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论文
第一篇:高中文言文教学效果分析
一、立足文本,区别对待
二、利用语境,从“文”中学“言”
教师在确立了文言课文的教学内容之后,接下来就要面临“文”和“言”怎么教的这个难题。
中学生学习古代汉语的方式与现代汉语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使用现代汉语进行交流、写作,所以,没有必要识记现代汉语语法的规则。
学习古代汉语则不然,学生一般只有在语文课本中才会接触古代语言,所以,学生需要积累一些文言文实虚词和语法知识。
可是,单纯的背诵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有可能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
学生学习文言文“言”这一方面的内容时,语境是最不能忽视的因素。
因为,语境将词汇的语义具体化。
例如,在高中语文必修一的课文《荆轲刺秦王》中有这样一句话“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其中“深”解释为严苛、刻毒,这个义项是学生不太熟悉的,但是,我们可以从文中推测出来。
因为,这句话后面紧跟着的就是“父母宗族,皆为没戮”。
秦王杀戮、没收了樊将军的亲眷,秦王这样的行为对樊将军来说可以说是太过刻毒,所以,这里的“深”的意义要与后文的内容相符。
再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中“言”的义项为“告诉”或“对……诉说”,但是,我们从后面的文章中不难发现,曹无伤派人向项羽报告这件事时,刘邦并不知情,所以这里的“言”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为告密。
三、字句辨析,从“言”中学“文”
文言文中“文”与“言”的关系非常紧密,我们不能脱离“文”来学“言”,同样也不能脱离“言”来学“文”。
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可以通过“言”的分析去得知“文”的内容。
例如:高中语文必修一中的课文《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语言精练准确,用词又追求委婉巧妙,开篇“晋侯、秦伯围郑”这几个字看似平淡无奇,但却传递了十分丰富的内容。
“晋侯、秦伯围郑”中“围”字不仅交代了秦、晋、郑三国的地理位置,也表现出了郑国处于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
这一句为下文的内容作了铺垫,也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长于叙事,善于表现当时的外交辞令。
文中烛之武与秦伯之间对话是全文最精彩的部分,烛之武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表现出了高超的外交能力,例如,烛之武说“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中“唯”字在文中是表示“希望”的语气词,而我们从文中也不难看出,烛之武在身份地位上远不及秦伯尊贵,“唯”一词表明烛之武将自己的地位放低,将主动权交于秦伯手中,一方面体现了双方在地位上的差距,另一方面,也表现出烛之武以退为进的高超谋略。
四、小结
高中文言文教学虽然难学难教,但是文言文教学的内容总体上说也就是“文”和“言”两个方面的内容,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立足文本确定教学内容,通过研读课文找到“文”和“言”之间的结合点,利用“文”和“言”之间的内在关联提升文言文的教学效果,一定可以加深学生对文言文“文”和“言”两方面内容的理解。
第二篇:方言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恰当地用广东方言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古代汉语语音现象
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应该引导学生能够把文言字音读准,正音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重要方面。
学生要扫清文字障碍,字音就成了面前的第一个最直接的困难。
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有很多的文言字比较生僻,对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连成极大困难,不少学生因此望之生畏。
语言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很多的语音只在某一个地区或者某一个时间段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一种语言衍变往往在其他方言中发生,而在另外的一些方言中不会发生。
那些没有衍变的语音正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去学习,让学生在学习当中感觉到很容易接受,而且倍感亲切,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成为学习文言文的一个很好的切人点,以此来帮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语音现象。
在现在的广东不少地方仍然有用粤语来记诵文言诗文的习惯,很多在普通话发音中比较押韵的一些诗文用广东话来进行朗诵,不但押韵,而且更符合广东人的习惯。
学习李商隐的《锦瑟》弦、年、鹃、烟、然,在普通话中发音是押韵的,在广东话当中也是押韵的。
为此就可以选用一些文言文当中或者古诗文当中与广东话发音比较相近的文章引导学生开展文言文的朗读竞赛,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也会因此而高涨。
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好文言学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持久的热情,在学习文言文之前选择一些典型的文言文引导学生诵读,并且去仔细揣摩这些词的读音,感知相关的个文言词汇、句式,从而更好地去理解文言文,为学生学习文言文奠定较好的基础。
二、恰当利用方言帮助学生运解文言词义
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学生又一重大的学习障碍就是文言文词语。
语言是有生命的,在长期的发展变化过程中,语言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而不断的改变。
由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广东和中国政治中心相距较远,广东话的语言发展和中原地区的语言发展差距越来越大,渐渐形成了广东的地方语言体系,而文言文的发展恰恰是以中原地区的语言为主流的。
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很多文言词语和现代汉语词义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同时,文言词语又具有较多的义项,学生学起来较困难,而即便是掌握了一些词语的意义,但是很快就会忘记,在学习其他的文章当中也不能够有效地迁移和变通。
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词语的词义范围、感情色彩也在逐渐发生变化,这就给学生学习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通过借助于方言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义的范围变化。
广东话在演变中渐渐形成很多典型的文言词汇。
例如,“食”就是吃的意思,“行”就是走的意思,“卒之”是最后
的意思,“于是乎”就是于是的意思,“重”的意思表示再、还,和《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的“重"意思一样。
广东话“旧时”、“几时”,在“旧时王谢堂前燕”“夕阳西下几时回”中学生一定会感到似曾相识。
由此可以看出,合理利用广东方言能够让学生消除对文言文的陌生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恰当选用方言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言语法
在学习文言文当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的实词、虚词,还应该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语法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但是很多学生感到文言文语法学习较为枯燥。
在广东方言中也有一些语言和文言文的语法相符合,借助广东方言中的一些语法现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去感知文言文的语法,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文言文生动有趣。
文言文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倒装句式,在广东话里面表现得也较为明显。
比如,“我走先”中就是“我先走了”,“先”放在动词“走”的后面,这就是状语后置的倒装句。
明白了这些,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一些重要文言句式,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去更好地感知文言文。
总之,运用广东方言来作为切人点,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消除学习文言文的陌生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需要认真把握,不断发掘,立足文言文教学,结合广东话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文言文的效率。
第三篇: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注重兴趣的培养,努力激发内驱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将,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心理成份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够形成推动学生产生知识探索欲望的内驱力,使学生能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以及求知欲。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法设法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这种兴趣要么来源于有争议的字词解释,要么来源于对某句话的理解,要么是受到某个文章的'影响,要么是受到古人高尚情操的感染等。
因此,教师要通过对课内文言文的讲授,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现代气息的语言、文言文中的知识、精彩的引导语等,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详细讲解文言文语法,培养基础性知识
很多教师认为,文言文语法知识十分枯燥,学生缺乏听课兴趣,所以干脆省掉不讲。
这是不对的。
高中由于学时有限,学生阅读量不够,无法像私塾学生那样,阅读背诵大量文言文,进而从中悟出规律。
现在的学生学不了古人学习的方法,因而语法开路是学习文言文的最快途径。
在讲解文言文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先对文言文的语法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先系统讲一次,然后专门上次语法课程。
在具体的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再有针对性地讲解相关语法,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语法概念,方便记忆和总结。
?
三、進循多媒体教学的基本原则,努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对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以及直观人物肖像都有极大的帮助。
然而,对学生掌握字、词、句方面的基础知识,作用则非常有限。
所以,“讲读”“板书”应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
“讲读”的示范性和“板书”的灵活性是多媒体所不能替代的,学生文言文的诵读能力、翻译及理解、想象联想能力等更不是依靠多媒体培养出来的。
因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应遵循“辅助”性原则,正确处理多媒体与板书、讲读等传统手段的关系,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综合功能,力争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四、要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其掌握自学文言文的途径
五、要拓展课外阅读,巩固、补充、延伸课堂教学
在课堂上学到的文言知识只有通过课外的消化才能真正得到吸收。
教材中配备的《语文读本》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优秀的阅读素材。
让学生对《读本》中与教科书内容相关的文章进行同步阅读,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学生的语言积累得到增加,还能帮助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比如,在教学《鸿门宴》时,让学生同步阅读《垓下之围》,能使学生对项羽这个人的个性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在教学《秋水》时,让学生同步阅读庄子《庖丁解牛》一文,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庄子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以及庄子文章善用寓言和比喻、长于说理、想象丰富的浪漫主义艺术品格等。
在阅读的过程中,尤其要注。
意的是在学生不理解词句的意思时,教师必须及时给予讲解。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自能读书。
而我们进行古文教学的目的,旨在通过课堂教学地开展,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使他们拥有相应的文言文知识,进而能够阅读简单的文言文,能够体会文言文中的意境。
与此同时,我们教师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技巧,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