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动态生成促成课堂高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第1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新课程追求的理想的语文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是开放的、互动的、真实的、多维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多元对话,是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智慧与挑战的课堂。

然而,除了精心排演的公开课,课堂教学却普遍缺少灵动的生成。

究其原因,是因为老师们认为课堂生成难以驾驭,是“一种普通老师难以企及的很高的教学境界”。

事实上,只要我们多下功夫,吃透教材,着眼学情,不拘泥于预案,灵活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教学技艺,就能让课堂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焕发生命活力。

下面结合笔者在教学、听课中不断实践、探究的心得,对如何追
求动态生成,构建精彩高效课堂,谈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精心预设,期待精彩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精彩的课堂生成,源于教师的精心预设。

预设时,教师不仅要关注教材,关注知识的发展脉络,更要关注学生,要深入研究学生的认知状况,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要做到心中有数。

要对课堂作好充分预设,对过程要多作假设:学生会怎么说?我又该如何引?要多模仿一些情境,多预估一些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出多角度、多层次的策略方案,为课堂的生成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上调控自如,从容不迫地面对学生,胸有成竹地进行对话,收获预约的精彩。

前不久我参加武汉市第三届作文赛课,在备赛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

我执教的的是二年级绘本创意
捕捉动态生成促成课堂高效
■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第一小学张兰姣
导学生去想象:如果用这条船称苹果、山羊、大象,船会怎样呢?为什么?“一动也不动”“晃一晃”“明显下沉”,这些词语的表达说明学生对这些常见事物的质量是有一定感受的。

当出示“一只大象约重3()”这一问题时,学生通过比较感觉克与千克都不合适,在此认知冲突中自然产生了需要更大的质量单位的需求,于是,“吨”的出现就水到渠成了。

2.结合时事展开想象
我上这节课是2016年10月17日,正是“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的那一天。

于是在课堂上我以“神十一”的口吻写了一篇小小的自我介绍,学生读来十分有趣:
我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11个,你可以喊我的小名“神十一”。

我身高9米,相当于3层楼那么高;起飞质量8吨,相当于5辆小汽车的质量。

等我发射成功升空后,就与等待已久的天宫二号实验站对接,成为一座小型空间站。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了,当你仰望星空
时,滑过天空的星星里面没准就有我呢。

结合文中的“我身高是9米,相当于3层楼那么高;起飞质量8吨,相当于5辆小汽车的质量”,我让学生想象“神十一”有多大、有多重,并相机揭示:“
同学们,这么大、这么重的‘神十一’也能被我们送入太空,你想说点什么?”“我们中国的科学家太了不起了!”“我们中国的科技太发达了!”在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中,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当然本节课的想象并未止于此,一个柚子约重2千克,想象500个柚子有多少?有多重?想象1吨铁有多大一堆?想象1吨棉花有多大一堆?……一次次的想象让学生对1吨的感受逐步明晰。

本节课的教学我就是引导学生在“体验、推理、想象”三步曲的活动中,间接感受到1吨很重很重,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吨的份量。

在引导学生亲历知识形成过程中,学生的数感、运算能力、推理能力等数学素养也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责任编辑
廖林
JIANGCHENGXUEXIAOFENGCAI
江城学校风采
22
All Rights Reserved.
2017年第1

写话课《小猪变形记》,引导学生在阅读绘本的基础上,想象小猪还会变成谁?会怎么变?试着写下来。

试教时,课堂上“状况百出”:学生有的人云亦云,变老虎、变豹子都是用刷油漆的方法,方法单一;有的思维狭隘,变来变去都是常见的几种动物;还有的说法笼统,缺乏具体的形象。

由于课前我没有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状况做充分预设,因此面对始料不及的问题,一时不知如何作答,课堂由此陷入了散漫的局面。

课后,我反思教学,发现主要问题是课前预设不充分,导致局面被动。

为此,我将学生写话草稿一一收上来,拿回家细细研究,将学生出现的问题划分为三大类:一是没有抓住动物的突出特点,如乌龟最大的特点是有厚厚的硬壳,大象有会吸水的长鼻子等;二是变法缺乏新意,老调重弹;三是变的过程描述不具体。

针对以上问题,我积极思考对策,做到胸有成竹。

在武昌实验小学赛课时,在交流互动中,学生说小猪想变小马,他给自己安四条腿变小马,我马上意识到学生的回答存在抓特点不鲜明、说变法不具体的问题,立即引导说:“四条腿的动物可多了!想想怎么才能更像小马?”学生略加思考后回答,“小马的脖子上还应该有长长的鬃毛。

”我马上加以肯定,又启发道:“小猪怎样给自己装上长长的鬃毛呢?把它一系列的动作说清楚。

”学生马上反应说:“小猪会找来一块布,剪成一条条的须子,贴在自己的脖子后。

”这回我高兴地赞扬说:“这个办法真妙!你真是个富有奇思妙想的孩子!”我想,正是因为有了充分的预设做前提,我才能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赋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教学之中”。

二、创设情境,孕育精彩
要使预设的生成点如花一样开得绚烂,还需要教师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如同给予花儿充足的阳光和雨露,加以催化。

这是因为教学情境是一种有形与无形组成的“教学情意场”,这种情意场一经形成,就会触及学生的需要,激发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教学渐入佳境。

例如在执教《卢沟桥的狮子》一课
时,我先通过多媒体播放影片,让学生
重回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感受那沧桑
的历史变幻。

随后,以富有激情的语言
进一步渲染:饱经沧桑的卢沟桥的狮
子,亲眼目睹了日本鬼子的无理挑衅和
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亲耳听到了这震
惊世界的抗日战争的第一枪,此时此刻
的卢沟桥的狮子,你早已不再是普通的
石狮子,你就是浴血奋战的抗日战士,
你就是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此时此
刻,你的内心一定涌动着一股强烈的感
情,你想说些什么呢?在渲染气氛的同
时,相机出示句子:我想对(抗日战士、
石狮子、日本鬼子等)说——

在情境感染中,学生情绪高涨,争
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1:我想对抗日战士们说:“你们
都是好样的!你们英勇不屈、顽强拼搏
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生2:我想对卢沟桥的狮子说:“石
狮子啊,你不仅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
结晶,更是历史风云的见证人。

你经历
炮火的攻击却屹立不倒,你真是了不起
的石狮子!”
生3:我想对日本鬼子说:“中国人
民可不是任人欺负的,侵略者是得不到
好下场的,早些滚回你们自己的国家去
吧!”
……
由此可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入境体验,能刺激、促进学生
积极地思考,大胆地表达,使思维的“灵
光”在课堂上频频闪现,语文课堂也因
此而变得更加鲜活,更富魅力。

三、调控对话,创生精彩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
火,相击而发灵光。

”互动对话是课堂生
成的生态条件。

在动态生成中,并不全
是一步就能到达精彩之境界的,也有不
少低效生成和无效生成。

教师应该顺势
而为,有效引领,通过层层点拨、追问补
充的方式让思考“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让生成变得有
效。

如董耀红老师教学《友谊的航程》
中引导理解“扬眉吐气”一词时,她首先
引导:老师听出你们读的时候,特别强
调了“扬眉吐气”这个词,你是怎样理解
这个词的?当有学生利用字典讲出了这
个词的字面意思后,董老师又进一步深
入:这些都是字典上的理解,那么此处
我们又是扬起的什么、吐出的什么呢?
此时,相机播放视频,引导学生重温历
史,感受旧社会中国华侨在异国他乡饱
受屈辱的历史,最后董老师顺势启发:
看到今天祖国的繁荣富强,看到中国海
军的军舰就在眼前了,这位老人家怎么
不扬眉吐气呢!(再读,音乐起)华侨们
吐出的是什么气?扬起的又是什么气
呢?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在教师的层
层点拨下,不仅深切地体会到这个词的
含义,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关注意外,捕捉精彩
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固然好,出乎
意料的课堂意外亦属正常。

换一个角度
来看这些稍纵即逝、非预期性的意外,
我们其实可以从中挖掘到许多有用的
教育价值。

用好这些即时的生成性因
素,将其变成新的教学资源,可以给课
堂带来“柳暗花明”的惊喜,让教学绽放
出生命的灵动之美。

1.巧借偏差,顺势生成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
出现各种各样的偏差,这些偏差反映出
了学生在知识建构和能力构建过程中
的问题。

教师如果能将问题和偏差巧妙
地加以利用,让学生从中吸取经验教
训,就能让“问题”和“偏差”成为一种教
学资源,赋予它特有的价值为我所用,
从而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如在教学《老师领进门》这课时,有
一个同学说出了自己的理解:“读到‘直
到同桌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这句话
时,我觉得作者的同桌也太不讲礼貌
了,竟然还捅别人。

”这种理解虽然有些
偏差,却与文本内容紧密联系,是课堂
生成的绝好资源。

于是我设计了下面的
环节,对这个同学的感悟进行了再生
成——
—让学生讨论:同桌真的是不讲礼
貌吗?他为什么要捅我呢?
生1:肯定因为“我”听讲太入迷,同
JIANGCHENGXUEXIAOFENGCAI
江城学校风采
23
All Rights Reserved.
2017年第1

今天听了李玉贵老师的一节课《蝙蝠和雷达》,让我对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这是一节常规课,没有花哨的导入环节,老师开门见山地问了学生是否预习课文,就算导入了新课,没有音乐伴奏,没有视频动画、没有热身活动,更没有唱唱跳跳,就这样单刀直入,简单明了。

其次,这并不是一节传统的常规课。

授课时间长达一个多小时。

但是,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我始终都在认真地听,并没有觉得疲惫,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一直在吸引我去观察和思考。

这节课首先吸引我的是李玉贵老师的声音。

她是一位即将退休的“老年”教师,却嗲嗲地跟四年级的学生们说:老师年纪大了,教不了你们啦,你们要自己学哦!居然一点都没有违和感。

我们在台下小声地学,怎么都学不来。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都觉得很神奇。

她用温柔的声音,舒缓的语调,简洁的语言,拉近了她和学生的距离。

没有初次接触的陌生感,更没有一丝为人师长的那种威仪,连台下数百名听众都觉得如沐春风。

李老师让我们确实体会到了台湾人身上那种温、良、恭、俭、让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我不是语文老师,但是也听过一些语文课。

李玉贵老师的这节语文课,有很多地方让我觉得出乎意料。

一是朗读。

每天早晨早自习,学校里回荡着朗朗的读书声,学生齐读书本,声若洪钟,振聋发聩。

走进教室时,你都能感觉到声浪扑面而来。

有时候学生读的不够整齐,声音不够大,老师还会组织大家重新来过,声音务必整齐而洪亮。

而在李老师的课里,她要求学生“用你自己能听到的,好听的声音”小声读。

学生开始读,她觉得声音太大,一直提醒声音要小,要“好听”。

再次朗读时,她又一次强调,大家要读的声音,自己能听到就好了,一定要用最好听的声音来读。

这样反复强调的作用是什么呢?我想学生会在她的引导下,关注到自己的声音,听到自己在读什么,读的时候
桌才会捅我的!
生2:说不定同桌先小声跟“我”说话,“我”不理睬,用手拉“我”,“我”也一动不动,他实在没办法了,才用力“捅”的!
生3:看来
“我”已经深深地被田老师的故事吸引了,恍如身临其境了!看,田老师的故事讲得多好呀!
在兴趣盎然的交流中,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得到了提高,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这种有意生发的“节外生枝”,倒让课堂增添了几分精彩!
2.引导争鸣,促进生成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再创造行为,每个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历、处境、心境的差异,必然会对同样的文本产生不同的理解,更何况是充满奇思妙想的少年儿童。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独特体验,巧引妙导,让学生大胆表现自我,敢于争辩,勇于标新立异,以生成有价值的资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魅力展露无遗,让精彩不期而至。

[案例]《小草的生命》教学片段
师:经过阵阵春雨的滋润,小草吸收了充足的水分,很快就冒出了嫩芽。

这里的“冒”可以换成什么字?(学生交流说可以换成:长、发、钻)
师:把这些词放在句子里读一读,再读读书上的句子。

你觉得用哪个词更好?
生1:我认为“冒”这个词用得不好,应该用“长”。

因为嫩芽就应该是长出来的。

生2:我认为“冒”用得好。

因为种子是从岩缝里往外生长的,我从“冒”字中体会到小草的种子在用力地生长。

生3:我从“冒”字中体会到小草的种子生长得很艰难。

师:是啊!岩缝那么狭窄,岩石又那么坚硬,种子的生长是多么的艰难啊!它得左撞撞,右撞撞,拼命寻找缝隙钻出来。

它不用力哪能那么容易冒出小脑袋?那么它会怎么用力、怎么顽强地生长呢?大家试着表演表演。

(学生自主做动作)
师:我们来看看种子是怎样冒出小
脑袋的?(指名学生表演)
师:让我们都变成小种子,一起从岩缝里冒出来吧!(师带着学生边读边做动作,体会小草个性的顽强和生长的艰难)
师:一个“冒”字把小草顽强地从岩缝里生长出来的情形形象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这个“冒”字用得多好啊!请大家齐读这个句子,一起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

教学中,我摒弃了繁琐的讲解分析,通过换词比较,让学生各抒己见,对比品悟“冒”字用法的精妙,体会小草生长的艰难,体验由课堂生成而带来的热烈的、沸腾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感受生命的涌动和成长。

如果说教学是流淌不息的小河,生成就是小河里激起的朵朵浪花,晶莹剔透,能折射太阳的七彩光辉,使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对于课堂生成,教师要有明察秋毫的慧眼,及时捕捉“动态生成”的契机,利用有效资源,给课堂教学锦上添花,达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更要有点石成金的手腕,让看似错位或极易擦肩而过的生成资源绝处逢生,收到柳暗花明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浪花闪耀,高潮迭起,让生命的活力在动态生成中涌动,让课堂教学在动态生成中精彩无限!
责任编辑廖

JIANGCHENGXUEXIAOFENGCAI
江城学校风采
24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