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冻石品种简介(1-35种)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貌特征】荷花色的石地上,穿插段段白藕,藕白荷艳,典雅高洁。
【地质特性】纯净的地开石内均匀地布着微小的赤铁矿颗粒,因而呈现出深浅不同的藕荷色。石质属绵料。
巴林冻石品种简介(二十五)
巴林青花冻
巴林冻石
【序号】025
【名称】青花冻自然形
【规格】
【最早产出时间】1976年
【产出地点及产量】巴林石矿二采区12号采坑,后在一采区21号采坑也有发现。
巴林冻石品种简介(十四)
巴林冻石潇潇冻
巴林冻石
【序号】014
【名称】潇潇冻自然形
【规格】
【最早产出时间】1979年
【产出地点及产量】巴林石矿一采区1号采坑,后在斜井、穿脉、平硐中都有发现。产出数量少。
【外貌特征】在较透明的石地上,布满了密密匝匝的条纹,似和风细雨,潇潇洒洒,有临风欲动之感。
【地质特性】矿脉受构造作用的影响,形成了一些密集的破劈理,地开石沿劈理交代充填,形成了这一品种。
巴林冻石品种简介(十)
巴林冻石晴雨冻
巴林冻石
【序号】010
【名称】晴雨冻方章、自然形
【方章规格】2.6×2.6×10 cm
【最早产出时间】1992年
【产出地点及产量】巴林石矿一采区3号石硐。产出数量不多。
【外貌特征】石面纹理构成色调反差明显的两部分:一部分如丽日中天,晴空似洗;另一部分却似细雨朦朦,阴云密布。
【外貌特征】在微透明的石地上,有如画家泼墨作画凝于画稿的墨色。有浓墨滴于水,难分又难溶的意境。
【地质特性】在成矿过程中,部分形成了较纯净的地开石质冻石,部分形成了不太纯净的高岭石质冻石,并保留了原来的色彩。石质属脆料.
巴林冻石品种简介(九)
巴林冻石牛角冻
巴林冻石
【序号】009
【名称】牛角冻方章、自然形
【产出地点及产量】巴林石矿各采区均有产出,数量较多。
【外貌特征】一块冻石上,有三种或三种以上颜色,极易形成各种图案,颜色丰富多彩,图案品种繁多。
【地质特性】该品种颜色的形成,是由于成矿后期交代溶蚀作用不均匀,多种元素渗透其中的缘故。
巴林冻石品种简介(二十七)
巴林凤羽冻
巴林冻石
【序号】027
【名称】凤羽冻自然形
【地质特性】石脉形成后期,气水热液上侵交代溶蚀不均匀,交代彻底部分形成浅色,未交代部分形成深色。有的沿裂隙充填了地开石,形成了雨状条纹。石质属绵脆相间。
巴林冻石品种简介(十一)
巴林冻石金箔冻
巴林冻石
【序号】011
【名称】金箔冻方章、自然形
【方章规格】2×2×5 cm
【最早产出时间】1991年
【产出地点及产量】巴林石矿一采区斜井,后在四采区也有发现。
巴林冻石品种简介(二十一)
巴林三元冻
巴林冻石
【序号】021
【名称】三元冻自然形
【规格】
【最早产出时间】1973年
【产出地点及产量】巴林石矿各采区均有产出。
【外貌特征】石料呈现出黑白黄或黑白红三种颜色,色彩艳丽,交相辉映。
【地质特征】在主体巴林石矿脉形成后,后期气水热液上侵,交代充分处颜色较浅,交代不充分处颜色较深,未被交代的地方保持原岩颜色。石质为绵料,黑色部分略硬。
巴林冻石品种简介(十八)
巴林鱼子冻
巴林冻石
【序号】018
【名称】鱼子冻自然形
【规格】
【最早产出时间】1989年
【产出地点及产量】巴林石矿一采区1号采坑。
【外貌特征】该石面上烟波浩渺,挨挨挤挤的圆状颗粒布于其上,恰似堆堆鱼子生在水中石窝。
【地质特征】该品种形成的原因是:球粒流纹岩或火山泥球凝于岩石中,经后期交代所致。
巴林冻石品种简介(十五)
巴林冻石雾淞冻
巴林冻石
【序号】015
【名称】雾淞冻对章、自然形
【对章规格】3×3×12 cm
【最早产出时间】1981年
【产出地点及产量】巴林石矿一采区1号采坑。产出数量极少。
【外貌特征】在黄色或浅黑色的石面上,布满了云团状的结晶图纹,似浓浓的雾气凝聚,又好像冰霜雪花,神似中国北方秋末冬初的雾淞。
【方章规格】2×2×7 cm
【最早产出时间】1979年
【产出地点及产量】巴林石矿一采区1号采坑,后在穿脉四号平硐和四采区也有发现。
【外貌特征】石料通体乌黑光亮,内透条条纹理,酷似牛角质地与颜色。
【地质特性】在纯净的冻石中,分布着锰的氧化物,呈均匀浸染状,形成了纯正的牛角色。石质属脆料,保存不好易裂。
巴林冻石品种简介(四)
巴林芙蓉冻
巴林冻石
【序号】004
【品种名称】芙蓉冻方章
【规格】2.8×2.8×11.9cm;1.8×1.8×8cm
【最早产出时间】1979年
【产出地点及产量】巴林石矿一采区2号、10采坑和1号、4号石硐均有产出,产量较大。
【外貌特征】石料浅粉浅黄交融,通体洁净柔和,似芙蓉之色。
巴林冻石品种简介(一)
巴林桃花冻
巴林冻石
【序号】001-3
【品种名称】巴林桃花冻雕件《愚公移山》
【规格】
【最早产出时间】1979年
【产出地点及产量】巴林石矿一采区2号、3号和10号采坑。产量较大,但色泽纯正的少。
【外貌特征】石面以粉红色为主,恰似粉里透红的桃花颜色。
【地质特征】在无染色矿物的白色冻石中,浸染了微小的辰砂颗粒,呈现粉红的颜色。
【规格】
【最早产出时间】2000年
【方章规格】2.5×2.5×6cm
【最早产出时间】1986年
【产出地点及产量】巴林石矿2号、10号采坑,与鸡血石伴生,数量少。
【外貌特征】石料如玟瑰花颜色,通体浓染,娇媚艳丽,略微透明。
【地质特征】在较纯净的地开石抟冻石中,呈浸染状均匀地分布着较细小的辰砂颗粒、铬离子,形成了玟瑰花颜色。易氧化走色,宜加工封蜡保存。
巴林冻石品种简介(二十)
巴林墨玉冻
巴林冻石
【序号】020
【名称】墨玉冻方章、雕件《钟馗》
【方章规格】2×2×7cm
【最早产出时间】辽代便有产出,现偶尔也能见到。
【产出地点及产量】巴林石矿一采区古采坑。产出数量少。
【外貌特征】石质如玉,色黑如墨,通体无瑕,恰似墨玉。
【地质特征】此品种之所以如此纯净,是因为锰质均匀地分布在高岭石中,无其它染色离子。石质属绵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地质特征】高岭石破裂后,地开石沿裂隙交代充填,形成了玉线,俗称“一线天”。
巴林冻石品种简介(八)
巴林冻石凝墨冻
巴林冻石
【序号】008
【名称】凝墨冻方章、对章
【规格】2×2×6cm2.8×2.8×11.5 cm
【最早产出时间】1979年
【产出地点及产量】巴林石矿一采区1号采坑,后在四采区也有发现。产出数量不多。
【外貌特征】青蓝色的石地,镌嵌着红、白、黑、绿色的纹理,犹如件件青花瓷器。
【地质特性】该品种的蓝色,是由于冻石中较均匀地分布着绿帘石颗粒所致。
巴林冻石品种简介(二十六)
巴林多彩冻
巴林冻石
【序号】026
【名称】多彩冻方章、对章
【规格】2.5×2.5×7 cm2.8×2.8×15cm
【最早产出时间】该石历代都有发现。
【地质特征】此品种由较纯净的地开石组成,晶体颗粒均匀细致,无其它杂质。石质多为绵料。
巴林冻石品种简介(六)
巴林水草冻
巴林冻石
【序号】006
【品种名称】水草冻自然形
【规格】
【最早产出时间】1985年
【产出地点及产量】巴林石矿一采区5号采硐,后一采区10号采坑也有产出。
【外貌特征】半透明的石面显露栩栩如生的水草图案。
【规格】2.5×2.5×11 cm2×2×11cm
【最早产出时间】1979年
【产出地点及产量】巴林石矿一采区1号采坑,后在2号硐、3号硐、斜井和四采区也有产出。产出数量较少。
【外貌特征】该石质地清洁透明,颜色浅灰泛青,似刚出网的鲜活小虾。
【地质特征】该品种颜色是纯净的地开石中均匀地含有绿泥石微粒所致。石质为脆料。
巴林冻石品种简介(二)
巴林水晶冻
样品说明
品种名称:巴林水晶冻
最早产出时间:1986年
产出地点及产量:产于巴林石矿。产出数量极少,以后再未发现,属绝品。
地质特征:该品种系由纯净的水铝石组成,是胶体物质在矿脉的浅部形成。属脆料,略硬。
巴林冻石品种简介(三)
巴林玟瑰冻
巴林玟瑰冻自然形、方章
【序号】003
【品种名称】玟瑰冻方章
巴林冻石品种简介(十三)
巴林冻石连环冻
巴林冻石
【序号】013
【名称】连环冻自然形
【规格】
【最早产出时间】1992年
【产出地点及产量】巴林石矿一采区3号石硐,数量极少。
【外貌特征】该石石地上有白色或黑色的圆环,色调分明且环环相连、丝丝入扣。
【地质特性】高岭石矿脉形成后,受构造破坏影响,形成了构造角砾,后期气水热液上侵对其交代充填,使其角砾交代变成浑圆状,并围绕圆状角砾充填了地开石。石质属脆料,花环处偏硬。
、、
巴林米穗冻
【序号】022
【名称】米穗冻自然形
【规格】
【最早产出时间】1979年
【产出地点及产量】巴林石矿一采区1号采坑,后二采区也有产出。数量不多,块度较大。
【外貌特征】浅白色或黑色的石地,分布着由浅黄色或棕色颗粒组成的条状纹理,形似谷穗或稻穗。
【地质特征】主体石脉形成后,受构造破坏影响,形成较均匀的构造角砾,后期气水热液交代融蚀不完全,残留了浅黄色的高岭石颗粒,形成了米穗状图纹。
【地质特性】高岭石形成后,受构造破坏影响,形成浑圆状的构造角砾;后期气水热液上侵对其交代。石地的驼毛色,是由于地开石中含锰质而形成。石质为绵料。
巴林冻石品种简介(二十四)
巴林藕荷冻
巴林冻石
【序号】024
【名称】藕荷冻自然形
【规格】
【最早产出时间】1980年
【产出地点及产量】巴林石矿一采区1号采坑,后一采区1号、2号硐出有产出。产出数量较少。
【地质特征】该石形成同水草红。不含辰砂,多数为黑色,灰、黄、绿色的水草偶尔也有发现。
巴林冻石品种简介(七)
巴林冻石玉线冻
巴林冻石
【序号】007
【名称】玉线冻自然形
【规格】
【最早产出时间】1978年
【产出地点及产量】巴林石矿四采区大采坑,后一、二采区也有产出。
【外貌特征】在半透明的石地上,分布着各式各样更透明的冻线。
【地质特征】在较纯洁的地开石质冻石中,呈浸染状均匀地分布着较细小的赤铁矿颗粒,形成了芙蓉颜色,被称为“散血”。
巴林羊脂冻
巴林冻石
【序号】005
【品种名称】羊脂冻方章
【规格】2×2×8cm
【最早产出时间】1986年
【产出地点及产量】巴林石矿一采区5号硐,后在四采区也偶有发现。
【外貌特征】该品种颜色如白玉,细腻如凝脂,洁净无瑕,绵润灵透。
巴林冻石品种简介(二十三)
巴林石花冻
巴林冻石
【序号】023
【名称】石花冻自然形
【规格】
【最早产出时间】1976年
【产出地点及产量】巴林石矿四采区大采坑。后在一采区1号采坑、4号石硐均有产出。数量较多。
【外貌特征】该石驼毛色的石面上布满了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白色斑纹,极富动感,如同石中开出的点点石花。
巴林冻石品种简介(十九)
巴林云水冻
巴林冻石
【序号】019
【名称】云水冻自然形、四扇形
【四扇形规格】17×4×8cm
【最早产出时间】1982年
【产出地点及产量】巴林石矿四采区、一采区1号采坑。产出数量不多。
【外貌特征】石面上的纹理构成一幅天然彩图,恰似行云流水,水澜水波。
【地质特征】该品种因地开石质中含有条带状原岩构造,形成了各种条纹。石质属绵料,偏硬。
【外貌特征】在紫檀色的石地上布满了暗黄色的斑块,恰似一块紫檀香木。
【地质特性】该品种与紫云冻同出一个矿脉,但产出较紫云冻少。形成的原因是:在含锰的地开石中残留了一些含褐铁矿的黄色高岭石斑块。石质属脆料,保存不好易裂。
巴林冻石品种简介(十七)
巴林冻石虾青冻
巴林冻石
【序号】017
【名称】虾青冻方章、钮章
【地质特性】矿脉形成时,第一次交代不彻底,含原岩的成分后期再次交代,形成了周边是地开石,中间为高岭石的雾淞状图案。石质属脆料。
巴林冻石品种简介(十六)
巴林冻石檀香冻
巴林冻石
【序号】016
【名称】檀香冻方章、钮章
【规格】3.5×3.5×6 cm3×3×8 cm
【最早产出时间】1976年
【产出地点及产量】巴林石矿一采区1号采坑,后在四采区大采坑产出较多。
【外貌特征】在微透明的石料里面,片片金黄色图案十分耀眼,如同镶嵌一层薄薄的金箔。
【地质特性】由于交代的不彻底性,大部分形成了地开石,局部还保留有原岩的特点,形成了颜色反差。深灰和黑色为含锰所致,金黄色为含褐铁矿所致。硬度偏高。
巴林冻石品种简介(十二)
巴林冻石文颜冻
巴林冻石
【序号】012
【名称】文颜冻钮章、雕头章
【规格】5×5×17cm6×6×13 cm
【最早产出时间】1979年
【产出地点及产量】巴林石矿各采区均有产出,数量较多。
【外貌特征】透明的石地,黑、黄相间的两种颜色,对照鲜明,比例适中,神似《三国演义》小说里的两员大将——黑脸文丑,黄脸颜良,并驾出征,形影相随。
【地质特性】其黑色的形成同牛角冻,黄色的形成同蜜蜡黄。由于水铝石和地开石相伴生,形成此黑黄相间的品种。石质属脆料。
【地质特性】纯净的地开石内均匀地布着微小的赤铁矿颗粒,因而呈现出深浅不同的藕荷色。石质属绵料。
巴林冻石品种简介(二十五)
巴林青花冻
巴林冻石
【序号】025
【名称】青花冻自然形
【规格】
【最早产出时间】1976年
【产出地点及产量】巴林石矿二采区12号采坑,后在一采区21号采坑也有发现。
巴林冻石品种简介(十四)
巴林冻石潇潇冻
巴林冻石
【序号】014
【名称】潇潇冻自然形
【规格】
【最早产出时间】1979年
【产出地点及产量】巴林石矿一采区1号采坑,后在斜井、穿脉、平硐中都有发现。产出数量少。
【外貌特征】在较透明的石地上,布满了密密匝匝的条纹,似和风细雨,潇潇洒洒,有临风欲动之感。
【地质特性】矿脉受构造作用的影响,形成了一些密集的破劈理,地开石沿劈理交代充填,形成了这一品种。
巴林冻石品种简介(十)
巴林冻石晴雨冻
巴林冻石
【序号】010
【名称】晴雨冻方章、自然形
【方章规格】2.6×2.6×10 cm
【最早产出时间】1992年
【产出地点及产量】巴林石矿一采区3号石硐。产出数量不多。
【外貌特征】石面纹理构成色调反差明显的两部分:一部分如丽日中天,晴空似洗;另一部分却似细雨朦朦,阴云密布。
【外貌特征】在微透明的石地上,有如画家泼墨作画凝于画稿的墨色。有浓墨滴于水,难分又难溶的意境。
【地质特性】在成矿过程中,部分形成了较纯净的地开石质冻石,部分形成了不太纯净的高岭石质冻石,并保留了原来的色彩。石质属脆料.
巴林冻石品种简介(九)
巴林冻石牛角冻
巴林冻石
【序号】009
【名称】牛角冻方章、自然形
【产出地点及产量】巴林石矿各采区均有产出,数量较多。
【外貌特征】一块冻石上,有三种或三种以上颜色,极易形成各种图案,颜色丰富多彩,图案品种繁多。
【地质特性】该品种颜色的形成,是由于成矿后期交代溶蚀作用不均匀,多种元素渗透其中的缘故。
巴林冻石品种简介(二十七)
巴林凤羽冻
巴林冻石
【序号】027
【名称】凤羽冻自然形
【地质特性】石脉形成后期,气水热液上侵交代溶蚀不均匀,交代彻底部分形成浅色,未交代部分形成深色。有的沿裂隙充填了地开石,形成了雨状条纹。石质属绵脆相间。
巴林冻石品种简介(十一)
巴林冻石金箔冻
巴林冻石
【序号】011
【名称】金箔冻方章、自然形
【方章规格】2×2×5 cm
【最早产出时间】1991年
【产出地点及产量】巴林石矿一采区斜井,后在四采区也有发现。
巴林冻石品种简介(二十一)
巴林三元冻
巴林冻石
【序号】021
【名称】三元冻自然形
【规格】
【最早产出时间】1973年
【产出地点及产量】巴林石矿各采区均有产出。
【外貌特征】石料呈现出黑白黄或黑白红三种颜色,色彩艳丽,交相辉映。
【地质特征】在主体巴林石矿脉形成后,后期气水热液上侵,交代充分处颜色较浅,交代不充分处颜色较深,未被交代的地方保持原岩颜色。石质为绵料,黑色部分略硬。
巴林冻石品种简介(十八)
巴林鱼子冻
巴林冻石
【序号】018
【名称】鱼子冻自然形
【规格】
【最早产出时间】1989年
【产出地点及产量】巴林石矿一采区1号采坑。
【外貌特征】该石面上烟波浩渺,挨挨挤挤的圆状颗粒布于其上,恰似堆堆鱼子生在水中石窝。
【地质特征】该品种形成的原因是:球粒流纹岩或火山泥球凝于岩石中,经后期交代所致。
巴林冻石品种简介(十五)
巴林冻石雾淞冻
巴林冻石
【序号】015
【名称】雾淞冻对章、自然形
【对章规格】3×3×12 cm
【最早产出时间】1981年
【产出地点及产量】巴林石矿一采区1号采坑。产出数量极少。
【外貌特征】在黄色或浅黑色的石面上,布满了云团状的结晶图纹,似浓浓的雾气凝聚,又好像冰霜雪花,神似中国北方秋末冬初的雾淞。
【方章规格】2×2×7 cm
【最早产出时间】1979年
【产出地点及产量】巴林石矿一采区1号采坑,后在穿脉四号平硐和四采区也有发现。
【外貌特征】石料通体乌黑光亮,内透条条纹理,酷似牛角质地与颜色。
【地质特性】在纯净的冻石中,分布着锰的氧化物,呈均匀浸染状,形成了纯正的牛角色。石质属脆料,保存不好易裂。
巴林冻石品种简介(四)
巴林芙蓉冻
巴林冻石
【序号】004
【品种名称】芙蓉冻方章
【规格】2.8×2.8×11.9cm;1.8×1.8×8cm
【最早产出时间】1979年
【产出地点及产量】巴林石矿一采区2号、10采坑和1号、4号石硐均有产出,产量较大。
【外貌特征】石料浅粉浅黄交融,通体洁净柔和,似芙蓉之色。
巴林冻石品种简介(一)
巴林桃花冻
巴林冻石
【序号】001-3
【品种名称】巴林桃花冻雕件《愚公移山》
【规格】
【最早产出时间】1979年
【产出地点及产量】巴林石矿一采区2号、3号和10号采坑。产量较大,但色泽纯正的少。
【外貌特征】石面以粉红色为主,恰似粉里透红的桃花颜色。
【地质特征】在无染色矿物的白色冻石中,浸染了微小的辰砂颗粒,呈现粉红的颜色。
【规格】
【最早产出时间】2000年
【方章规格】2.5×2.5×6cm
【最早产出时间】1986年
【产出地点及产量】巴林石矿2号、10号采坑,与鸡血石伴生,数量少。
【外貌特征】石料如玟瑰花颜色,通体浓染,娇媚艳丽,略微透明。
【地质特征】在较纯净的地开石抟冻石中,呈浸染状均匀地分布着较细小的辰砂颗粒、铬离子,形成了玟瑰花颜色。易氧化走色,宜加工封蜡保存。
巴林冻石品种简介(二十)
巴林墨玉冻
巴林冻石
【序号】020
【名称】墨玉冻方章、雕件《钟馗》
【方章规格】2×2×7cm
【最早产出时间】辽代便有产出,现偶尔也能见到。
【产出地点及产量】巴林石矿一采区古采坑。产出数量少。
【外貌特征】石质如玉,色黑如墨,通体无瑕,恰似墨玉。
【地质特征】此品种之所以如此纯净,是因为锰质均匀地分布在高岭石中,无其它染色离子。石质属绵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地质特征】高岭石破裂后,地开石沿裂隙交代充填,形成了玉线,俗称“一线天”。
巴林冻石品种简介(八)
巴林冻石凝墨冻
巴林冻石
【序号】008
【名称】凝墨冻方章、对章
【规格】2×2×6cm2.8×2.8×11.5 cm
【最早产出时间】1979年
【产出地点及产量】巴林石矿一采区1号采坑,后在四采区也有发现。产出数量不多。
【外貌特征】青蓝色的石地,镌嵌着红、白、黑、绿色的纹理,犹如件件青花瓷器。
【地质特性】该品种的蓝色,是由于冻石中较均匀地分布着绿帘石颗粒所致。
巴林冻石品种简介(二十六)
巴林多彩冻
巴林冻石
【序号】026
【名称】多彩冻方章、对章
【规格】2.5×2.5×7 cm2.8×2.8×15cm
【最早产出时间】该石历代都有发现。
【地质特征】此品种由较纯净的地开石组成,晶体颗粒均匀细致,无其它杂质。石质多为绵料。
巴林冻石品种简介(六)
巴林水草冻
巴林冻石
【序号】006
【品种名称】水草冻自然形
【规格】
【最早产出时间】1985年
【产出地点及产量】巴林石矿一采区5号采硐,后一采区10号采坑也有产出。
【外貌特征】半透明的石面显露栩栩如生的水草图案。
【规格】2.5×2.5×11 cm2×2×11cm
【最早产出时间】1979年
【产出地点及产量】巴林石矿一采区1号采坑,后在2号硐、3号硐、斜井和四采区也有产出。产出数量较少。
【外貌特征】该石质地清洁透明,颜色浅灰泛青,似刚出网的鲜活小虾。
【地质特征】该品种颜色是纯净的地开石中均匀地含有绿泥石微粒所致。石质为脆料。
巴林冻石品种简介(二)
巴林水晶冻
样品说明
品种名称:巴林水晶冻
最早产出时间:1986年
产出地点及产量:产于巴林石矿。产出数量极少,以后再未发现,属绝品。
地质特征:该品种系由纯净的水铝石组成,是胶体物质在矿脉的浅部形成。属脆料,略硬。
巴林冻石品种简介(三)
巴林玟瑰冻
巴林玟瑰冻自然形、方章
【序号】003
【品种名称】玟瑰冻方章
巴林冻石品种简介(十三)
巴林冻石连环冻
巴林冻石
【序号】013
【名称】连环冻自然形
【规格】
【最早产出时间】1992年
【产出地点及产量】巴林石矿一采区3号石硐,数量极少。
【外貌特征】该石石地上有白色或黑色的圆环,色调分明且环环相连、丝丝入扣。
【地质特性】高岭石矿脉形成后,受构造破坏影响,形成了构造角砾,后期气水热液上侵对其交代充填,使其角砾交代变成浑圆状,并围绕圆状角砾充填了地开石。石质属脆料,花环处偏硬。
、、
巴林米穗冻
【序号】022
【名称】米穗冻自然形
【规格】
【最早产出时间】1979年
【产出地点及产量】巴林石矿一采区1号采坑,后二采区也有产出。数量不多,块度较大。
【外貌特征】浅白色或黑色的石地,分布着由浅黄色或棕色颗粒组成的条状纹理,形似谷穗或稻穗。
【地质特征】主体石脉形成后,受构造破坏影响,形成较均匀的构造角砾,后期气水热液交代融蚀不完全,残留了浅黄色的高岭石颗粒,形成了米穗状图纹。
【地质特性】高岭石形成后,受构造破坏影响,形成浑圆状的构造角砾;后期气水热液上侵对其交代。石地的驼毛色,是由于地开石中含锰质而形成。石质为绵料。
巴林冻石品种简介(二十四)
巴林藕荷冻
巴林冻石
【序号】024
【名称】藕荷冻自然形
【规格】
【最早产出时间】1980年
【产出地点及产量】巴林石矿一采区1号采坑,后一采区1号、2号硐出有产出。产出数量较少。
【地质特征】该石形成同水草红。不含辰砂,多数为黑色,灰、黄、绿色的水草偶尔也有发现。
巴林冻石品种简介(七)
巴林冻石玉线冻
巴林冻石
【序号】007
【名称】玉线冻自然形
【规格】
【最早产出时间】1978年
【产出地点及产量】巴林石矿四采区大采坑,后一、二采区也有产出。
【外貌特征】在半透明的石地上,分布着各式各样更透明的冻线。
【地质特征】在较纯洁的地开石质冻石中,呈浸染状均匀地分布着较细小的赤铁矿颗粒,形成了芙蓉颜色,被称为“散血”。
巴林羊脂冻
巴林冻石
【序号】005
【品种名称】羊脂冻方章
【规格】2×2×8cm
【最早产出时间】1986年
【产出地点及产量】巴林石矿一采区5号硐,后在四采区也偶有发现。
【外貌特征】该品种颜色如白玉,细腻如凝脂,洁净无瑕,绵润灵透。
巴林冻石品种简介(二十三)
巴林石花冻
巴林冻石
【序号】023
【名称】石花冻自然形
【规格】
【最早产出时间】1976年
【产出地点及产量】巴林石矿四采区大采坑。后在一采区1号采坑、4号石硐均有产出。数量较多。
【外貌特征】该石驼毛色的石面上布满了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白色斑纹,极富动感,如同石中开出的点点石花。
巴林冻石品种简介(十九)
巴林云水冻
巴林冻石
【序号】019
【名称】云水冻自然形、四扇形
【四扇形规格】17×4×8cm
【最早产出时间】1982年
【产出地点及产量】巴林石矿四采区、一采区1号采坑。产出数量不多。
【外貌特征】石面上的纹理构成一幅天然彩图,恰似行云流水,水澜水波。
【地质特征】该品种因地开石质中含有条带状原岩构造,形成了各种条纹。石质属绵料,偏硬。
【外貌特征】在紫檀色的石地上布满了暗黄色的斑块,恰似一块紫檀香木。
【地质特性】该品种与紫云冻同出一个矿脉,但产出较紫云冻少。形成的原因是:在含锰的地开石中残留了一些含褐铁矿的黄色高岭石斑块。石质属脆料,保存不好易裂。
巴林冻石品种简介(十七)
巴林冻石虾青冻
巴林冻石
【序号】017
【名称】虾青冻方章、钮章
【地质特性】矿脉形成时,第一次交代不彻底,含原岩的成分后期再次交代,形成了周边是地开石,中间为高岭石的雾淞状图案。石质属脆料。
巴林冻石品种简介(十六)
巴林冻石檀香冻
巴林冻石
【序号】016
【名称】檀香冻方章、钮章
【规格】3.5×3.5×6 cm3×3×8 cm
【最早产出时间】1976年
【产出地点及产量】巴林石矿一采区1号采坑,后在四采区大采坑产出较多。
【外貌特征】在微透明的石料里面,片片金黄色图案十分耀眼,如同镶嵌一层薄薄的金箔。
【地质特性】由于交代的不彻底性,大部分形成了地开石,局部还保留有原岩的特点,形成了颜色反差。深灰和黑色为含锰所致,金黄色为含褐铁矿所致。硬度偏高。
巴林冻石品种简介(十二)
巴林冻石文颜冻
巴林冻石
【序号】012
【名称】文颜冻钮章、雕头章
【规格】5×5×17cm6×6×13 cm
【最早产出时间】1979年
【产出地点及产量】巴林石矿各采区均有产出,数量较多。
【外貌特征】透明的石地,黑、黄相间的两种颜色,对照鲜明,比例适中,神似《三国演义》小说里的两员大将——黑脸文丑,黄脸颜良,并驾出征,形影相随。
【地质特性】其黑色的形成同牛角冻,黄色的形成同蜜蜡黄。由于水铝石和地开石相伴生,形成此黑黄相间的品种。石质属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