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友谊之树常青》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统编版(202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友谊之树常青》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统编版
教材分析《第六课友谊之树常青》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友谊的重要性,掌握建立、呵护友谊的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交友观念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材从友谊的特质、建立友谊、呵护友谊等方面展开,通过案例分析、活动探究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友谊的真谛,学会在生活中珍惜和发展友谊。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和人际交往需求增强的阶段。
他们渴望结交朋友,对友谊有着较高的期待。
但由于缺乏经验和正确的引导,在交友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不知道如何建立友谊、如何处理朋友之间的矛盾等。
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在与朋友相处时可能会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情况。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了解友谊的特质。
(2)掌握建立友谊和呵护友谊的方法。
(3)认识到友谊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建立友谊和呵护友谊的方法,解决交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关爱朋友的情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念,学会在友谊中共同成长。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
(1)友谊的特质。
(2)建立友谊和呵护友谊的方法。
2.教学难点
(1)如何正确处理朋友之间的矛盾。
(2)如何在友谊中保持自我,同时又能关心他人。
教学法1.教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具体的交友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友谊的问题。
(2)案例分析法: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友谊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交友经验和感受,共同探讨友谊的问题。
(4)讲授法:对重点知识进行系统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交友观
念。
2.学法
(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探究学习法: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友谊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教师活动
(1)播放一首关于友谊的歌曲,如《朋友》。
(2)提问学生:“这首歌让你想到了什么?你对友谊有哪些理解?”
2.学生活动
(1)认真聆听歌曲,感受友谊的氛围。
(2)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分享自己对友谊的认识。
3.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歌曲和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友谊的问题,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课
(一)友谊的特质
1.教师活动
(1)展示一些关于友谊的名言警句和故事,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管鲍之交”等。
(2)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名言警句和故事中体现的友谊特质。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友谊的特质有哪些。
(4)请学生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2.学生活动
(1)认真阅读名言警句和故事,思考其中体现的友谊特质。
(2)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倾听同学的发言,补充和完善自己的观点。
3.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名言警句和故事,引导学生分析友谊的特质,让学生深刻理解友谊的内涵,为建立和呵护友谊奠定基础。
(二)建立友谊
1.教师活动
(1)讲述一个学生建立友谊的故事,如小明通过参加社团活动认识了很多新朋友。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小明建立友谊的方法有哪些。
(3)请学生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4)教师总结建立友谊的方法,如开放自己、持续行动、真诚待人等。
2.学生活动
(1)认真听故事,思考小明建立友谊的方法。
(2)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倾听同学的发言,学习和借鉴他人的好方法。
(4)认真听讲,掌握建立友谊的方法。
3.设计意图
通过讲述故事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建立友谊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学生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建立友谊。
(三)呵护友谊
1.教师活动
(1)展示一些关于朋友之间矛盾和冲突的案例,如小明和小红因为一点小事吵架了。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案例中朋友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3)请学生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4)教师总结呵护友谊的方法,如用心关怀对方、尊重对方、正确处理冲突、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等。
2.学生活动
(1)认真阅读案例,思考朋友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
(2)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提出解决矛盾的建议。
(3)倾听同学的发言,学习和借鉴他人的好方法。
(4)认真听讲,掌握呵护友谊的方法。
3.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案例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会分析朋友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并掌握呵护友谊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帮助学生在友谊中学会关心他人,共同成长。
三、课堂小结
1.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友谊的特质、建立友谊和呵护友谊的方法。
(2)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珍惜友谊,积极建立和呵护友谊。
2.学生活动
(1)认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2)倾听教师的评价,树立信心,为建立和呵护友谊而努力。
3.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培养学生珍惜友谊的情感。
四、布置作业
1.教师活动
(1)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和朋友之间的故事,分享你们之间的友谊,并谈谈你是如何建立和呵护这份友谊的。
(2)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下节课进行交流和分享。
2.学生活动
(1)认真记录作业要求。
(2)课后认真完成作业。
3.设计意图
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回忆和分享中进一步加深对友谊的理解和珍惜。
板书设计一、友谊的特质
1.亲密关系
2.平等、双向
3.心灵相遇
二、建立友谊
1.开放自己
2.持续行动
3.真诚待人
三、呵护友谊
1.用心关怀对方
2.尊重对方
3.正确处理冲突
4.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一、教学优点
1.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本节课紧紧围绕友谊的特质、建立友谊和呵护友谊等教学目标展开,通过名言警句、故事、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了友谊的内涵,掌握了建立和呵护友谊的方法。
2.教学方法多样,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
3.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交友需求和问题出发,选取了贴近学生生活的名言警句、故事和案例,让学生在学习中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