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操发展模式综述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体操发展模式综述的研究
作者:梁宇
来源:《速读·上旬》2017年第07期
摘要:本文这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大量的查找、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对我国的体操发展模式进行分析研究。

本文从发展模式的概念与内涵,体育发展模式概念与内涵,国内外体育发展理念与模式特征、成果、问题,国内外体操发展理念与模式、特征、成果于问题等方面的资料中进行学习。

关键词:我国体操;发展模式
1研究背景
体操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老少皆宜和易于普及的特点,并具有能全面和重点发展身体素质的锻炼价值,尤其是对青少年儿童的正常发育,提高各器官系统的技能和培养坚强的意志,以及良好的品质均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打破陈旧的体制壁垒,转变国人长期以来对体操形成的错误观念,吸引更多少年儿童喜欢玩体操、练体操,推进体操的普及化程度,是解决人们日益增强的健康需求与体操群众基础过于薄弱的矛盾,全面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们将康水平的需要。

2研究意义
构建体操发展新模式,为体操可持续发展实践提供引导。

本文在全面总结我国体操现状发展的基础上,吸取国外体操发展先进理念和模式,建立新的体操发展模式理论体系,不仅为我国提出管理部门的改革和制定体操发展方向提供参考,还将提高国人对体操的认知,转变国人对体操长期形成的“苦、累、危险”的错误观念,推动体操校园化、市场化、大众化发展,进一步扩大体操运动人口,为竞技体操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后备人才,实现体操全面可持续发展。

3文献综述
3.1发展模式相关概念的界定
《现代汉语词典》对“模式”的解释是:事物的标准样式;《辞海》中把“模式”解释为:可以用作模本、变本或范本的式样;在百科中查询到,“模式”是指从事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中经过抽象和升华提炼出来的核心知识体系。

苏转平(2012年)研究认为,发展模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比较具体的发展形式,它具有自己的特色。

同一条道路可以有不同的发展模式,而一种典型的模式又往往体现该道路的主要特征。

发展模式是由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实现方式组合而成。

3.2对我国体育发展模式的研究
卢文云等(2008年)围绕“举国体制”对我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体育发展模式的历史进行了研究。

文章指出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发展模式的基本形成;80年代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发展模式得到强化和完善;90年代以来,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极大提升了我国竞技体育的整体实力。

何强等(2010年)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指导思想、发展模式和未来发展模式的选择进行了研究。

文章指出长期以来我国竞技体育以“为国争光”的目标取向,“赶超发展”的指导思想,政府为主,社会为辅的发展思路以及“突出重点、带动一般”的工作做方针。

顾亚婷(2013年)通过对举国体制体育发展模式的特点分析,提出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市场机制相结合,对中国精英运动转向社会化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认为举国体制的发展模式体现在:是我国的竞技体育在国力尚不强大的情况下,能够迅速崛起,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竞技体育的腾飞,确立在亚洲乃至世界的领先地位,成为举世公认的强国。

综上所诉,我国体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各自相应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而举国体制下的“奥运争光”和贯彻《全民健身纲要》,推动全民健身活动是我国发展的总战略;但总体上看“举国体制”下的“少体校—省市体工队—国家队”的发展模式更为突出,普及和提高并不协调,提高的优势更为明显,实现了我国竞技体育的迅速崛起与腾飞,成为举世公认的体育强国。

3.3国外体育发展模式的研究
将志学(1992年)研究提出,德国大众体育的发展引领着当今世界大众体育的发展反向和趋势,是世界上大众体育开展得最早和最好的国家之一。

现阶段德国大众体育发展模式主要是俱乐部模式,呈现出“八化”(社会化、全方位、现代化、科学化、法制化、户外化、终身化、强度中等练习化)等特点。

张俭等(2003年)研究认为,德国运动员的选拔始终与俱乐部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幼儿园或中小学期间加入一个体育俱乐部,开始接触和尝试体育运动,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而且从此就开始一直属于某一俱乐部,所有运动员的选材和运动生涯都是从俱乐部开始的。

彭中东(2003年)美国的竞技体育人才的选拔主要是通过学校来进行的。

美国竞技体育中绝大多数优秀运动员都是高校竞技体育系统发现和培养的,而且个职业俱乐部的后备人才基本上都是从高校选拔出来的,可以说高等学校是绝大多数中学代表队,所有高校都可以在有关法律制度许可范围之内提供优厚条件的奖学金,吸引有些运动天赋的中学生报考。

樊伟(2013年)研究指出,英国培养运动员主要通过三个基本途径来实现:运动员参加所在学校的或者校外的体育活动以及参与到群众体育俱乐部。

运动员参与到基层体育活动中,从而接受和获得体育锻炼以及各种高质量水平的体育培训;此后对于那些有潜力的运动员来
说,他们可以进入到地区性的体育发展中心或者区域性的运动员培训中心,然后获世界精英运动员更好更高的培训。

3.4对国外体操发展现状的研究
美国体操没有金牌压力,一切全凭兴趣。

在美国只要孩子喜欢就可以练,美国小孩去参加课外活动在有些州是可以抵税的,而且体操也像钢琴一样,是有考级的,进大学时一个特长就可以申请加分;当练到一定水平(我国省队水平),就能当体育生,进好的大学。

在美国的体操俱乐部,有很多老年运动员,他们虽然水平很低,但很喜欢体操这项运动,他们练体操多为了娱乐。

中美两国体操最大的不同在于群众基础,美国女子体操的强大得益于良好的群众基础,而中国体操大部分是高水平专业运动员。

与中国运动员在省队、国家队训练不同,美国人练体操主要是在私人俱乐部训练。

美国体教体教结合也做得非常好,从事体操等体育项目的小姑娘有更多机会申请大学的奖学金。

李丽等(2006年)研究指出,提到现阶段美国体操的会员人数已接近100000人,注册的体操运动员超过71000人,有13000余名专业体操指导员,每年有大约3000次体操赛事,美国体操无论是竞技实力还是普及程度都已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王雁(2013年)在《竞技体操专长发展研究—美国优秀竞技体操运动员从新手到专家的发展过程》一文对美国体操运动员的成长发展路径进行了研究,美国体操运动员必须按照规定循序渐进地经历青少年奥林匹克计划、发展计划、预备精英运动员计划和精英运动员计划成才经历。

刘红波(2013年)在《中美澳体操人才培养特点比较分析》一文中提到,美国体操采用社会组织管理方式,以体操俱乐部为体操人才培养核心主体,体操产业化发展呈现良好趋势;澳大利亚以体操俱乐部—体校—体院相结合的联合人才培养组织形式为主,美国和澳大利亚10万人左右的体操运动员队伍远大于我国7000多体操运动员的规模。

周福第(2014年)对日本全国高等学校体操比赛情况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来自日本高等分校(高中)男女各45支队伍,共有男女各288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男女运动员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在校高中生,在资格赛上,有255名男运动员参加了全部6项比赛,245名女运动员参加了4项比赛;在决赛中,男子全能分数达到80分以上的有49名,这样的数量与规模,恐怕我国一年一次的最高水平的全国体操锦标赛也难以比拟。

上述相关资料和研究表明,我国的体操发展与美、日、澳等国外体操强国体操发展理念和模式有明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我国体操被局限在依靠政府的竞技体操范围内开展,呈现举国体制下的“少体校—省市队—国家队”的发展模式;而国外体操的发展主要是依靠社会、依托学
校和俱乐部发展,普及化、市场化高度发展,呈现以普及、娱乐和健身为导向的校园发展模式和俱乐部发展模式,为中国体操新模式的发展提供了积极的影响。

4综述小结
总体上看,关于我国体育发展过程中主要围绕实施奥运争光计划和全面健身计划为主线,一普及与提高为指导思想,并且个阶段有相应的侧重点。

但提高的程度大于普及程度,在理念与模式上,与国外体育发展理念与模式有着明显的区别,主要的差别在于我国体育发展突出了依靠证政府的举国体制,而国外体育发展抓哟依靠社会力量,普及化、市场化发展程度较高。

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借鉴和推广国外发展理念与模式,重构我国体操发展新模式,促进体操全面可持续发展已刻不容缓。

基于我国上述发展和研究现状,本研究从全面、综合、协调发展的角度,探索我国体操发展新方向,构建符合我国实际,全方位、多途径的体操发展新模式,旨在促进体操大众化、校园化、社会化和市场化发展,增强体操项目自我造血和自我发展的机能,实现我国体操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叔湘,丁声树.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6.
[2]陈至立.辞海.2009年版[M].上海辞海出版社,2009,9.
[3]360百科.http:///doc/4044734.html.
[4]百度百科.http:///subview/37878/12538847.htm?Fr=aladdin.
[5]苏转平.中国体育发展模式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2,6.
[6]高燕宁,卢萍,柳春请.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92-93.
作者简介:
梁宇(1989—),男,研究生在读;单位:武汉体育学院;研究方向:运动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