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的指标和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性炭的指标和选择
碘值
碘值是指活性炭在0.02N 12/KL水溶液中吸附的碘的量。
碘值与直径大于10A 的孔隙表面积相关联, 碘值可以理解为总孔容的一个指示其器。
糖蜜值
糖蜜值是测量活性炭在沸腾糖蜜溶液的相对脱色能力的方法。
糖蜜值被解读为孔直径大于28A的表面积。
因为糖蜜是多组分的混合物,必须严格按照说明测试本参数。
糖蜜值是用活性炭标样和要测试的活性炭的样品处理糖蜜液,通过计算过滤物的光学密度的比率而得。
堆积重
堆积重是测量特定量炭的质量的方法。
通过逐渐把活性炭添加一个有刻度圆桶内至100cc,并测量其质量。
该值被用于计算填充特定吸附装置所需活性炭数量。
简单地说,堆积重是活性炭每单位体积的重量。
颗粒密度
颗粒密度是每单位体积颗粒炭的重量,不包括颗粒以及大于0.1mm裂隙间的空间。
颗粒密度是用水银置换来测定的。
四氯化碳
四氯化碳值是总孔容的指示器,是用饱和的零摄氏度的CCI4气流通过25度的炭床来测量的。
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测量被吸附的CCI4的重量直到样品的重量变化可以忽略不计为止。
亚甲蓝
亚甲蓝值是指1.0克炭与1.0 mg/升浓度的亚甲蓝溶液达到平衡状态时吸收的亚甲蓝的毫克数。
硬度
硬度是测量活性炭机械强度的指标。
重量的改变,用百分比表示。
更确切地讲,硬度值是指颗粒活性炭在RO-TAP仪器中对钢球衰变运动的阻力。
在炭与钢球接触过以后,通过利用筛子上的炭的重量来计算硬度值。
磨损值
磨损值是测量活性炭的耐磨阻力的指标。
该实验测量MPD的变化,通过百分比来表示。
颗粒活性炭的磨损值说明颗粒在处理过程中降低颗粒的阻力。
它是通过在RO_TAP机器中将炭样品和钢球接触,测定最终的颗粒平均直径与原始颗粒的平均直径的比率来计算的。
丁烷值
丁烷值是饱和空气与丁烷在特温度和特定的压力下通过炭床后,每单位重量的活性炭吸附的丁烷的量。
灰分
活性炭中包含无机物,通常是铝和硅。
灰分是研磨成粉状的碳在954摄氏度时燃烧3个小时的剩余残渣。
从技术角度看,灰分是活性炭矿物氧化物的组分。
通常定义为在一定量的样品被氧化后的重量百分比。
水分
水分是测量碳所含水的多少。
用Dean-Stark trap和冷凝器,在二甲苯溶液中煮沸活性炭来测量水分。
为了测试水分,水被冷凝和截留在待测定臂状容器内。
活性炭的水含量也可以通过在150摄氏度下烘干3小时后活性炭重量上改变来测定。
水分是活性炭中被吸附的水的重量的百分比。
对于不同用途的活性炭,时常用不同的物质和方法来检验它的吸附性能,如亚甲基蓝吸附值、碘吸附值、焦糖吸附值、硫酸奎宁吸附值等。
其中亚甲基蓝吸附值是最常用的。
亚甲基蓝是一种深蓝色染料,对它的吸附量反映了活性炭吸附小分子物质的能力;具有大量微孔的活性炭,此值较高。
焦糖吸附值(或称焦糖脱色率、或糖蜜吸附率)是反映活性炭对具有较高分子量的有色物质的吸附性能,性能良好的活性炭,此值达到100~110。
国内外制造的活性炭,都有一类称为“糖用活性炭”的产品,它可用于糖厂,也可以用在其他类似的行业,如葡萄糖溶液及味精溶液的精制脱色等。
它的主要特点是具有较多的中孔,因而适于处理含有较多大分子有机物的溶液。
这种活性炭的焦糖吸附值比较高。
我国“糖液脱色用活性炭”的国家标准(GB/T13803.3-1999)规定,活性炭产品分为优级品、一级品和二级品三种。
其水分都低于10%;焦糖脱色率分别高于100、90和80,灰分分别低于3%、4%和5%(用磷酸法生产的活性炭可在7%~9%,不分等级),酸溶物分别低于1%、1.5%和2%,还有铁含量和氯含量的规定。
它们的pH值都在3~5之间。
活性炭的比表面积(BET)反映了每一克活性炭的总表面积的数值m2。
它是用氮气或丁烷吸附法测出的。
此值越大,活性炭的微孔越多,能够吸附更多的小分子物质。
对于同一类的有机物,分子量较大者,被吸附较强;但这以它的分子能够进入活性炭的吸附孔为前提。
当需要吸附的物质的分子量较高、分子尺寸较大时,就要选用有较多中孔的活性炭。
最理想的活性炭是具有大量恰好稍大于吸附物分子的孔道,如果孔道过大,总表面积就减少。
分子量在300~100000之间的物质,相应的吸附孔径在0.5~4 nm之间。
活性炭具有芳香环式的结构,善于吸附芳香族有机物(糖汁中的有色物大部分属于这类),并善于吸附含有三个碳原子以上的其他有机物。
它对不带电物质的吸附力较强,而对带电物质(如阴离子)的吸附较弱。
对后者的吸附与溶液pH值有关:在酸性溶液中吸附较强,碱性溶液中较弱。
因为弱酸性物质在低pH下带电较少以至不带电,较易被吸附;高pH下电荷较强,不利于吸附。
为避免蔗糖转化,糖液用活性炭处理一般在中性下进行。
活性炭对无机离子的吸附作用很弱,但用磷酸作活化剂的活性炭,及经过适当羧基化处理的活性炭,也能吸附少量的金属离子。
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和温度有关。
对于多数的物理吸附作用,在低温下能够达到较大的吸附量,但吸附的速度较慢。
在糖厂使用的多数情况下,活性炭和糖液接触的时间不长,故要求吸附进行得较快,就常用较高的温度,例如70~85℃。
在这个温度下,一般经过15~30分钟(主
要决定于糖液浓度),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就接近其最大值。
活性炭的脱色效果与它的品种和处理的具体条件有极大的关系。
在生产应用前要先通过实验
室试验,选择适宜的活性炭品种和适当的使用方法与技术条件。
粉状活性炭的粒子大小是不均匀的,有些很微细的粒子可能穿过滤布。
因此要选用适当的过
滤方法,必要时可以并用助滤剂如硅藻土,将它们和活性炭加入糖液中搅拌适当时间后过滤。
过滤机中形成的活性炭滤饼,可以调制成粉浆后加入深色的糖液中再用一次。
颗粒活性炭通常采用固定床吸附方式,即将颗粒活性炭装入圆筒形吸附柱中,糖液从上而下
连续通过,与大量活性炭接触,在底部出口处达到很高的脱色率。
这种方法利于充分发挥活
性炭的效能。
近年又开发了新的连续的移动床系统。
活性炭的再生一般是在洗糖后放入再生
炉中高温加热,将吸附的有机物分解,亦可以用碱处理再生。
饮用水处理中活性炭种类选择的方法探讨
王广智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常用的几种活性炭评价方法特点,综合各个方法的利弊,提出了选择饮用水中活性炭的具体方案,根据该方案筛选出了适应某市水质条件的活性炭种类。
并运用通过活性炭性能指标和活性炭运行效果的数学分析,确定了在饮用水处理中活性
炭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其推荐值,供各水厂在选用活性炭时参考。
关键词:饮用水;活性炭;炭种选择;评价方法
近年来,随着饮用水水源污染的日益严重,为了克服常规工艺的不足,满足不断提高的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应用以活性炭技术为核心的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越来越有必要。
但是在饮用水处理中使用的活性炭,因为品种繁多, 性能不一, 用途各异,价格昂贵, 而所处理水质各不相同,这就使得许多水厂在选用活性炭上存在盲目性,可能会因选型不适而出现活性炭使用周期缩短,更换频繁,经济费用巨大的现象[2],所以用于饮用水处理的活性炭的选定, 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活性炭选择中,重要的是如何对活性炭性能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评价,从而选择出适用水源水质的活性炭。
目前各类表征活性炭性能的方式有很多,例如活性炭性能指标,活性炭表面的性状分析,活性炭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试验(柱子试验)等等。
本文分析了常见的几种活性炭性能评价方法的特点,提出了联合应用几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对活性炭性能进行全面评价的活性炭选择方案。
根据该选炭方案,针对某市的水源特点,确定了适合水源水质的活性炭种类。
并根据试验结果,运用数学分析手段,确定了影响活性炭应用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其推荐值,以供各水厂在选用活性炭时参考。
1.活性炭筛选方案确定
在水处理中,评价活性炭各种性能的方法有很多,常用评价方法的主要特征,见下表。
表1 常用活性炭评价方法的主要特征
评价方法表征对象主要特点
性能指标活性炭各种特定性能活性炭性能指标种类较多,各单项指标检测可实现规范化、标准化,但各单项指标由于针对性不同,
因此依靠其选择时经常与实际使用效果有很大出入
表面性状分析化学分析表面化学特征根据活性炭表面各种官能团的组成和含量,推测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吸附特征,分析方法复杂,
对官能团的精确分析十分困难
物理分析(电镜)表面物理特征简单易行,可直观、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活性炭表面特征,确定活性炭性能的优劣,实现快速、准
确选用活性炭的目的
静态吸附试验活性炭吸附能力简单、速度快、试验费用低廉、应用范围广,但是其针对性也较差,与实际运行效果常有较大差别吸附能力评价活性炭吸附能力该方法较为简单,时间消耗短,针对性强,可实现动态试验的指标化,且具有一定准确性
动态吸附试验全面评价活性炭净水性能真实反映活性炭在实际应用的效果和使用寿命,实现了选择即有效又经济活性炭种类的目的,但是试验所需时间长,工作量大,因此不能广泛应用,只在较大型工程时应用该方法
综合评价指标全面评价活性炭各种性能能够包含影响活性炭实际使用效果的多种因素,实现对活性炭全面而定量的评价,但影响
因素和条件多种多样,实现十分困难
活性炭的各种性能评价方法只是从不同的方面对活性炭的性能进行了表征,都各具有局限性,因此可以综合以上几种方法,建立完善的活性炭筛选方法,其主要过程为:首先要根据活性炭生产的煤质、地域和生产工艺等的不同,从国内外的大型活性炭生产企业中选择出备选炭种,然后从几个方面着手,即活性炭性能指标分析、电镜微观观察、静态吸附试验、吸附能力评价试验,以及活性炭动态运行试验等,从不同的角度全面评价活性炭炭种的优劣,从而筛选出一至两种活性炭种进行工程应用。
具体见下图1。
生产分析控制
煤质
微观表面性状
地域服务
动态吸附量化
生产工艺相似实际运行
指导分析确定
图1 活性炭筛选方案
活性炭选择的重点,是从不同角度对备选炭种的性能进行全面的评价,其中活性炭性能指标分析试验,主要是从活性炭实际生产角度出发,选取影响粒状活性炭效果和成本的主要性质,尤其是大量应用时的主要指标进行试验对比,以指导活性炭实际生产中的分析和控制;电镜微观观察试验,主要是从微观角度,分析研究活性炭作为吸附剂和微生物载体的固体表面性状;吸附能力评价试验,主要是将活性炭的动态试验过程进行相似化,实现对动态吸附过程的指标化,从而评价活性炭种的性能优劣;活性炭的动态运行试验,是为了克服静态实验结果与实际工程的运行效果差别较大的弊端,而进行活性炭较长期的运行考察,从而判断几种活性炭种的实际运行效果优劣。
这几个方面的试验,相互配合,能够较为全面的评价出活性炭种各种性能的优劣,达到确定最适用活性炭种的
目的。
2.活性炭筛选试验
根据以上试验方案,针对某市的水源水质进行了活性炭的筛选。
根据煤质活性炭生产工艺和地域差异,共选取了一种破碎炭和四种
柱状炭进行试验,依次编号为A、B、C、D、E。
( 1 ) 活性炭性能指标分析
在饮用水处理中,影响活性炭处理效果和运行成本的主要性能指标为:吸附量(主要为碘值、亚甲蓝值、丁烷值、四氯化碳值、糖蜜值、单宁酸值)、强度和摩擦系数,pH值、灰分、粒径大小和粒度分布、水分和可溶物等。
试验中对这些性能指标分别进行了检
测,结果见下表。
表2 活性炭指标测定值
项目指标单位 A B C D E
破碎柱状柱状柱状柱状
摩擦系数 wt% 83.5 89.3 85.5 90.2 88.9
强度 wt% 95.4 99.5 97.9 99.7 98.4
表观密度 g/l 510 520 500 520 540
飘浮率 wt% 0.0 1.4 0.0 0.0 0.0
pH值 -- 8.6 9.2 8.9 9.1 8.9
总灰分 wt% 9.1 7.2 11.8 8.7 10.5
水溶物 wt% 0.05 0.09 0.08 0.03 0.06
碘值 mg/g 1001 997 938 958 860
亚甲兰值 mg/g 262 259 227 256 207
丁烷值 wt% 24.2 24.2 23.4 23.7 20.3
四氯化碳 wt% 62.19 62.19 60.14 60.91 52.17
糖蜜值 158 153 152 148 145
单宁酸值 - 34.3 30.0 33.2 46.5 61.3
粒度分布
>2.50 0.1 0.0 0.1 0.0
1.25~
2.50
3.8 9
4.7 96.7 94.7 97.3
1.00~1.25 65.3 4.71
2.30 4.4 2.0
<1.00 30.83 0.50 0.94 0.9 0.7
有效粒径 mm 0.60 1.44 1.48 1.44 1.49
均匀系数 - 1.88 1.12 1.15 1.15 1.15
平均粒径 mm 1.068 1.585 1.652 1.618 1.668
从表中可以看出,就炭的吸附性能来说,A炭的碘值、亚甲兰值、丁烷值、四氯化碳值、糖蜜值都高于柱状炭,达到或接近国家优级活性炭的标准,且单宁酸值也较低,反映出A炭的孔隙结构发达,微孔、中孔及大孔的比例合理;B炭的碘值、亚甲兰值、丁烷值、四氯化碳值、糖蜜值是除破碎炭外最高的,单宁酸值也是最低的,反映出B炭活化过程控制较好,不仅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
炭强度也很好;C炭的碘值、亚甲兰值、丁烷值、四氯化碳值虽然不是很高,但糖蜜值却很高,单宁酸值也很低,反映出该炭的孔隙结构中,中孔和过渡孔所占比例高,微孔相对较少;D炭糖蜜值低,单宁酸值高,与B、C炭差距明显,显示出D炭微孔所占比例高,中孔和过渡孔少,但微孔量少于B炭;E炭的碘值仅为860mg/g,只能满足合格品的要求,且亚甲兰值、丁烷值、四氯化碳值、糖蜜值都是最低的,单宁酸值也是较高的,反映出E炭的活化程度不高,孔隙结构不发达,吸附性能较差。
从表中还可以看出,破碎炭的强度要普遍低于柱状炭。
破碎炭A的强度和摩擦系数均低于柱状炭。
D炭和B炭强度和摩擦系数相近,均高于E炭和C炭,显示其机械性能良好。
E炭和C炭机械性能一般。
其余各项指标,粒径和粒度分布因为物理性状的原因差别明显,破碎炭A的粒径明显小于柱状炭,均一系数大于柱状炭,在应用中虽然效果好,但也带来床层压降大,床层膨胀小,造成炭量损失和能量损失,影响了营运成本。
除此外,其余的各项指标差别较小,均在国标允许的范围之内。
( 2 ) 电镜观察试验
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是常用的两种活性炭表观物理性状研究方法,试验中对五种活性炭进行了电镜观察试验,所用电镜型号为:日本JEOL公司生产的JSM-5610LV型扫描电镜和岛津公司生产的SPM-9500J3原子力显微镜。
① 扫描电镜
扫描电镜全称为扫描电子显微镜,利用扫描电镜,可以直观的分析出活性炭的成炭颗粒大小、颗粒结合程度、孔洞分布情况、粗糙
程度等物理特征。
五种炭的扫描电镜结果见下图。
A炭 B炭 C炭
D炭 E炭
图2 五种活性炭扫描电镜照片(×1000)
对比以上图片,可以分析出五种不同活性炭的表观物理特征,具体分析结果见下表。
表3 五种活性炭的表观特征
炭种表观特征
A 成炭颗粒均在10um以下,炭粒细小均匀,其中以2-3um左右的炭粒占多数,炭粒间结合蓬松,炭表面粗糙,孔洞数量多,大孔、
中孔、微孔分布广泛
B 成炭颗粒较小,以5um左右炭粒居多,10um以上的炭粒亦可见,炭粒分布较均匀,炭粒间粘合紧密,表面粘合剂清晰可见,炭表
面粗糙,孔洞数量较多,并且微孔、中孔、大孔的分布合理
C 成炭颗粒存在较多1um以下的炭粉,炭粒间粘合不紧密,表面粗糙,孔洞分布中1um以下的大孔和中孔数量多,微孔相对较低
D 成炭颗粒绝大部分在10um以下,以5um左右炭粒为主,炭粒分布均匀。
炭粒粘合非常紧密,表面粗糙度较低,大孔和中孔数量少
E 成炭颗粒大小不均,10um以上的炭粒较多,并存在几十um以上的大炭粒,炭粒间粘合不够紧密,炭的孔洞数量少,吸附能力不
强
② 原子力显微镜
与扫描电镜不同的是,原子力显微镜可以定量的表征出活性炭表面高低起伏的性状,从而能够直接反应活性炭表面粗糙程度,特别是在活性炭经过长期运行形成生物活性炭时,该方法可以微观的显示出活性炭表面性状对生物生长的适用性,因此对评价活性炭的
性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按照标准取样方法,抽取的四种柱状活性炭样品进行的原子力显微镜分析。
针对四种炭表面的不同特点,选取了7x7um的微观区域进行了性状分析。
显微镜扫描照片是活性炭表面高度的三维立体图,立体图右边是反映活性炭表面高度起伏变化的柱状图。
B炭 C炭
D炭 E炭
图3 四种炭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照片
从图中可以看出,B和C的表面存在有较多的凸起,尤其是C炭凸起的数量最多,凸起能够增加炭表面的粗糙程度,使得两炭的表面粗糙程度相对较高;D炭的表面虽然也有相类似的较高凸起,但该凸起长度达6um,且凸起物表面平滑,因此对炭表面粗糙度造成的影响较小,该炭的粗糙程度相对较低;与D炭相类似,E炭表面也是以高度大、体积大、表面光滑的凸起为主,因此炭表面粗糙
程度也低。
活性炭表面的粗糙度,特别是微观凸起造成的粗糙度,对生物活性炭的形成过程有着重要影响。
微生物在活性炭表面的生存和生物挂膜,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活性炭的物理和化学吸附作用、微生物自身分泌黏液的粘附作用、活性炭作为固体滤料的拦截保护作用。
活性炭表面的粗糙度对以上三种作用都有重要影响,因此能影响到微生物的生长和生物膜的形成。
根据以前生物活性炭技术的研究表明,应用于微污染水源水处理的生物活性炭,由于水中有机物很低,属于贫营养环境,因此生长在生物活性炭表面的微生物是以长1-3um的杆菌为主,而且所形成生物膜也是破裂分散的,可以认为在活性炭表面所存在的1um以上凸起对微生物的生长是有益的。
凸起峰越多,则越有利于活性炭对水中有机物吸附,越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微生物膜形成。
生物活性炭去除有机物的作用,在运行初期是以活性炭吸附作用为主,但随着运行时间延长,微生物大量滋生并形成生物膜后,则微生物对有机物的生物吸附降解将起到主导作用。
因此活性炭是否有利于微生物生长和生物膜的形成,在选择活性炭种时重要的考虑因素。
从原子力显微镜的照片中看出,B和C存在较多的凸起峰,尤其以C炭最多,有利于微生物生长和生物膜的形成,因此可
以预见在形成生物活性炭后,B和C会有较好的运行效果。
( 3 ) 活性炭吸附能力评价
活性炭吸附能力评价试验,采用内径25mm,总容积200ml的有机玻璃炭柱完成的,具体过程为:炭样体积100ml,经煮沸后填充,
进水流量参照40~200L/min/m2 ,取100 L/min/m2,计算流量为50ml/min,每小时取样检测指标为UV254,取样点为进水和各柱出
水,绘制出活性炭随时间变化吸附去除UV254的工作曲线。
利用活性炭吸附UV254的工作曲线,进行分段积分,得出积分和INTE,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单位重量活性炭吸附有机物的能力,
完成活性炭工作能力的评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
说明:EVA―每克活性炭的工作能力(以UV254×水量计),单位为l(UV254)/g。
INTE-工作曲线的分段积分和。
W-所取活性炭的重量,单位g。
下表是根据这种方法,对五种不同活性炭进行检测的结果。
表4 五种活性炭EVA计算值
炭种 A B C D E
EVAl(UV254)/g) 0.0733 0.0454 0.0455 0.0415 0.0397
排序 1 4 3 5 6
由评价指标EVA值,可以看出五种活性炭的工作能力,以炭A最好,远远高于其他几种炭;炭F虽然工作能力仍比柱状炭好,但与炭A相比差距明显,只及炭A的89%。
四种柱状炭中,B和C最好,两者工作能力非常相似,几近相等, D与B、C相比差距明显,因此工作能力不强; E炭工作能力最差,而且是差距很明显。
从结果可以看出, EVA值计算结果与前面的试验结论是一致的,表明
该值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 4 ) 活性炭动态运行试验
活性炭的动态运行试验是在五个平行的有机玻璃净水柱完成的,柱内径100mm,高3000mm。
柱内装填承托层150mm,石英砂200mm,活性炭1500mm各柱运行条件均相同,空床滤速4.5m/h,过水流量0.6l/min,接触时间20min。
运行时上部进水、下部出水,重力
自流。
活性炭柱共运行6个月,其试验结果见下表:
表5 五种活性炭净水效果统计表
A B C D E
浊度降低值(NTU)最大值 0.162 0.146 0.161 0.152 0.152
平均值 0.084 0.069 0.066 0.058 0.059
最小值 0.015 -0.004 -0.024 -0.016 -0.020
UV254去除率(%)最大值 95.7 86.4 100 65.2 72.7
平均值 59.4 48.1 56.6 39.7 40.2
最小值 17.5 16.3 17.5 15.0 16.3
CODMn去除率(%)最大值 74.2 64.7 71.2 56.6 64.2
平均值 43.0 36.3 41.6 32.2 33.8
最小值 18.7 15.3 17.3 11.9 13.0
从表中可以看出,破碎炭A在控制浊度方面表现出明显的效果,在整个运行过程中对浊度降低值较大;柱状炭B和C对浊度的控制效果也较好,比D炭和E炭的效果明显。
从去除有机物方面来看,破碎炭A效果仍然最好,柱状炭中C 炭的效果最好,与破碎炭A 差别不大,这说明C炭对水源水质适应性较好,炭表面的微生物数量和活性较好;其次为B炭,D炭和E炭与上面三个炭差距明显。
这个结果与其他试验结果也是相一致的。
不论什么炭质,活性炭对有机物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对UV254的平均去除率在40%以上,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也在30%以上,并且一直都能将CODMn控制2.0mg/l以下,这显示出活性炭对有机物吸附去除的高效性。
( 5 ) 最优活性炭种的确定
根据以上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破碎炭A与柱状炭相比,在降低浊度、去除有机物方面都表现出了显著的效果,这与破碎炭的结构特性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此类破碎炭在生产上成本较高,水厂的购买成本相应的也增高,而且由于其物理性能决定的,在水厂的实际运行中,也带来了床层压降增大,床层膨胀减小,造成炭量损失和能量损失,对生产运行成本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得营运成本显著增加,因此在相同运行效果的情况下,成本较高是制约其进一步应用的主要因素。
与破碎炭A相比,柱状炭B和C,特别是C炭,其实际运行效果很好,与破碎炭A的效果差别不大,充分显示了其对水源水质的适应性,其物理性能指标均能满足国家标准,并且经原子力显微镜试验,其对微生物适应性很好,同时,柱状炭的生产和经营成本与破碎炭A相比又能大幅下降,因此针对水源水质,
C炭是推荐应用的炭种。
4.活性炭主要性能指标的确定
( 1 ) 活性炭性能指标与动态运行效果相关分析
对活性炭性能指标与活性炭动态运行效果,以相关系数表征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
下表列举了不同性能指标,和代表活性炭运行效
果的浊度、UV254、CODMn的相关系数计算结果。
表6 活性炭性能指标与活性炭运行效果相关性计算结果
修正摩擦系数强度 pH值总灰分水溶物碘值亚甲兰值
浊度降低 -0.78095 -0.78516 -0.60115 -0.24919 0.201294 0.69197 0.547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