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 瘾疹(慢性荨麻疹)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皮肤性病科专业7个病种临床路径

白癜风临床路径(2010年版)一、白癜风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白癜风(不伴有并发症)(ICD-10:L8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人民军医出版社)、《白癜风治疗共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中华皮肤科杂志)。
白癜风为后天获得性色素脱失性皮肤病,一般无自觉症状。
白斑常呈乳白色,大小、形态不一,毛发可正常或变白。
白癜风分为寻常型和节段型。
寻常型皮损一般对称分布,可局限于某些部位或散发、泛发全身,故寻常型又分为局限型、散发型、泛发型和肢端型四个亚型。
节段型一般为单侧,白斑沿某一皮神经节支配区分布。
白癜风根据病情活动与否分为两期:进展期和稳定期。
进展期为原白斑仍在扩大,边界模糊,并且可有新发皮损,可有同形反应;稳定期为原白斑停止发展,并且无新发皮损,无同形反应。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局部外用药: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或免疫调节剂、光敏剂补骨脂素、氮芥酊。
2.光疗或光化学治疗。
3.手术治疗:表皮或黑素细胞移植。
4.系统使用免疫调节药物。
5.系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6.中医中药,辩证施治。
(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L80白癜风(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就诊期间检查项目。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1.伍德灯;2.血常规;3.甲状腺相关抗体;4.抗体过筛;5.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等。
(六)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治疗原则(1)进展期白癜风:1)寻常型:①局限型:可外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或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吡美莫司)等,也可外用低浓度的光敏药,如浓度<0.1%的8一甲氧补骨脂素(8-MOP);局部光疗可选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308nm准分子激光及准分子光、高能紫外光等。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导读: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荨麻疹中医称为瘾疹,春季多发,以突然发作、皮肤出现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痒而不痛、时隐时现、消退后不留痕迹为特征。
本病易*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每于风吹而发,表现为皮肤瘙痒,疹块时隐时现,色淡红或淡白等。
多由卫外失固、风邪束表、营卫失和所致。
治宜疏风解肌、调和营卫。
取防风、知母、苦参各12克,当归、生地、蝉蜕各9 克,甘草、丹皮各6克。
水煎服;一日2次。
有恶寒症状的,去生地、知母、丹皮,加桂枝9 克;伴发热、心烦口渴、皮肤有灼热感的,加紫草、苦参各、9 克;疹伴水疱、晚上痒甚、头痛、纳呆的,加白术、地肤子、车前子各9克。
本证型中老年人或体虚者易患,表现为皮肤干燥,疹块反复发作,缠绵数月或数年,伴头晕乏力,心悸气短,面色少华等。
多因病久阴伤、营血不足、血虚生风生燥、皮肤失濡养所致。
治宜养血祛风滋阴润燥。
取熟地、山萸肉、山药各12克,泽泻、茯苓、丹皮、白芍、当归、桃仁各9克,水煎服,一日2次。
伴腰膝疲软、五心烦热的,加沙参、麦冬、旱莲草各9克。
本证多见妇女,尤其更年期前后,表现为皮肤瘙痒、干燥,每因情志抑郁而发,可伴有胸胁胀闷,或于月经前数天出现风团,月经干净而消失等。
多由情志内伤、肝气郁结、肝肾不足、肌肤失养、生风生燥、郁于肌肤而成。
冶宜疏肝理气、疏风清热。
取柴胡、白芍、当归各12克,白术,茯苓、丹皮、山栀子各9 克,薄荷、防风、蝉蜕各6克,水煎服,一日2次。
伴口干口苦的,加龙胆草、黄芩各9克;伴腹痛、纳呆、便结的,加大黄 6克;伴胸闷气短、口舌生疮的,加生地、黄芩各9克。
此外;在内服的基础上,还可取白矾、蚕砂、芒硝、荆芥、苦参各20克水煎外洗,随痒随洗,可以快速止痒。
平时要多吃含有丰富维生素的新鲜蔬果,如葡萄、番茄、黄瓜、胡萝卜、香蕉、苹果、橘子、萝卜等。
麻疹(典型)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4

麻疹(典型)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麻疹(典型)的住院患者。
一、麻疹(典型)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麻疹(TCD编码:BES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麻疹(典型)(ICD-10编码:B05.9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麻疹诊断标准(2012年版)》。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卫生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 296-2008:麻疹诊断标准(2008年)》。
2.疾病分期(1)前驱期(2)出疹期(3)恢复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麻疹(典型)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麻疹(典型)临床常见证候:麻毒袭表证毒犯肺胃证毒热下利证(三)治疗方案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麻疹(典型)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麻疹(典型)。
2.患者适合,患者或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麻疹(典型)。
2.麻疹合并肺炎、心肌炎、喉炎、脑炎,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的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麻疹抗体;胸部X线片;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CRP、降钙素原;心功能、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2.可以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胸部CT、痰/咽拭培养、免疫功能、腹部彩超、心电图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麻毒袭表证:疏风散热、辛凉透表。
(2)毒犯肺胃证:宣肺化痰,解毒透疹。
(3)毒热下利证:透疹清热、化湿止利。
瘾疹(荨麻疹)中医治疗专家共识

瘾疹[1-2]是一种以皮肤作痒,时起风团疙瘩,发无定处,时隐时现,消退后不留痕迹为特征的皮肤病。
相当于现代医学“荨麻疹”。
中医认为瘾疹发病主要是由于素体禀赋不耐,外加六淫之邪的侵袭;或饮食不节、肠胃湿热;或平素体弱、气血不足,卫外不固所致。
临床按病程常将瘾疹分为急性和慢性,病程在6周以上者属于慢性。
根据瘾疹的致病因素和病程,中医一般分为风热证、风寒证、肠胃湿热证、毒热炽盛证和气血亏虚证5个证型进行治疗。
1 治疗原则实证者以疏风清热、疏风散寒或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祛邪为主;虚证者以益气养血,固表扶正为主;虚实夹杂者扶正与祛邪并用。
2 治疗方法瘾疹的中医治疗方法较多,临床需根据病情选用适宜的治疗方法。
2.1 内治法2.1.1 辨证论治[3-8]2.1.1.1 风热证主证:风团色红,扪之有灼热感,自觉瘙痒,遇热则剧,得冷则缓;或伴发热恶风,心烦,口渴,咽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止痒。
方药:银翘散或消风散加减。
常用药物:金银花、连翘、淡竹叶、鱼腥草、牛蒡子、薄荷、荆芥、防风、浮萍、蝉蜕、芦根、白鲜皮、甘草。
加减:咽痛者,可酌加桔梗、玄参等;热甚者,可酌加生地黄、黄芩等。
2.1.1.2 风寒证主证:风团色淡红,自觉瘙痒,遇冷则剧,得暖则减;或伴恶风畏寒,口不渴;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调和营卫。
方药:桂枝麻黄各半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常用药物:桂枝、麻黄、白芍、大枣、紫苏叶、防风、荆芥、杏仁、生姜、甘草。
加减:恶寒较重者,可加附子、细辛、干姜皮等。
2.1.1.3 肠胃湿热证主证:风团色泽鲜红,风团出现与饮食不节有关,多伴腹痛腹泻或呕吐胸闷,大便稀烂不畅或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数或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方药:防风通圣散或除湿胃苓汤加减。
常用药物:土茯苓、绵茵陈、金银花、黄芩、苏叶、枳实、厚朴、连翘、薏仁、徐长卿、白芍、甘草。
加减:腹痛便秘者,酌加大黄;食积者,酌加山楂、麦芽、神曲等。
[中医中药]皮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
![[中医中药]皮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a864fb054b73f242336c5f42.png)
目录一、诊疗方案1、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 (2)2、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 (8)3、湿疮(湿疹)诊疗方案 (13)二、临床路径4、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 (18)5、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 (22)6、湿疮(湿疹)中医临床路径 (27)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
(1)皮损初为针尖至扁豆大的炎性红色丘疹,常呈点滴状分布,迅速增大,表面覆盖银白色多层性鳞屑,状如云母。
鳞屑剥离后,可见薄膜现象及筛状出血,基底浸润,可有同形反应。
陈旧皮疹可呈钱币状、盘状、地图状等。
(2)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以肘关节面多见,常泛发全身。
(3)部分病人可见指甲病变,轻者呈点状凹陷,重者甲板增厚,光泽消失。
或可见于口腔、阴部粘膜。
发于头皮者可见束状毛发。
(4)起病缓慢,易于复发。
有明显季节性,一般冬重夏轻。
(5)可有家族史。
(6)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
角层内有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堆积,棘层增厚。
表皮突呈规则性向下延伸,真皮乳头水肿呈棒状,乳头内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多青壮年发病。
部分发病或加重常由扁桃体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诱发。
(2)好发于头皮、躯干和四肢伸侧,常对称分布,亦有仅局限与某一部位者。
(3)典型皮疹为粟粒至绿豆大红色丘疹、斑丘疹或斑块,可融合成片,边界清楚,周围有炎性红晕,浸润显著,表面覆盖厚积的银白色鳞屑。
轻轻刮除鳞屑,可见一层淡红色半透明薄膜(薄膜现象);刮除薄膜后出现点状出血(Auspitz 征)。
白色鳞屑、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是本病的临床特征。
皮疹形态多样,可为点滴状、钱币状、地图状、蛎壳状等。
(4)发生于头皮者,发成束状。
3、皮肤科临床路径表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蛇串疮(带状疱疹)(TCD编码:BWR020、ICD-10编码:B02.901)患者姓名: ____ 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______ 发病日期: ___年_ 月_ 日住院日期: ____年月日出院日期: ___ 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4天实际住院日:天时间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第天)(第天)(第天)主口询问病史、完成体格检查口中医四诊信息采集口继续执行拟定的治疗方案,病要口中医四诊信息采集口进行中医证侯判断情变化可调整方案诊口进行中医证侯判断口上级医师查房,完成查房记口完成病程记录疗口完成皮损和疼痛情况评价录,并确定治疗方案工口初步拟定治疗方案,开始蛇串疮口完成皮损和疼痛情况评价作“常规治疗”口根据病情检查相关指标口进行辅助检查口继续蛇串疮“常规治疗”口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及住院病历口病情变化者调整治疗方案口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长期医嘱长期医嘱长期医嘱口分级护理、住院医师及主治医师口分级护理、住院医师及主治医口分级护理、住院医师及主治医查房师查房师查房口普食口普食口普食口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口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口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重口抗过敏及抗病毒药物治疗、抗炎口抗过敏及抗病毒药物治疗、抗口抗过敏及抗病毒药物治疗、抗点治疗炎治疗炎治疗医口根据皮损情况使用合适的外治口根据皮损情况使用合适的外口根据皮损情况使用合适的外治嘱法:中药涂擦、熏洗、湿敷、穴位贴治法:中药涂擦、熏洗、湿敷、法:中药涂擦、熏洗、湿敷、穴敷、中药散剂、软膏外用穴位贴敷、中药散剂、软膏外用位贴敷、中药散剂、软膏外用口针灸治疗:拔罐、电针口针灸治疗:拔罐、电针口针灸治疗:拔罐、电针口其它疗法:红外线照射、红光照口其它疗法:红外线照射、红光口其它疗法:红外线照射、红光射、微波治疗、皮损内注射照射、微波治疗、皮损内注射照射、微波治疗、皮损内注射临时医嘱临时医嘱临时医嘱口血、尿、便常规口根据病情补充检查口对症处理口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口对症处理:清创治疗口HIV、HCV、TP、乙肝表抗、电解质口胸部X片检查口心电图口其它治疗:清创治疗主要口协助患者或家属办理“入院手口常规护理和皮损护理口常规护理和皮损护理护理续”等工作工作口常规护理和皮损护理口入院健康教育病情□无□有,原因:□无□有,原因:□无□有,原因:变异1. 1. 1. 记录 2. 2. 2. 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1时间年月日年月日(第天)(出院日,第天)主口中医四诊信息采集口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查日期要口进行中医证候判断口开具出院诊断书诊口上级医师查房,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确定出院时间。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皮肤性病科5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皮肤性病科5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9.09.25•【文号】卫办医政发[2009]154号•【施行日期】2009.09.2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皮肤性病科5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5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我部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带状疱疹、皮肌炎、寻常型天疱疮、重症多形红斑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等皮肤性病科5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现印发给你们,请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当地医疗工作实际情况,组织临床路径的试点工作,在我部印发的临床路径基础上,制订各试点医院具体实施的临床路径。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并将有关情况反馈我部医政司。
联系人:卫生部医政司医疗处胡瑞荣、付文豪电话:************、68792205附件:皮肤性病科5个病种临床路径二○○九年九月二十五日附件:带状疱疹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皮疹为单侧性。
2.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簇集成群的水疱。
3.可伴有神经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抗病毒剂。
2.止痛:药物治疗。
3.物理治疗。
4.神经营养药。
5.糖皮质激素。
6.免疫增强剂。
荨麻疹临床路径管理在皮肤科门诊中的应用

荨麻疹临床路径管理在皮肤科门诊中的应用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其特征为皮肤发生短暂性红色丘疹或丘疹伴发痒。
荨麻疹的致病原因多种多样,包括过敏反应、感染、药物反应等。
对于荨麻疹的临床管理,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治疗等环节,可以通过临床路径的管理来提高诊疗效果和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病史采集是荨麻疹临床路径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发病时间、发病频率和持续时间、症状特点、伴随症状和诱因等,以便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荨麻疹的病史采集可以通过标准化的问卷进行,以确保对每位患者的询问内容一致。
病史采集的目的是为了确定荨麻疹的类型和可能的致病因素,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辅助检查对于荨麻疹的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过敏原特异性抗体检测、皮肤划痕试验和皮肤活检等。
血常规可以了解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和炎症程度,过敏原特异性抗体检测可以确定过敏原和制定相应的避免措施,皮肤划痕试验可以判断荨麻疹的过敏原和过敏类型,皮肤活检可以确定病理类型和病变程度。
荨麻疹的治疗应根据病情轻重而定。
对于轻度病例,可以使用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如非仁昂制剂、卡曲地尔等。
对于中度至重度病例,可联合使用抗组胺药物和糖皮质激素,如洛得那肽、孟鲁司特酮等。
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硫唑嘌呤等。
治疗的目标是快速缓解症状、控制皮损和预防复发。
荨麻疹临床路径管理在皮肤科门诊中的应用可以提高诊疗效果和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通过规范化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治疗等环节,可以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和患者的就诊体验,从而更好地管理和治疗荨麻疹患者。
中医院皮肤科临床路径实施效果分析

标题:中医院皮肤科临床路径实施效果分析一、引言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临床路径作为一种全新的医疗管理模式,逐渐被各大医院所采纳。
中医院皮肤科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保持中医特色的基础上,引入临床路径,提高诊疗效率,降低医疗成本,成为了当前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中医院皮肤科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中医院皮肤科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临床路径概述临床路径是一种以病人为中心,针对特定病种或手术,制定的标准化治疗护理流程。
它将医疗行为规范化、系统化,旨在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并使患者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
三、中医院皮肤科临床路径实施情况1. 病种选择根据中医院皮肤科的实际情况,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病种,如湿疹、荨麻疹、带状疱疹等,作为临床路径实施的对象。
2. 制定临床路径表根据相关指南、规范及专家共识,结合中医院皮肤科的特点,制定了详细的临床路径表。
表中包含了诊断、检查、治疗、护理、康复等各个环节,并对每个环节的时间节点进行了明确规定。
3. 实施与监控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医护人员需严格按照路径表执行,同时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依从性。
医院成立了专门的监控小组,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以确保路径的顺利实施。
四、实施效果分析1. 提高诊疗效率通过实施临床路径,中医院皮肤科的诊疗流程得到了优化,医护人员能够更加迅速、准确地完成各项诊疗工作。
据统计,实施临床路径后,患者平均住院日较实施前缩短了1.5天,诊疗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2. 降低医疗成本临床路径的实施,使得医疗资源得到了更加合理的配置,避免了过度检查、治疗等现象。
据统计,实施临床路径后,患者平均住院费用较实施前降低了15%,医疗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
3. 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路径的实施,使得患者能够更加明确自己的病情及治疗方案,提高了患者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根据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实施临床路径后,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提高了10%。
荨麻疹临床路径管理在皮肤科门诊中的应用

荨麻疹临床路径管理在皮肤科门诊中的应用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病人主要以皮肤局灶性丘疹、水肿及瘙痒为主要临床表现。
在皮肤科门诊中,荨麻疹是常见的就诊疾病之一。
荨麻疹临床路径管理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诊断与治疗效率,减少痛苦与医疗资源的浪费。
荨麻疹临床路径管理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评估与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荨麻疹。
临床评估主要包括观察患者的皮肤状况、病情的持续时间与频率、病情的严重程度等。
通过应用临床路径管理,可以明确诊断,减少误诊与漏诊的可能性。
2. 患者教育与指导: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与指导,包括病因、发病机制、预防与控制等。
帮助患者了解荨麻疹的特点及其诱发因素,以减少患者的不必要的刺激与诱因,促使病情稳定与康复。
3. 治疗方案制定: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过敏史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抗组胺药物、外用抗组胺药物、激素类药物等。
通过应用临床路径管理,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治疗与用药,避免过度依赖激素类药物。
4. 随访与评估:根据治疗方案的执行情况与患者的病情反应,进行定期的随访与评估。
通过随访与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患者治疗中的问题与困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与患者的生活质量。
5. 疑难病例讨论与交流:对于一些疑难、复杂的荨麻疹病例,可以进行多学科的病例讨论与交流,以找寻最佳的治疗方案。
通过病例讨论与交流,可以提高医生的临床思维与分析能力,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荨麻疹临床路径管理的应用,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规范、高效、个体化的医疗服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与治疗效果,减少漏诊与误诊的可能性,降低医疗资源的浪费。
也有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与医疗质量,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改善医疗服务质量。
荨麻疹临床路径管理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与困扰。
荨麻疹的病因、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治疗方法也较为有限。
由于荨麻疹的症状及病情变化较快,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对医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中医临床路径治疗麻疹60例回顾性分析

中医临床路径治疗麻疹60例回顾性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对麻疹的治疗作用。
方法:312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常规组6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如维持水盐、酸碱平衡,补充热量,对症处理等;中药组按中医临床路径录入60例采用中药辩证治疗为主,予以饮食指导,不予静点药物治疗。
结果:中药组疗效与常规组无明显差异。
结论:单纯中医治疗的麻疹是可行的。
【中图分类号】R27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5-0069-02自20世纪60年代广泛应用麻疹减毒活疫苗以来,麻疹发病率显著下降,但发病年龄后移。
目前发病者多见于未接种疫苗的学龄前儿童、免疫失败的十几岁儿童和青年,甚至可形成社区内流行。
一旦发病,目前尚无理想治疗方法。
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麻疹患者120例,分别对60例中药组与60例常规组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20例住院患者选取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均无统计学差异,中药组60例进入2017年版中医临床路径,但除辨证静滴中药注射液外,未静滴其他对症、支持等药物治疗。
常规组60例,予以静滴对症、支持等药物治疗。
120例典型普通麻疹,均有不同程度发热(38℃~41℃)、皮疹,出现口腔粘膜斑、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畏光流泪、咳嗽、腹泻、淋巴结肿大、肝功能异常等症状,两组无明显差异。
1.2 治疗方法常规组6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如维持水盐、酸碱平衡,补充热量,对症处理等。
中药组60例采用中药辨证治疗为主,予以饮食指导,不予静滴药物治疗,用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治疗,从入院当日起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取汁100ml,连服4℃~10d。
基础方:麻黄5g,生石膏20g,连翘15g,银花15g,荆芥5g,淡竹叶10g,牛蒡子10g,杏仁10g,甘草6g,桑叶10g,葛根10g,蝉蜕3g,升麻5g。
随证加减:咳嗽明显者,加前胡10g,桑白皮10g,桔梗8g。
皮肤科瘾疹(慢性荨麻疹)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瘾疹(慢性荨麻疹)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荨麻疹的门诊患者。
一、瘾疹(慢性荨麻疹)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瘾疹(TCD编码为:BWP1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荨麻疹(ICD-10编码为:L50.8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8-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和《中国临床皮肤病学》(赵辨主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瘾疹(慢性荨麻疹)协作组制定的“瘾疹(慢性荨麻疹)中医诊疗方案”。
瘾疹(慢性荨麻疹)临床常见证候:风热犯表证风寒束表证胃肠湿热证血虚风盛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瘾疹(慢性荨麻疹)协作组制定的“瘾疹(慢性荨麻疹)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瘾疹(慢性荨麻疹)。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56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瘾疹(慢性荨麻疹)的患者。
2.对已使用西药治疗的患者,维持原剂量并逐渐减量,可进入本路径。
3.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肾、脑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且病情不稳定,需首要接受内科治疗者;合并有需要系统治疗(如:使用大量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等)的结缔组织病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急性荨麻疹(病程小于6周)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过敏原检测、相关免疫学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腹部B超等。
荨麻疹临床路径管理在皮肤科门诊中的应用

荨麻疹临床路径管理在皮肤科门诊中的应用李雪松【期刊名称】《《中国卫生产业》》【年(卷),期】2019(016)029【总页数】2页(P90-91)【关键词】皮肤科; 临床路径管理; 荨麻疹【作者】李雪松【作者单位】解放军第208医院皮肤科吉林长春 13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7荨麻疹临床上较为常见,发病率较高。
部分急性荨麻疹患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窒息、死亡等。
慢性荨麻疹久治不愈。
该疾病既往通常由医师自行选择治疗措施,因此治疗结果不同,容易导致争议,影响临床质量改进[1]。
此次研究中,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间对该院皮肤科荨麻疹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观察患者疾病改善情况。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该院500例荨麻疹患者实施此次研究,根据不同管理方式分为观察组(250例)和对照组(250例)。
观察组中男182例,女68例,年龄12~72岁,平均年龄(46.56±9.68)岁;对照组中男178例、女72例,年龄13~75岁,平均年龄(47.52±1.54)岁。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诊疗管理,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管理:①建立护理安全管理体系,主要管理方式为分层管理模式,制定临床护理路径。
根据患者治疗过程,将时间作为依据,制定门诊护理流程。
②护理人员需明确医院相关制度及法律、法规,提升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及护理操作流程,强化责任心,提升法律意识,减少安全隐患。
加强安全理念宣传力度,明确护理风险可预防,防止出现护理风险。
③依据护理工作量及患者需求,实施弹性排班制度,合理配置护理人员,缓解工作慌乱情况,降低安全隐患发生率,保证护理安全。
④提升护理人员素质,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对护理人员合理搭配,注意重点防护对象,增加其护理次数。
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及考核,提升护理人员护理知识,提升护理能力,消除护理隐患,确保护理安全。
荨麻疹临床路径管理在皮肤科门诊中的应用

荨麻疹临床路径管理在皮肤科门诊中的应用荨麻疹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皮肤病,在临床中占据了一定的比例。
荨麻疹表现为皮肤的红斑、瘙痒和水肿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呼吸困难和休克等症状。
荨麻疹的治疗有很多种方法,但是治疗过程中还是需要遵循临床路径管理来指导和促进荨麻疹的治疗。
临床路径指的是以患者为中心,整合了医生、药物、设备和管理等各方面的资源,对患者在特定疾病治疗过程中进行完整、全面、规范和系统化的管理。
在荨麻疹治疗中,临床路径管理可以通过减少患者就医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治疗效果和满意度等方面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益处。
一、制定荨麻疹临床路径管理的必要性和意义荨麻疹的治疗过程中存在着不同医生给出不同诊疗意见、药物的不规范使用、时间和费用的浪费等问题,制定荨麻疹临床路径管理就可以规范化治疗过程,帮助患者进行更好的治疗。
1.制定荨麻疹临床路径管理可以减少时间和费用的浪费荨麻疹患者往往需要反复就医和复诊,这会导致他们的时间和费用的浪费。
临床路径管理可以规范患者的治疗过程,使患者的治疗时间得到有效缩短,同时降低就医费用,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
2.制定荨麻疹临床路径管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满意度在荨麻疹治疗过程中,有时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并不完全合理。
而临床路径管理则是通过完善的数据分析和患者反馈等手段,不断规范治疗效果,提高治疗满意度。
1.完善荨麻疹治疗方案首先,我们需要完善荨麻疹的治疗方案,通过收集多方资料、梳理专家诊疗经验和制定管理策略等方法,加强对荨麻疹的研究,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2.合理规划荨麻疹治疗进程制定荨麻疹临床路径管理需要科学合理地规划患者治疗过程,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和治疗阶段,精准规划治疗并制订治疗计划,实现个性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3.规范荨麻疹诊疗流程荨麻疹的治疗包括疾病评估、成因查找、药物治疗和方案提供四个方面。
整个治疗流程需要进行规范化操作,条理清晰,流程严密,减少决策失误,提高治疗成效。
瘾疹慢性荨麻疹

瘾疹(慢性荨麻疹)中医诊断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2-94 )。
(1)发病忽然,皮损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水肿性斑块,境地清楚。
(2)皮疹时起时落,强烈瘙痒,发无定处,减退不留印迹。
(3)病情频频发生,常迁延不愈。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 - 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第一版社, 2006 年)。
(1)皮疹为大小不等的风团,色鲜红,也可为苍白色,孤立散在或交融成片,数小时内风团减少,变成红斑而渐消失。
但不停有新的风团出现。
(2)浑身症状一般较轻,风团时多时少,频频发生,病程在 6 周以上。
(二)证候诊断1. 风热犯表证:好发于青壮年,风团色鲜红,遇热皮损发生或加重,灼热剧痒,或伴发热,恶寒,口苦干,咽痛。
舌边尖红,苔薄黄或白干,脉浮数。
2. 风寒束表证:风团色白或淡红,遇风寒、发生或加重,得暖则减,口不渴。
舌质淡,苔白,脉浮紧。
3. 胃肠湿热证:风团色红,发生时伴有腹痛,纳呆,大便秘结或便溏,甚至恶心呕吐。
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 气虚血瘀证:风团色淡或色白,风团发无准时,病情频频发生。
自汗,手足发凉,遇风加重。
舌淡红苔白润或舌质紫暗。
脉涩缓。
二、中医治疗方案(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一)内治法1. 风热犯表证治法:疏风清热选方:华疹方 1 号(科室经验方)加减金银花、连翘、荆芥、防风、赤芍、白芷、羌活、蒲公英、白鲜皮、生甘草瘙痒强烈加白蒺藜、蝉蜕、地骨皮;热甚加黄芩、生栀子;血分热可加紫草、槐米;大便干加大黄、火麻仁等。
2. 风寒束表证治法:祛风散寒止痒选方:华疹方 2 号加减炙麻黄、桂枝、生姜、大枣、炙甘草、浮萍、蝉蜕等瘙痒强烈可加白鲜皮、白蒺藜、乌蛇;情绪烦乱加柴胡、郁金;有血瘀者加红花、丹参、紫草等。
3. 胃肠湿热证治法:清利湿热,和胃止痒选方:华疹方 3 加减防风、大黄、芒硝、荆芥、炙麻黄、栀子、赤芍、枳壳等口干加葛根、花粉;瘙痒强烈加蝉蜕、地骨皮、白蒺藜;大便秘结加火麻仁、厚朴等。
荨麻疹临床路径管理在皮肤科门诊中的应用

荨麻疹临床路径管理在皮肤科门诊中的应用一、荨麻疹临床路径管理的基本概念与优势临床路径是指根据特定疾病治疗过程中的规范化流程和标准,将医疗服务的整个过程分解成若干阶段,并针对每个阶段制定明确的治疗计划,将此过程纳入全过程的管理中,并通过标准化的流程、指导、评估等手段,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荨麻疹的治疗过程比较复杂,涉及到药物治疗、诊断、监测等各个方面,因此采用临床路径管理可以更好地规范化荨麻疹的诊疗过程,优化治疗效果。
临床路径管理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降低诊疗时间和费用:由于临床路径管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执行标准化流程,可以避免重复检查、治疗等,进而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和医疗时间。
2.提高医疗质量:临床路径管理可以使医务人员更全面的了解患者的情况,从而减少误诊率和漏诊率,以及矫正医务人员的治疗态度。
3.优化管理模式:临床路径管理从临床科室内部管理的角度出发,可以协调临床部门与医院其他相关科室之间的人员合作,优化临床服务体系和管理流程,从而使工作更加高效和有序。
荨麻疹临床路径管理按照起病与治疗等阶段性分为预处理、头次就诊、持续治疗与复诊随访,具体的程序和步骤如下:1.预处理阶段首先,对已经确诊的荨麻疹患者,应当引导患者缓解疾病不适情况,建立患者治疗预期,提高患者自我卫生和饮食调节的认知水平。
2.头次就诊阶段患者就诊时需进行病史、病程及症状询问、病程监测,精确判断疾病分类、诊断和分类是否有误。
3.持续治疗阶段对于荨麻疹持续治疗阶段,应该按照针对不同类型的荨麻疹进行不同类型的药物治疗,同时需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定期监控,协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调节,防止受到不必要的刺激导致荨麻疹扩散。
4.复诊随访阶段在荨麻疹治疗结束后,应该进行患者的随访,并按照具体情况建立随访档案,协助患者就诊、复诊等动态化服务管理的过程。
对于荨麻疹临床路径的应用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和前提,仅仅采用一种治疗方法并不能使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同时还需要有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资金进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
1.
□有,原因:
变异1.
记录2.
医师
2.
2.
签名
(2)风寒束表证:祛风散寒。
(3)胃肠湿热证:清利湿热。
(4)血虚风盛证:养血息风。
2.外治法
3.针灸疗法
4.健康指导
(九)完成路径标准
皮疹发作次数减少,瘙痒感减轻,积分减少≥70%。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变化,如出现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哮喘等需要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治
疗费用。
2.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治疗期间病情加重,或
□注意证候变化
□根据病情可查相关指标
□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
方案
(结束路径日)
□病情评估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判断治疗效果
□制定随访计划
□完成复诊记录
□辨证口服汤药、中成药
□外治法
□完成复诊记录
□辨证口服汤药、中成药
□外治法
重
点
□健康教育
医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
嘱
□其他治疗
□其他治疗
病情
□无
□有,原因:
□无
1.
□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
方案
□根据病情可查相关指标
□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
方案
□中医辨证
□确定治疗方法
□完成门诊病历
□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交代病
情及注意事项
□完成复诊记录
□完成复诊记录
□辨证口服汤药、中成药
□外治法
□针灸治疗
□辨证口服汤药、中成药
□外治法
□针灸治疗
□合并严重感染,需要特殊处理,退出本路径。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瘾疹(慢性荨麻疹)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瘾疹(慢性荨麻疹)(TCD编码为:BWP110、ICD-10编码为:L50.802)
患者姓名:
性别:
日
年龄:
门诊号:
进入路径时间:
年
月
结束路径时间:
点
医
嘱
□其他治疗
□其他治疗
□其他治疗
□无
1.
□有,原因:
□无□有,原因:
□无
1.
□有,原因:
病情
变异
记录
1.
2.
2.
2.
医师
签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时间
(第22~42天)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完成皮损评价
□注意证候变化
□根据病情可查相关指标
□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
方案
(第43~56天)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完成皮损评价
年
月
日
标准治疗时间≤56天
实际治疗时间:
天
年月
(第1天)
日
年
月
日
年月
(第15~28天)
日
时间
(第2~14天)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完成皮损评价
□询问病史与完成体格检查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必要时进行相关辅助检查
□完成初步诊断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完成皮损评价
□注意证候变化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注意证候变化
□根据病情可查相关指标
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
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过敏原检测、相关免
疫学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腹部B超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风热犯表证:疏风清热。
2.对已使用西药治疗的患者,维持原剂量并逐渐减量,可进入本路径。
3.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肾、脑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且病情不稳定,需首要
接受内科治疗者;合并有需要系统治疗(如:使用大量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等)
的结缔组织病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急性荨麻疹(病程小于6周)患者不进入
本路径。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
断疗效标准》(ZY/T001.8-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
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和《中国临床皮肤病学》(赵辨主编,江苏科学技术出
版社,2010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瘾疹(慢性荨麻疹)协作组制定的“瘾疹(慢性荨麻疹)
中医诊疗方案”。
瘾疹(慢性荨麻疹)临床常见证候:
风热犯表证
风寒束表证
胃肠湿热证
血虚风盛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瘾疹(慢性荨麻疹)协作组制定的“瘾疹(慢性荨麻疹)
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瘾疹(慢性荨麻疹)。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瘾疹(慢性荨麻疹)的患者。
瘾疹(慢性荨麻疹)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荨麻疹的门诊患者。
一、瘾疹(慢性荨麻疹)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瘾疹(TCD编码为:BWP1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荨麻疹(ICD-10编码为:L50.8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皮肤科病证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