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熠运用百通消瘤法治疗妇科良性肿瘤经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熠运用百通消瘤法治疗妇科良性肿瘤经验【摘要】陈熠指出,妇科良性肿瘤临床主要表现为气机不畅、浊瘀成、精气不足三大特征。

百通消瘤法以调畅气机,重在疏肝;消瘀破,软坚散结;充盈精气,调补脾肾三法合一。

并举例说明运用该法在治疗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取得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陈熠百通消瘤法妇科良性肿瘤老中医经验
由于环境污染、饮食结构不合理、社会竞争剧烈、生活起居不规律、妇女的人工流产、药物流产频率增加等,从而引起妇科良性肿瘤——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的发病率大幅上升。

由于手术后复发率较高,激素的依赖性及副作用大,患者往往得不到有效的治疗。

而中医药无创伤治疗,整体调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就凸显出前所未有的优势。

陈熠老师运用百通消瘤法,结合多年的理论研究和临床体验对各种妇科良性肿瘤进行辨证施治,收到良好效果,笔者有幸随诊,总结如下。

百通消瘤法三大原则
陈师认为妇科良性肿瘤在临床有三大特征:一为气机不畅,正因为气机不畅才造成血流凝滞,瘀积成瘤;二为浊瘀成,随着瘤体的形成,积久坚而成;三为精气不足,子宫为奇恒之腑,当藏而不泻。

藏者,收藏精气也。

瘤体已成必耗伤精气,正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为此,百通消瘤法在治疗妇科良性肿瘤中也确定了以下三项原则。

1.调畅气机,重在疏肝
这是肝脏升发功能所决定的。

虽然说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与全身的脏腑功能有关,但肝主升、主动,因此肝对气机的疏通、畅达尤为重要。

为此,明代赵养葵曾提出治木郁则诸郁皆愈的理念。

一旦肝失疏泄,造成肝气郁积,根据肝经的循行路线,就会出现胸胁、二乳或少腹等某些局部的胀痛不适,而肝经所径部位亦是妇科病的病位所在,并与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症、卵巢囊肿等发病也有密切关系。

再则肝气郁结,还会造成心情抑郁,多愁善感;或肝气升发太过,造成气火上逆,急躁易怒等,也都与上述妇科良性肿瘤的发病有关。

因此,疏肝理气在妇科良性肿瘤的治疗中十分重要。

2.消瘀破,软坚散结
妇科良性肿瘤为有形之邪,清代王清任则强调“气无形不能结块,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医林改错》),即“血瘀成”,当然还有痰湿寒热之邪等,尤其久病多瘀。

因此治疗必须考虑使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并与消痰、清热、除湿、散寒等祛邪之法并用,达到消瘀散积之目的。

3.充盈精气,调补脾肾
子宫属奇恒之腑,当藏而不泻。

这说明子宫的精气当充盈,不能损伤。

由于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症的产生,势必造成子宫气机失畅,精血耗伤;同样,卵巢囊肿的形成,也会阻滞气机,耗伤气血,因此治疗中扶正祛邪,养正除积,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健脾补气,以吸收水谷之精气充养气血;补肾滋水,以充盈宫中之精气,故调补脾肾
是扶正之关键。

验案举隅
病案一(卵巢囊肿、子宫小肌瘤):周××,女,39岁。

初诊:2006年12月15日。

一个半月前因早孕B超检查发现子宫肌瘤,即行人工流产手术。

初诊时B超复查提示:右卵巢囊肿47×29mm2,子宫肌瘤25×21mm2。

月经史:12岁4/26天,量多。

生育史:1021,顺产。

末次月经:11月23日,经行6天,量多挟有血块。

平素即感下腹痛、坠胀,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涩。

证属气滞血瘀,宜疏肝理气,消瘤化瘀。

(1)处方加减:党参12g,桃仁9g,陈皮4.5g,木馒头15g,石见穿15g,月季花9g,炮姜6g,炙地鳖6g,赤芍6g,夏枯草9g,蒲公英30g,红藤30g,败酱草15g,制川朴5g,枳实6g,炙鳖甲12g,水蛭6g,7剂。

(2)百通消,每次6粒,每日3次。

二诊:12月22日。

药后腹痛好转,无下坠感,大便正常,舌脉同前,治宗原法。

(1)上方去枳实、制川朴,7剂。

(2)百通消,每次6粒,每日3次。

三诊:12月30日。

月经未转,舌淡苔薄少,脉弦细,宜消瘤化瘀调经。

(1)上方加制香附9g,白芍12g,泽兰叶12g,12剂。

(2)百通消,每次6粒,每日3次。

四诊:2007年1月12日。

1月9日月经来潮,量中,偶有小血块,余无不适,舌淡苔薄白,脉弦,治宗原法。

(1)2006年12月15日方,14剂。

(2)百通消,每次6粒,每日3次。

五诊:2007年1月26日。

B超复查:子宫、附件均未见异常。

右侧卵巢囊肿、子宫小肌瘤均已消除。

本病例辩证治疗仅40天,B超复查子宫肌瘤及卵巢囊肿已经消除,腹痛及下坠感消,余症明显减轻。

为了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又给予患者1个月的辨证治疗。

停药后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病案二(子宫多发性肌瘤):吴××,女,38岁。

初诊:2006年10月20日。

患者2006年2月上节育环时B超检查发现子宫肌瘤,未曾治疗。

10月20日B超复查:子宫多发性肌瘤,大小分别约43×44mm2,37×33mm2。

月经史:15岁7/37天,量中。

生育史:1031,顺产。

末次月经:9月25日,经行6天,量多如冲,挟有血块,腰酸,左下腹胀痛,舌淡暗苔薄,脉弦细。

证属肾虚血瘀,正值经期将至,予以益肾消瘤化瘀,兼调月经。

(1)处方:党参12g,桃仁12g,陈皮4.5g,木馒头15g,石见穿15g,月季花9g,炮姜6g,川芎6g,生地9g,炙地鳖9g,赤芍6g,忍冬藤24g,连翘9g,桑寄生12g,川断12g,炙鳖甲12g,水蛭6g,7剂。

(2)百通消,每次6粒,每日3次。

二诊:10月27日。

10月20日月经来潮,量多,经行6天,无腹痛,腰酸好转,舌淡苔薄白,脉弦细,治宗原法。

(1)上方去川芎、生地,14剂。

(2)百通消,每次6粒,每日3次。

三诊:11月3日。

近来自感腰酸,舌淡苔薄白,脉弦,继以补肾消瘤化瘀治疗。

(1)10月20日方加淮牛膝9g,夏枯草9g,7剂。

(2)百通消,每次6粒,每日3次。

四诊:11月17日。

11月15日月经来潮,无腹痛,量中,略感腰酸,苔薄白脉弦,治宗原法。

(1)10月20日方,3剂。

(2)10月27日方,11剂。

(3)百通消,每次6粒,每日3次。

再经原法调治3月余,腰酸逐渐减轻,2007年3月9日经来,量中,无血块,无腰酸腹痛,3月16日B超复查,子宫多发性肌瘤只有一枚,且已缩小至9×8mm2。

继续治疗,以巩固疗效。

病案三(左侧卵巢内异囊肿):周××,女,33岁。

初诊:2005年11月13日。

患者因宫外孕于2002年4月行左侧输卵管切除术合并右输卵管结扎术。

2004年11月行左卵巢内异囊肿剥离术。

2005年11月13日复查,B超发现左附件巧克力囊肿,大小约33×31mm2。

月经史:15岁7/30天,量少,少腹痛。

生育史:1011,顺产。

末次月经:11月9日,量少,经行3天,痛经,平素左下腹隐痛,经前乳房胀痛,舌淡暗苔薄腻,脉弦细。

证属气滞血瘀挟湿,治宜行气化瘀,清热散结。

(1)处方:桃仁12g,党参12g,陈皮4.5g,川楝子9g,赤芍6g,忍冬藤24g,连翘9g,败酱草15g,红藤12g,蒲公英30g,椿根皮9g,炙鳖甲12g,水蛭6g,7剂。

(2)百通消,每次6粒,每日3次。

二诊:11月25日。

药后左下腹隐痛好转,大便浓滞,有时自感胃脘胀,舌淡红苔薄腻,脉弦弱,治宗原法,辅以补肾。

(1)上方加佛手片6g,桑寄生12g,川断12g,广木香4.5g,三棱12g,莪术12g,月季花9g,石见穿15g,浙贝母12g,7剂。

(2)百通消,每次6粒,每日3次。

三诊:12月2日。

药后腹痛减轻,胃胀好转,腰酸,大便正常,舌淡苔薄白,脉弦,治宗原法,辅以补肾强腰。

(1)仙灵脾12g,肉苁蓉12g,巴戟天9g,桑寄生12g,川断12g,忍冬藤30g,赤芍9g,川楝子12g,桃仁12g,党参12g,陈皮4.5g,炙鳖甲12g,水蛭6g,三棱12g,莪术12g,月季花9g,石见穿15g,浙贝母12g,7剂。

(2)百通消,每次6粒,每日3次。

四诊:12月9日。

12月6日经来,经量增加,有小血块,腹不痛,口唇溃疡,舌红苔薄黄腻,脉弦数,证属血瘀挟热,治宜清热除湿,消瘤化瘀。

(1)党参12g,陈皮4.5g,桃仁12g,仙灵脾12g,肉苁蓉12g,忍冬藤30g,连翘9g,赤芍9g,蒲公英30g,红藤12g,川楝子12g,三棱12g,莪术12g,月季花9g,石见穿15g,木馒头15g,地鳖虫9g,浙贝母12g,炙鳖甲12g,14剂。

(2)百通消,每次6粒,每日3次。

再予原法调治近2月,诸症减轻,2006年2月1日经来,量中,无血块,无腹痛,腰略酸,2月10日B超复查,子宫大小正常,双附件未见明显包块。

继续治疗,以巩固疗效。

经辨证治疗3个月左右,卵巢内异囊肿消除,随访1年余,没有复发迹象。

讨论
基于中医把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视为瘕、积聚范畴的认识,陈师认为本病的形成,总与冲任失调、脾肾不足、气失宣达、血行瘀滞等内在因素有关。

每遇经期产后,包括人流、药流,或内伤生冷,或外感风寒,或郁怒伤肝,或忧思伤脾,或积劳积弱而致寒凝血涩、气逆血留、气虚血滞,常以气滞血瘀、痰湿内阻
等因素结聚而成。

且正气虚弱是形成本病的关键。

良性肿瘤一旦形成,邪气愈盛,正气愈伤,久而久之则形成邪盛正虚,虚实错杂之痼疾。

因此在治疗原则上,根据《素问
·至真要大论》“疏其气血,令其调适,而致和平”的观点,运用中医升降开合的理论创制的一套疗法,提出了疏肝理气、消瘀散结和补肾健脾三法并举的百通疗法。

在方案的制定中,特别注意引经药概念的导入,即肝藏血、主疏泄、为冲任之本、为女子之先天,而肌瘤、肌腺瘤的病位又乃肝经循行所过。

在方案中加入夏枯草、月季花等肝经药物,意在调理冲任的同时,引诸药循经络直达病所,以增强平消抑制妇科良性肿瘤增长的功效。

同时,陈师认为,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偏于实证,临床寒热均有,由于现在生活方式的改变,如入睡时间比较晚,进食油腻辛辣之品较多,所以瘀久化热者较多,瘀久化寒者相对较少,故治疗上除活血化瘀之外,需加用清热凉血之品。

而子宫内膜异位症则与以上二者不同,子宫内膜异位症往往见于肾阳不足、肾气虚弱,手术后复发者因手术造成气血虚弱,故虚症较多,所以治疗上多采用补肾温阳、健脾除湿之法。

另外,还根据临床中最为常见证候,如兼有气郁、痰凝、疼痛、出血等,作了一些加减提示。

在治疗过程中,陈师坚持辨证施治的基本法则,充分运用辨病与辨证结合、个性与共性相参、整体调节的中医治病理念,综合考虑患者的全身症状,因人施治,标本兼顾,攻补兼施,既突出了个性化治疗,又对患者机体进行了全面调节,既减轻了病痛,又避免了对肠胃的损伤,充分发挥了中医药个性化治疗的优势,获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