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语言赏析-2022年中考记叙文阅读巧夺高分技法及真题演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讲语言赏析
考点分析
句子赏析是中考中的高频考点,赏析角度千变万化,可以从表达方式角度:描写、议论、抒情、记叙、抒情;还可以从表现手法角度:对比、象征、衬托、欲扬先抑等;还可以从修辞手法角度: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从字词角度来说:炼字、炼词等。
那么多的技巧,那么多的文体,会不会让大家觉得贸然不知所措呢?在这变化当中,有它不变的东西。
万变不离其宗,每种类型的题目也都有其出题的根据、答题的套路可找。
规律可循的。
所谓“语言赏析”,就是让你从语言的形式、内容、作用三方面进行分析。
也就是从句子的修辞、词语的特色、写作手法等几个方面分析。
答题形式上实质就是语言+内容+表达效果+情感。
只要懂得实质,掌握有效方法,那么阅读疑难之语言“赏析题”就迎刃而解。
方法解读
一、首先找修辞方法。
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具体答题思路是:先指出修辞方法,然后表述修辞(如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比作了……),分析该修辞的表达效果或对象的主要特征(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或人物什么思想感情(思念、赞美、仰慕、闲适、孤独、恬淡、惆怅、忧愁)。
比如朱自清《春》中:“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一句,请从语言角度说说这句话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好处?
根据句意判定,这句话是从修辞角度来赏析的。
那么这句话具体赏析是:此句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花竞相绽放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回大地的欣喜之情。
再比如2014孝感市《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中的“15题: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那些站着的身影,是荒原上稀稀疏疏的树。
(从修辞的角度说说这句话的妙处)”。
这是一道典型的从修辞角度赏析题。
只不过句子后为了降低难度而进行了说明。
首先根据句意判定此句运用拟人修辞,然后再分析其表达效果。
这样就不难拟出正确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身处雪原难见人踪的失望和惊慌心理”。
二、其次找词语特色
品析富有表现的词语,如动词、形容词、四字短语、叠词、押韵,多用短句子等。
具体答题思路:提炼出用词方面的特点(或写作方法方面的特点)+这些词语(这些方法有助于)表达对象什么特点+其中表达人物什么情感(心理、感受)。
也可以附上自己的情感体验。
比如说叠词、押韵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
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而这些词语清新优美、精辟深刻、委婉含蓄、意味深长等。
比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的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
赏析:本句用“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等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雪地捕鸟的全过程,也写出了儿童捕鸟时兴奋、惊喜之情,乐在其中。
再比如2014广西柳州《父亲的雨》文中第21题请任选一个角度对“父亲跟着风跑,终于跑在风前面将斗笠拾起来,然后一甩手,斗笠旋转着从大门口飘进屋来,雨水像珠子一样从笠沿四射开来,溅了我们一身。
”句子赏析?
解答这个题就可以从“词语特色”来着手。
典型的词语有“跑”、“拾”、“甩”、“飘”、“四射”、“溅”等。
任意选用其中的一两个。
如:用“四射”“溅”,形象写出了雨水四散、纷纷点点洒落在身上的动态过程。
三、最后找写作方法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说出运用的表现技法,并指出它的作用。
如写作手法、写作顺序、写作角度、表达方式等。
具体答题思路:判断使用了写作手法(写作顺序、写作角度、表达方式)+分析该手法的使用表现了人物什么特点+如果有人物(作者或主人公)情感在其中,做适当分析。
比如都德《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那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赏析:这几句话运用神态、语言、动作细节描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结束时的悲痛心情,充分体现了韩麦尔先生对法兰西的热爱。
再比如2014重庆中考现代文《喜旺的年》文中“他们抬头望了一眼喜旺,像望一个陌生的孩子。
”意蕴丰富,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赏析这个句子时要从写作方法做文章。
根据句子判定使用了动作细节和神态描写表现手法。
然后再分析其作用,明确答题思路,这样答案就出来了:这个句子运用了动作细节和神态描写,生动地表现出父母盼望回家见到亲人见到儿子的急切心情;喜旺看父母望自己时陌生的感觉,一方面表现了希望的失落感心酸感,另一方面也深刻表现出三年父母未回家,父母和儿子心灵上的陌生感。
总之,在阅读过程中,对语言赏析试题如能细细品味,理解语言内涵,加之运用上述方法,那么,一定会横扫“语言赏析”全境,取得高分。
真题解析
真题一
(2021·江苏宿迁市)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小题。
磨刀匠进城
肖国才
①仲春的一个周末清晨,小区门口来了位衣着朴实、满脸笑容的磨刀匠。
身材魁伟,嗓音洪亮,一声“磨——菜——刀哟”的吆喝,穿破晨雾,回声不绝,引来小区居民和过往的路人驻足围观。
②“磨把菜刀多少钱呀?”
③“刀磨了不好用,怎么找你退钱呢?”
④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发问,围观的人越聚越多。
磨刀匠清清嗓子,一脸和善地拱手作揖,然后笑盈盈地对围观者说:“老少无欺,明码实价。
每把刀十元。
如果磨得不好,分文不收,再倒赔一把刀的钱。
初来乍到,大家信不过我都正常。
今天磨刀不收钱,用得好,下次给不迟。
”
⑤话音刚落,只听人群里有人喊了声“好”,然后说要用自家的刀先来试试磨刀匠的手艺。
⑥围观者的目光齐刷刷地循着声音看过去,原来是小区里那个面目清维、凡事喜欢较真的老邹。
⑦“磨刀真的不收钱?”老邹问。
⑧“当然,手艺人说话做事不会虚头巴脑讹人。
”磨刀匠答。
⑨约莫十分钟后,老邹就把两把莱刀放在了磨刀匠的面前。
⑩磨刀匠麻利地从蜡黄色帆布包里取出四块磨刀石。
他把矿泉水瓶当花洒。
在一块条砖型青石上只轻轻点了点,水珠就均匀地洒在条石上。
然后,他就着水珠把莱刀按在青石上磨起来。
磨好一面后再磨另一面。
刀刃上有个豆粒大的缺口,他又换上一块有凹槽的青石,夹着缺口磨。
最后,再用细腻的青石磨光刀口。
所有程序完成后,他揪了几根头发搭在刀口,用力一吹,头发被齐刷刷割断。
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⑪不需多言,老邹拿着磨好的莱刀刚离开,几把生锈的莱刀就立马摆在了磨刀匠的面前。
磨刀匠的脸上略过一丝笑容,接着打开了话匣子。
他说他姓张,在乡下磨刀三十多年了。
儿子从小到大读书的开销,都是他走村串户一把刀一把刀磨出来的。
儿子研究生毕业后考进城里当了公务员,去年有了孩子。
他进城帮儿子媳妇带孙子,刚来时很别扭,城里生活过不惯。
于是,张师傅跟儿子媳妇说,周末他得出来透透气,顺带跟别人说说话。
干干他舍不得放弃的磨刀手艺。
时间久了,来磨刀的都很愿意和张师傅说上几句,听他聊这样那样的故事。
⑫又是一个周末的清晨,我去小区外面买菜。
只见小区门口张师傅来得很早,正猫腰坐在一张条凳上磨菜刀。
我问他生意怎么样。
他一脸喜色,下巴朝地上一堆待磨的莱刀点了点,说活儿多得出乎他的意料。
他还告诉我,这些活儿都是前些日子来磨刀的顾客引荐来的,够他忙一天,不知道天黑之前能不能磨完。
说完。
他得意地笑。
⑬几天后,张师傅身边又多了一位中年汉子,帮着他一起磨刀。
大家见了都问,张师傅你收徒弟了?张师傅笑呵呵地道出原委:不是徒弟,而是同行。
这位中年磨刀匠也是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吆喝了半天,没揽到一桩活儿。
他主动跑来跟张师傅搭话。
张师傅宽慰他:“不急,生意都是慢慢做出来的,坚持下去就会好起来的。
”可他却说:“等不起啊,一家人还等着我挣钱呢,没活儿做怎么养家糊口。
”张师傅听他这么说,思忖了一下说道:“要不,你做我的活儿,做多少得多少。
不过,我得把丑话说在前头,你出的活儿我都要仔细检查,如果达不到我的要求,这活儿就不能给你做。
”中年磨刀匠先是有些诧异,继而一脸感激,连声称谢。
就这样,中年磨刀匠在张师傅身边干开了。
他磨一阵刀,就递给张师傅看看,听听意见,再接着磨。
张师傅认真地指点着他,即便是一点点瑕疵也不放过。
⑭跟张师傅熟识的顾客老李,私下里悄悄地提醒道:“老张,关键技术可不能随便传人,小心抢了你的饭碗!”张师傅听了嘿嘿一笑,说:“谢谢提醒,我不怕。
”
⑮张师傅把一份看似不起眼的磨刀活儿做得风生水起,着实惠及了不少小区居民。
一天,张师傅边磨刀边和顾客聊天:“再过两年,等孙子上幼儿园了,我就去工商部门申请营业执照,开个磨刀公司。
”说完他把磨好的刀递给顾客。
顾客接过刀,看了看,拉长了声音:“好”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5月12日,有删改)
1.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⑩段画线句。
②赏析第⑭段加应词的表达效果。
答:
【答案】①这一句运用动作(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刀的锋利,侧面表现了张师傅磨刀手艺的高超,结构上为下文人们争相让张师傅磨刀起铺垫作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②“嘿嘿”是拟声词,以张师傅的笑声表现了他憨厚、纯朴的品质和大方地让技艺得到传承的工匠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1)“揪、搭、吹、割断”,这是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刀的锋利。
通过写刀的锋利,侧面表现了张师傅磨刀手艺的高超。
结合下文“不需多言,老邹拿着磨好的莱刀刚离开,几把生锈的莱刀就立马摆在了脉刀匠的面前”,可见,结构上为下文人们争相让张师傅磨刀起铺垫作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2)“嘿嘿”是拟声词。
结合情境“老张,关键技术可不能随便传人,小心抢了你的饭碗!张师傅听了嘿嘿一笑,说:谢谢提醒,我不怕”,可见,这是以张师傅的笑声表现了他的淳朴、大方,可见他希望让技艺得到传承。
真题二(2021·广西贵港市)
你的善良可以救你
陈永林
①是个雨夜。
天林走在雨中,路上几乎不见行人,在这寂寥的雨夜,走在这寂静的街头,天林有点怕。
他提包里有五万元现金,带这么多钱原本是想提货,可货主一直没来。
②万一碰到拦路抢劫的怎么办?他这样想,不由往后一看,头皮一麻,心猛然提到嗓子眼。
身后真的跟着一个穿黑雨衣的人。
天林便加快了脚步,身后那人也加快了脚步,天林慢下来,身后的人也慢下来。
③十字路口,天林拐进一条平时很热闹的街道。
他看见前面有个人,脚步不由加快了,想赶上那个人。
就在这时,飞来一辆小车,只听见“啊”的一声惊呼,前面那个人倒下了。
天林愣了,清醒过来便大声喊:“压人了!压人了!”可那小车早不见踪影了。
④天林跑上前,抱住那人,大声喊:“救命啊!救命啊!”可没人应,天林的伞被风卷走了。
片刻,他就成了落汤鸡。
穿雨衣的人过来了。
⑤来了一辆车,天林站在路中间,不停地挥手。
可那车往路边一拐,呼的一声飞过去了,车轮溅起的泥水溅了天林满脸。
他蹲下,把那昏迷的人从雨水中抱起来,对穿雨衣的人喊:“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人死,你过来帮下忙,我背他去医院。
”他早忘了那穿雨衣的是啥人。
⑥穿雨衣的人过来帮忙把那人扶上天林的肩膀,天林背着那人就跑。
他的手腕上还吊着那只黑提包,一跑提包就上下左右地晃,他托着那人屁股的手就沉了许多。
他对那穿雨衣的人说:“这包沉,你帮我拿着。
”自己背着那人没命地朝医院跑去。
⑦又一道刺眼的白光,又来了一辆车,天林忙站到路中间。
这回,车停了。
司机打开车门说:“快上车。
”穿雨衣的人也跟着上了车。
⑧很快到了医院门口,天林同穿雨衣的人抬着那人进了医院。
医生说:“先交2000元钱。
”天林从穿雨衣的人手里拿过提包,交了钱,那人被推进了急救室。
⑨天林这才认真看了眼穿雨衣的人,伸出手,笑道:“兄弟,认识一下,我叫天林。
”那人说:“我叫黑子。
”两双手紧紧握了握。
⑩等了很久,急救室的门开了。
天林和黑子忙迎上去:“医生,怎么样?”医生说:“脱离危险了。
”天林和黑子都松了口气。
⑪天林说:“黑子,你猜我开始把你当成了什么人?”黑子说:“拦路抢劫的坏人。
”“你咋知道?”黑子低下头,嗫嚅着说:“其实我真的是个坏人。
我跟随你那么久,就是想要得到你的提包。
”天林说:
“那你怎么没……”黑子说:“我刚想下手,就发生了这事。
”“可是后来你还帮着我拿手提包,那时你如果撒腿跑掉,我一点办法都没有。
”天林说着望了黑子一眼。
黑子忙看地下,说:“后来,我改变主意了。
”天林问:“为啥?”黑子说:“说给你听也无妨。
我小时有个幸福的家,可在我12岁那年,母亲遭车祸死了。
那肇事的司机逃了,母亲躺在地上一个多小时,许多人围观,就是没人救。
母亲死后,父亲的脾气变得极坏,总是喝酒,喝醉了就打我,下手极狠。
14岁那年,我就逃了出来,四处流浪,进过两回看守所……这回看到你救这遇车祸的人,我心想,我母亲那时要能遇到你这样的好人就好了……”黑子哽咽得再也讲不下去了,脸上满是泪。
⑫遇车祸的家里人来了,天林和黑子才回家。
⑬雨还没停,天林说:“打车走吧,我再也走不动了。
”“这么晚哪有‘的士’?”黑子说。
“会有的,再说这么大的雨,会淋病的。
”天林说着打了个喷嚏。
黑子忙脱下自己的雨衣,说:“穿上吧。
”天林就看到了黑子腰里的匕首。
黑子把它取下来,从刀鞘里抽出闪着寒光的匕首,天林打了个寒战,眼里露出一丝恐惧。
黑子说:“这匕首再也用不着了。
”随手一扬,那匕首划了道亮亮的弧线,“喔”的一声落进池塘里去了。
黑子说:“如果你这回没救这遇车祸的人,那你早躺在血泊中了。
你该感谢你的善良,是你的善良救了你,我也感谢你的善良,要不我又成了一个罪人。
”
⑭这时,一辆亮着灼眼灯光的“的士”来了。
(选自《精品文摘》)1.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⑬段面线的句子。
黑子说:“这匕首再也用不着了。
”随手一扬,那匕首划了道亮亮的弧线,“喔”的声落进池塘里去了。
答:
【答案】
(该句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黑子改过自新的决心,表达了“善良可以救赎罪恶”主题。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赏析。
根据“黑子说”“随手一扬”,可知运用了语言和动作描写。
根据“这匕首再也用不着了”“落进池塘里去了”,可知黑子下定决心改过自新。
文章借黑子受到天林善良的感召,弃恶从善,从而表达了“善良可以救赎罪恶”主题。
巩固练习
练习一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燕子来时
何君华
①过完年,父亲又该出门去打工了。
②临出门,他却放下行李,重新打开家门,扛了一把梯子爬到三楼,将三楼房檐下的玻璃窗推开了一道缝儿。
我明白父亲为什么这么做-他是想让我们家的燕子在春天里能进屋筑巢。
父亲说过,燕子是念家的,一旦选定一户人家筑巢安家,终其一生都会回到这户人家里,哪怕跋山涉水,也会年年回到“故乡”。
③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的一件事来。
那时,我上小学三年级,家里住的是泥瓦房,有一只燕子在我们家屋顶筑巢。
后来,看着新泥累筑的燕巢,衔草进出的燕子,听着夜深人静时的呢喃,我心里想,它们的窝里还有什么?一个周末的午后,我心血来潮,拿一根竹竿将房顶上燕子的巢穴捅了。
父亲回来,我看到他铁青的脸时,才知道自己闯祸了。
父亲说:“古话说‘燕子不进苦寒门,燕子不落忧愁家’,农人都把燕子入户筑巢看作是吉祥的征兆,燕子勤劳肯干,终日在空中捕捉苍蝇、蚊子等害虫,是农人最亲密的益鸟,巢穴也是一口泥一口泥地衔来的……”
④听了父亲的话,我哭了!心想:“燕子再也不肯回我们家了!”整个下午,我一个人呆呆地坐着,盯着房顶,那被我捅掉后残留的一角巢穴,像我空落落的心!
⑤果然,整个春天和夏天,燕子再也没回我家。
我经常望着那房顶发呆。
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安慰我说:“放心吧!明年春天它还会回来的。
”
⑥于是,我日日盼望过年。
因为年一过,春天就要来了。
春天来了,燕子就该回来了。
⑦在我的朝思暮想中,第二年春天,真有一只燕子飞到了我家。
我急切地问父亲:“是去年那只燕子吗?”父亲抬头仔细看了看,肯定地点了点头:“你看,它的脸颊是砖红色的,它回来啦!”听了父亲的话,我喜出望外,好像我的罪责减轻了一样。
父亲的话得到了印证,燕子回来了,它是念旧的!我又看到了新泥累筑的燕巢,衔草进出的燕子,又听到了夜深人静时的呢喃了!
⑧燕子的寿命只有十年左右。
终于有一年春天,那只有着砖红色脸颊的燕子没有回到我家。
我知道,它再也不会回来了。
我虽然知道这是世间一切生物都难逃的宿命,但仍然难过不已。
好在没过多久,又有一只燕子来到我家“安家落户”——那是一只有着普通棕红色脸颊的燕子。
很快,又看到新泥累筑的燕巢,衔草进出的燕子,又听到了夜深人静时的呢喃了。
这使我感到心安,整个春天抑郁的心情终于得到缓解。
⑨去年,我们拆了家里的泥瓦房,当然连同燕子的巢穴也拆掉了。
在原来的宅基地上盖起了一幢崭新的三层小楼,特意用青琉璃瓦盖了屋顶——是为了方便燕子回来筑巢。
父亲心里一直记得,来年外出打工
时,一定要将房檐下的玻璃窗留一道缝儿。
这样,即便一整年锁着门在外头打工,我们家的燕子也能找到回家的路。
⑩是的,父亲说的是“我们家的燕子”,他已经将燕子当成我们家的一员了。
一种温暖的情思像爬山虎的藤蔓一样在我的心里蔓延着……我的耳畔又响起了儿时的歌谣:“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⑪“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车窗外的行道树已经吐出新芽,坐在车里的父亲分明感到,新的春天已经来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请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从描写方法或修辞的角度赏析。
(1)临出门,他却放下行李,重新打开家门,扛了一把梯子爬到三楼,将三楼房檐下的玻璃窗推开了一道缝儿。
(2)一种温暖的情思像爬山虎的藤蔓一样在我的心里蔓延着……
答:
练习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稠李子花,稠李子果
朱明东
①树叶黄,野果香,秋色映山梁。
一串串豆粒般大小的黑果挂在树上。
②大兴安岭秋果并不多,稠李子算是一类。
初到大兴安岭,家里的菜园子就栽着几棵稠李子树。
它们其貌不扬,到了晚春,枝丫上才渐渐绽出白色的小花,一朵朵,一簇簇,散发出阵阵馨香。
母亲问邻居大姐,这是啥花?邻居大姐说,树叫稠李子树,花就叫稠李子花,还结果呢,那果就是稠李子。
③一点一点,一粒一粒,稠李子树悄然出果,没几天,嫩嫩的幼果挂满了枝枝丫丫。
可长着长着它就不长了。
不长也就罢了,它却变黑了。
结的那果还不如山里红大,样子也不比山丁子美。
我跑到菜园子里摘了一颗放到嘴里。
哎呀,可真涩。
④望着菜园子里的稠李子树,我心里长出一片不开心的草。
我缠着父亲栽几棵樱桃树、沙果树或者杏树。
父亲说:“没熟的果子咋能不涩?大兴安岭气温低,不是啥树都能活。
”父亲缓缓坐到炕沿上,用火柴点了一支旱烟,深吸了一口后,为我讲起一个故事。
刚开发大兴安岭时,正是数九寒天,岭上岭下到处飞雪。
别说行走,就是想找条路都难。
可铁道兵们没有被吓倒,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下,爬冰卧雪,战天斗地,硬是在莽莽群岭中建出一条壮美的铁路。
那时候,铁道兵们生活很艰苦,稠李
子就成了他们打牙祭的主要秋果。
正值稠李子熟时,呼玛河两岸结满了又黑又亮的稠李子,可上游却发起大水来。
一时间,洪水滔滔而下,将岸边建桥用的木材都卷进了河里。
为了挽救国家财产,几名铁道兵乘船打捞木材。
行至河中,船不幸被激流打翻。
岸上的副班长付铁虎见状,毫不犹豫地跳入冰冷的呼玛河中,在把一名战友救上岸后,又毅然向河中奋力游去。
怎奈水流湍急,一个浪头过后,付铁虎就不见了踪影,最后战友们在下游找到付铁虎的遗体……
⑤父亲眼睛湿润了,我则抽泣起来。
父亲告诉我,要在大兴安岭扎下根活下去,光好看不行,还要耐寒有毅力,这样才会茁壮成长。
到了秋天,稠李子熟了,它就会变甜。
我默默倾听,父亲娓娓叙说。
付铁虎牺牲后,铁道兵们在营地附近栽了一排稠李子树。
第二年春,这排稠李子树都开满了像雪一样白的花,离它们很远就能闻到馥郁的香。
到了秋天,稠李子树叶黄了,每棵树的枝丫上挂满又黑又亮的果。
⑥能在大兴安岭生长的树,都是坚强的树。
寒冷的日子,稠李子树忍寒受苦,任风雪肆虐,依然坚定生长。
春风越岭,稠李子树绽放容颜,给大兴安岭回报灿烂的笑。
风吹,它落花;雨落,它结果。
当秋光洒满大兴安岭,稠李子不仅黑得明亮,也甜得醉人,颗颗吹弹可破。
⑦雨后出彩虹,北山公园越发清新。
沿着林荫小道,我拾阶而上。
静穆中,我发现北山公园除了郁郁葱葱的樟子松、落叶松等树外,还生长着一棵棵稠李子树。
稠李子低调而随和,不显山不露水,平凡而朴素。
山林中,河岸边,它都不独揽秀丽。
它适应了大兴安岭这片土地,早已将自己的根坚实地扎了下去。
⑧稠李子本属落叶乔木,学名达乌里鼠李果,有药用功效。
稠李子清热解毒,止咳祛痰。
那年,母亲牙痛。
邻家大姐告诉母亲,用温酒泡稠李子喝能止疼,一试,牙果然不疼了。
打那以后,母亲每年秋天都要采一些稠李子,晾晒成干放入玻璃罐里以备药用。
⑨那年,我在湖北工作。
母亲给我打:“想不想吃稠李子?要是想,妈给你邮点儿去。
”我脑子里一下子涌出那圆溜溜黑乎乎的豆豆来。
我连说:“妈,您可别邮了,怪难看的,还让人笑话。
”放下后我才反应过来。
母亲哪是要给我寄稠李子,分明是提醒我:无论走到哪里,都别忘大兴安岭,别忘在大兴安岭的爹和娘。
殷殷切切,我终于在父母的召唤中,决定回到这片哺育过自己的土地。
湖北朋友问,好好的为何要调回去?我笑着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兴安岭的稠李子怎能离开脚下的山和岭啊。
⑩这些年,小城没少栽植稠李子树。
稠李子树生命顽强,栽了就活。
稠李子熟了,不需入山入岭就可随处相遇。
与妻子在甘河公园散步,正走着,妻子用手指道:“瞧,稠李子!”路旁果真有一棵高大的稠李子树。
它可比当年菜园子里的稠李子树高大许多,那上面结的果也比原来的黑,比原来的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