及人口增长等方面的地理特点与我国具有可比性,极具借鉴意义。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区域地理教学要重点突出能够说明地理问题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内容。
教材没有面面俱到的介绍印度,主要通过: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热带季风气候与劣势生产、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等三个方面集中反映当今印度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尤其突出现代人文地理特征。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学习日本、东南亚,初步具备了学习区域的能力,初步建立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本框架结构的知识学习体系。
结合学生已有的气候知识,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了这些知识和能力、方法之后再来学习印度就简单多了。
但缺乏对区域地理中应该要重点突出能够说明地理问题的学习经验;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空间概念和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学会分析归纳总结自然环境影响人文环境的因果关系。
同时由于地理内容有的问题很抽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图片、录像、“读一读”等材料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指导学生分析地图,主要采取看录像、提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抓住事物特征。
三、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某某、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4.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对照地图和课文,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
2.运用资料分析说出印度的人口特点及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3.运用资料分析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4.对照印度的水稻和小麦分布图、地形图、降水分布图,找出印度水稻、小麦分布与降水、地形的对应关系。
【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归纳印度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和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印度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进一步懂得人类必须自觉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通过印度实行“绿色革命”后初步扭转粮食不能自给状况的实例,懂得“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印度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和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六、教学策略
依据本节教材的特点,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启发教学法为主,适时补充各种图文资料,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布置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印度的各种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课堂上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注重合作探究法、图导图练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等学法指导,使学生通过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解决相关问题。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大家对《西游记》都不陌生吧?唐僧去西天取经,西天是指古代
的天竺,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印度,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访文明古国
──印度。
印度是我国西南面的邻国,与我国有较深的渊源,在我们的生活
中就有许多印度元素,请看以下图片,与印度有何联系呢?教师
多媒体展示:
资料:我们生活中的印度元素
结合你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你眼中的印度吧!
教师评价,并根据情况给予加分奖励。
交
流
自
己
课
前
搜
集
的
资
料
,
可
以
采
取
朗
读
文
字
资
料
营造浓厚的印
度民族文化氛
围,让学生了解
印度的风土人
情,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为本
节课的学习创
设一个良好的
情境。
印度的位置
读图说出印度的海陆
阿拉伯海孟加拉湾
位置和纬度位置?
找出印度主要的陆上邻国,
这些国家分别位于印度的哪
海陆位置:南临____
北靠大陆。
纬度位置:陆地大部分位于
半球位置:半球和
2.印度的邻国
对照课件,学生找出印度主要的邻国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印
学习新2.人口的数量变化及增长趋势
教师出示课件:
教师: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人口
吗?你预测一下印度会不会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呢?
教师出示课件:
印度人口以每年2000万的速度增长,根据联合国粮食组织推算,
到2040年,印度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要
的
邻
国
并
说
出
这
些
国
家
分
别
位
于
印
度
的
什
么
方
位。
观
看
图
片
感
受
印
度
人
口
之
多。
借助数据和图
表引导学生直
观认识印度人
口数量多、人口
增长快的国情
培养学生以发
展的眼光看问
题的思维方式,
在学习、讨论中
形成正确的人
口观和资源观。
课3.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教师出示课件:
教师评价后出示课件。
教师承转:印度面临如此之大的人口压力发展经济,依靠的是怎样的自然条件优势呢?
三、印度的自然环境与粮食生产
1.了解印度的地形
教师出示课件,学生读图回答问题。
找一找
印度有哪些主要地形区?
地形分布有什么特点?
北部:喜马拉雅山脉
中部:恒河平原
南部:德干高原
印度的地形
教师课件展示喜马拉雅山和恒河风光图片。
教师:印度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耕地面积广阔,土壤肥沃,有水源灌溉,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认识印度的气候特点,探究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1)读图认识印度的气候类型及特点
教师出示课件:大
胆
预
测
小
地形作为重要
的自然地理要
素之一,对印度
的气候及农业
生产起到一定
的影响,因此,
我把地形、气
候、农业放在一
起让学生学习。
印度的地形分
布及特点比较
简单,学生通过
读图就可以轻
松掌握。
喜马拉
雅山脉是世界
最高大的山脉,
而恒河是印度
的母亲河,所以
我给学生展示
图片并做简单
介绍。
让学生巩固“气
温曲线和降水
柱状图”的判读
方法,学会从地
图中获取信息、
分析归纳问题
的能力。
为这两幅“经
典”的图片设置
情境,目的是拉
近和学生的距
离,吸引学生的
注意,培养学生
的学习兴
趣。
学
习
新
课
学生读图回答,教师出示课件:
(2)探究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教师出示课件:同学们,请看这是印度女孩韦沙利的家,新年时她还是自己走路去学校,可六一儿童节过后,她爸爸每天划船接送她。
这是为什么呢?
师生共同探究季风的成因。
学生先分组讨论,然后抢答。
教师:这种气候给印度带来了什么影响?(出示课件)组
合
作
探
究
:
分
析
印
度
人
口
众
多
的
优
势
和
劣
势。
引导学生辩证
地分析印度气
候对农业生产
的有利影响和
不利影响,培养
学生辩证地看
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知道地
理要素之间是
相互联系的,培
养学生以联系
的眼光看问题
的思维能力,在
学习和讨论中
形成农业生产
应该因地制宜
发展的观点。
学习
新课讨论:印度水旱灾害频发,应采取什么措施治理?
3.探究印度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师课件展示:
教师:中印两国在经济发展上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农业贸易
发展空间巨大,接下来我们进一步了解印度农作物的分布规律,
以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出示课件:
读印度的地形分布图和降水量分布图,以及主要农作物分布
图,分析印度农作物的分布规律,以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读图及课本相关材料,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学
生
读
图
回
答
问
题
,
认
识
印
度
的
地
形
特
征。
读
图
认
识
印
度
的
气
候
类
型
及
特
点
通过归纳形成
知识系统。
学生对所学知
识及时反馈,教
师对教学效果
进行有效检查。
学习新课
总结系统
教师出示课件:
教师:印度
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而该国由于气候等原因,粮食生产不稳定,
印度该采取哪些措施保障粮食生产呢?
学生自主阅读材料,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出示课件:印度的“绿
色革命”
师生共同归纳本节所学,形成知识系统: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人口众多,增长速度快
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地理
位置
热带季风气候特点
水稻、小麦的分布与
地形和降水的关系
海陆位置
纬度位置
达标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流经印度重要的河流是()
A、印度河B、恒河
C、布拉马普特拉河D、湄公河
2、印度的雨季大多在()
A、1-6月B、6-12月
C、6-9月D、10-次年5月
3、对印度的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的是()
学
生
先
分
组
讨
论
,
然
后
抢
答。
学
生
以
小
组
为
单
位
,
读
图
及
课
本
相
关
材
料
让学生简单了
解印度的习俗
和主要城市,在
愉快地结束本
节课的学习的
同时,也希望印
度能给他们留
下深刻的印象,
让他们课后有
兴趣进一步去
了解它。
A B C D 高原面积广大,排水系统不畅 每逢夏季,印度河水量暴涨,)写出图中数字代表地理事
B________ 北部________平原,南部是_____高原。
水稻主要分布在印度的东北部和半岛沿海平原,这与地形、教师:最后,让我们一起欣赏印度优美的风光吧! 同时展示印度人文和自然景观的图片。
伴随优美的音乐和美轮美奂的画面,结束本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