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的文化道德和法律问题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信息技术的文化、道德和法律问题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网上道德规范,了解国家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
2、过程、方法目标:在信息活动过程中,学会判断自己信息行为的合法性和正确性,通过一些案例的分析,能对侵犯自己信息安全的行为做出有效的抵制和防范,通过介绍一些黑客的案例,让学生学习网络法律法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加强自身道德规范修养,培养自我防范意识。

自学指导
1、网络信息活动中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造成了哪些危害?
2、除了技术手段之外,还应采用哪些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
3、青少年在进行网络信息活动时如何保护好自己、如何创建良好的网络环境?
4、我国都制订了哪些规范网络活动的法律法规?
教学过程: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海岸发生9.0级地震造成了日本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泄漏事故,谁也没有想到这起严重的核事故竟然在中国引起了一起“抢盐风波”,从3月16日开始,中国部分地区开始疯狂的抢购食盐,许多地区的食盐在一天之内被抢光,期间更有商家趁机抬价,市场秩序一片混乱,引起抢购的是两条消息,一是食盐中的碘可以防核辐射,而是受日本核辐射影响,国产盐产量将出现短缺。

经查,3月15日下午,浙江省杭州市某数码市场的一位网名为“渔翁”的普通员工在QQ群上发出消息:“据有价值信息,日本核电站爆炸对山东海域有影响,并不断地污染,请转告周边的家人朋友,储备些盐、干海带,暂时一年内不要吃海产品。

”随后这条消息被广泛转发,16日,北京、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发生抢购食盐的现象,产生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的辐射恐慌和抢盐风波。

3月17日午间,国家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强调,我国食盐等日用品库存丰裕,供应完全有保障,希望广大消费者注意,合理购买,不信谣,不传谣,不抢购,并协调各部分多方组织货源,保障食用盐等商品的市场供应,18日,各地盐价逐渐恢复正常,谣言告破。

3月21日,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分局发布消息称,已查到“谣盐”信息源头,并对始作俑者“渔翁”做出行政拘留10天,罚款500元的处罚。

通过这个事件,大家能的到什么启示?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自己在网络上的言论也不是绝对自由的,那么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又有那些规范能参考等问题,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一、先学
认真阅读课本的第9页,完成自学指导上的几个问题,看谁找的又快又准:
(1)、网络信息活动中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造成了哪些危害?(2)、除了技术手段之外,还应采用哪些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3)、青少年在进行网络信息活动时如何保护好自己、如何创建良好的网络环境?
(4)、我国都制订了哪些规范网络活动的法律法规?
二、后教
2、除了技术手段之外,还应采用哪些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
比较著名的是美国计算机伦理学会制定的八条戒律:1)、不应该用计算机去伤害别人;2)、不应窥探别人的文件;3)、不应用计算机进行偷窃和作伪证;4)、不应使用和拷贝你没有付钱的软件;5)、不应未经许可而使用别人的计算机资源;6)、不用盗用别人的智力成果;7)、应该考虑你所编的程序的社会后果;8)、应该以深思熟虑和慎重的方式来使用计算机。

我国为了维护信息安全,也制订了相关的网络道德和《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网络道德规范的要求做到下面几点:
(1)、未经允许,不得进入他人计算机信息网络或者使用计算机信息网络资源。

(2)、未经允许,不得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功能、存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和增加。

(3)、不得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及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其他行为。

3、青少年在进行网络信息活动时如何保护好自己、如何创建良好的网络环境?(小组讨论)
国家为了保护青少年,专门制订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4、我国都制订了哪些规范网络活动的法律法规?(专题学习)
道德是自律的规范,法律是他律的规范,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仅仅依靠道德或技术进行信息管理,规范人们在信息活动中的行为是不够的。

对一些已经造成重大危害的行为,必须通过法律的手段来制裁。

案例1:破译密码窃巨额邮政资金,甘肃黑客被判无期徒刑。

案例2:武汉男孩李俊编写了“熊猫烧香”病毒在网上传播,获取巨额
资金,李俊犯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判处尤其徒刑四年。

我国立法情况: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首次界定了计算机犯罪。

从1994年以后,我国已先后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国外立法简介
美国是全球计算机网络发展最快、应用最普及的国家,同时也是计算机犯罪发生最早、最多的国家。

为了规范网络行为,加强网络安全,美国先后制订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加以规范。

美国网络立法的起步也比较早,多部立法是世界首创。

1987年《计算机安全法》是美国关于计算机安全的根本大法。

三、当堂训练
分析下面两个案例,结合本节课内容,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案例一:维基解密
2010年7月25日,“维基解密”通过英国《卫报》、德国《明镜》和美国《纽约时报》公布了92000分美军有关阿富汗战争的军事机密文件。

10月23日,“维基解密”公布了391832份美军关于伊拉克战争的机密文件,11月28日,维基解密网站泄露了25万份美国驻外使馆发给美国国务院的秘密文传电报。

案例二:震网病毒
震网病毒,是世界上首个以直接破坏现实世界中工业基础设备为目标的蠕虫病毒,被称为“超级武器”。

震网病毒于2010年7月开始爆发,截止2010年9月底,包括中国、印度、俄罗斯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发现了这个病毒。

四、小结:
大家都知道网络的诞生和发展,给了每个人一个及大开放和自由驰骋的空间,从前那些人类想象中的情景和向往,在今天的网络时代竟然奇迹般的变成了现实。

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使用网络时我们一定要把握好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遵守网络行为规范,使网络能很好的服务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五、作业:
小组讨论:
1、假如你和同学发生了矛盾,有人告诉你他可以帮你在网上公布那位同学的一些情况,你会同意吗?
2、一些黑客认为“是他们发现了漏洞,只有入侵才能揭示安全缺陷,他们只是利用了一下闲置资源,没有造成什么财产损失,没有伤害人,也没有什么改变,只不过是学习一下计算机系统如何操作而已。

”利用你掌握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谈谈你的看法。

六、板书设计
信息技术的文化、道德和法律问题
1、存在的问题
2、应该如何解决
3、青少年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4、相关的法律法规
七、教后记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为纯理论知识,纯粹的说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道德素养作用不大,小组专题学习及小组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因组数过多,有的学生成了组里的“南郭先生”,针对这一情况,在小组活动时,我会来回巡视,引起学生的重视,促使学生认真对待。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在进行信息活动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没有明确的知识要点,所以,在讨论活动中我灵活对待,在学生的思维面更宽,更能达到学习目标。

七年级
强丽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