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体育活动《我们力量大》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体育活动《我们力量大》教案
一、教学内容
《我们力量大》教案依据幼儿园大班体育教学大纲设计,主要涉及教材《幼儿体育活动指导》第四章“身体协调性与力量培养”。

详细内容包括:引导幼儿通过团队协作游戏,锻炼上肢、下肢及核心肌群力量,同时培养身体协调性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让幼儿通过活动,提高肌肉力量和身体协调性。

2.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3. 增进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团队协作游戏的配合和力量运用的协调。

教学重点:力量训练的正确方法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儿童平衡木、接力棒、小号轮胎、绳索、口哨。

学具:每位幼儿准备一套小号哑铃、弹力带。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教师以故事形式引入,讲述小动物们一起搬运食物,需要用到很大的力量,引导幼儿认识到力量的重要性。

2. 热身活动(5分钟)
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拉伸和关节活动,提醒幼儿注意动作规范,避免运动损伤。

3. 力量训练(10分钟)
分组进行上肢力量训练,使用小号哑铃进行上举、侧平举等动作。

进行下肢力量训练,通过跳跃、深蹲等动作,锻炼腿部肌肉。

核心肌群训练,运用弹力带进行坐姿拉力、仰卧起坐等动作。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
教师示范接力比赛,讲解接力棒的正确传递方法和比赛规则。

分组进行接力比赛,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注意安全。

5. 团队协作游戏(10分钟)
“小动物搬食物”:幼儿分组,通过合作搬运小号轮胎,锻炼团队协作能力。

“过河”:幼儿分组,利用绳索和平衡木,完成过河任务,培养身体协调性和团队精神。

6. 放松活动(5分钟)
带领幼儿做简单的拉伸运动,缓解肌肉紧张。

六、板书设计
1. 课程主题:我们力量大
2. 教学内容:力量训练、团队协作游戏
3. 注意事项:动作规范、安全第一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与家人一起完成一项力量训练,如平板支撑、仰卧起坐等。

2. 答案: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完成相应数量的动作,家长监督并签字确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参加户外体育活动,如跑步、游泳等,增强身体素质,培养运动习惯。

同时,开展家庭体育活动,让家长参与进来,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难点:团队协作游戏的配合和力量运用的协调。

2. 教学重点:力量训练的正确方法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3. 作业设计:与家人一起完成力量训练,保证动作质量和安全性。

一、团队协作游戏的配合和力量运用的协调
1. 在团队协作游戏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配合意识。

在“小动物搬食物”和“过河”游戏中,引导幼儿相互沟通、协商,共同完成任务。

2.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调整游戏难度和规则,确保幼儿在游戏中既能锻炼力量,又能提高协调性。

3. 教师在游戏中应密切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如:如何正确传递接力棒、如何在搬运轮胎时保持平衡等。

二、力量训练的正确方法
1. 在进行力量训练时,教师应确保幼儿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避免因动作不规范导致的运动损伤。

2.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当的训练强度和次数,以免过度训练。

3. 教师应亲身示范,指导幼儿如何正确使用小号哑铃、弹力带等器材,强调动作的平稳、缓慢和持续。

三、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让幼儿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通过设置合理的游戏规则,鼓励幼儿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共同为团队胜利而努力。

3. 教师在评价幼儿表现时,不仅要关注个人成绩,还要关注团队整体表现,培养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四、作业设计
1. 在作业设计方面,教师应强调与家人共同完成力量训练,让家长参与到幼儿的体育活动中,增强亲子关系。

2. 明确作业要求,如完成平板支撑、仰卧起坐等动作的数量、质量,提醒家长注意幼儿在训练过程中的安全。

3. 教师应定期检查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训练效果,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使用亲切、生动的语言,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 在讲解动作要领时,语速宜慢,语气坚定,确保幼儿能够听懂并记住。

二、时间分配
1. 确保热身活动、力量训练、团队协作游戏和放松活动的时间分配合理,避免因时间不足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2. 在每个环节之间留有适当的过渡时间,让幼儿充分休息和调整。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时注意问题具有启发性,引导幼儿思考。

2. 针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使每位幼儿都能参与其中。

四、情景导入
1. 通过故事、游戏等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入教学内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创设贴近实际的情景,使幼儿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教案反思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 针对未达成的目标,调整教学方法,确保幼儿在下次课程中能够取得进步。

二、教学内容的适宜性
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如有必要,及时进行调整。

2. 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反馈,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接受程度。

三、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1. 分析教学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如:是否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 探索更符合幼儿特点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堂组织与管理
1. 反思课堂组织是否有序,教学环节是否顺畅。

2. 调整课堂管理策略,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