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街区型城市住宅区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阐述街区型城市住宅区设计
城市街区型住宅区是一种比较新型的建设理念,主要是将城市、住宅区以及资源环境等因素融合在一起,以持续发展理念为基础,从多个方面分析,选择合适的措施进行管理,争取在建设优质住宅区的同时,不断促进城市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城市街区型住宅区简析
城市街区型住宅区与传统居民小区具有明显的差别,对其的规划设计需要从实际需求出发,对城市持续发展、住宅区需求以及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分析,将可持续发展贯彻到底,既能满足人们对住宅区需求,有可以与城市持续发展相结合,实现城市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从形态上看,城市街区型住宅区由多个小尺度街区组成,而街区一般都是由住宅成团围合的方式进行布置,住宅类型具有多样化特点,其外界直接与城市街道相连接,而内界则包含整个住宅区域。

从内容上来看,城市街区型住宅区秉持开放与混合融合的特点,通过大开放、小封闭的处理方式,来提高住宅区建设的灵活性,提高了其与城市的联系。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来营造居住环境,对居民认知与交往进行强调,提高居住环境的适宜性,同时也加强了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并且强调了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从整体上来与城市建设结合在一起。

一个功能完整的城市街区型住宅区,具有多样化的住宅建筑、功能混合的布局方式、网络桩的社区道路、系列公共空间、精彩的社区阶段以及充分活力的社区中心等几部分,真正将城市、住宅区以及环境保护结合在一起,营造功能完善的居住环境,
二、城市街区型住宅区规划原则
1.与城市有机结合的原则
住宅区与城市的有机结合程度直接会影响到整个城市的运行和发展,其主要原因是城市是个有机的整体,住宅区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然而目前大部分住宅区偏面强调居住环境的安全、宁静和舒适,却很少考虑住宅区与城市的有机结合,引起了许多城市问题,列如,城市基础设施利用率低、阻碍城市交通发展、影响城市美观等。

如何使住宅区居住环境安全、宁静、舒适的同时,又与城市建立起水乳交融的关系,是当前我国住宅规划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也是住宅区在城市街区规划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基本原则。

与城市有机结合主要包括以下三
个方面的内容:(1)城市的高效运行效率,包括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高效的利用城市设施等;(2)保证城市的景色不受影响,城市整个社会空间结构和谐,居民区的多样性和互补性等;(3)城市空间结构和形态的有机整体性,即保持住宅区与其他商业区,街区的有机联系。

住宅区内部空间环境的渗透性、避免对城市功能的简单“肢解”等。

2.居住环境宜居的原则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近些年来各种疫情不断的出现在全球各地中引起了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思考,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对居住环境健康宜居性的关注。

宜居成为现代人购房的主要考虑因素,也决定了住宅区能够持续被利用的主要因素。

因此,城市街区型住宅区环境必须具备宜居性,才可以满足当代人们的需求,才能持续的使用。

宜居的住宅环境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1)安全和健康,包括交通安全、人身安全和公共安全健康;(2)环境条件,即空气、气温、水质等保持正常的生活所需;(3)社会交往质量,包括公平交流、邻里和睦,社区活动、社区文化等;(4)休闲娱乐,美学和现存的独特文化和环境资源,适合人们居住,即最自然原生态等。

三、现代城市住宅区规划设计
1、、整体布局设计。

城市住宅区规划设计方案之二是整体布局设计。

住宅区整体布局需要拟定住宅、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绿地等各物质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

还应对住宅区进行以所设计的住区范围内及周边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资料、资源衰竭、土地退化、水体与大气污染、自然生境与景观破坏等方面的资料为目标的生态调查。

可将住宅区整体布局的影响因素归纳成自然环境和非自然环境两类。

在规划布局中体现为对建筑群的组合方式、道路交通系统及植物的运用的影响。

生态的住宅区应充分利用自然光、风,常通过建筑群体的不同组合、地形和绿化合理安排来实现。

2、绿化布局设计。

城市住宅区规划设计方案之三是绿色空间布局设计。

绿色空间包括居住区公共绿地、居住区道路綠化等主要两个方面。

住宅区绿地与居民关系密切,对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其中绿色空间系统中的植被、水等自然元素是比较重要的部分,因其自身的生态功能而被重视,能在改善住宅区内气候环境、降低能耗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在植物运用上不但只是栽种植物,或者单纯追求数量,还应更准确地引导植物以利于平衡城市内的新
陈代谢,这就需要通过合理选择树种和配置来达到目的。

植物配置宜配置成乔、灌、草所组成的复层结构的植物群落,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及空间,充分利用光照、热量、水势、土肥等自然资源,又能防止病虫害大发生,减少养护费用。

3、住宅环境设计。

城市住宅区规划设计方案之四是住宅区环境设计。

城市住宅环境设计,首先,必须考虑到居住环境设计的协调性。

在住宅室外环境设计时,所有户外构建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周围的主要建筑,使其主体建筑风格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从而促进住宅的室外设计,实现对环境的整体协调。

第二,环境设计要满足人们对住宅功能的需求方式为导向。

室外环境的设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因此,必须考虑到以满足人们的实用和舒适为基本要求,同时与建筑附属设施必须有相应的使用功能。

第三,艺术与设计是住宅环境设计的一个重要课题。

除了创造一个舒适方便的居住环境,现代化的居住环境设计,必须体现在旋律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最后,环境设计,应特别注意生态保护工作。

一方面,实施生态保护,遏制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另一方面也反映在保护自然资源,环境设计中利用绿色植物,以美化环境,这本身就是一种自然资源,小区绿化种植是自然资源的范围扩展。

【结束语】
城市街区型住宅区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应明确规划设计的原则,从城市、住宅区以及环境三个方面着手,选择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管理,争取不断提高工程建设的效果,更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聂铭.可持续的城市街区型住宅区规划设计[D].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2007。

[2] 于辉.城市街区型住宅区的规划策略[J].硅谷,2008。

[3] 聂铭,刘东卫.可持续的城市街区型住宅区――哈尔滨哈西地区北22号地块规划设计[J].城市建筑,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