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江大坝小黑杨护堤林空气负离子浓度观测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齐哈尔市嫩江城防大坝全长90km,在城防大坝迎水面及背水面全面营造“防浪林”和“护堤林”,在坝顶平均宽度40m内营造“风景防护林”。
嫩江大坝现有绿化树木13万株左右,形成了一道绿色长城,既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浪消能的生态屏障,也是滞纳尘土、净化空气、固碳释氧的天然氧吧。
1试验地区概况
嫩江大坝小黑杨护堤林主要组成树种有乔木树种小黑杨和灌木树种沙棘、胡枝子、红瑞木等。
嫩江大坝栽植的小黑杨是黑龙江省防护林研究所于80年代培育出的杨树优良品种,具有生长快、抗逆性强、木材材质好等优良特性。
在黑龙江省农田防护林建设及城乡绿化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利用乔木树种小黑杨及灌木树种沙棘、胡枝子、红瑞木等营造的护堤护岸林,不仅水土保持效果明显,冬季观景绿中透红,在白雪的映衬下,更是嫩江江岸一道风景。
乔木树种小黑杨树龄17年,平均树高为8m,平均胸径为13cm。
沙棘、胡枝子、红瑞木平均树高为2.2m,平均胸径为2.4cm。
2观测研究方法
2.1观测仪器。
对嫩江大坝小黑杨护堤林进行观测选择的仪器是美国产AIC-2M型负离子测试仪。
2.2观测方法
2.2.1固定观测点选取。
在嫩江大坝小黑杨护堤林内,选择2个固定观测点。
用事先准备好的木桩固定在2个观测点处,2个观测点之间的距离为3m。
2.2.2观测时间与观测数据记录。
观测时间为2016年5月、6月、7月、8月、9月,每月选择无风晴朗的一天作为观测日。
在观测日的8:00、10:00、14:00、18:00观测负离子浓度。
每次观测时,将负离子观测仪器及温度湿度计固定在专用的2个三脚架上,三脚架的中心点对准固定好的木桩观测点。
2名观测人员各操作1台仪器,首先把仪器调整为水平状态,在没有明显的瞬间风时同时开机。
把仪器读数调零后,打开仪器风扇,过10s左右开始记录数据。
观测人员随机记录15个空气负离子及正离子浓度数据,以15个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本次观测的有效数据。
同时记录本次观测的空气温度及湿度。
3研究结果与分析
嫩江大坝小黑杨护堤林空气正、负离子浓度观测数值见表1。
3.1空气负离子浓度月变化规律。
由表1可知,5月份嫩江大坝小黑杨护堤林空气负离子浓度为850个/cm3,6月份为990个/cm3,7月份为1020个/cm3,8月份为1120个/cm3,9月份为1260个/cm3。
可见9月份小黑杨护堤林空气负离子浓度达到峰值,为1260个/cm3,此浓度对人体健康有利。
3.2嫩江大坝小黑杨护堤林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规律。
从表1可知,早8:00嫩江大坝小黑杨护堤林空气负离子浓度为1200个/cm3,10:00为970个/cm3,14:00为740个/cm3,18:00为1270个/cm3。
可见嫩江大坝小黑杨护堤林早晨和晚上空气负离子浓度较高,此时段适宜人们进行锻炼。
3.3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环境因子具有相关性。
据调查,森林中有溪流及瀑布的地方空气负离子浓度显著增高,乔木、灌木、草本组成的复层林负离子浓度高于单层林,单层林高于草地,草地高于空地。
嫩江大坝空气负离子浓度较高,首先得益于嫩江是流动的水体,其次与嫩江沿岸乔灌草混交型护堤护岸林有关。
流动的水体增加了释放负电荷的几率,乔灌草混交型护堤护岸林通过光合作用,提供了洁净的氧气,从而增加了空气中的负离子浓度。
4结论与讨论
4.15月份嫩江大坝小黑杨护堤林空气负离子浓度为850个/cm3,6月份为990个/cm3,7月份为1020个/cm3,8月份为1120个/cm3,9月份为1260个/cm3。
可见9月份小黑杨护堤林空气负离子浓度达到峰值,为1260个/cm3,对人体健康有利。
4.2嫩江大坝小黑杨护堤林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规律。
早8:00嫩江大坝小黑杨护堤林空气负离子浓度为1200个/cm3,10:00为970个/cm3,14:00为740个/cm3,18:00为1270个/cm3。
可见嫩江大坝小黑杨护堤林早晨和晚上空气负离子浓度较高。
嫩江大坝小黑杨护堤林空气负离子浓度观测研究
胡云峰1李峰2王红梅2
(1宁安市江东林场黑龙江宁安157400;
2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
表1嫩江大坝小黑杨护堤林空气正负离子浓度表(单位:伊103个/cm3)
5月6月7月8月9月平均
时间
-+-+-+-+-+-+
8:00 10:00 14:00 18:00平均值0.96
0.68
0.73
1.04
0.85
0.87
0.91
0.38
1.11
0.82
1.21
0.92
0.67
1.17
0.99
0.99
0.84
0.55
1.02
0.85
1.34
0.83
0.62
1.27
1.02
1.41
0.97
0.77
0.94
1.02
1.14
1.16
0.75
1.42
1.12
1.32
0.88
0.67
0.82
0.92
1.37
1.27
0.94
1.44
1.26
1.17
0.78
0.58
1.08
0.72
1.20
0.97
0.74
1.27
1.05
1.15
0.88
0.59
0.99
0.90
试验研究现代农村科技2021年第4期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