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穴位 天突穴 说明指导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穴位天突穴说明指导书
总述天突,经穴名。

出自《灵枢·本输》。

别名玉户、天瞿、身道、无突、五户。

属任脉。

位于颈前区,胸骨上窝中央,前正中线上。

在胸骨切迹中央,左右胸锁乳突肌之间,深层为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皮下有颈静脉弓、甲状腺下动脉分支,深部为气管,向下胸骨柄后方为无名静脉及主动脉弓,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

主治咳嗽、哮喘、胸痛、咽喉肿痛、暴喑、瘿气、梅核气、噎膈。

先直刺0.2-0.3寸,然后将针尖向下,紧靠胸骨柄后方刺入1-1.5寸。

1.名称天突穴
2.别名玉户、天瞿、身道、无突、五户
3.出处《灵枢·本输》
4.隶属任脉
5.位置位于颈前区,胸骨上窝中央,前正中线上
6.主治咳嗽、哮喘、胸痛、咽喉肿痛、暴喑、瘿气、梅核气、噎膈
7.功能宣肺止咳,降逆止呕,化痰散结。

8.操作先直刺0.2-0.3寸,然后将针尖向下,紧靠胸骨柄后方刺入1-1.5寸
9.主要配伍配膻中穴治喘嗽
10.定位位于颈前区,胸骨上窝中央,前正中线上。

11.解剖在胸骨切迹中央,左右胸锁乳突肌之间,深层为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

皮下有颈静脉弓、甲状腺下动脉分支,深部为气管,向下胸骨柄后方为无名静脉及主动脉弓。

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

12.名词释义突,指突出。

穴在胸骨上窝正中,颈结喉下二寸处,内当肺系。

因肺气通于天,结喉高而突出,故名天突。

13.功能作用宣肺止咳,降逆止呕,化痰散结。

14.详细主治1、咳嗽、哮喘、胸痛、咽喉肿痛、暴喑等肺系病证。

2、瘿气、梅核气、噎膈等气机不畅病证。

15.详细操作正坐仰靠,于璇玑上1寸,胸骨上窝正中处取穴。

先直刺0.2-0.3寸,然后将针尖向下,紧靠胸骨柄后方刺入1-1.5寸。

必须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和深度,以防刺伤肺和有关动、静脉。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16.临床运用1、现代常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咽喉炎、甲状腺肿大、扁桃体炎、膈肌痉挛、神经性呕吐、食道痉挛、声带麻痹、急性胃肠炎、食管癌等。

2、现代研究,电针天突对呼吸衰竭有一定疗效,特别是对外周性呼吸衰竭有明显疗效。

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使甲状腺缩小、症状消失、基础代谢明显降低。

对支气管平滑肌也有调整作用,对支气管哮喘病人有治疗效应。

针刺天突也可使血中嗜酸性白细胞增加。

对免疫细胞功能也有调整作用。

17.配伍1、配俞府穴、华盖穴、乳根穴、风门穴、肺俞穴等治咳嗽。

2、配俞府穴、膻中穴、肺俞穴、三里穴、中脘穴治气喘。

3、配华盖穴治咳逆上气暴喘。

4、配膻中穴、膏肓俞穴、肺俞穴治肺痈。

5、配璇玑穴、风府穴、照海穴治咽喉肿痛。

6、配胃俞穴、中脘穴、气海穴、三里穴治五噎。

7、配扶突穴、天窗穴、缺盆穴、俞府穴治五瘿。

8、配期门穴、长强穴、侠白穴、中冲穴治心痛。

9、配曲池穴、阳陵泉穴、中封穴、气舍穴治甲状腺功能亢进。

18.附注暂无资料。

19.相关论述1、《针灸甲乙经》:“咳上气,喘,暴喑不能言”,“喉痹,咽中干急不得息,喉中鸣”。

2、《太平圣惠方》:“在结喉下一尺陷者宛宛中。

”3、《采艾编》:“天突:结喉下一寸宛宛中,阴维、任脉之会,结喉之突也。

”4、《针灸甲乙经》:“在颈结喉下二寸中央宛宛中。

”5、《中国针灸学》:“在胸骨之上端胸锁乳突肌起始间。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