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糖酯对实验糖尿病大鼠粘附分子—CD_(54)、CD_(106)、CD_(62p)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糖酯对实验糖尿病大鼠粘附分子—CD_(54)、CD_(106)、
CD_(62p)的影响
王哲;初奎臣;高聆;赵家军
【期刊名称】《中国海洋药物》
【年(卷),期】2003(22)3
【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肾脏、主动脉等粘附分子的变化及甘糖酯干预的影响,为早期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实验分正常对照、糖尿病对照、高、低剂量甘糖酯共4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肾脏和主动脉 CD_(54)和/或 CD_(106)的表达,应用流或细胞仪测定血中单个核细胞表面CD_(54)、血小板表面CD_(62p)的表达水平;应用甘糖酯治疗 8周后,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
结果:(1)血单个核细胞表面 CD_(54)测定表明:高剂量甘糖酯组有明显降低,(CD_(54高)=36.04±11.01%,VS CD_(54DM)=65.09±14.92%,P<0.05),而低剂量甘糖酯组降低不明显;甘糖酯对血小板表面CD_(62P)表达影响不大;(2)肾脏和主动脉
CD_(54)、CD_(106)免疫组化显示:甘糖酯能降低其表达并减轻组织病理变化,且与剂量有关。
(3)甘糖酯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并与剂量有关(高剂量组 BG_(治疗
前)=20.93±4.22mmol·L^(-1),BG_(治疗后)=15.76±2.39mmol·L^(-1),P<0.05;低剂量组 BG_(治疗前)=17.35±1.13mmol·L^(-1),BG_(治疗
后)=13.52±6.24mmol·L^(-1),P>0.05)。
结论:糖尿病粘附分子的增加可能是糖尿病肾病和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发病因素,甘糖酯可降低CD_(54)、CD_(106)对糖尿病并发症有延缓和改善作用。
【总页数】5页(P43-47)
【关键词】甘糖酯;糖尿病;大鼠;粘附分子;CD54;CD106;实验研究
【作者】王哲;初奎臣;高聆;赵家军
【作者单位】山东省立医院内分泌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5;R286.715
【相关文献】
1.穴位埋线对实验性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粘附分子CD_(44)、CD_(54)及白细胞介素2的影响 [J], 张光奇;向开维;杨孝芳;付强;欧桂珍
2.急性脑梗塞患者CD_(18)、CD_(54)与CD_(62p)、CD_(63)表达变化的临床研究[J], 胡瑛;高乐;于增国
3.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红细胞粘附分子CD_(35)、CD_(44)、CD_(62P)表达的生物学意义 [J], 张昊翔;钱宝华;郭峰;杨林军;薛春燕
4.脑室引流术后颅内感染患者CD_(11a)、CD_(54)、CD_(106)表达与预后的关系[J], 吴润华;陈学华;梁柱楼;陈国永;胡伟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