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地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NERGY & ENVIRONMENT | 能源环保
图1雄安新区地热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示意图
雄安新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力图打造地热利用的“雄 安模式”,实施深部地热勘查,实现地地热资源开发规模化、 地热利用可持续性、开发技术先进性、空间配置优化性、能 源利用数字化、地热开发经济性、运行管理科学性7大特 征,打造地热利用全球样板。
雄安新区构造位置示意图如图 2所示。
通过对雄安新区深部钻探以及物探分析,基本查明雄安 新区地质结构。
对主要构造边界线进行重新刻画,雄安新区 内含1个三级构造冀中凹陷,6个四级构造,分别为廊固凹
图2雄安新区构造位置示意图
陷、牛驼镇凸起、保定断凹、高阳台凸、饶阳断凹、徐水凹 陷。
其中,容东片区位于廊固凹陷南部容城凸起东部。
雄 安新区区域内4000m 以浅可开采热储层共有四个,分别为 1200~1600m 新近系馆陶组孔隙热储、2000~3000m 寒武系热 储(崮山组、馒头组)、800~4000m 蓟县系热储(雾迷山组、 高于庄组)以及1800~4000m 长城系热储(大红峪组)。
基于区域地球物理场,构建雄安新区古潜山形态。
针对
容城断凸、牛驼镇凸起构造单元,共布设10 口深部地热钻 探孔对重力场进行控制分析,结果表明,布格重力异常高值 区,分别对应了容城断凸、牛驼镇凸起构造单元。
雄安新 区下伏磁性较强的火成变质岩系构成的基岩凸起引起航磁异 常,在容城县东南部、安新县西北部以及雄县南部地区,形
成航磁高值区。
在一定程度上,对不同时期的古岩溶地貌进 行了恢复,古岩溶地貌显示容城凸起风化剥蚀强于牛驼镇凸 起,容城凸起印支期开始就处于凸起中心,遭受风化作用强,
摘要:雄安新区是我国中东部地热资源开犮利用条件最好的地区,具有储量大、埋藏深度追中、温度高、水质优、易回灌等特 点。
通过实施深部地热勘查,科学开发水热型地热资源,优化开采布局,提升雄安新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程度。
科学、全面 开发薊县系热储,探索深部长城系热储作为未来开发的第二空间。
建立“地热+电能+燃气+太阳能”多能互补的智慧功能系 统,提升能源供应系统的安全性和使用效率,打造地热利用全球样板。
关键词:雄安新区:地热开犮;持续利用
I
雄安新区地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文/张汉雄
雄安新区建设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 点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落实安全、绿色、
高效的能源发展战略。
1.雄安新区地热地质概况
雄安新区是我国中东部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条件最好的地 区,位于冀中坳陷中部凸起区,平面上分为容城、高阳和雄 县3个地热田,地热田面积覆盖新区80%以上,具有储量大、埋藏深度适中、温度高、水质优、易回灌的特点。
雄安新区 地热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示意图如图1所示。
雄安新区地热资源综合利用
地热资《*a
地热s 电
人口聚集区地热资*«合利用
2021年第3期中国岛新科技
147
能源环保| E N E R G Y &E N V I R O N M E N T
雾迷山组全区均有减薄。
2.雄安新区地热资源分布条件
从地热资源垂向分布方面进行分类,可将雄安新区地 热资源分为0~200m浅层地热能、200-1000m浅层热水层(砂岩)、1000~3000m深层第一热储层(碳酸盐岩)、3000~5000m深层第二热储层(碳酸盐岩)。
浅层地热层地 热资源分布广、适宜性好、适合在区域上推广,200m以浅 为粘土砂土互层,换热能力强,全区浅层地热能可满足约1亿m2建筑物供暖制冷需要;浅层热水层(砂岩)地热资源 水温不高、不易回灌,不适合大规模运用;深层第一热储层 (碳酸盐岩)地热资源温度高、水量大,适合集中供暖与综 合利用:深层第二热储层(碳酸盐岩)地热资源温度高,但 是潜力不明需要进一步探测。
雄安新区地热资源主要以水热型地热资源为主,4000m 以浅主要热储层为新近系馆陶组孔隙热储、蓟县系雾迷山组 热储、蓟县系高于庄组热储。
馆陶组热储分布广,水量大,水 温低,在新区北部缺失,整体埋深在1000~2200m,水温一般 4(T C~7(TC,涌水量 60~80m3/h,单位涌水量 0.95~2.6m3/h.m。
热水矿化度在0.7~3.5g/L之间。
寒武系热储层分布少,水量小,容城西部深部寒武系地层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单位涌水量0.35 mVlvm。
寒武系热储层具有水温较高、水质优、水量 小的特点,适合地热梯级利用。
蓟县系热储是雄安新区的主力热储层,具有热储空间展 布、孔隙度发育较高、热储开发潜力大、热储回灌能力强的 特点。
蓟县为区域主要的热储层,分为雾迷山组和高于庄组,全区均有分布,浅埋区主要分布于牛驼镇凸起、容城凸起和 高阳台凸上,呈北东向连续分布。
岩性主要为白云岩、燧石 条带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等,岩溶裂隙发育,连通性好。
蓟 县系顶部400m为高孔隙度发育区,以雄安地热钻探D13井 为例,上部缺失雾迷山组的蓟县系地层,高于庄组储层段平 均孔隙度同样超过7%,为高产能热储层段。
深部长城系热储是未来开发的第二空间。
长城系热储在 工作区均有分布,主要为大红峪组含燧石白云岩、玄武岩 等。
根据雄安新区地热钻探D13井测井及试验数据,长城 系地层出水温度6PC,储层平均裂隙率2%~8%,单位涌水 量2.2~3.148 mVh'm,可以作为未来的潜力开发地层。
依据区块内地热水回灌率超过90%; 10年地下水水位 下降小于5m;单井地下水位不低于150m:开采井100年水 温下降小于21:四个评测标。
利用解析法以及数值法对雄安新区地热资源进行了进一步评价。
结果表明,在有效热储厚 度达到100m时,利用“两抽一灌” “三抽两灌”的采灌模式,可实现采灌均衡的地热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
雄安新区地 热流体可开采热量折合标煤346万U
3.雄安新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建议
雄安新区地热资源开发初具规模,但利用粗放。
目前全 区内己有地热井(包括开采井、回灌井)330 口,目前开发 利用的地热井234 口,未开发井% 口。
应加强与地下空间 开发利用规划统筹协调,积极推广应用地源热泵供暖制冷。
推广浅层地热能用于公共建筑、大型商业建筑和小型单体建 筑供暖制冷;充分利用生态用地地下空间,并与建设用地地 下空间开发统筹协调,通过合理布局,实现公共建筑夏季制 冷冬季供暖。
科学开发水热型地热资源,优化开采布局。
发挥浅层地 热能供暖制冷作用,核心区范围面积共192 km2,均为适宜 性好区和适宜性中区。
严格限制砂岩热储的开发,鼓励碳酸 盐岩热储的区块化集中采灌。
禁止地热水的直接外排,提倡 采用“取热不取水、全封闭回灌”的国际先进技术工艺实现 地热清洁开发。
确定地热区块。
根据区域内主要断裂分布、热储层埋藏条件以及空间规划布局,将每个地热田按照地热 禀赋条件划分区块;单个区块采用集中采灌模式,结合承压 水流动态,采灌井布局按照上游采、下游灌模式进行分布。
运用自动数据采集与传输、大数据、云平台等数据化技术,建立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水质、岩土体温度、水位、水温、水量及地质环境灾害的地热资源信息监测及预报预警 系统。
雄安新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目前己全面开展,针对地热 资源特点,打造多能互补的智慧供能系统。
充分发挥地热资 源可调节、易储存的优势,构建以地热能为基础的多能互补 弹性供应系统。
各地热区块分别建立能源站供能系统,各集 中式能源站之间通过热力管网互联互通,实现站与站之间的 能源调配、互为备用和补充,保障用能安全。
以“地热+电能+燃气+太阳能’’为模式,以用户为中心,坚持采灌均衡、深浅联用、清洁高效、永续开发,按需供能,提升能源供应 系统的安全性和使用效率,打造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智慧供 应体系全球样板。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148»中国高新科技202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