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怀仁中学高三化学复习《化学平衡选择强化》练习(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图Ⅰ是NO 2(g)+CO(g)CO 2(g)+NO(g)反应过程中能量示意图。
一定条件下,在固定
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当改变其中一个条件X ,Y 随X 的变化关系曲线如图Ⅱ。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焓变△H =-234kJ/molB .若X 表示CO 的起始浓度,则Y 表示的可能是NO 2的转化率C .若X 表示温度,则Y 表示的可能是CO 2的物质的量浓度D .若X 表示反应时间,则Y 表示的可能是混合气体的密度2、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3 molA 、0.1 molC 和一定量的B 三种气体。
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甲所示[t 0~ t 1阶段 c ( B)未画出]。
图乙为t 2后改变互不相同的某一条件反应速率跟时间的关系,已知,t 3 ~t 4阶段使用催化剂。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 t 1= 15 s ,生成物C 在 t 0~ t 1时间段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04mol·L -1·s -1
B .t 4 ~t 5阶段改变的条件为降低反应温度
C .B 的起始物质的量为 0.02mol
D .t 5 ~t 6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反应物浓度
3、相同温度下,体积均为0.25 L 的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N 2(g)+3H 2(g)2NH 3(g) △H =-92.6kJ/moL 。
实验测得起始、平衡时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容器编号
起始时各物质物质的量/mol 达平衡时体 系能量的变化 N 2 H 2 NH 3 ①
1 3 0 放出热量:23.15kJ ② 0.9 2.7 0.
2 放出热量:Q
..
A .容器①、②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等
B .平衡时,两个容器中NH 3的体积分数均为7
1 C .容器②中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Q =23.15 kJ
D .若容器①体积为0.5L ,则平衡时放出的热量<23.15kJ
4、已知:2M(g)N(g);△H <0。
现将M 和N 的混和气体通入体积为1L 的恒温密闭容器
中,反应体系中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b 、c 、d 四个点中处于平衡状态的点是a 、b
图Ⅰ
NO 2(g)+CO(g)
E 1=134kJ/mol
E 2=368kJ/mol
CO 2(g)+NO(g) 图Ⅱ X Y
氯化钠溶液 ② B .反应进行至25min 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加入
了0.4molN
C .若40min 后出现如图所示变化,则可能是加入了
某种催化剂
D .若调节温度使35min 时体系内N 的百分含量与
15min 时相等,应升高温度
5、关于下列四个图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图①表示可逆反应“CO(g) + H 2O(g)CO 2(g)+H 2(g)”中的ΔH 小于0
B .图②是在电解氯化钠稀溶液的电解池中,阴、阳极产生气体体积之比一定为1︰1
C .图③表示可逆反应“A 2(g)+3B 2(g)2AB 3(g)”的ΔH 小于0
D .图④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3C(g)+D(s)的影响,乙的压强大 6、2007年10月10日,德国科学家哈德·埃尔特生日当天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以奖励他
在表面化学领域做出开拓性的贡献。
合成氨反应在铁催化剂表面进行时效率显著提高,就是埃尔特的研究结果,下列关于合成氨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铁做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且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氨的方向移动
B .将氨气从混合气中分离,可加快反应速率,且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氨的方向移动
C .升高温度可加快反应速率,且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氨的方向移动
D .增大压强可加快反应速率,且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氨的方向移动
7、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存在下列可逆反应:A(g)+2B(g) 4 C(g),达到平衡时,
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A)∶n(B)∶n(C)=2∶2∶1,且A 的质量分数为w %。
保持温度不变,再充入A 、B 、C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 、b 、c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为恒容容器,当a ∶b ∶c 为2∶2∶1时,平衡不移动
B .若为恒容容器,当a ∶b =9∶10,且c=0时,达平衡后,A 、B 、
C 物质的量之比仍为2∶2∶1
C .若为恒压容器,当a ∶b 为9∶10,c 为任意值时,平衡后A 的质量分数一定仍为w %
D .若为恒压容器,当a=b=0,且c 为任意值时,平衡后A 的质量分数小于w %
9、已知:2NO(g)+O 2(g)2NO 2(g),且K 300℃>K 250℃,在一定温度下,将一定量的NO 和O 2充入2L 的密闭容器内反应,测得n (NO)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时间/s 0
1 2 3 4 5 n (NO)/mol
0.020 0.010 0.008 0.007 0.007 0.007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 .用O 2表示的0~2s 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003mol/(L ·s)
催化 CH 4 高温尾气 (CO 2+H 2O) 铁矿(Fe 2O 3)
C .当v 逆(NO)=2 v 正(O 2)=v 正(NO 2)时,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
D .为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适当升高温度或增大O 2浓度
10、接触法制硫酸通常在400~500℃、常压和催化剂的作用下,用SO 2与过量的O 2反应生成SO 3。
2SO 2(g)+O 2(g)2SO 3(g) ;△H < O 在上述条件下,SO 2的转化率约为90%。
但是部分发达国家采用高压条件制取SO 3,采取加压措施的目的是
A .发达国家电能过量,以此消耗大量能源
B .高压将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SO 2的转化率
C .加压可使SO 2全部转化为SO 3,消除SO 2对空气的污染
D .高压有利于加快反应速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11、下图表示反应N2(g)+3H2(g) == 2NH3 (g);△H ﹤0在某一时间段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过程的曲线关系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氨气的体积分数最高的一段时间为t5—t6
B .t2—t3和t3—t4时间段氨气的体积分数相等
C .t1时刻改变的条件是降低温度
D .t4—t5时间段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2、已知N02和N 204可以相互转化:
△H < 0。
在恒温条件下将一
定量N02和N 204的混合气体通入一容积为2L 的密闭容
器中,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右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的两条曲线,X 是表示NO 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B .前10min 内用v (NO 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0.06mol/
(L ·mi n)
C .25min 时导致平衡移动的原因是将密闭容器的体积缩小为
lL
D .a 、b 、c 、d 四个点中,只有b 、 d 点的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
态
13、如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 .若反应为A(g)+B(g)C(g),则t 1时刻平衡
移动的原因可能是增大压强 C .由图像关系可以判断,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D .平衡状态Ⅰ和平衡状态Ⅱ的平衡常数的大小关系为K 1=K 2 14、竖炉冶铁工艺流程如图,使天然气产生部分氧化,并在特殊的燃烧器中使氧气和天然气
燃烧CH 4(g)+2O 2(g)=CO 2(g)+2H 2O(g),催化反应室发生的反应为:CH 4(g)+H 2O(g)
CO(g)+3H 2(g) ∆H 1=+216kJ/mol ;CH 4(g)+ CO 2(g)
2CO(g) + 2H 2(g) ∆H 2=+260k J/mol
(不考虑其他平衡的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增大催化反应室的压强,甲烷的转化率减小
B.催化室需维持在550~750℃,目的仅是提高CH4转化的速率
C.设置燃烧室的主要目的是产生CO2和水蒸气作原料气与甲烷反应D.若催化反应室中,达到平衡时,容器中n(CH4)=amol/L,n(CO)=bmol/L n(H2)=cmol/L,则通入催化反应室的CH4的物质的量为a+(b+c)/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