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舞 拉祜人的语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摆舞—拉祜人的语言
你想了解拉祜族吗?
请看拉祜摆舞。

拉祜摆舞片断。

几千年来,居深山,结茅而居的拉祜人,曾经是被各个朝庭遗忘的角落。

他们几乎与世隔绝,在深山绿野中过着与世无争、与人无争、食物共享、财产“堆分”的和睦生活。

他们从来没名没姓,也没有本民族的文字,记载拉祜族历史的只有民间传说和古老歌谣。

如果你要问他们从哪里来,他会告诉你,他们从“葫芦国”走来。

提起拉祜族就会想起反映拉祜族题材的电影《芦笙恋歌》。

曾经轰动大江南北的电影《芦笙恋》和永唱不衰的主题歌《婚誓》,至今看起来唱起来仍然是魅力无穷、令人回味。

几十年过去了,《芦笙恋》所反映的拉祜山寨和拉祜人的生活又发生了那些变化呢?
来到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澜沧县、走进藏在大山区深处的班利村拉祜山寨、走近古朴、神秘的酒井拉祜民族,我们的最大感受是:拉祜族同胞表达思想感情似乎是用“形体动作”而不是用文字语言。

来到一户拉祜人家,主人热情拿来一条凳子,随即泡来一杯热茶放在凳子上,不打招呼、不说客套话,只是悄声离去,之后,你就再也见不到人了。

后来我们又去过几户人家,情况基本相同。

从中,
我们得出一个结论:拉祜族是一个不善言语的含蓄民族。

为了了解到更真实、真具体的情况,我们找到村里最有威望的王汝写老人,请他给我们讲讲拉祜人的故事。

他说:拉祜人的故事七天七夜也讲不完。

王汝写老人同期声(拉祜语)
王汝写老人不会说汉话,现场采访记者也听不懂拉祜语。

无奈之下,我们只好请东回乡宣传干事欧阳海生当翻译。

因为语言障碍,我们决定放弃对王汝写老人的采访,选择了基本能说清汉语的张珍妹、张五妹和张亚咪为采访对象。

在与拉祜人的交往中,我们知道了拉祜人最喜欢的打扮是“男人挎刀、女人挎包”,最擅长的是“唱歌跳舞”,最有特点的是“拉祜摆舞”。

在拉祜人中,有“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说法。

跳摆舞,更是人人皆会的必修课。

“摆舞”是拉祜民族最典型、最流行的民间舞蹈,千百年来,拉祜族世世代代把摆舞作为表现生产劳动、表达生活情趣、交流沟通思想,抒发喜悦情感的形式。

“摆舞”的主要形式为“男伴女舞”,共分81个套路,表演形式有步伐型和摆手型两种。

摆舞具有欢快、直观、舒展、自如等特点,动作多与膝部关节韧性屈伸、踮步配合双手的摆动,形成摆肩、摆手和摆身,整个身体延续、起伏、动律。

摆舞不受时间、地点和人数限制。

每当葫芦节、新年节到来时,拉祜族群众必定会自发聚集在大树下,场院里,“男吹芦笙女摆舞”,人人都是“以舞表心,以舞表情,以舞表意”。

从摆舞中,我们可以
看到拉祜族直观、形象、生动的种瓜果、点旱谷、砍苷蔗等生产动作和织布、簸米等生活动作。

新米黄—拉祜狂,在摆舞中,我们感受到了拉祜族的勤劳、纯朴和情感。

用汉文写成的拉祜族创世史诗《牡怕密怕》说:两位拉祜青年种出的葫芦里,有男人和女人说话,有一天,葫芦被老鼠咬了个洞,洞里钻出两兄妹,从此,葫芦里诞生了一个奇特的民族—拉祜族。

直到一九五三年,国务院才批准成立了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也结束了拉祜族以动物起名的历史。

云南民族繁花,开遍云岭高原,别具特色的拉祜族生存状态、生活方式、文化特色、传统习俗,给这个民族增加了浓浓的民族色彩和神奇的魅力。

特别是人人皆会的“拉祜摆舞”,形成于千百年来的生产生活、民间民俗中,已成为拉祜民族民间艺术的传世之作和民族精华,并引起文化届和民族舞蹈专家的极大兴趣,这朵独具民族特色的拉祜族奇葩,将世世代代开放在山高箐深,云缠雾绕,传竹参天的拉祜族山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