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青出于”
蓝色从蓼蓝提炼而成,但是颜色 比蓼蓝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 师,后人胜过前人
锲:雕刻。舍:放弃。雕刻一件东
锲而不舍
语出《荀子·功学》:“锲而舍之,朽木不 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 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
(4)以饮食喻人之德行。 孔子曾称赞颜回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里,孔子从颜回的 饮食简单中看出其安贫乐道的品行。将饮食与人物的品行联 系起来,成语中不乏这样的例子。 【酒囊饭袋】囊:口袋。比喻无能的人。 【水米无交】形容彼此毫无来往,旧时特指居官清廉,跟 百姓没有经济上的来往。 【数米而炊】炊:烧火做饭。数米粒做饭。比喻做用不着 做的琐细小事。后来也形容人吝啬或生活困窘。
(3)用产地写食物。 【山珍海味】山野和海洋里的各种珍贵的食品。多指丰盛 的菜肴。 【山肤水豢】本指山上水中出产的美味食物。后泛称美味。 【山肴野蔌】肴:鱼肉类的荤菜。蔌:蔬菜。指野味和野菜。 (4)运用感受写食物。 【其味无穷】指食物味美,令人回味不尽。 【垂涎欲滴】嘴馋得口水都快要滴下来。形容非常贪馋想 吃的样子。这类成语通过对人们饮食感受的描绘,侧面写出了 食物的美味。
2.成语深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
息。分类整理成语(如爱国、民本、诚信、荣辱、世情、师友、
读书、岁月、动物、植物等,也可自己拟定),同学分工,各选
一类,以《成语中的
文化》为题,写一则语言札记。
◉范文展台 成语中的饮食文化 曹春华
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因而形成了丰富多彩、 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当然,饮食文化的每一步前进,都能在成 语中找到印迹。
前庭悬鱼(羊续),不食周粟(伯夷、叔齐),煮豆燃萁(曹 植),南橘北枳(晏子),举案齐眉(梁鸿),鼎鼐调和(傅说),推梨 让枣(孔融)……古人或借食物言志,或借食物寓理,彰显了智 慧与品格,进一步丰富了饮食文化。
汉语中的词语是丰富多彩的,而成语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 珠。借助成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华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丰 富多彩。成语和饮食文化相得益彰,一起丰富着中华民族博大 精深的文化。
(7)运用餐具来衬托食物。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精美餐具的出现,人们逐渐注意用不同 的餐具来盛装不同的食物,既能凸显食物的不一般,又能显示 自己的身份与地位。 【瓦器蚌盘】陶土做的食器,蚌壳制的盘子。形容生活俭 朴,使用的器皿粗劣。 【象箸玉杯】象箸:象牙筷子。玉杯:玉制酒杯。形容极 度奢侈的生活。 【禁鼎一脔】禁:御用的。脔:切成小片或小块的肉。御 用食鼎中的一块肉。
4.串联法。以一个词语为基准,横向扩散,联成一串。最 典型的就是词语接龙,词与词之间首尾相接,如“光明正大— 大同小异—异曲同工—工工整整—整装待发—发号施令—令 行禁止……”,这种方法在课堂上一般不被采用,在游戏竞赛 中用得较多。
5.讲故事法。即用讲述故事的方法来积累词语。有些词 语本身就来自故事,或是一则寓言的概括,或是一则典故的浓 缩。能讲述故事,与故事有关的词语就记牢了。如:亡羊补牢、 买椟还珠、指桑骂槐、毛遂自荐、风声鹤唳等。
◉必备知识 1.新词语的定义。
2.词语发生变化的原因。 ①词语所代表的人和事物现在已经不存在了(消失)。 ②为了替换不符合时代要求的词语(出现)。 ③古往今来没有改变,一直沿用到现在(保留)。
◉示例说明 1.新词语整理示例。 腔调 【类型】方言词,来自上海地区。 【概述】是当今海派热词,已成为上海的一个流行词。其 实,它最初来自上海的老弄堂,完全是贬义用法。现在人们使 用该词都是褒义的,气派、风度、格调、情调、素质、品格等, 都用“腔调”取代。
二、由饮食成语体味古人的价值判断和精神追求。 随着饮食文化的发展,古人逐渐将一些饮食类成语运用于 除饮食之外的其他方面,从不同的运用中我们可以一窥古人的 价值判断和精神追求。 (1)以饮食喻人之贫富。 【靡衣玉食】穿着华丽的衣服,吃着精美的食物。比喻豪 华奢侈的生活。 【饮冰食檗】喝冰水,吃苦物。比喻为人清白,生活清苦。 【清灰冷灶】很久没有生火做饭,比喻生活贫困。
[活动三] 关注新词语,让语言鲜活生动。 随着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新词语在不断涌现,为汉语 增添了鲜活的生命力。积累词语,不能不关注新词语。新词语 的来源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汉语自身的新造词和外来词,如 “供给侧”“高铁”“刷屏”“博客”“作秀”等。 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搜集一些新词语,从中选择十个,参考 教材中的“学习资源”,为它们制作“词语档案”。档案内容 包括词语的来源、含义,体现了社会生活哪些领域的变化,反 映了什么样的文化现象等。
[活动二] 丰富熟语积累,让语言多姿多彩。 无论说话还是作文,我们经常会用到熟语。熟语主要包 括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可以尝试按照这几个类别,分类 搜集、整理一些熟语。每类中各选五个例子,理解它们的含 义,并分别运用它们说一两句话。还可以找出意思相近的成 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做做互换练习。 成语是熟语中最常用的一种。建议举办一次“领略成 语魅力”的主题语文活动。下面的内容供参考。
1.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梳理所学成语,以其中若干成语
作为研习的对象,查找它们的出处。注意考察成语中保留的
古代汉语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特征。
◉成语示例
成语
出处
意义
语出《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戒伯
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
周公吐哺 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
形容求贤心切
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
一、由成语看古人对食物的形容。 古人从果腹之初,就十分注意对可以食用的材料及其制作 的方法、制成的品种和食用方法等进行研究和总结,积累了丰 富的饮食文化。随着食物种类的丰富,对其描绘的方法也越来 越多。
(1)直接形容食物色、香、味。 【五味俱全】五味:指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形容 历经艰辛,什么感受都有。 这类成语分别从色、香、味、质的角度直接呈现食物的特点, 冲击着读者的视、嗅、味、触等感官,当然会勾起人们的食欲。 (2)用材质写食物。 【龙肝凤髓】龙的肝,凤凰的骨髓,比喻珍稀的美味佳肴。 【雕蚶镂蛤】蚶:海产动物,肉味鲜美。蛤:蛤蜊。这两种属 食材。雕、镂:雕刻,指精细加工。现指精致而好吃的食物。 【膏粱文绣】膏粱:肥肉和细粮,指精美的食品。文绣:精美 华丽的丝织品。形容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
车水 马龙
语出《东观汉记·明德马皇后》:“ 前过濯龙门,见外家问起居,车如流 水马如龙。”
水:流水。龙:游龙。车像流水,马 像游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 不绝
画蛇 添足
语出《战国策·齐策二》:“一人之 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 为之足?’”
蛇本来没有脚,画蛇添上脚。比喻 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
(2)以饮食喻人之处境。 【糟糠之妻】糟糠:旧时穷人用来充饥的酒糟、米糠等粗 劣食物。借指贫穷时共患难的妻子。 【含哺鼓腹】哺:口中所含的食物。鼓腹:挺起肚皮,即饱 食。形容人民生活安定,悠然自得。 【瓜剖豆分】像瓜被剖开,豆从荚中裂出。比喻国土被人 分割。 (3)以饮食喻人之特征。 【酒龙诗虎】比喻嗜酒善诗的人。 【斗酒百篇】饮一斗酒,作百篇诗。形容能诗善饮、气概 豪放而文思敏捷。
(5)运用修辞手法写食物。 【香飘十里】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食物香气浓郁。 【食前方丈】方丈:一丈见方。吃饭时,面前摆满了一丈 见方的食物。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容吃得阔气。 【食玉炊桂】吃的东西像玉器一样贵重,燃料同桂木一样 珍贵。形容物价昂贵。 (6)运用人们吃食物的形态来形容食物。 【津津有味】津津:形容有滋味;有趣味。指吃得很有味 道或兴味特别浓厚。 【大快朵颐】朵:鼓出。颐:腮。朵颐:鼓腮咀嚼食物。指 吃到某种食物而感到非常痛快。
形容有恒心,有毅力
(续表)
成语
出处
意义
跬步 千里
语出《荀子·劝学》:“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一步一步地坚持走下去,就可以达 到千里之外。比喻做事只要努力 不懈,总可以获得成功
不胫 而走
语出东汉孔融《论盛孝章书》:“ 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 贤者之有足乎!”
胫:小腿。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 迅速
3.随文积累法。学习课文时,边阅读边思考哪些词语是值 得我们认真积累掌握的。记得阅读时拿着笔,边读边把运用恰 当、描写精彩而又准确的词语圈画下来,最好养成随时记录的 习惯。课堂听讲来不及记录时,下课后,把笔记本打开,另外,不 管是在课堂上学习的课文,还是老师讲解的试卷,只要有文本内 容,且能够寻找到美词佳句的,就记得收藏下来。并在以后的写 作中不断地有意识地使用所积累的词语。比如,积累了描写瀑 布的词语“一泻千里”,可以再思考一下,除了瀑布,还有什么 可以用“一泻千里”形容呢?
(5)以饮食喻做人之道。 【指雁为羹】指着天上的大雁当美味的肉汤。比喻以不切 实际的空想来聊以自慰。 【饮水思源】喝水的时候想到水的来源,比喻人在幸福的 时候不忘幸福的来源。 三、饮食成语与历史文化名人。 提及饮食文化,就不能不关注历史文化名人,历史上许多文 化名人与饮食之间都存有美丽的传说。“东坡肉”因其酥香味 美,肥而不腻,更因东坡之名而闻名。这些美丽的传说在一部分 饮食成语中也得到了体现。
我们一直都在积累词语,但未必有方法上的理性认识。写 一段文字,说说自己从前是怎样积累词语的,现在有什么更好 的方法。写完后与同学交流。
◉必备知识 积累词语的方法
1.集合法。就是把含有相同特点(包含共同的语素)的词 语集合在一起进行积累掌握的方法。如包含“天”字的词语: 天长地久、天翻地覆、天高地厚、天花乱坠、天南地北、天 昏地暗、天涯海角等;再如包含“平”字的词语:平心静气、 平易近人、平分秋色、平铺直叙、平步青云等。
第八单元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学习活动
1.了解汉语词语的特点,通过多种方式积累词语。 2.学习辨析词义的方法,把握词义变化的规律,认识词 语古今含义的联系和差异。 3.结合词义特点,探究语言表达中词语选择的艺术,提 高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任务一 丰富词语积累
[活动一] 了解词语“家族”,让积累更加有效。 汉语中的词语并非杂乱无章,而是有“家族”、成 系统的。有些词包含共同的语素,如包含语素“理”的 词语有“理解”“理由”“整理”“办理”“梳 理”“条理”等。有些词,通过语义上的各种关系聚合 在一起,如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亲属关系、顺序关系 等。从词语的“家族”或者“系统”出发,触类旁通, 可以大大增加词汇量。
【释义】①指戏曲中成系统的曲调。如“腔调韵味极像 梅兰芳唱的”。②指诗词文章的声律格调。如“安排腔调”。 ③调子,论调。如“他们几个人的发言都是一个腔调”。④指 说话的声音、语气等,如“听他说话的腔调是山东人”。⑤指 有个性,有风格。如“低调就是腔调”。
2.不同类别的新词语举例。
类别
举例
科技类
蓝牙、转基因、高铁、动车、和谐号、生物芯片、 轻轨、AI(人工智能)、VR(虚拟现实)……
2.发散法。以基准词为中心,向四周扩散,由点及面。汉语 词汇中大量同义词和反义词的存在不仅给我们准确地反映客观 事物、细致地表达思想感情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给词语积累 带来了契机。有时同一事物、同一现象,可以用几个、十几个 甚至几十个同义词来表示,反义词同样也很丰富。这样,通过同 义和反义的方式以一带二、带三,甚至更多,由点扩大到面,积 累量将会剧增。比如,“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它 的同义词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坚持不渝”“始终不 渝”等;它的反义词有“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有头无 尾”“浅尝辄止”等。以基准词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形成了它 的同义词圈和反义词圈,积累量扩大了。
日常生活类
外卖、料理、按揭、秒杀、买单、菜鸟驿站、尬聊 、敲黑板、剁手党、流量、共享单车、房奴……
文化娱乐体 育类
圈粉、超女、网红、宅男、颜值、粉丝、黑马……
互联网语言 类
菜鸟、网虫、下载、潜水、抢沙发、刷屏、病毒、 晒客、博客、播客、创客、打call、吃瓜群众、网 民、翻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