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苏联装甲系列11:美中亦有不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苏军T3485中型坦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战苏联装甲系列11:美中亦有不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苏军
T3485中型坦克
大家好,这一期苏军装甲我们将继续介绍苏联的传奇中型坦克——T-34。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T-34的发展历程以及T-34/76的主要参数和主要的优点,今天我会先介绍T-34/76存在的问题,然后再为大家介绍为了改进这些缺点而产生的T-34/85。
上次说到T-34/76做到了火力、机动性和防护性三者的平衡,而且还极易生产,但是就算是这样一款优秀的中型坦克在战争中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而且远超同时期德军坦克的损失,这是为什么呢?我们除开苏军人员素质原因和后勤整备的原因,就会发现T-34/76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
冬季涂装的T34/85
首先,T-34的炮塔比较小,仅能容纳两人,车长和装填手位于炮塔内。
这样一来,车长就必须同时担负起炮长的责任,就导致一个人要同时负责指挥和射击,这样的情况会严重影响T-34/76的作战效率,就以火炮射速来说,当时T-34/76装备火炮的理论射速与德国Ⅳ号坦克是相差无几的,但是在实际作战中却只有德国坦克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而且射击精度也得不到保障,所以导致了T-34/76在战争中经常发挥不出真正的实力。
第二个就是之前曾提到过的苏军坦克无线电装备率的问题,由于T-34/76的大规模生产正是在战场吃紧的时候,苏联为了追求产量尽可能地简化了生产工艺,而无线电这种本来就比较缺少的装备更是直接能省就省,就导致了虽然生产出了大量的T-34/76,但是只有很少一部分能装备无线电,这就导致T-34/76在作战中只能依靠旗语指挥或者是跟随指挥坦克行动,这样的问题在大规模的坦克作战中尤其明显,一旦战场情况有变,T-34/76集群就很难进行有效协调,最终导致大量的损失。
为了改进这些问题,1943年末T-34/85应运而生,看到这个名字应该就可以想到首先它的火炮升级为了85毫米火炮,同时也使用了全
新设计的三人炮塔,解决了T-34/76炮塔空间小的问题,通过这个外观上的区别就可以很容易地分辨出T-34/76和T-34/85了。
而且为苏联为T-34/85大规模配备了无线电,基本解决了T-34/76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说T-34/85相比于T-34/76得到了较明显的提升。
燃烧中的T34/85
•乘员:5人
•战斗全重:32吨
•车身尺寸:6.1×3.00×2.74(米)
•最大行程:300千米;带副油箱450千米
•最大时速:55千米/小时
•武器:1门85毫米火炮、2挺7.62毫米机枪
•装甲厚度:车体45-47毫米;炮塔60-90毫米
从基本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出,T-34/85的硬件在各方面都有所提升,炮塔空间不足和缺乏无线电的软肋也得以解决,所以T-34/85能够在战场上取得更好的战绩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T-34/85面对的战场条件并不轻松,在1942年末德国虎式坦克投入战场后,苏军发现其坦克装备的76.2毫米火炮已经无法对虎式造成威胁,所以才开始为自己的坦克装备85毫米火炮,这才有了T-34/85的出现。
在1944年-1945年的战场上,T-34/85面对的早已不是德军的Ⅲ号、Ⅳ号短管火炮坦克,而是装备了长管火炮的Ⅳ号坦克、黑豹坦克、虎式坦克甚至虎王坦克。
面对这些德国的新锐坦克,技术优势不再明显的T-34/85依然打出了漂亮的战绩,这足以捍卫T-34最优秀中型坦克的名头。
展览中的T34/85
值得一提的是,T-34/85不仅是二战时期苏联的主力中型坦克,它还是朝鲜战争中朝鲜人民军装甲部队的主力装备,朝鲜战争刚开始时朝鲜人民军势如破竹的攻势它绝对是功不可没的,虽然战争中后期面对美军的M26、M46时显得乏力,但是遇上美军的M24、M4A3E8等坦克时,它依然有足够的实力应对。
T-34无疑是二战装甲中的传奇,它优异的性能、先进的设计理念
和惊人的产量都足以让它能够在坦克史上留下厚重的一笔。
同时它也是苏联卫国战争的功臣,是苏联取得卫国战争胜利的保证,对它的赞美不会限于今日而将长远留存。
下一期的苏军装甲系列,我们将重回苏军重型坦克的发展之路,为大家介绍KV系列重型坦克——KV-1重型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