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20年(春秋版)高二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II)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2020年(春秋版)高二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48分)
1. (2分) (2019高一上·翁牛特旗期中) 汉武帝时《出界律》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诸侯国)界。

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A . 强化君主专制
B . 加强思想控制
C . 规范诸侯王行为
D . 加强中央集权
2. (2分) (2017高三上·湖南月考)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某一时期同类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 . 先秦时期各诸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 . 秦国商鞅颁布“重农抑商”的政策
D .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商业经济的发展
3. (2分) (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 “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

(但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浚削(剥削)之余,市腾踊(积压)之料。

”材料反映出影响新经济发展的因素是()
A . 自然经济占主导
B . 封建制度的落后
C . 机户们不守信用
D . 地方官府的勒索
4. (2分) (2019高一上·武胜期中) “俄人侵占黑龙江,北地形势日迫。

兹复窥吾西陲,蓄谋既久,发机又速,不能不急为之备。

”最有可能发表此言论的人是()
A . 李鸿章
B . 左宗棠
C . 康有为
D . 孙中山
5. (2分) 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

”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A . 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带有爱国的性质
B . 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 . 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D . 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6. (2分)(2019·湖北模拟) 1872年,李鸿章支出一些官款作为启动资金,谕令候补知府朱其昂招集商股,购置轮船,设立轮船招商局。

可是,入股者不多,资金缺乏,李鸿章只得向招商局注入大量官款,实行官督商办。

李鸿章将这种体制概括为“商为承办,官为维持。

”这一体制()
A . 使洋务企业垄断中国航运业
B . 增强了与外轮公司竞争力量
C . 保障私人投资者的经济利益
D . 明晰了民用工业的产权归属
7. (2分)河北无极(无极,地名)有歌谣唱道:“大脚好,大脚乐,去操作,多快活,又不裹来又不缠,又不疼痛又省钱。

”中国政府颁布废止缠足的法令最早是在()
A . 太平天国时期
B . 戊戌变法时期
C . 辛亥革命后
D . 新中国成立后
8. (2分) (2017高二下·怀仁期中)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

这次“反思”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
A . 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B . 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
C . 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D . 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9. (2分) (2018高一上·太仆寺旗期末) 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障碍。

在扫除这一障碍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事件包括()
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
②尼克松总统访华
③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④邓小平访问美国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10. (2分)中共最早提出工业化是在()
A .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 . 中共八大
C . 中共七大
D . 七届二中全会
11. (2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改变了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②产品的分配形式③生产组织形式④城乡劳动力结构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
C . ②③④
D . ②④
12. (2分)(2016·山西模拟) 美国罗斯幅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找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据此不能得出()
A . 美国借鉴了计划经济,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B . 通过改革,美国和中国的经济管理模式趋向一致
C . 中国借鉴了市场经济,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 美国和中国通过社会治理模式的改革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13. (2分)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史学界对于李鸿章的评价多是“投降卖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史学界开始承认李鸿章对于近代社会转型的推动作用。

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 . 极左思潮的影响
B . 改革开放的影响
C . 儒学复兴的影响
D . 计划经济的影响
14. (2分) (2018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下列关于“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的叙述和其所对应的历史时期,不正确的是()
选项叙述历史时期
A从自然哲学走向人文哲学古代希腊
B以神为本转为以人为本文艺复兴
C从简化宗教仪式到取消宗教仪式宗教改革
D从自然法则走向道德法则启蒙运动
A . A
B . B
C . C
D . D
15. (2分)下列事件与世界市场的形成有关的是①新航路的开辟② 殖民扩张③两次工业革命④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16. (2分)摩根说:“《权利法案》显然打破了世袭的权利,这种世袭权利是旧政体复辟的基础,而被以议会为代表的民族意志所取代。

……将它看作是彻底否定了关于政府的概念的历史转折点,这无疑是完全正确的。

”这说明《权利法案》()
A . 使议会权力居于国王之上
B . 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C . 废止了英国社会的世袭制
D . 彻底否定了英国的君主政体
17. (2分)(2019·杭州模拟) 下列品牌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直接关系的是()
① ②
③ ④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18. (2分) (2017高二上·江苏月考) 邓小平从列宁那里找到了新思路,给中国改革开放找到了新航向。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实际上邓小平对新经济政策有继承也有超越,“继承”的主要表现是()
①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社会经济
②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
③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
④把解决农民问题放在突出位置
A . 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19. (2分) (2017高一上·伊春期中)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改变了下议院由保守派独占的状态,给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参政机会。

这次改革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A . 新航路的开辟
B . “光荣革命”的成功
C . 工业革命的进行
D .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0. (2分) 1939年6月,美国一次盖洛普民意调查,请公众指出罗斯福新政以来的“最大成就”以及“最差表现”,28%的人认为新政的“最大成就”是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23%的人认为新政的“最差表现”也是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

下列对新政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主要指实施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②新政在推行的过程中存在争议
③争议源于不同阶层自身的利益和认知水平
④新政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使美国彻底摆脱了危机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21. (2分)二战后,美国等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繁荣。

第三产业的繁荣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 . 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
B . 拓展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
C . 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
D . 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22. (2分)(2019·乌鲁木齐模拟) 从1947年2月到1948年2月,苏联先后与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签订了贸易协定和支付协定,其意图是()
A . 遏制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发展
B . 应对东欧国家经济危机
C . 打造苏联为首的经济共同体
D . 对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3. (2分) (2019高三上·德州期中) 1950年,国际贸易值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为16.200,1980年为32.200;世界出口总值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从8.5%上升到17.100.同期,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出口系数从7.7%增加到26.800,苏联及东欧国家的出口系数从2.6%增加到9.300.这表明()
A . 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
B . 世界各国间经济差距缩小
C . 区域性经济组织大量建立
D . 苏联及东欧市场化速度加快
24. (2分) (2018高二下·定远开学考) 对下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
A . 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
B . 科学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C . 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
D . 信息化普及贯穿全过程
二、非选择题 (共2题;共20分)
25. (10分)(2020·惠州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棉花品种主要是亚洲棉,来自印度。

秦汉时期,经东南亚传入海南岛到达福建、广东、四川等地。

在古代先民的辛勤培育下,亚洲棉逐渐适应中国环境,棉花产量和品质逐渐提高。

南宋时期,棉布虽未撼动桑麻织品在衣被市场的重要地位,但棉花种植已深入到长江流域。

元朝统一后,随着南方棉纺织技术向北方迅速推广,棉花也受到了政府的重视,江南地区“夏税则输以木绵布绢丝绵等物”。

明清时期,“松江织造之精,誉满全国,产布之盛,衣被天下”。

——摘编自宋鑫秀《元代植棉研究》
材料二:陆地棉原产美洲危地马拉和墨西哥高原地带,纤维长、韧度强、适合机器纺织。

19世纪80 年代初,李鸿章在上海筹办机器织布局,传统棉花绒短而缺乏弹性、加之产量较低,难以满足机器纺织的需要。

1892年清政府第一次正式、有规模地引种陆地棉,输入湖北种植。

但引种初期由于缺乏科学的方法,棉种退化迅速,引种效果差强人意。

直到20世纪30年代,中央农业实验所成立,陆地棉的科学引种与驯化改良才取得了较大突破,并逐步取代我国传统棉种。

——摘编自羌建《美洲陆地棉的引种、推广及其影响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棉花广泛种植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棉花种植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6. (10分) (2018高二上·成都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文主义的浪潮席卷了整个欧洲,英国人文主义文学创作成为欧洲的巅峰。

莎士比亚创作的初期,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的统治时期,经济的繁荣昌盛,文学璀璨辉煌,军事上一跃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海军强国,为莎士比亚安心文学创作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同时,伊丽莎白女王还是一位十分宽容的女王,对莎士比亚当时谴责封建暴君和歌颂开明君主为主题的创作并不加以阻挠.反而不顾伦敦地方当局的反对,支持莎士比亚剧院。

材料二: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和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堪称世界文学艺术的瑰宝……受到当时反理学、反传统、反专制的异端思想影响,汤显祖的《牡丹亭》“以情反理”,憧憬了人的生命的完美现实……莎士比亚的作品则反对神,关注普通人的社会生活,热情讴歌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汤显祖的戏剧题材范围比较狭窄,以其熟悉的科举官宦生活为主,表达的是传统儒人的思想感情和时代脉动,是士大夫文化的深入拓展,影响力因而也局限于文人圈。

莎士比亚的作品则代表了市民文化,题材包罗万象,充分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完整性,堪称当时英国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注目与喜爱……汤显祖运用雅化的文言曲词工具,按照严格的曲律格范进行曲牌填词,受到同时代和后世文人的极高赞誉,广大普通民众却难以产生共鸣。

莎士比亚的作品广泛采用当时蓬勃兴起市井民间语言:民谣、俗语,俾语,古谚语、滑稽隐语等,通俗易懂。

——均摘编自徐朔方《汤显祖与莎士比亚——16世纪戏剧双星的文化际遇》
(1)根据材料一,概括莎士比亚进行戏剧创作的有利社会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异同之处。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24题;共48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考点:
解析:
考点:
解析:
答案:13-1、考点:
解析:
答案:14-1、考点:
解析:
答案:15-1、考点:
解析:
答案:16-1、考点:
解析:
答案:17-1、考点:
解析:
答案:18-1、考点:
解析:
答案:19-1、考点:
解析:
答案:20-1、考点:
解析:
答案:21-1、
考点:
解析:
答案:22-1、考点:
解析:
答案:23-1、考点:
解析:
答案:24-1、考点:
解析:
二、非选择题 (共2题;共20分)答案:25-1、
答案:25-2、
考点:
解析:
答案:26-1、
答案:26-2、
考点: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